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综合力量测试题.docx
看云识天气综合力量测试题 看云识天气综合力量测试题(精选15篇) 看云识天气综合力量测试题 篇1 一、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1.日晕( ) 2.棉絮( ) 3.峰峦( ) 二、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雪白的陵纱。 ( ) 2.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 ( ) 3.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协作,讲究花草树木的衬托,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 ) 4.大小的岛屿拥抱着、偎依着,也悄悄地恍惚进入了梦乡。 ( ) 三、分类说明。 看云识天气一文提到了卷云、卷积云、积雨云、高积云、积云、高层云、卷层云、雨层云等八种云。请写出晴朗天气和阴雨雪天气遇到的分别是哪几种云?各有什么特点? 1.晴朗的天 (1)种类: (2)特点: 2.阴雨雪天 (1)种类: (2)特点: 四、阅读文段。 (一) 天上的云,真是姿势万千,变化无常 (1)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 (2) 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3)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漂亮,有时又把天空覆盖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绚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在_内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然后再说说这个标点符号的作用。 (1)_;(2):_;(3)_。 2.解释加粗的词,并从原文找出与之相呼应的句子。 (1)姿势万千: (2)变化无常: 3.用文中的原句概括出这段话的大意,然后指出这段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1)原句: (2)作用: 4.云的特征是什么? 5.这段话用了哪些说明方法?_。 6.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 a.天上的云姿势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漂亮,有时又把天空覆盖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绚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7.文中最终一句的“天气”能否改成“气候”?为什么? (二) 人工降雨 人工消雨,其实就是人工降雨。这次东亚运动会的消雨指挥部已在上海以西的太湖地区30100千米范围内划了3个作业区,拦截由西而来的雨云。假如雨区有可能移到上海地区,只要指挥部一声令下,3架飞机将随时可升空,向天空撒干冰,提前12小时将这些雨迫降在上海以西地区,使上海原来可能出现的大雨化小,小雨化无。(甲) 干冰是如何催云化雨的呢?原来干冰不是冰,而是由无色的二氧化碳结成的白色雪花状结晶体,又叫碳酸雪。它只要一暴露在常温下,就会很快地升华,汲取四周的热量,使空气冷却。(乙) 云是由水蒸气组成的。习惯上,依据它的温度可分为暖云和冷云两种。 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在上升气流的顶托下,这些水珠不会掉下来,而是漂移在空中形成云层。假如在暖云中喷撒干冰,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使水气达到饱和程度,水珠不断增大变成了雨滴下来,便形成了人工降雨。(丙) 冷云的气温可在0以下,里面布满着闪亮的冰晶和水珠,但由于它们又小又轻,在上升气流顶托下也不会掉下来。假如在冷云中播撒干冰,就会使它变得更冷,冰晶越积越多,越来越大。空气托不住它,就会往下掉。(丁) 1.下面的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来的,在文中已标明(甲)、(乙)、(丙)、(丁)四处应把它放在哪个位置? ( ) 假如云层下部到地面气温低于或接近0,就会形成人工降雪,要是高于0,冰晶掉下来变成溶化水滴,那就是人工降雨了。 2.从本文第、两段看,暖云和冷云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分别是什么? _ 3.在暖云中喷撒干冰,为什么会形成人工降雨?(抄文中的语句回答) _ 4.认真阅读,选出对本文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 a.12345 b.12345 c.12345 d.12345 5.第(4)段“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中的“骤降”不能改为“下降”的理由是什么? _ 6.本文35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有:_。 7.概括本文说明的中心:_。 参考答案 一、1.yùn 2.xù 3.luán 二、1.比方 2.引用 3.排比 4.拟人 三,1. (1)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 (2)轻 高 薄 2. (1)卷层云高层云 雨层云 积雨云 (2)密 低 厚 四、(一)1.(1)。表示前面是总说,后面是详细描述。(2);表示前后是并列的句子,分别描绘了云的种种形态。(3)表示云的变化状况还有许很多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1)姿态与神态千变万化。“有的像羽毛,像雄狮,像奔马”(2)变化不定。“刚才还是白云朵朵,大雨倾盆”。 3.(1)天上的云,姿势万千,变化无常;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2)这段是全文的总说,后面将作详细说明。 4.姿势万千,变化无常。 5.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6.c7.不能。由于“气候”一般是指较大地区里较长时间的气象状况。“天气”往往是指较小地区和较短时间内大气中发生的各种气象变化。从天上挂的云能识别的是一天或数天较短时间内的气象状况,所以用“天气”恰当、精确。 (二)1.丁 2.不同点:暖云里只有小水珠,温度在0以上。冷云的气温可在0以下,里面布满着闪亮的冰晶和水珠。相同点:由水蒸气组成的。 3.假如在暖云中喷撒干冰,它的温度就会骤降,使水气达到饱和程度,水珠不断增大变成了雨滴落下来,便形成了人工降雨。4.a 5.干冰使暖云温度突然下降,所以用“骤降”,而“下降”没有突然变化的意思。 6.分类别 列数字 7.人工降雨 看云识天气综合力量测试题 篇2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l.理解恰当的比方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 2.复习分类说明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有关说明挨次的学问。 (二)力量目标 培育观看力量和积累语言的力量。 (三)情感目标 1.培育良好的观看习惯和科学精神。 2.体会谚语这种语言的形式美。 二、重点·难点 重点: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难点:1.