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建筑结构 第十七章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二.pptx

    • 资源ID:85107626       资源大小:279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建筑结构 第十七章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二.pptx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第一节第一节 震害及其分析震害及其分析第二节第二节 框架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框架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第三节第三节 框架截面的抗震设计框架截面的抗震设计第四节第四节 纵向钢筋的锚固和连接纵向钢筋的锚固和连接第五节第五节 抗震框架的一般构造要求抗震框架的一般构造要求第一节第一节 震害及其分析震害及其分析一、一、结构布置不合理产生的震害结构布置不合理产生的震害 1 1扭转破坏扭转破坏v结构的平面布置不当容易造成结构的平面布置不当容易造成刚度中心刚度中心和和质量中心质量中心的不重合,的不重合,从而地震时结构产生从而地震时结构产生过大的扭转反应过大的扭转反应。2 2薄弱层破坏薄弱层破坏v地震作用下,结构地震作用下,结构抗侧移刚度沿高度方向的突然变化抗侧移刚度沿高度方向的突然变化易在抗侧易在抗侧移刚度薄弱的楼层形成移刚度薄弱的楼层形成塑性变形和破坏集中塑性变形和破坏集中,造成结构的倒塌,造成结构的倒塌。3 3应力集中应力集中v结构结构竖向布置的突变处由于应力集中竖向布置的突变处由于应力集中会产生严重震害。会产生严重震害。4 4防震缝处碰撞防震缝处碰撞v防震缝如果宽度不够,其两侧的结构单元在地震时就会相互碰防震缝如果宽度不够,其两侧的结构单元在地震时就会相互碰撞而产生震害撞而产生震害。二、框架结构的震害二、框架结构的震害1 1整体破坏形式整体破坏形式v框架的整体破坏形式可分为框架的整体破坏形式可分为延性破坏延性破坏和和脆性破坏脆性破坏,按破坏机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可分为梁铰机制梁铰机制和和柱铰机制柱铰机制。2 2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式钢筋混凝土柱破坏形式v柱端弯剪破坏:柱端弯剪破坏:柱上、下端出现水平、斜裂缝,混凝土剥落,柱上、下端出现水平、斜裂缝,混凝土剥落,箍筋外鼓崩断,柱筋屈曲,柱端形成塑性饺箍筋外鼓崩断,柱筋屈曲,柱端形成塑性饺。v柱身剪切破坏:柱身剪切破坏:柱出现交叉或柱出现交叉或S S形裂缝,箍筋屈服。形裂缝,箍筋屈服。v角柱破坏:角柱破坏:由于受弯、剪、扭共同作用,柱身错动,钢筋由柱由于受弯、剪、扭共同作用,柱身错动,钢筋由柱 内拨出,震害重。内拨出,震害重。v短柱破坏:短柱破坏:短柱刚度大,易产生剪切破坏。短柱刚度大,易产生剪切破坏。v柱破坏的原因:柱破坏的原因:抗弯和抗剪承载力不足抗弯和抗剪承载力不足;箍筋太稀箍筋太稀,对混凝土,对混凝土 约束很差;在压、弯、剪作用下,柱的截面约束很差;在压、弯、剪作用下,柱的截面 承载力达到极限。承载力达到极限。3 3梁破坏形式梁破坏形式v地震作用下,地震作用下,梁端纵向钢筋屈服梁端纵向钢筋屈服,出现上下,出现上下贯通的垂直裂缝和贯通的垂直裂缝和交叉斜裂缝交叉斜裂缝。梁负弯矩钢筋切断处由于抗弯能力削弱也容易产生。梁负弯矩钢筋切断处由于抗弯能力削弱也容易产生裂缝,造成裂缝,造成梁剪切破坏梁剪切破坏。v梁剪切破坏的主要原因:梁剪切破坏的主要原因:梁端屈服后产生的梁端屈服后产生的剪力较大剪力较大;而其;而其箍箍筋较稀筋较稀;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抗剪强度降低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抗剪强度降低。4 4梁柱节点破坏形式梁柱节点破坏形式v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节点核心区剪切破坏:产生产生对角方向的斜裂缝或交叉斜裂缝对角方向的斜裂缝或交叉斜裂缝,混凝土剪碎剥落;箍筋很少或没箍筋时,柱纵向钢筋压曲外鼓混凝土剪碎剥落;箍筋很少或没箍筋时,柱纵向钢筋压曲外鼓。v梁筋锚固破坏:梁筋锚固破坏:梁纵向钢筋梁纵向钢筋锚固长度不足锚固长度不足,从节点内拔出,将,从节点内拔出,将混凝土拉裂。混凝土拉裂。v节点连接破坏:节点连接破坏:装配式框架构件连接处容易发生坡口焊接钢筋装配式框架构件连接处容易发生坡口焊接钢筋拉断。预制构件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开裂或散落拉断。预制构件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开裂或散落。v节点破坏的主要原因:节点破坏的主要原因:节点的节点的受剪承载力不足受剪承载力不足;箍筋太少箍筋太少;梁筋锚固长度不够梁筋锚固长度不够;施工质量差。;施工质量差。5 5框架填充墙破坏形式框架填充墙破坏形式v嵌砌砖填充墙容易产生斜裂缝,特殊部位的墙体破坏会更加嵌砌砖填充墙容易产生斜裂缝,特殊部位的墙体破坏会更加严重。烈度较高时墙体容易倒塌。由于框架变形属剪切型,下严重。烈度较高时墙体容易倒塌。由于框架变形属剪切型,下部层间位移大,填充墙震害呈现部层间位移大,填充墙震害呈现“下重上轻下重上轻”的现象。的现象。v填充墙破坏的主要原因填充墙破坏的主要原因:墙体:墙体受剪承载力低受剪承载力低,变形能力小变形能力小;墙体与框架墙体与框架缺乏有效的拉结缺乏有效的拉结。6 6钢筋的搭接不合理,造成搭接处破坏。钢筋的搭接不合理,造成搭接处破坏。第二节第二节 框架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框架抗震设计的一般规定一、一、结构抗震等级结构抗震等级二、二、抗震缝设置抗震缝设置三、三、结构布置原则结构布置原则四、四、截面尺寸选择截面尺寸选择一、一、结构抗震等级结构抗震等级1.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房屋高度和结构类型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分为一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抗震等级分为一、二、三、二、三、四共四共4级。级。2.