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学设计方案.docx
师说教学设计方案 师 说教学设计方案 (韩 愈) 安福二中:李冬元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 3积存文言学问,把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分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育虚心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正反比照论证的方法。 【教学时数】 3教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教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教师的敬重。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教师的敬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毕竟吧! 二、走近 : 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昌黎,由于昌黎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也称“韩文公”。他幼年贫困,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提倡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明丽的文风,尽力主见“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2、关于“说” “说”,古代谈论、说明一类的文章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呼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可见,“说”属于谈论文的范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说”与“论”相比要任凭些。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文章。“说”,古义为陈述和讲解,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讲解的道理”来理解。师说意思是讲解关于“从师”的道理。中学阶段消失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爱莲说、马说等。 3、探寻背景 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俗,表现出非凡的士气和斗争精神。 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非常兴旺,从中心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教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奇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哄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珍贵的。 三、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解释,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晰的地方作出标记。 2教师板书需正音的字: 愚(yú) 句读(dòu) 谀(yú) 经传(zhuàn) 郯(tán) 苌(cháng) 聃(dn) 蟠(pán) 巫(w) 3请学生朗读课文,熟识课文内容,并留意断句,声调等。 4 细读课文,疏理构造 教师的职责 立论 从师的必要 择师的标准 反面论证 批判耻于从师 正面论证 师生关系与师道关系 四、详细研习课文 (1) 研读第一段: 1、朗读此段,解读字词; 2理解分析: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从理论上说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从师的原则是什么?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构造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师道”指什么? “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气,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在对待教师上有什么不同?结果如何?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结果:“圣益圣,愚益愚。” 3争论: 我们今日所说的“自学成才”是不是与韩愈说的“必有师”相冲突?韩愈所说的“道”指什么?我们今日要以什么为师? 4总结本段: 分两层: 第一层(开头“师之所存也”):总说教师的作用和从师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指出择师的原则,推出“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 其次层 :(“嗟乎”结尾):以“今之众人”与“古之圣人”作比照,在这组纵向比拟中用反诘句点出不从师的结果。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1、详细研习课文; 2、背诵所讲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 研读其次、三段: 1重点句子解释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宾语前置句,之,提宾的标志) 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否认推断句,“非也”构成否认推断) 2分析: 说说这两段与第一段有什么联系的? 这两段以第一段为立论依据,批判当时土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通过针砭时弊,又从反面论证第一段所提出的观点,说明从师的必要。 其次段说什么? 以“为子择师”与“其身则耻师”作比照:在这组自身冲突的比照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赐予直接的否认。 第三段又说什么? 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作比照:在这组横向比拟中,对不从师的言行加以描述,并发出带有挖苦语气的剧烈感慨。 3小结:从“嗟乎”到第三段,从三方面比照,针对时弊,剖析“不从师”的症结。运用正反比照论证方法。 论点 士大夫之族耻师之风是错误的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的感情 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 今之众人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 其皆出于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位卑,官盛 呜呼,师道之不复 4争论:劝学中有一句与本段中“圣人”、“愚人”的论述相仿,是哪一句?你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之师有何区分?