比方、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荣的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同学一时难于辨别,所以这一部分也是本次教学的一个难点。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进行说的竞赛,其中还可以培育观看力量。 2.听音乐,描述可能出现的画面。 3.分小组争论,进行制表。 4.搜集有关识别天气的谚语,班上沟通,并建立一个小天气预报站。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先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描述一下画面:阴云密布,狂风大作,大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的声音,鸡鸭乱叫声。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雨来临时的场面,由什么的变化引起了雨的到来?对,是云、风的到来引起的,所以说,云的变化就能示意天气变化。(训练同学听、说的力量和想像力)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叙述云和天气关系的课文看云识天气。 ()明确目标 1.理清的写作思路。 2.理清如何看云识天气。 3.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详细、生动地介绍了云的形态、变化及云上的光荣现象同天气的关系,说明白怎样看云识天气。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从题目上看,这是说明什么的文章? 说明云和天气关系的文章。 (2)从题目上看,你还能读出什么来? 体裁说明文,说明挨次:规律挨次 2.读课文,第1段老师范读,第2段全班女生齐读,第3、4两段分别由两名女同学朗读,第5段、第6段分别由两名男生朗读,第7段全班男生齐读。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其次部分(第26段):详细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荣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4.这样分段,体现了什么说明挨次? 规律挨次(由现象到本质)。 5.阅读第1段,回答下面各题。 (l)这段的结构是怎样的?(总分总) (2)如何分层? 第一句是第一层,最终一句是第三层,中间是其次层。 (3)第一段中哪些内容照应“姿势万千”,哪些内容照应“变化无常”? “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这些内容与“姿势万千”相照应。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漂亮,有时又把天空覆盖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绚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这些内容与“变化无常”相照应。 6.分组争论制表,把同学们分成三个组,第一组阅读第3段,争论并制出晴天云彩简表;其次组阅读第4、5段,争论并制出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第三组阅读第6段,争论并制出云彩识天气简表 7.同学沟通如何看云识天气。 8.由多媒体演示云和天气的变化,并伴随音乐,同学们看着画面进行复述。 9.再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这些云低而厚密,是阴雨风雪的预兆,”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分类别。 (2)“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10.本文的说明方法是分类别、打比方,在文中找出例子来。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有: (l)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3)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雪白的绫纱。假如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似乎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4)还有一种像棉花团似的白云,叫积云。 (5)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 (6)隔着云着太阳和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分类别:光荣有晕、华、虹、霞。 (四)总结、扩展 这篇课文紧扣题目进行说明,层次非常清楚:首先说明春云可以识天气。由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非常亲密,云是天气变化的“招牌”。再说怎样看云识天气。这是全文的重点,写得具体、缜密,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带来暴风雨的云,又从云的形态特点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再说到云的光荣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在说明中,从现象入手,进而触及事物的本质。云的形态和光荣是现象;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就是本质。云的种类许多,但说明层次不乱,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后说什么,有助于把“春云识天气”的事理说清晰。最终画龙点睛,说明看云识天气的目的、方法和留意事项。 拟题训练,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习惯。 阅读课文的最终一部分,即最终一段分组拟题,互作答案。 结尾总结全文、点题,同时说明白看云识天气的局限性。 (五)布置作业 在课外,练习看云识天气。试着依据天空中的云彩外形,推断一下当天或其次天的天气状况,把结果写在教室后墙的黑板上。 看云识天气综合力量测试题 篇3 教材分析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学目标: (1)单元内容:第四单元是反映自然世界的单元。共支配了五篇课文,其体裁、题材等丰富多样,主题集中,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看云识天气是科普说明文;绿色蝈蝈是观看随笔;月亮上的脚印是记叙文;山市是一篇文言文,总体上是继第三单元之后,以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究为内容组成。 (2)单元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培育同学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未知世 界的爱好; 学问和力量目标:丰富同学的科学学问,提高同学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 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力量; 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讨论问题的方法。 (3)教学时要留意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本单元教材的处理方面,教参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留意兼顾三个维度,留意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淡化文体,强调综合,以培育阅读力量和讨论力量为主; 不要把阅读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或其他科学课; 多以争论课或探究课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加强课外语文实践(包括阅读),开展科学活动; 加强语言积累,让同学每人备一本“摘抄本”,摘抄美丽的词、句、段。 2、看云识天气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看云识天气是一篇旧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荣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晰,有纲有目;.能抓住云的特点来进行说明;.语言精确,运用比方、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运用了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亮,做为教学内容来看,切入点许多,过去通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说明方法,但从新教材看,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强调的是练习同学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力量,甚至提出,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明显课文作为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同学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同学搜集筛选信息的力量;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学问。 二、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学问,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力量。 3、积累课文中的比方句,并领悟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4、培育同学观看自然的爱好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三、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学问,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力量。 3、培育同学观看自然的爱好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其次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比方句,并领悟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2、学习课文语言精确的特点,复习说明方法,了解本文写作特点。 三、第一课时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丰富科学学问,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力量。 教学难点: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四、学情分析:朗读力量方面方言较重,对语文学习来说是一大障碍,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力量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详细,留意梯度,易于操作。 五、教学方法 教法:导读法创设情景,指导、点拨。 学法: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指导同学在小组学习中把握方法,在自学中 实践提高。 六、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 三部分 (视频:创设情景,激发爱好;图片:增加感性熟悉;图表:提高效率。) 教学环节设计 一、激发爱好,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1、播放录像片段天气预报。 2、谈谈张掖的天气。(收听或收看) 3、出示苏轼避雨,引出课题。 4、明确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概括内容要点。 (2)快速阅读,理清文章思路。 (3)丰富科学学问,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力量。 (设计意图:由天气预报和辛弃疾避雨视频和动画片段,创设情景,揭示课题,激发爱好,发布“张掖天气预报”这一设计让同学身临其境,进入情境获得切实的感受。通过此环节,引起同学与课文对话的欲望。同时也使同学明白,猎取天气预报这一信息的渠道是广泛的,包括电视、电话、手机短信、阅历推断等方面,要留意从多方面搜集信息,最终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学习看云识天气,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感知课文 1、注音:峰峦 一霎间 预兆 征兆 充满 轻快 月晕 2、抽查朗读:(2)(5)(7)。 3、范读,练习朗读:指名1人朗读。 (设计意图:旨在扫清阅读障碍,通过抽查片段朗读和练习片段朗读,把同学快速带入课文阅读当中,为进入下一个环节作预备。) 三、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1、出示问题:快速默读课文思索 (1)文中哪句话点明白“看云可以识天气”? (2)看云识天气的基本阅历是什么? (3)哪些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哪些云是阴风雨雪的预兆? (4)我们还可以依据云上的什么现象推想天气的状况? (5)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全班沟通。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和天气的亲密关系,说明看可以看云识天气。 其次部分(第26段):详细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荣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 (设计意图:限识5分钟快速阅读课文,依据思索题概括课文内容要点,通过分段训练,理清课文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这一环节实际也是训练同学猎取关键信息的力量以及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力量的一个过程。) 四、探究质疑,学习看云识天气,了解云和天气的关系 过渡:阅历告知我们,什么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什么云经常是阴风雨 雪的预兆? 1、出示图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晴天云简表。 2、自主学习,完成雨雪冰雹云层变化简表。 