丙类建筑的框架结构其抗震等级规定如下表丙类建筑的框架结构其抗震等级规定如下表。3.对甲、乙、丁类建筑,按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表对甲、乙、丁类建筑,按相应的抗震设防标准和表 确定抗震等级。确定抗震等级。4.裙房与主楼相连时,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裙房与主楼相连时,除应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 外,尚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裙房与主楼分离外,尚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裙房与主楼分离 时,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时,按裙房本身确定抗震等级。5.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的确定。地下结构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二、二、抗震缝设置抗震缝设置1.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避免采用不规则的建筑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避免采用不规则的建筑结构方案,不设防震缝。方案,不设防震缝。2.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需要设置防震缝时,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与高度有关。当高度不超过与高度有关。当高度不超过15m时,可采用时,可采用70mm;超过超过15m时,时,6、7、8、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4、3和和2m时加宽时加宽20mm。3.对于对于8、9度的框架结构房屋,当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的框架结构房屋,当防震缝两侧结构高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房屋的尽端度、刚度或层高相差较大时,可在缝两侧房屋的尽端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每一侧抗撞墙的沿全高设置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每一侧抗撞墙的数量不少于两道,并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数量不少于两道,并宜分别对称布置,墙肢长度可不大于一个柱距)。大于一个柱距)。三、三、结构布置原则结构布置原则1.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和沿高度方向的布置原则应符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和沿高度方向的布置原则应符合合“规则结构规则结构”的规定。的规定。2.框架应双向设置,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框架应双向设置,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柱宽的宜大于柱宽的l/4。3.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砌体填充墙宜与柱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称,砌体填充墙宜与柱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4.砌体砂浆强度不低于砌体砂浆强度不低于M5,墙顶与框架梁密切结合;墙顶与框架梁密切结合;墙中沿框架柱全高设置拉筋。墙中沿框架柱全高设置拉筋。6.墙长墙长5m时,墙顶宜与框架梁有拉结。时,墙顶宜与框架梁有拉结。7.墙长超过层高墙长超过层高2倍,宜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倍,宜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8.墙高超过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四、四、截面尺寸选择截面尺寸选择1.梁的截面尺寸梁的截面尺寸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梁的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2.柱的截面尺寸柱的截面尺寸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柱的截面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圆柱直径不宜小于于350mm;截面长边与短的边长比不宜大于截面长边与短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剪跨比宜大于剪跨比宜大于2;柱的截面尺寸需满足柱的轴压比的要求。(轴压比是指柱柱的截面尺寸需满足柱的轴压比的要求。(轴压比是指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与柱的全截面面积与柱的全截面面积A和混凝土轴心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抗压强度设计值fc的乘积的比值,即的乘积的比值,即 uN=N/fc A。第三节第三节 框架截面的抗震设计框架截面的抗震设计一、一、抗震框架的一般设计原则抗震框架的一般设计原则二、二、地震作用计算地震作用计算三、三、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侧移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侧移四、四、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荷载效应基本组合五、框架截面抗震验算五、框架截面抗震验算一、一、抗震框架的一般设计原则抗震框架的一般设计原则1.1.