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陶渊明诗词鉴赏6篇.docx

    • 资源ID:8530919       资源大小:43.1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陶渊明诗词鉴赏6篇.docx

    陶渊明诗词鉴赏6篇 陶渊明擅长以白描及写意手法勾画景物、点染环境,意境浑融高远又富含理趣。语言精工本色,朴实真率,笔调疏淡,风韵深厚。但陶诗并非只有飘逸悠闲、自然冲淡一种风格,也有金刚怒目的慷慨豪放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的“精卫衔微木”等。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陶渊明诗词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形影神三首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 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 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 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 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 存生不行言,卫生每苦拙。 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 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 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 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形神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特殊是老庄哲学中涉及形神关系的论述许多,如文子·下德中引老子语曰:“太上养神,其次养形。”淮南子·原道训中说:“以神为主者,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都表示了以神为主,以形为辅,神贵于形的观念。同时也指出了形神一样,不行分割的联系,如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即指出了形、气、神三者对于生命虽各有各的功用,然三者相互联系,不行缺一。又如汉初推崇黄老思想的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说:“凡人之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太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更干脆地指出了形神合一,这便是老庄哲学中朴实唯物主义思想的体现。然而,在佛教兴起之后,佛教徒鼓吹形灭神不灭,灵魂永恒的唯心思想,如与陶渊明同时的沙门慧远曾作形尽神不灭论、佛影铭以发挥此种理论,佛影铭中就说:“廓矣大象,理玄无名,体神入化,落影离形。”意在宣扬神形分别,各自独立的主见,这种对形、影、神三者关系的见解代表了佛教徒对形骸与精神的相识,在当时的学问界曾有过广泛影响。慧远就曾命其弟子道秉远至江东,请深受佛教影响的闻名的文学家谢灵运制铭文,以充刻石。陶渊明的这组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慧远本人与渊明也有交谊,如慧远曾于义熙十年(414年)在庐山东林寺召集一百二十三人结白莲社,讲习佛教,他曾邀渊明参与,而渊明却“攒眉而去”,可见他们在论学旨趣上并不一样,如对形影神的看法就有很明显的分歧。渊明对此的相识可以说基本上本于道家的自然思想,这在他自己的小序中已加说明,陶渊明以为世间的凡夫俗子,不管贫富智愚,都在拚命地维持生命,其实是非常糊涂的事,因而他极力陈述形影的苦恼,而以神来辨明自然的道理,解除人们的怀疑。他揭出“自然”两字,以明其立论之根本。老子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道家学说也以取法自然为核心,由此可知陶渊明的思想渊薮。此组诗中他让形影神三者的对话来表明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形体对影子说道:天地永恒地存在,山川万古如斯,草木循着自然的规律,受到风霜的侵袭而枯萎,得到雨露的滋润而复荣,然而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不能如此。人活在世上,就像匆忙的过客,刚才还在,倏忽已去,再也不能回来,而人们从今便忘了他,好像世上从未有过这样一个人。亲戚挚友也不再思念他,只留下了些生前遗物,令人见了感伤不已。我作为形体又没有飞天成仙的本事,你影子也用不着怀疑我这最终的归宿,但愿听取我的劝说,开怀畅饮,不必推辞,还是在醉乡去寻求短暂的快乐吧。 