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项训练选择题之情感分析有误5073.pdf
-
资源ID:85038235
资源大小:419.4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项训练选择题之情感分析有误5073.pdf
诗歌专项训练一-选择题情感分析有误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哀郢(其二)陆游 荆州十月早梅春,徂岁真同下阪轮。天地何心穷壮士,江湖从古著羁臣。淋漓痛饮长亭暮,慷慨悲歌白发新。欲吊章华无处问,废城霜露湿荆榛。【注】哀郢:本是屈原九章中的篇名,陆游借以为题。郢,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 城,在今湖北江陵。章华:章华台。公元前535年,楚灵王“举国营之,修建了一座宏 伟宫苑,以豪华富丽夸于诸侯,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二句“徂岁”指逝去的时光,“下阪轮即下坡的车轮。该句抒发的感慨与曹操在短歌 行中的感慨是一致的。B.颔联写古往今来有多少像屈原这样的忠臣途穷困厄,又有多少节士去国怀乡,放逐江湖,诗人对此深感痛惜。C.诗人“淋漓痛饮于长亭薄暮之中,“慷慨悲歌”于华发初生之际,既有对前人的痛惜,又 显出自我的旷达。D.本诗首尾写景,中间抒情,情因景而发。以盛衰无常之景、慷慨悲壮之语,抒发作者强 烈的爱国热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王维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隆。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注】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 有小,因此称天官。将星:隋书天文志记载,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 央的大星,乃天之大将。大将星摇晃,预兆有战事将发生;大将星出,预兆已经出兵。这 里指赵都督将带兵开赴代州。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 场景,可谓言简意赅。B.颔联紧承首联,把军中用具“刁斗”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中的生活情景,“出”字点明了行军的方向。C.“凤阙指宫廷,“龙庭借指敌虏。颈联中两句互文,诗人以雄劲笔力写出赵都督出发后“一 鼓作气,雄劲无前的气势。D.尾联“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与诗人山居秋暝作品中淡远、自然、清新 脱俗的风格有很大的不同。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陵白下亭留别 李白 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注】此诗当作于天宝九年,诗人九月将有庐山之行,与金陵诸友留别而作。攀翻,用手折枝。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杨柳,驿亭之外有三棵杨柳,正对着白下之门。B.颔联出句写柳条,一个暝”字写柳条被吴烟笼罩着。C.颔联对句写柳根,“啮”则写出江汉之水对柳根的吞噬。D.以杨柳为意象,紧扣杨柳,表达了对杨柳的赞美之情。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游边 尚颜 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昨在东归梦,桃花暖色中。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嗅字描写了饥饿的马匹于枯草处觅食的细节动作,暗示军队供养不足,反映了戍 边将士生活的艰辛。B.颔联写出了从广袤天空吹来的西北风,营造了阴冷、荒寂的环境,为下文生活和作战做 了背景铺垫。C.颈联虽点明了作战激烈带来的巨大流血牺牲,体现了战争的残酷,但也抒发了作者渴望 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D.唐朝的边塞诗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本诗反映了边地生活的艰苦现状,以及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雍陶 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头巾混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百里岂能容骐足,九霄终自别鸡群。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县呼应了诗题中的“永乐”,此诗是写给时任永乐县令的殷明府的。B.颔联借用典故,塑造了殷尧藩率真洒脱和闲散自适的形象,含有赞慕之情。C.颈联用“骥来喻指殷尧藩,“鸡群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D.作者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这看似违反常情的一笔更具艺术张力。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促织 杜甫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展。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注】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放妻:一说指妻子,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感激:感动,激发。天真:这里指促 织自然真切的鸣声。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正面点明促织,叫声虽然十分细微,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甚细微与何动 人”构成对比,衬托哀音的不同寻常。B.颔联写促织在野外草根里、在屋内床底下,总是鸣声不断;而不论在什么地方鸣叫,总 是和诗人的心情互相接近。C.尾联将“悲丝”急管与促织的鸣叫对比,而以促织叫声“天真作结,把促织的哀音放在 乐器演奏无法达到的效果之上,把“哀音何动人写到了极点。D,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语言平实,感情丰富,联想自然,音在促织,哀在衷肠;以哀心 听之,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梅花 梅尧臣 江南腊月前溪上,照水野梅多少株。