强柱弱梁原则强柱弱梁原则 梁端受拉钢筋的屈服先于柱端受拉钢筋的屈服。梁端受拉钢筋的屈服先于柱端受拉钢筋的屈服。2.2.强剪弱弯原则强剪弱弯原则 构件的抗剪承载能力应高于该构件的抗弯承载能力。构件的抗剪承载能力应高于该构件的抗弯承载能力。3.3.强节点、强锚固原则强节点、强锚固原则 强节点强节点抗剪验算,在节点区配置足够的箍筋,抗剪验算,在节点区配置足够的箍筋,并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实性。并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实性。强锚固强锚固处理好纵向钢筋在节点区的锚固构造。处理好纵向钢筋在节点区的锚固构造。二、二、地震作用计算地震作用计算1.多层框架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应沿两个主轴方向分多层框架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应沿两个主轴方向分布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布考虑水平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全部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全部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2.对高度不超过对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刚度与以剪切变形为主,且刚度与质量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可采用底质量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框架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三、三、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侧移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侧移v 采用采用D值法计算框架内力和侧移值法计算框架内力和侧移四、四、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SE=GSGEGE+EhEhS SEhkEhk+EvEvS SEvkEvk+WWWWS SWkWk式中:式中:S SE E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S SGEGE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S SEhkEhk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 调整系数;调整系数;S SEvkEvk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 调整系数;调整系数;G G重力荷载分项系数;重力荷载分项系数;WW风荷载分项系数;风荷载分项系数;EhEh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EvEv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WW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取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取0.200.20。五五、框架截面抗震验算、框架截面抗震验算(一)框架梁(一)框架梁 1 1、框架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框架梁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1 1)抗震设计中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直接采用静载作用下的承计算直接采用静载作用下的承 载力计算公式:载力计算公式:ME MuE/RE=Mu/RE (或或 RE ME Mu)(2)除按计算确定外,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除按计算确定外,框架梁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 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需满足下列要求: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需满足下列要求:一级抗震等级一级抗震等级 A As s/A/As s0.50.5;二、三级抗震等级二、三级抗震等级 A As s/A/As s0.30.3。框架梁两端(支座截面)必须是双筋截面。(3)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承载力计算公式如下:v 得到名义压区高度为:得到名义压区高度为:v 由平衡条件由平衡条件 X=0:v由另一极限状态平衡条件由另一极限状态平衡条件 M|As=0:不考虑地震作用时:不考虑地震作用时:考虑地震作用时:考虑地震作用时:1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等效矩形应力图形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 C50时,取为时,取为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为时,取为 0.94,其间按线性内插;,其间按线性内插;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由表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由表215选用;选用;Mbmax由荷载效应组合得到的最大弯矩设计值。由荷载效应组合得到的最大弯矩设计值。