接下去是影子回答形体的话:想求长生不老来维持生命是不行靠的,欲保养生命也往往落得苦恼又拙劣的下场。一心一意要去昆仑山修仙学道,却会发觉此路的渺茫与不通。自从我影子与你形体相遇以来,始终同甘共苦,忧喜合一。我如憩息在树荫下,你就同我短暂分手;我若停在阳光下,你就和我不分别。这种形影相随的状况也难以永久持续,当我一旦离世,你便也不复存在。人死名也随之而尽,想起此事便令人心忧如焚,五情俱热。因而影劝形道:唯有立善可以立下美名,为何不去努力留名后世呢?虽说酒能消忧,但同立善相比较,岂不等而下之了! 最终是神作的阐释:造化没有偏爱,万物都按着自己的规律成长繁衍,人所以能跻身于“三才”(天地人)之中,岂不就是因为有了我精神的原因。我与你们形和影虽然不相同,但生来就相互依附,既然我们结合托体于一身,怎么能不坦诚地说说我的看法:上古时的三皇被称作大圣人,而今他们却在何处?活到了八百多岁的彭祖虽力求长生,但也留不住他人间的生命,老的、少的、聪慧的、愚笨的都将同样走向坟茔,没有什么回生的运数可以挽救他们。每日沉湎于酒中或能忘忧,然如此岂不是反而促使生命尽快结束吗?立善经常是人们喜爱做的事,可是当你身后,谁会加以赞扬呢?极力去思索这些事情难免丧害了自身,还是听其自然,随命运的支配去吧。在宇宙中尽情放浪,人生没有什么可喜,也没有什么可怕,当生命的终点来临,那么就让生命之火熄灭吧,不必再有什么顾虑了。 在这三首诗中陶渊明表达了他的人生哲学,故此三诗对理解陶渊明一生的思想极为重要。据陈寅恪先生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所述,渊明笃守先世崇奉之天师道信仰,故以道家自然观为立论之本,既不同于魏晋时期的自然崇仰者,以放情山水,服食求仙为尚,如嵇康、阮籍等人,又不同于魏晋时期的尊奉孔孟、标举名教者,如何曾之流,而渊明既接受了老庄的思想,又有感于晋宋之际的社会现实,于是创为一种新的自然说。形影神这组诗中就典型地体现了这种思想。故此诗不仅体现了渊明个人之哲学观,而且对理解自曹魏末至东晋时士大夫政治思想、人生观念的演化历程有极重要之意义。按此说法,形赠影一首就是拟托旧自然说的观点,并加以指责。其中主旨在于说明人生之短暂,不如自然之永恒,这正是嵇康、阮籍等人对自然所抱的看法。持旧自然说的人又大多求长生,学神仙,而渊明诗中说:“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其抨击长生求仙之术的立场明显可见。同时魏晋之间崇尚自然的人又往往于酒中求得解脱,以求在乱世中苟全性命,如阮籍与刘伶等人,故陶诗中也拟其说而有“得酒莫苟辞”的说法。 影答形一首,则是依托主名教者的口吻而对旧自然说进行的非难,并提出了对人生的看法。此诗首先指出长生不行期,神仙不行求,即意在指责主自然说者的虚无荒诞,同时,以为死生无常,形影相随,一旦离世,则形影俱灭,名同身亡。因而,他们主见由立善而留名,始可不朽,希望通过精神上的长生来达到永恒,这种主见得力于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的思想,以为人有美名则可流芳百世,万古长存,因而不满于以酒消愁的处世看法,提倡追求身后之名。 神释一首即体现了渊明新自然说的主见,借神的话指责了代表旧自然说的形和代表名教说的影。“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及“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等语意在诋諆主名教者鼓吹的立善可以不朽之说;“彭祖爱永年”以下六句则破除主旧自然说者的长生求仙与沉湎醉乡之论。最终提出纵浪大化,随顺自然,使个人成为自然的一部份,而无须别求腾化升仙之术,如此便可全神,死犹不亡,与天地共存。 陶渊明主见冥契自然,浑同造化的思想是取于老庄哲学,如庄子·天地中就说:“执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圣人之道也。”即充分确定了神的重要,同时它是建立在德全与形全的基础之上的,即强调了神与形与德(此诗中称之为“影”)的一样。陶诗中对贤愚寿夭的一视同仁也一本于庄子思想,故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也说明白陶诗的主旨出于庄子。陶渊明在形神的相识上有一个很不同于佛教徒的主见,即他认为形神的相互依靠与一样,神释中说“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都表达了这种观点,这与稍后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的看法相近,范氏说:“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神灭论)又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同上)陶渊明可以说是范缜的先驱者,他对形神问题的看法具有朴实唯物主义的因素。 此诗在艺术上也是颇有特色的,全诗用了寓言的形式,以形、影、神三者之间的相互问答来绽开论述,可谓奇思异想,令这一哲学上的探讨富有生动活泼的意趣,即使在说理之中也时时留意到附合寓言中形象的特性。