你认为韩愈对“君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看法是否符合现代观点? 二、研读第四段 1提问:第四段与中心论点关系怎样? 这一段是正面论证,用历史事例论证第一段中的论点。 第一层:提出分论点:圣人无常师。 其次层: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举出孔子询官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问礼于老耽的事例。孔子言论中的“三”,应理解实指三人:一个自己,一个善者,一个不善者,而“我”却能从其善,改其不善。这样解释才能表达格言的警辟性。 第三层:最终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予不必不如师,术业有专攻”的结论。 2总结: “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学问,就要向很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典范。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动身,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 三、研读第五段 六艺: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 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1问题探讨: 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 韩愈反对浮靡的文风,提倡古文运动,而李蟠“好”的正是韩愈提倡的“六艺经传”;当时社会风气不好,人们不愿从师而学,李蟠不受风气影响,拜韩愈为师。 为什么赞扬李蟠? 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确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提倡从师。 2小结: 这段点明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典范,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顾其次、三段,“能行古道”照顾第四段。虽为附记性质,但是紧扣中心。赞扬李的“不拘于时”、“行古道”,也是对士大夫的有力批判。既针砭了时弊,又通过李来提倡了从师。因此结尾虽然简洁,但有力地照顾了开头,围绕了中心。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学问归纳;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文言学问归纳 古今异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泛指求学的人。今:指有特地学问的人。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肯定。今:用不着,不需要。 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句读之不知 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一般人。今:很多的人。 一词多义 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 名词,教师 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从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特地技艺的人 十年春,齐师伐我 名词,军队 2、道: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师道也 道理 道相像也 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矣 风气 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气 3、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动词,流传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动词,传授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 词类活用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 而耻学于师 意动用法,以为耻 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位卑则足羞 意动用法,以为羞 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吾师道也 名词作动词,学习 该把握的虚词 1、之:爱其子而教之 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些 师道之不传可知矣 用在主谓间,取独 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的标志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助词,凑足音节,不译。 君将哀而生之乎 代词,我 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吾欲之南海 动词,到 、往 2、其: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作主语。他们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复指,作主语。代词,他们 余嘉其能行古道 代词,作兼语。他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作定语。他的 其皆出于此乎 作语气副词,表猜想。 也许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作语气副词表感慨。多么 特别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宾语前置,“之”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动句式 推断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介宾短语后置句: 而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省略句: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人)问之,(士大夫)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 (士大夫)则群居而笑之。 固定格式: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乎”,表示反问,意思是“莫非吗?”) 二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敏捷的散句交叉运用,协作自然,错落有致。例如,其次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其次段一连用了三个比照,结语都是批判士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其次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认、责怪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软”,挖苦语气感情剧烈。