2 2、框架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框架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1)抗震设计中采用与非抗震设计中不同的斜截面受剪抗震设计中采用与非抗震设计中不同的斜截面受剪 承载力计算公式承载力计算公式(R=Vu=Vc+Vs;RE=VuE=0.6Vc+Vs)即:即:VbVuE/RE=(0.6Vc+Vs)/RE 或或 REVb(0.6Vc+Vs)(2)(2)承载力计算(抗震设计)承载力计算(抗震设计)一般框架梁:一般框架梁:REVb 0.42ftbh0+1.25fyvAsvh0/s集中荷载作用下集中荷载作用下(包括有多种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节点边缘包括有多种荷载,其中集中荷载对节点边缘 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75%以上的情况以上的情况)的框架梁:的框架梁:REVb 1.05ftbh0/(+1)+fyvAsvh0/s(二)框架柱(二)框架柱 1 1、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柱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NE NuE/RE=Nu/RE)(对大偏心受压柱)对大偏心受压柱)2 2、柱端弯矩调整、柱端弯矩调整计算偏心距计算偏心距e0时时(1)(1)按按“强柱弱梁强柱弱梁”要求调整要求调整“强柱弱梁强柱弱梁”要求:要求:柱端弯矩放大柱端弯矩放大Mc倍倍v 静力平衡条件:静力平衡条件:Muc0+Mdc0=Mbl+Mbr 9度和一级框架尚应满足:度和一级框架尚应满足:Mc 1.2 Mbu Mc同一节点上下柱端截面设计弯矩之和;同一节点上下柱端截面设计弯矩之和;Mb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同一节点左右梁端截面设计弯矩之和;截面设计弯矩之和;Mbu同一节点左右梁端截面抗弯承载力之和。同一节点左右梁端截面抗弯承载力之和。mc强柱系数;强柱系数;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M分别为分别为1.4、1.2、1.1。顶层柱及轴压比小于顶层柱及轴压比小于0.15的柱,弯矩可以不调整。的柱,弯矩可以不调整。(2)(2)按按“强底层柱强底层柱”要求调整要求调整v 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底层柱下端截抗震设计时,一、二、三级框架结构底层柱下端截 面弯矩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面弯矩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 值分别乘以增大系数值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5、1.251.25和和1.151.15。计算偏心距计算偏心距e0=M/N时,采用按时,采用按“强柱弱梁强柱弱梁”、“强强底层底层 柱柱”要求调整后的柱端弯矩要求调整后的柱端弯矩Mc。3 3、柱正截面构造规定、柱正截面构造规定v 抗震结构中柱截面最小含钢率(抗震结构中柱截面最小含钢率(%)柱类型柱类型 抗震等级抗震等级非抗震非抗震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四级四级框架中柱、边柱框架中柱、边柱 1.0 0.8 0.7 0.6 0.6框架角柱、框支柱框架角柱、框支柱1.21.00.90.8 0.64 4、柱的斜截面承载力、柱的斜截面承载力(1)(1)计算公式计算公式:(VE VuE/RE,VuE=0.6Vc+Vs)即:即:Vb=VuE/RE =(0.6Vc+Vs)/RE 轴力为压力:轴力为压力:轴力为拉力轴力为拉力:Vc设计剪力(取按以下要求调整后的值);设计剪力(取按以下要求调整后的值);框架柱的剪跨比,框架柱的剪跨比,M(Vhc0);v 设计时可近似取设计时可近似取=Hc0(2hc),(Hc0为柱净高为柱净高),v 当当 3时,取时,取=3,v 当当 1时取时取=1。N 为与设计剪力相应的轴向压力;为与设计剪力相应的轴向压力;v 对极短柱对极短柱(Hc0hc0.3fcbchc0时,取时,取N=0.3fcbchc0。v 当当N为为拉拉力力时时,公公式式右右端端不不小小于于(fyvAsvhc0s)/Re,且且此此值值不不 小于小于0.36 fcbchc0。(2)(2)剪力调整剪力调整(1)按柱按柱“强剪弱弯强剪弱弯”要求调整要求调整v 平衡条件:平衡条件:v 强剪弱弯要求强剪弱弯要求 剪力剪力Vc0放大放大vc倍,倍,对一、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二、三级抗震等级,cv分别为分别为1.4、1.2、1.1。v 9度和一级框架尚应符合:度和一级框架尚应符合:Mtc、Mbc由内力组合得到的柱上、下端的最不利设计弯矩;由内力组合得到的柱上、下端的最不利设计弯矩;Mtcu、Mbcu柱上、下端截面的抗弯承载力,可按柱上、下端截面的抗弯承载力,可按实际配筋面积和材实际配筋面积和材料强度标准值确定;料强度标准值确定;(2)“2)“角柱角柱”剪力调整剪力调整v 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角柱,经前述调整后的剪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框架角柱,经前述调整后的剪 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力设计值尚应乘以不小于1.11.1的增大系数。的增大系数。(3)(3)柱的构斜截面构造要求柱的构斜截面构造要求a.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地震作用时:地震作用时:剪跨比大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的柱 Vc 0.25 cfcbchc0 剪跨比不大于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的柱 Vc 0.20 cfcbchc0 地震作用时:地震作用时:剪跨比大于剪跨比大于2的柱的柱 Vc (0.20 cfcbchc0)RE 剪跨比不大于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的柱 Vc (0.15 cfcbchc0)RE b.