如形对影的赠言中说:“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正如一位主子请一位挚友来对酌而惟恐其推辞,后来李白月下独酌中说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等等,也是取陶诗之意。又如写影对形的说话云:“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因影子本身没有行动的实力,所以用一“愿”字说明其欲求成仙,可只是一种不行实现的愿望而已。又如“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数语状写形影不离的情景,可谓维妙维肖。 此诗的遣词造句一气流走,自然矫捷,无过多的修饰成份,如神释中说:“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说明神为形体之主的道理,非常简明有力。至如“纵浪大化中”四句,气概开阔,直出胸臆,而音调高朗,掷地可作金石之声,故陈祚明就对此诗能作理语而不落熟套,能寓辨论于刚健明快的诗句之中作了充分的确定。 这三首诗大约作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陶渊明当时四十九岁。陶渊明一般被认为是田园诗人,写的都是田园诗。这其实是一个误会。田园诗只是陶诗的一部份,田园诗不足以概括陶渊明的诗,田园诗人也不足以概括陶渊明。陶渊明本人的看法是特别冲突的,不能确定是形、影、神三者中的哪一种。从陶渊明的诗歌来看,陶渊明归隐田园,在山水田园之乐忘怀生死,神所代表的看法好像是主导,但陶渊明一生好酒,有饮酒行乐之意,又不能忘怀政治,形和影所代表的看法也是时时涌现,参杂其中。 四时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饮酒·幽兰生前庭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己酉岁九月九日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 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 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 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 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 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 这首诗是公元409年(义熙五年)重阳节作,前八句描写时景:“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九月已是暮秋,凄凉的风露交相来到。“靡靡”,慢慢的意思。用这“靡靡”与下“凄凄”两个细声叠词,好像也传出了深秋特别的气息。这两句是概括描写,下两句写园林:“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有坚韧生命力的蔓草也不再生长了,园中树木也纷纷凋零,这见出秋气摧败零落的厉害,“空自”,含有无可如何之意。再两句写天空:“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清爽的秋气澄清了尘埃,秋空显得特殊高远。所谓秋高气爽,是包含了天色和心理感觉两个方面,这“杳然天界高”中就显出了目接秋空时那种簇新感、那种精神的超旷感。最终两句写“群动”:“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秋蝉的哀咽停止了,只有群雁在高空鸣叫。这一息一鸣,把节序的变迁表现得更剧烈了,那嘹唳的雁声又最能引发人的悲凉意绪。这三个层次的描写,空间的改变、感觉的改变,历历分明。 后面八句是感想。“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万化”,万物的改变。“寻绎”,连绵不断。这是指上面所写的那些改变。于是自然联想到人生。人生没有不忧劳的。正如后来欧阳修所说,“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自然易于苍老了。(秋声赋)万事万物都在生生灭灭,人也如此,人的生命总有终结的一天,死生的大哀曾纠缠过每一个有理智的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何况今日是重阳节,这是个吉利的日子,九月九象征许久,这就更能激起他的忧生之嗟了。所以下面他说:“念之中心焦”。这个“焦”字把那无可名状的苦痛表达出来了。写到这里可以说他的心情是极不安静,但他又是个通达的人,他不会像阮籍那样作穷途之哭的,他是有限制自己心情的精神支柱: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下面他写道:“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他说:什么才叫我称心如意呢?还是喝酒吧。千年的改变不是我所能了解的,还是来歌咏(通永)今朝吧。执着于“今朝”,把握这可以把握的实在的人生,这样他就可以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了。