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说过的话]遗址名人话沧桑—阿善遗址导游词.docx
-
资源ID:85281245
资源大小:13.65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名人说过的话]遗址名人话沧桑—阿善遗址导游词.docx
名人说过的话遗址名人话沧桑阿善遗址导游词 遗址名人话沧桑阿善遗址导游词 各位伴侣,大家好!现在由我引领大家进入包头市闻名的古文化遗址阿善遗址。阿善遗址是黄河流域最北端的一处新石器时期原始聚居遗址。位于包头市东郊阿善沟门村东圪膝盖沟两侧的台地上。北依大青山,南临黄河,圪膝盖沟终年泉流不绝,"阿善'就是蒙古语甘泉的意思。阿善遗址是于1979年发觉的,1980年和1981年,包头市文物管理所与内蒙古.科学院历史讨论所共同对遗址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在1070平方米范围内共发觉新石器时期的房址24座、窖穴240个,出土了各类文化遗物1600余件。还发觉了围绕原始村落砌筑的石砌围墙2200米。1983年又发觉了大型祭坛一处。其中部分实物保存于包头市博物馆内。阿善遗址的发觉,是包头市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它以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证明,包头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同时,阿善遗址的很多发觉也是我国新石器时期考古工作的重大发觉,为讨论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及我国文明的起源均供应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在大家看到的阿善遗址面积5万平方米,文化层积累厚度在12米之间。共发觉四个时期文化遗存的叠压关系。前三个时期均属新石器时期,即第一、二、三期文化,第四期为青铜时代的遗存。其中阿善一期文化的年月,依据器物形态学的比较讨论,为前4000年左右;阿善二期文化的年月,依据三个碳标本的碳14测定,分别为前3760年、前3415年和前3040年。据此,阿善二期文化的年月大体为前3700年前3000年;阿善三期文化的两个碳标本测定年月,分别是前2875年和前2755年。这三个文化时期年月的确定不仅对阿善遗址三种新石器文化年月的确定有着地层学和器物形态学的牢靠依据,而且对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所发觉的同类遗存也确定了标准,找到了相应的层位序列。一处遗址中发觉三种原始文化的地层叠压关系,在国内也是特别罕见的。 阿善遗址的第一、二、三期新石器时期文化,各期都有一批代表性的文化遗存。学术界对阿善一期文化的看法是:这里是仰韶文化从中原地区由南向北的延长。这一时期原始先民主要的工具有石斧、石刀、陶刀、盘状器等。阿善一期的文化是目前所知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最早的定居农耕文化。阿善二期的遗存比较丰富。这一时期的先民是在一期文化的原址上生息繁衍起来的。这一时期先民房子的数量明显增加,活动范围也扩大了不少。主要文化特征是:房子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室内设有两个灶,房子的四周挖有储存食物的窖穴,最大的窖穴可存放千斤以上粮食。这期文化遗物中出土了大量的石斧、石刀、石磨盘、磨棒等生产工具和很多细石器工艺的狩猎工具。作为生活用具的陶器,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器物还有彩绘图案。典型的器物有折腹钵、小口双耳瓮。从发觉的很多野生动物和家畜遗骸来看,当时的先民除从事原始农业外,还从事狩猎和饲养。阿善遗址中第三期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这一时期的文化遗迹特别密集,遍及整个遗址和接近的山前台地。从发掘的遗迹看,三期文化呈现出的是一派村落毗邻、炊烟相望的富强景象,应当是这一地区原始文化的全盛时期。这期文化中发觉的窖穴较二期有所不同,其特征是容积较二期明显缩减,但数量却成倍增加。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窖穴中除一部分是用来储存粮食外,还发觉了一些窖穴是用来储水的水窖。其外形口小底大为袋状,至今西北干旱地区仍有沿用这一方法储水的习俗。在阿善三期文化遗存中,环绕遗址建筑的石砌围墙,是特别重要的发觉,是我国目前发觉的最早的防卫工程,为了解我国早期城堡式聚居供应了实例。与石墙同时出现的地面建筑是遗址中的大型石砌祭坛,祭坛的形式是由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与长方形石框组成。布局为南北方向排列,中轴对称。祭坛遗址的出现,表明阿善三期原始宗教的萌芽和进展。 阿善遗址包含的三种原始文化遗存,层层叠压,有如一部实物编织而成的历史长卷,记述了曾经在这里生活长达2023年的原始先民生息繁衍的困难历程。也就是说,早在6000年前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包头地区的先民们就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他们制造的原始文化中,也包括原始农业。秦直道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北端起于九原,南端至秦都咸阳西北的云阳,全程"千八百里'的"秦直道'。被后世称为"中国第一条高速大路'。合今约700公里长的秦直道,为秦帝国快速投放部队、准时输送粮草,供应了最为有力的保障。北部边疆一旦有警,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即可从咸阳四周赶赴九原,在一周之内就能够基本完成从军队调动到后勤供应等项运作。对于秦帝国来说,秦直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军用高速大路。至今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草原,秦直道北段部分遗迹仍清楚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