柱的轴压比限制:柱的轴压比限制:结构类型结构类型 抗抗 震震 等等 级级 一一 二二 三三 框框 架架 0.7 0.8 0.9 框架一剪力墙框架一剪力墙 框架一核芯筒框架一核芯筒 0.75 0.85 0.95 框支结构框支结构 0.6 0.7 第四节第四节 纵向钢筋的锚固和连接纵向钢筋的锚固和连接一、一、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二、二、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三、三、钢筋在梁柱节点区的锚固和连接钢筋在梁柱节点区的锚固和连接梁、柱钢筋锚固及搭接梁、柱钢筋锚固及搭接v 在抗震设计时,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和搭接长度要在抗震设计时,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和搭接长度要 求比非抗震设计时加大。求比非抗震设计时加大。(1 1)纵筋锚固要求)纵筋锚固要求 一、二级抗震等级一、二级抗震等级 laE=1.15la 三级抗震等级三级抗震等级 laE=1.05la 四级抗震等级四级抗震等级 laE=1.00la 式中:式中:la为非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为非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2 2)纵筋搭接要求)纵筋搭接要求 搭接方法有搭接接头、机械接头和焊接接头;搭接方法有搭接接头、机械接头和焊接接头;宜优先选用焊接或机械接头;宜优先选用焊接或机械接头;当采用搭接接头时,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当采用搭接接头时,其搭接长度应不小于:llE=laE 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系数(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系数(=1.21.6=1.21.6)。(3 3)节点区钢筋锚固)节点区钢筋锚固 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纵向钢筋的连接构造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纵向钢筋的连接构造 非抗震设计时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锚固及梁柱钢筋搭接构造框架柱的纵向钢筋锚固及梁柱钢筋搭接构造v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节点的钢筋搭接构造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节点的钢筋搭接构造 第五节第五节 抗震框架的一般构造要求抗震框架的一般构造要求一、一、材料材料二、二、框架梁的配筋框架梁的配筋三、三、框架柱的配筋框架柱的配筋一、材料一、材料1.混凝土混凝土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对于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节点不应低于对于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柱、节点不应低于C30;设防烈度为设防烈度为8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度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超过C70;设防烈度设防烈度为为9度时,不宜超过度时,不宜超过C60。2.钢筋钢筋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普通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级、级、HRB335级钢筋;箍筋级钢筋;箍筋宜选用宜选用HRB335级、级、HPB235、HRB400级钢筋级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各类框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对一、二级抗震等级设计的各类框架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在采用上述普通钢筋时,要求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对屈服强采用上述普通钢筋时,要求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对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不应小于度实测值的比不应小于1.25,屈服强度实测值对强度标准值,屈服强度实测值对强度标准值的比不应大于的比不应大于1.3。二、二、框架梁的配筋框架梁的配筋1.纵向钢筋的配置纵向钢筋的配置a.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下表规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数值定的数值。b.梁端钢筋:梁端钢筋: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而积,除满足计算梁端截面的底部和顶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而积,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其比值对一级抗震不小于要求外,其比值对一级抗震不小于0.5,二、三级抗震不小于,二、三级抗震不小于0.3。c.通长钢筋:通长钢筋: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至少应各配置两根通长的纵向钢筋。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对一、二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少且分别不少于梁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于梁端顶面和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l4;对对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小于三、四级抗震等级,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2.