3、争论:课文是根据什么挨次介绍这8种云的? (从高层云依次说到低层云,从象征晴朗天气的云,依次说到阴雨冰雹的云。)小结:这部分把云分为八类,来说明云和天气的关系,这样依据事物的 特点,把事物分成若干类,逐类说明的方法叫分类说明。这样使读者更详细、更详尽、更全面地了解事物的特征。 4、机动部分:自学完成光荣和天气状况简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完成图表的过程,了解各种云的特征,重点训练 同学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的力量。分为三大板块:“晴天云”部分通过小 组合作学习,沟通后明确,,抓住内容要点,筛选信息,了解云的特征可以从 三方面入手:一是摘录关键词语,二是依据详细描述进行概括,三是联系上 下文进行归纳;在把握了这一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同学自学完成“雨天云” 部分,进一步训练这种阅读力量。这两部分教学在学法指导方面体现了教、 扶、放的一个过程。通过对8种云介绍挨次的争论,学习分类说明这一显著 的写作特点。“云的光荣”部分作为机动内容处理。) 五、课堂练习:选词填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体会课文用词精确,说明事物生动形象的特点,指导同学课后摘录,积累课文中的比方句,为下节课领悟比方修辞手法的好处做好预备。) 六、作业: 1、摘录课文中用词精确和生动形象的句子。 2、练习看云识天气,轮番发布天气预报。 3、以小组为单位,用分类说明的方法,积累有关天气的谚语。 (整体思路: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学习及课后作业,紧紧围绕“重点练习同学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提高同学搜集筛选信息的力量”这一主线绽开。) 教学启示 得:创设了学习情境,在指导同学自主合作学习方面较好地激发了同学的学 习爱好,学习过程较为扎实。 失:理清课文思路这一环节,用时较多(一班7分钟,二班12分钟),同学阅读勾画的学习过程也有些慢,后面“雨天云”部分学习没有全部完成,课堂练习部分有些匆忙,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布置作业。分析缘由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同学学习力量估量有些高,学情分析做的不够深化;二是说明同学在把握文章整体的力量方面有较大的欠缺,学习力量有较大的差别。这也启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力量的培育,要全面提高同学的阅读力量。 看云识天气综合力量测试题 篇4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2、了解气象学问, 学会看云识天气。 3、培育同学留心观看自然现象的爱好和习惯。 教学难点: 1、了解气象学问,学会看云识天气。 2、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看云学问和天气学问的了解。 教学预备: 1、多媒体课件。 2、收集有关云的谚语, 3、云名称卡片。 4、云与天气关系简表(10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国有句俗话叫“天有不测风云”,意思是“天也有不能猜测的时候”,那么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思索就成了“天气一般都能猜测”。的确,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够猜测天气了,他们用自己的聪慧才智将阅历总结成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谚语并做个嬉戏找伴侣。我这里有谚语的上半句,下半句已经分到了你们手上。我们就来找一找谚语的下半句各是什么。 第一组:天上钩钩云 地下雨淋淋 师:请手里拿着这句谚语的同学到第一组就坐。 其次组:早上乌云盖 无雨也风来 第三组:朝霞不出门 这个简洁,下半句是什么? 生:晚霞行千里 第四组:乌云接日头 下一句是什么呢? 生:半夜雨淋淋 第五组:有雨山戴帽 生:无雨云拦腰 第六组:日晕三更雨 月晕午时风 师:请到第六组就坐。 师:(分学习小组) 好,现在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伴侣,也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要相互协作。下面我安排一下任务:请号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号同学补充;号同学为组长,组织好合作学习;号同学负责记录下小组争论的内容,给发言的同学参考。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请仔细完成。 师:我们看到古人是那么聪慧,已经能将天气状况编成简洁的谚语。我们当然也不甘示弱,今日我们也来看云识天气。(补充:课题2)我们虽然没有古人那么多的实践阅历,但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老师。是什么? 生: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五分钟预备) 2、研读课文,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云及光荣?在文中画出来。(抢答)(出示课件3) 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晕、华、虹、霞。 3、这些云和光荣各有什么特征呢?现在请小组长上台来任选其中的两种,小组合作完成简表里相关的内容。(4分钟预备) 4、现在,请各小组依据所选的两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出示课件4)。要求: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先小组活动,五分钟完成。) 答案参考: 我是“雨层云”,我又矮又胖,穿着暗灰色的外衣,太阳、月亮见了我都要隐藏起来,我在天空出现时就表示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来临了。连绵不断的雨雪就要来临。 当积云快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时就变成了我,我是积雨云,然后我越长越高,渐渐变黑,最终我整个倒下了,这是乌云充满、雷声隆隆、电光闪闪,立刻下起了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或者龙卷风。 我是卷层云,是在连绵的雨雪来临之前出现在天空的一层薄云,看到我,请大家出门前带上雨具。 生:我的外号叫“毛玻璃”,是由卷层云积聚而来的,透过我看天就会模糊不清因而得名,其实我的真名叫“高层云”。雨雪都是我的好伙伴,经常和我形影不离。 听了那么多云和光荣的自我介绍,我们对这些云所预示的天气已经很清晰了。请你推断一下图上分别是什么云? (出示各种各样的云层图)象征晴天的是哪几种云?有什么特点?象征雨雪冰雹的是哪几种云? 有什么特点? 云上的光荣又有什么特点呢?预示怎样的天气? 三、我是小小预报员: 以往我们总习惯于听天气预报,今日我们也来当一次小小的天气预报员,依据云图来预报天气。提示:确定云的种类;说明它所预示的天气;仿照天气预报员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也是5分钟的预备时间,现在开头。 现在是气象服务时间,想要了解将来的天气趋势吗?让我们来听听天气预报 江西的上空出现了一片雨层云,雨层云(介绍雨层云的特点),那里立刻就要下雨,请出门的伴侣带好雨具。 海南岛上空偶而飘着几多积云,晴空万里,气温2327°c。人体舒适指数:2级,气温相宜。