这里他好像是在“借酒浇愁”,但并不怎么牵强。重阳节的习俗就是喝酒,这个应节的举动正好作了他消解万古愁的冲剂。 陶渊明写有两首重九诗,意思差不多,写法不太一样。这首写景占有较多篇幅,写景也较细致,这是后半抒怀的动身点;另一首以感慨为主,中间只有四句写景的穿插。比较起来,这首诗要显得自然平和些。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题中的癸卯岁,是公元403年(晋安帝元兴二年),陶渊明三十九岁。先二年,公元401年(安帝隆安五年),渊明似曾出仕于江陵,旋丁母忧归家。这首诗即丁忧家居时之作。敬远是渊明的同祖弟,其母与渊明的母亲又为姐妹;先渊明卒,渊明有文祭他。文中可见两人饥寒相共、志趣相投的亲密感情。渊明这首诗借赠敬远以自抒情怀。作诗当月,桓玄篡晋称楚,把晋安帝迁禁在渊明的家乡寻阳。这是一场政治上的大变局,诗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渊明不是对于世事无所动心的人,但处在当时东晋统治阶级自相争夺严峻的险恶环境中,他只能强作忘情,自求解脱。解脱之道,是守儒家的固穷之节,融道家的居高观世之情,但又不取儒家的迂腐,道家的泯没是非。 “寝迹”四句,写自己隐居家中,无影无踪,与世隔绝,四顾没有知己,只好白天把“荆扉”(柴门)长闭。“寝迹衡门(指陋室)”,并不是渊明本怀消极,是被黑暗世局迫成的。“邈与世绝”,实际是“绝”不了的;“邈”更难说,安帝就被禁近在咫尺的寻阳。困难的情怀,坚苦的节操,“莫谁知”倒是真的,就诗篇来说,只把敬远除外。这四句转折颇多,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评为:“一意一转,曲折尽致”。起四句叙事,接下去四句写景。景有“凄凄”之风,“翳翳”之雪。“凄凄”来自“岁暮”,“翳翳”由于“经日”,轻淡中字字贴实。四句中由风引起雪,写雪是重点,故风只一句,雪有三句。“倾耳”二句,千古传诵,罗大经鹤林玉露说:“只十字,而雪之轻白虚洁尽在是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说:“真觉雪赋一篇,徒为辞费。”采菽堂古诗选说:“写风雪得神。”其妙处在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不见“工”之“工”,较后人一意铺张和雕刻,能以少许胜多许。“劲气”四句,紧承风雪叙事:写寒气侵衣,饮食不足,屋宇空洞萧条,没有什么可娱悦的。一“劲”字备见凛冽之状;“谢屡设”三字,以婉曲诙谐之笔写穷困,尤饶达观情趣;“了无”撇扫之词,束上启下。“历览”八句,争论作结:屋内外一片寒冷(暗包政治气候),事无“可悦”,唯一的排遣和劝慰,只有借读“千载书”,学习古代高人志士的“遗烈”;“遗烈”两字,偶露激情。“高操”两句,又出以诙谐,掩抑激情。有人说这是讽刺当时受桓玄下诏褒扬的假“高士”皇甫希之之流,事实上还包含作者不愿为司马氏与桓氏的争夺而去殉“臣节”的意思;假高、愚忠,俱不屑为。“固穷”自守,本无以此鸣高之意,故自嘲此节为“谬得”。诙谐中表现了坚贞与超脱的结合,正是前面说的对于儒道精神很好的取舍与结合:是非不昧,节行不辱,而又不出于迂拘。仕进的“平津”(坦途)既不愿再走,那么困守“衡门”,就不自嫌其“拙”了;不说“高”,又说“拙”,正是高一等,超一等。“寄意”二句,才写到赠诗敬远的事,说“寄意”于“言外”,只有敬远能辨别此心“契合”之道,归结诗题,又露感慨。黄文焕陶诗析义说这八句,转折改变,如“层波迭浪”,庶几近之;但更应当说这“层波迭浪”表面上竟能呈现为一片安静的涟漪。 此诗前半叙事、写景,后半争论,俱以情渗透其中。尽管事写得很简洁,景写得传神入化,争论许多;但终以情为主,而情偏没有干脆表露。把悲愤沉痛和坚毅,变成闲淡乐观和诙谐,把层波迭浪变为定流清水,陶诗的意境,自然达到了极顶的深厚和醇美。 咏贫士 朝代:晋朝|作者:陶渊明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 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此诗承咏贫士·万族各有托中的诗句“岂不寒与饥”,先叙贫困饥寒之状。朔风凄厉,已近岁末。无以取暖的老诗人,只能拥着粗布衣服,在前轩下晒太阳。抬眼望去,昔时四院中盛开的花卉已荡然无存,青葱的树木,也成了光秃秃的枯条。诗的前四句在严冬萧索景色的衬托中,描出了一位贫士索漠的形象。寒冷袭人,饥更来煎。诗人一生相依为命的酒,现在即使将空壶倾得再斜,也再已倒不出一滴来;民以食为天,但饭时已到,看着灶下,却烟火全消。逸兴已消,诗书虽堆案盈几,却疗不得饥寒,任它胡乱塞在座外,直至白日西倾,也无兴再去研读它。五至八句由寒及饥,由景及情,伸足“岂不寒与饥”之意。至于日昃以后,将是又一个黄昏冬夜,如何驱遣,诗人未言,但读者不难想像。晚岁的陶潜的确困苦之甚,世乱加上荒年,使他早时只是作为一种志向精神的“甘贫”,成了严酷的现实,其有会而作序云:“旧谷既没,新谷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行希;朝夕所资,烟火才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岁云夕矣,慨然永怀。今我不述,后生何闻哉。”所述境况正可与此诗相互独创。