箍筋箍筋a.梁端箍筋加密区梁端箍筋加密区v在框架梁梁端应设置箍筋加密区。加密区长度、箍筋间距、在框架梁梁端应设置箍筋加密区。加密区长度、箍筋间距、直径应满足上表直径应满足上表 的要求、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超过的要求、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超过2时,表中箍筋直径应增大时,表中箍筋直径应增大2mm。v第一个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第一个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50mm。v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对一级抗震不宜大于加密区长度内的箍筋肢距:对一级抗震不宜大于200mm和箍和箍筋直径筋直径20倍中较大值;对二、三级抗震,不宜大于倍中较大值;对二、三级抗震,不宜大于250mm和和箍筋直径箍筋直径20倍中较大值;对四级抗震,不宜大于倍中较大值;对四级抗震,不宜大于300mm。b.非加密区非加密区v 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2倍。倍。v沿梁全长箍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沿梁全长箍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3ft/fyv(一级抗震)一级抗震)、0.28ft/fyv(二、三级抗震)和二、三级抗震)和0.26ft/fyv(四级抗震)(四级抗震)。三、三、框架柱的配筋框架柱的配筋1.纵向钢筋纵向钢筋框架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框架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当按一级抗震等级;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设计且柱的剪跨比2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时,柱每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截面尺寸大于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框架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每一侧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框架柱中纵向受力钢筋,每一侧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2,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下表中规定数值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小于下表中规定数值。2.箍筋箍筋a.箍筋加密区箍筋加密区v框架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框架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v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截面直径、柱净高的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和500mm中三者的最大值。中三者的最大值。v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v加密区的箍筋间距、直径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加密区的箍筋间距、直径应符合下表的要求。b.箍筋肢距箍筋肢距v 加密区内箍筋肢距,对一级抗震不宜大于加密区内箍筋肢距,对一级抗震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二、三级抗震不宜大于抗震不宜大于250mm;四级抗震不宜大干四级抗震不宜大干300mm。同时每隔一同时每隔一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根纵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c.体积配箍率体积配箍率柱箍筋加密区内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规范要求。柱箍筋加密区内的体积配箍率应符合规范要求。剪跨比剪跨比2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柱宜采用复时,一、二、三级抗震等级的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时不应小于度时不应小于1.5。在柱箍筋加密区之外,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在柱箍筋加密区之外,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宜小于加密区的一半。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加密区的一半。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箍筋间距不应大于应大于10d,对三、四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对三、四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于于15d(d为纵向钢筋直径)。为纵向钢筋直径)。

    注意事项

    本文(建筑结构 第十七章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抗震设计二.pptx)为本站会员(修****)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