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三、总结: 本文讲了很多从师的道理,哪些对我们今日有借鉴意义?哪些反映了的封建意识? 第一次提出了教师的职责,既概括又全面;强调学而知之,必需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敬重教师,嘉奖后学等思想在今日仍有借鉴意义。但所说的“道”,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儒家之道,所说的“业”,是“六艺经传”,与我们所讲的“道”和“业”的内涵是根本不同的。他把“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的见识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看成反常,暴露了轻视劳动人民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偏见。 四、与捕蛇者说比拟,指出它们运用的比照手法有什么不同?(争论) 从上文分析,本文是用三种人进展并列比照的,而捕蛇者说是用一种状况反复比照:1以剧毒之蛇与愿以捕蛇抵赋的人之多相比;2以蒋氏一家三代的遭受与同村其他人家的遭受相比;3以蒋氏一岁犯死者两次,其余时间则熙熙而乐,与乡人每天担惊受怕相比。 五、布置作业 书面作业:“思索和练习”二、四;补充练习。 背诵课文。 篇2: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设计 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设计 扬州市邗江区瓜洲中学 张 俊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描述一个编程过程,通过对整个过程的体验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由于学生以后还可以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进一步学习,因此这里对学生编程的要求不高,只要求学生能够也许了解某一段程序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用编程实现计算机加工信息的整个过程,知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根本思想方法,从而了解计算机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用算法描述实际问题,理解人的思维在计算机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并没有接触过程序设计,虽然初步具备了计算机根底操作力量,但对于计算机程序代码的熟悉及编程觉得相当困难,所以我们只能让他们通过本节学习了解计算机加工信息的内在机制,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由于没有学习任何编程语言的根底学问,对于程序代码的熟悉与编写也只能是了解与尝试。 【教学策略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都引导学生建立起自主性和讨论性的网络学习模式,从而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详细的一个实例引出“算法”概念,通过课本内容及课件引导学生去探究一个详细的算法(冒泡排序法),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内在机制;引出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引导学生去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尝试编程提升自已的力量。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以讲解、争论为主,以演示为帮助,上机练习时间安排在下一节课。 【教学目标】 1、学问性目标 了解算法的含义。 了解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理解编程信息加工的内在机制。 体验程序设计的过程。 2、技能性目标 通过学生的观看、分析,培育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情感目标 通过编程实现信息的加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问题引入 我国工程院院士、计算机科学家李国杰说道:“事实上,电脑进展到今日,能有如此广泛而奇妙的应用,主要靠软件,而软件的核心是算法(不是编程技巧)。算法设计是人类才智的结晶,计算机科学中的学问创新主要是算法的创新,创立一种新算法,其意义不亚于建筑一种新机器。严格的说,不讲算法,计算机科学就无从说起。”这说明程序设计的重要意义。也提醒了信息编程加工的巨大价值。 程序设计与女性 2. 深入争论 从同学们以前使用过的软件(图、文、表、声、像等软件)分析,我们之所以能够使用计算机来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是由于有相应的软件为我们供应了适宜的工具。那么,这些软件是用什么制作出来的呢? (二)热身运动: 1. 如何交换两个变量a,b中的值;(如何互换两个杯子中的水和酒精) 2. 求三个数a,b,c中的最小数; 编程训练场: 题目: 计算自然数列前100项之和。 沟通:请给出你的方法。 让学生理解 “算法”这个概念,从而引出下面将探究的问题 3. 引出算法概念: 计算机并不能代替人做全部的事情,目前还只能根据人们事先给定的步骤工作。因此,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先要一步一步设计好怎么做,也就是设计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这就是程序设计中的算法。 (三)实际操练 1. 任务驱动: 学生依据课本的内容和课件分析冒泡排序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力量 .当场练习: 给出几个数据让学生用冒泡排序法排序,检查学生是否把握冒泡排序算法 3. 引出计算机中处理交换两变量的值的方法: 在计算机中处理此类问题时不能直接交换a,b的值,需临时变量TEMP,逐步交换。 (四)学问归纳 1.问题:计算机自己会思索如何排序吗? 程序设计的一般步骤: (1)需求分析(算法分析) 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即要求计算机“做什么”。 算法是什么? 算法是指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它不仅是指计算的方法,而且还包含从何处着手、解题步骤以及结果处理等全过程。 思索:邮寄一封信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步骤? (2)设计算法 对某一特定的问题设计的一组(有限个)求解步骤和方法。 算法的描述:流程图 计算机解决问题和人解决问题一样需要有清楚的解题步骤。而对于计算机而言,这种解题步骤也称为算法。 (3)编写程序: 把人们设计的算法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代码。 (4)上机调试与维护: 编好的程序不肯定正确,必需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排解错误,测试其能否到达预期的结果。 (5)关于程序(软件)的几个设问: A、软件为什么会不折不扣地工作? 由于程序是自顶向下按挨次执行的。 B、为什么软件能够有智能? 由于它有推断语句。 C、为什么软件能有很高的效率? 由于循环构造让它不知疲乏。 (五)实践: A、画二次函数y=*2的图像 B、执行求两数和的程序 (六)总结: 1.