“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子解余意,遗赠岂虚来。”乞食诗,更描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已不得不为生存而告恳求贷了。贫,终归并不那么简单“甘”之,不能再一味恬淡。当时孔子困于陈,资粮断绝,“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可以这样穷而安,而己非圣人之比,就不能不像子路那样愠恼之心见于言色。不过虽然饥寒,虽有不平,诗人仍不愿弃“故辙”而改素志;那么什么是诗人的精神慰安呢?末句答道:正依靠古来那很多高风亮节,守穷不阿的“穷士”啊。 对比一下陶潜初隐时的诗句,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诗人的心态。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的逸趣已为“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的窘俭所替代;而“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读山海经)的雅兴,亦已成了“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的阑姗。于是望中景物也都改观。风寒,在诗人并非初历,但当时“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的卓拔景象已换成“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的索漠萧条。他再也无复当年“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与子俨等疏)的感受;“拥褐曝前轩”这一诗歌形象,足见其当时不但是肉体上,也是精神上的疲老。贫困把天真的诗人从云际雾里的逍遥游中,拉回到地面上来,这或许是不幸,然而却也使诗人的高洁品行获得了更充溢的内含;使他成了中国诗史上少数几位真正无愧于固穷守节之称的隐逸诗人。虽然饥寒使他沦落到行乞的地步,但他所低首下心的不是那些督邮之流的官场屑小,而是他日夕相处的“素心人”;心境虽然疲老了,但骨子里的傲气却并不削减壮。诗的结末四句用孔子厄于陈蔡之典,含义尤深长。“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字面意思是,自己未达到孔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才有愠色;然而联系其“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以累己”(感士不遇赋)这种一贯思想来看,这两句诗实以自责为自傲。孔子一生为推行其仁义之道而奔波风尘,这从渊明最为服膺的道家来看是以外物累己的行为。从好的方面来看,世乱不行为,正不必知其不行为而为之,所以庄子说“世浊不行与庄语”,甚至以为当国者形同兕柙之中的神龟。而从不好的角度来看,庄子中更借盗跖之口斥孔子为名利荣禄之人。从渊明对儒学的一贯看法看,二句虽不必有盗跖所责怪于孔子那种含义,但以“闲居”与“陈厄”相对言,并虽有不平,仍将坚持素操来看,不难味出有以孔子之举为不智之意。所以,结末他不是顺不如孔子之意,说要以孔子穷而安作榜样,而要以此下所说的各种高士为典范,以表示虽穷也必不重入世网,乱己“真意”。穷困当然使陶潜从天上降到地上,却又使其精神进一步净化。“严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渊明之高,其实不尽在他衣食无虑,吟唱着这两句诗的时候,而正是在这贫困的低吟中,才更见出其卓然高标。也正因此,此诗虽极写饥寒穷困,给人的印象却决无后来孟郊、贾岛那样的寒俭相,而显出一种清癯孤洁的姿态,一种情怀深长的韵味。苏轼说陶诗“癯而实腴”,读此诗可有所解会。 此诗的这种姿态韵味,也甚得力于结构语言的自然浑成。试设想。假如开首二句写寒后,紧接着就写饥,就必会造成促迫穷俭之感。比如孟郊诗就经常列举饥寒之态,穷形极相,反使人酸胃。现在于写寒之后,垫二句写景,接写饥后,再续以二句诗书之事,这就使此诗虽写饥寒而有舒徐之态、书卷之气,加以“倾壶”“窥灶”之轻描淡写,“日昃”之后的言外之言,非孔以自见的婉而不露,读来就感到仍有陶诗一贯的风行水上之致。而更珍贵的是上述结构虽巧,却非刻意经营所得。坐于前轩下,自然会有望景之举,酒食无着后也自然会想到唯有书本为伴,但欲读之际,又忽兴意阑珊,更深一层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从不经意处见出天机深杳,这是陶诗与其内容上的玄趣互为表里的艺术上的妙理,二妙并具,是后人所难以企及处。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22页 共22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第 22 页 共 22 页

    注意事项

    本文(陶渊明诗词鉴赏6篇.docx)为本站会员(w****)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