穿衣指数:3级,长袖衬衣。旅游指数:4级,适合外出游玩。 四、课外拓展: 听了那么多介绍,我们发觉天上的云真是变化多端,特别奇异啊。它离天最近,是最佳的天气猜测者。但擅长观看的人肯定会发觉,除了云之外,自然界中还有很多东西也可以预示天气。你发觉过吗?它们预示了什么天气? 燕子低飞,要下雨。 鸡迟迟不愿入笼,是下雨的预兆。 蜻蜓低飞要下雨。 蚂蚁搬家预示将要下大雨。 蜘蛛张网补网兆天晴 我们除了可以看云识天气, 还可以看天象.风向.物象识天气呢. 看物象识天气: 看天象识天气: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盼望。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蜻蜓千百绕,不日雨来到。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看风识天气: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 半夜东风起,明日好天气。雨后刮东风,将来雨不停。 南风怕日落,北风怕天明。夜夜刮大风,雨雪不相逢。 狂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五、课堂小结 有这么多可以预示天气的现象,你们想过其中有什么科学依据吗?或者有没有什么怀疑?我就有一大堆的怀疑?这些现象真的精确吗?为什么能预示天气?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行能都在课堂上解决,下课后,学习小组可以连续活动,相互协作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我们还要把这节课上“细心观看、专注思索”的学习方法连续用下去,认真观看身边的任何一样小事物,发觉它的独特之处,并用最精彩的话将其记录下来。我们到时来看看谁的发觉最新奇、描写最生动好玩。 板书设计: 17 看云识天气 说明文 姿势万千 变化无常 怎 卷云 卷积云 高 轻 薄 样 积云 高积云 (晴) 看 云 卷层云 高层云 低 密 厚 识 雨层云 积雨云 ( 雨雪冰雹) 天 气 晕 华 虹 霞 (阴晴风雪) 看云识天气综合力量测试题 篇5 第一部分:基础学问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招牌”: 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经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 2.指出下列说明语句,哪些是生动说明,哪些是平实说明。 那最轻快、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 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 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得很均匀,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洁白的羊群。( ) 3.文章最终一段指出:“天气变化特别复杂,看云识天气有肯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雪白的绫纱。( ) 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 积云假如快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项,就变成了积雨云。( ) 5.说明下列比方句的本体、喻体和相像点,指出说明文运用比方应留意的问题。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本体: 喻体: 相像点: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雪白的绫纱。 本体: 喻体: 相像点: 说明文运用比方应留意: 6.下面四句中哪句语言风格不同,简要说明。 “华”的颜色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地球的赤道也不是正圆,而类似椭圆。在太阳和月亮四周,有时会产生一种漂亮的七彩光圈。那最轻快、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7.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空袋子难以直立。” 这句名言不仅说明白一种生活现象,更隐藏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个道理。 请举出一个与这句名言相符的事实来。 其次部分:阅读分析 (一) 天上的云,姿势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漂亮,有时又把天空覆盖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绚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8.本文段的中心愿思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9.本段的结构形式是 。 10.本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 11.这段文字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 12.本文段为了说明云的形态之多,一连用了多个比方,这些比方有什么作用? 13.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 (二) 我们还可以依据云上的光荣,()天气的状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四周,有时会出现了种漂亮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的,外层是()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出现在卷层云上,当卷层云后面有一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时,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出现在高积云的边缘。华环由小变大,天气将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早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出现朝霞,表明();出现晚霞,表示()。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14.文中处应填的词语是() a.断定b.推定c.推想d.猜想 15.文中处应填的颜色是 ,处应填的颜色是 。 16.文中处填天气状况是 ,处填天气状况是 。 17.“是大风雨的征兆”中“征兆”的意思是 。 18.这段文字第一句话是() a.承上启下的过渡句b.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19.这段文字采纳了 的说明方法。 20.这段文字的结构特点是()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三) 在热带地区或航行于赤道四周的海船上,冰是特别珍贵的,由于冰可以防止食物腐烂变质,可以使捕捞的海产品保鲜。但是正是酷热的阳光最能“摧残”这些冰块。不过,科学家想出了方法让太阳对冰停止“敌对行为”不要那么水火不容。 太阳当然不能直接制造冰块,但可以“曲线”造冰。比如,用电冰箱造冰,就是曲线造冰。电是一种能源,它可以使电灯发光,使电炉发热,却也能让冰箱造出坚硬的冰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