回忆整个程序设计的实战过程 指出:现在我们使用的计算机还只能根据人们事先给定的步骤工作。遇到问题时,先要一步一步设计好怎么做,也就是设计好解决问题的算法,最终选择一种适宜的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将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用计算机语言表述为指令,从而给予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力量。计算机是按程序所规定的内容和步骤进展工作的,懂得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将可以更好地利用计算机 2.引导学生借助“教材实践”进一步探究。 【教学反思】 1.学生对教材中列举的源程序普遍看不懂。本课要求是体验过程,能不能换一种方式; 2.教学过程中,按小组学习是可行的。小组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形成“伙伴教学”的关系。 篇3:必修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探究目标 (一)学问技能 1. 了解硅、二氧化硅的主要性质。 2. 熟悉硅、二氧化硅在生产、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构造打算性质、性质打算用途。 2. 了解材料进展的历史与前景。 (三)情感价值观 熟悉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探究重点 二氧化硅的构造、性质和用途;硅单质的用途。 三、探究难点 二氧化硅的构造和化学性质。 四、探究过程 阅读与思索 板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请阅读课本第四章引言,对比元素周期表回忆你所知道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两种元素:氧和硅,它们构成了地壳的根本骨架; 空气中的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和氧,它们是地球生命的重要根底元素之一; 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大气质量的气态氧化物主要是非金属氧化物如:SO2、NO2、CO等。 食盐中的氯元素等。 思索与沟通 1. 同学们想象一下,所展现的图片,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2. 计算机的芯片,传导电话的光缆,化学试验室的玻璃仪器,你能想象得出它们都是以硅或硅的化合物为材料制成的吗?那末,自然界有没有游离的硅?自然界有没有硅的化合物呢?没有的怎样制取?有的怎样利用?请同学阅读课本P.62 板书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一、 二氧化硅(silicon dio*ide) 1. 物理性质:请同学阅读课本P.63内容,将你阅读的内容整理成学问小卡片。 整理归纳 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构造与金刚石相像,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是沙子、石英等的主要成分,可用来装饰、制造电子部件和光学仪器。 思索与沟通 依据SiO2的存在和应用,请你分析以下问题:SiO2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化学稳定性如何?你的依据是什么?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什么打算的?练习1试验室中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试验室盛放氢氟酸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瓶? 由于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易与碱液反响生成对应的硅酸盐,将瓶塞与瓶口粘合。 由于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氢氟酸与二氧化硅反响: SiO2 +4HF = SiF4+ 2H2O。 2. 化学性质 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酸性氧化物。 学问迁移: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比拟相近,请阅读课本,以表格形式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作一个比照。 整理归纳 物质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硅(SiO2) 与水反响 CO2 + H2O = H2CO3 不反响 与酸反响 不反响 SiO2 + 4HF = SiF4 + 2H2O 与碱反响 CO2+2NaOH=Na2CO3 +H2O SiO2+2NaOH=Na2SiO3+H2O 与碱性氧化物反响 CO2 + Na2O = Na2CO3 高温 SiO2 + CaO = CaSiO3 与碳反响 CO2 + C = 2CO 高温 SiO2 + 2C = Si + 2CO 练习2、如何除去以下物质中的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过程) SiO2中混有CaCO3 CaCO3中混有SiO2 3. 用途 二氧化硅用途广,石英表中的压电材料、光导纤维等 光纤光缆与一般电缆的比拟 光纤光缆 一般光缆 每根光缆可同时通过10亿路电话 8管同轴电缆,每条通话1800路 原料来源广 资源较少 质量轻,不怕腐蚀,铺设便利 质量大,怕腐蚀 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不发生电辐射 不抗电磁干扰,发生电辐射 二、硅单质 阅读整理 1. 硅的用途 晶体管、集成电路、硅整流器、太阳能电池、硅合金等 晶体管 集成电路 在太阳能方面的利用 卫星的翅膀 汽车的尾巴 课后查询:请你课后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询有关硅的应用方面以及我国在硅领域方面的进展与潜力方面的资料,补充你的小资料库 2. 硅的制取 请同学阅读课本P.69 SiO2 + 2C = Si(粗硅) + 2CO 3. 物理性质 请同学阅读课本P.68单质硅的内容,将你阅读的内容整理成学问小卡片。 整理归纳 硅的档案: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元素,排行老二,储量丰富。自然界没有游离的硅,常见的化合态的硅有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等。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非晶硅)两种。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单质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4. 化学性质 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只与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反响。硅不跟其他物质,如氧气、氯气、硫酸、硝酸等起反响。请阅读优化设计P85 归纳总结: 1. 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用途 2. 硅单质的用途及性质 作业:学问方法力量P45 第一、三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