艳薄自将同鹄羽,粉寒曾不逐蜂须。桃根有妹犹含冻,杏树为邻尚带枯。楚客且休吹玉笛,清香飘尽更应无。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交代了时间、梅花生长的具体地点,突出“野梅初步形象和生长环境。8.“有妹”在诗中代指梅花,这种含义根据第六句“为邻一词可以推断出来。C.七、八句暗用乐府名曲梅花落,借以表达虽凋零飘落却依然旷达的情怀。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极力表现了梅花“艳而不妖的高洁品质。八、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罗旧驿 王阳明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注释】罗旧驿,位于贵州的驿站。诗人被贬途经此地。五云,五色瑞云,常用指皇 帝所在之处。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写罗旧驿独特景致:细雨中传来布谷鸟的啼叫,刺桐花遮掩着潺潺的溪水。B.诗人经过青杨瘴,适逢炊烟轻轻地从天空飘过,给人轻盈而又朦胧缥缈之感。C.“芳杜洲”化用屈原九歌湘君的典故,推陈出新,馥郁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D.尾联写诗人来到万里天涯的夜郎,遥想天北。而“天北”与首联南来遥相呼应。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注释:午桥:在洛阳南面。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9.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开篇用“忆昔一词引出对二十多年前在午桥与诸位友人饮酒的美好回忆。B.“此身虽在塔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概。C.“闲登句叙述雨后初晴,词人登上阁慢,跳望远方美景,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D.渔唱,此意象自楚辞渔父始,多用以表现隐逸之志,或抒发兴衰存亡之概。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泛舟 刘方平 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该诗写秋天景色,却不落窠臼,避开秋山、秋叶、秋菊等常写之物,而专写秋声和月影。B.“虫响荻飕飕借助叠词描摹声音,写出了秋夜生命的律动,彰显了诗人蓬勃的生命力和 热情。C.“皆因各为把看似无关的自然现象理出了因果关系:影是果,月是因;声是果,秋是 因。D.春江花月夜中“月是登场的主角,被渲染得出尽风头;而本诗没有正面写月,但月隐含其中。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奉寄高常侍 杜甫 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今日朝廷须汲蹒,中原将帅忆廉颇。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注】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三月,高适回朝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时年 61岁。开元二十七年(739),高适秋后至汶上,与杜甫订交。曹刘:汉代文学家曹 植、刘桢的并称。汲黯:汉代名臣,以直谏闻名。1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认为和高适的友情并没有因初逢之后分别时间久远以及友人的升迁而发生改变。B.颈联用“廉颇典故突出了高适的年龄,又抒发了因高适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悲愤之情。C.虽有明媚的春光,但诗人想到自己人生迟暮,更觉友情之可贵,因此更觉离别之悲伤。D.全诗是诗人对友人的寄奉之作,由从前事写到目前事,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待友之挚情。答案:1、C.“自我的旷达”错误。“淋漓痛饮”“慷慨悲歌”直接抒写诗人与古仁人一样心怀追求 却报国无门,只能借“痛饮”“悲歌”消解苦痛。而在长亭下、暮色中,面对己生白发的自 己,诗人更深感壮志难酬和孤独怅惘,因而表达的并非旷达之情。2、D.“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说法错误。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甚至不要学,抒 发作者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3、D.表达了对杨柳的赞美之情说法有误。根据诗歌标题“金陵白下亭留别和诗句“向来送 行处,回首阻笑言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这里描写杨柳是为了表达与友人的依依 惜别之情。4、C.“但也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误。诗歌颈联没有抒发作者建功立业 的豪情,主要突出战争的残酷。5、C.“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错,“九霄终自别鸡群”意思是殷尧藩非凡物,终当鹏飞九霄,与凡鸡不同。此句蕴含的是对殷尧藩才华的赞美和对他未来可期的美好祝 愿,而不是“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6、D.本诗并没有“写出了人民生活的愁苦艰辛,更写出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作者夜 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7、C.“借以表达虽飘零不偶却依然旷达的情怀”理解不当,诗人主要是为了借以表达对梅 花傲雪斗霜精神的赞美。8、C“馥郁的芬芳让人流连忘返理解有误,此时勾起乡愁,没有流连忘返之意9、C.“表达闲适自在的心情”错误。“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蕴含了词人对包括北宋亡国的大 变乱在内的经历的感慨,“闲登”表达词人对朝代盛衰引发的悲凉之情。10、B.“彰显了诗人蓬勃的生命力和热情”错误,由“乡思不堪愁”可知,客居异乡,因秋 气引发秋思,此时诗人充满了乡思之愁。11、B.“抒发了因高适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悲愤之情”错误,应是从侧面对高适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