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7年山西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docx

    • 资源ID:853397       资源大小:103.1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7年山西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docx

    1 / 7山西省 2017 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答案解析第卷一、选择题1.【答案】【解析】A、法国的拉瓦锡通过实验发现空气中含有氮气和氧气的组成,故 A 正确;B、侯德榜是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故 B 错;C、1869 年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故 C 错;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故 D 错。故选 A。2.【答案】B【解析】A、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表示 1 个氧分子,故选项错误。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2O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O 表示两个氧原子,故选项正确。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表示 1 个氧离子,故选项错误。D、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2O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表示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故选项错误。故选:B。2 O3.【答案】D【解析】A、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选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故选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故选项正确。故选 D。4.【答案】C【解析】氧元素显2 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则价。故选:C。2x20 ()x1 5.【答案】D【解析】A、西红柿黄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B、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C、植物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D、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6.【答案】C【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尼古丁分子中含有氮原子,不含氮分子,故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 ,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C、一个尼古丁分子是由 10 个碳原子、14 个氢原子和 2 个氮原子构成的,则尼古丁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 10:14=5:7,故正确;D、由化学式可知,2 / 7尼古丁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故选 C。7.【答案】A【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A。8.【答案】C【解析】A、从图示中可以看出该微粒有两个电子层,故正确;B、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为 12,故正确;C、由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微粒为阳离子,故错误;D、最外层具有 8 个电子,是相对稳定结构,故正确。答案:C9.【答案】B【解析】A、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23Na CO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除杂试剂正确;B、CaO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除杂试剂错误;C、能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Fe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除杂试剂正确;D、能与足量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24H SO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除杂试剂正确。故选:B。10.【答案】B【解析】A、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时,碱性减弱,减小,但是不能减小到 7,更不能小于 7,该选项对应pH关系不正确;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时,固体能够继续溶解,溶质质量3KNO3KNO分数增大,当达到饱和状态时固体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变化,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C、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前不能产生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D、镁燃烧生成氧化镁,随着反应进行,固体质量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故选:B。第卷二、生产、生活应用题11.【答案】 (1)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2)CO;(3)abc3 / 7【解析】 (1)使用电动出租车可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垃圾清扫车可净化环境;喷水雾汽车可减少空气中的尘埃。故答案为:减少空气污染,净化空气。(2)从世界范围看,造成空气污染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故答案为:CO。 (3)a 推广使用新能源,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b 加强企业排污管理,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c 雾霾多发天气,实行私家车限号出行,可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正确;故选abc。12.【答案】;322NaHCOHClNaClH OCO、NaCl【解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和胃酸中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发生变化的离子322NaHCOHClNaClH OCO是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没有发生变化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故填:;、。322NaHCOHClNaClH OCONaCl13.【答案】气压减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2322H COH OCO【解析】在饮用碳酸饮料时。发现有大量气泡溢出,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小的缘故,从化学变化的角度来看,是碳酸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故填:气压减小,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2322H COH OCO14.【答案】 (1)过滤;(2);4222CH2OCO2H O点燃(3)化学;(4)取水样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吹干,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白色固体出现,则证明此水样为混合物。(3)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4)根据此水样是含有钾盐的溶液来分析。【解析】 (1)过滤是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开的一种方法, “格栅”可除去水中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4 / 7验操作中的过滤;故填:过滤;(2)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4222CH2OCO2H O点燃4222CH2OCO2H O点燃(3)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发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4)此水样不是纯净的水,水中溶有钾盐,证明时可取水样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吹干,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白色固体出现,则证明此水样为混合物;故填:取水样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电吹风吹干,观察到玻璃片上有少许白色固体出现,则证明此水样为混合物。三、科普阅读题15.【答案】 (1)密度比空气小稳定(2)灼烧闻气味(3)用作保护气【解析】 (1)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氦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很多,化学性质稳定;故填:密度比空气小;稳定;(2)羊毛的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合成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灼烧有刺激性气味,故可以采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故填:灼烧闻气味;(3)由于氦气的性质不活泼。还可以用作保护气。故填:用作保护气;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16.【答案】 (1)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了水分子;(2)C【解析】 (1)由图示可知,图中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图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了水分子(2)图中方框内只有 C 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17.【答案】 (1)24H SO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排在氢前面(2)NaOH22322NaOHCONa COH O【解析】 (1)D 是稀盐酸或稀硫酸等,盐酸的化学式是,硫酸的化学式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和HCl24H SO5 / 7铁反应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反应发生的原因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排在氢前面。故填:;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排在氢前面。 (2)B 是碱,可24H SO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化学式分别是、等;A 可以是二氧化NaOHKOH2CaOH()碳,B 可以是氢氧化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22NaOHCONa COH O故填:;。NaOH22322NaOHCONa COH O五、实验探究题18.【答案】 (1)铁架台长颈漏斗(2)B、C3222CaCO2HClCaClH OCO复分解反应将试管内废液倒入废液缸,再用水清洗石灰石后放入指定容器内。【解析】 (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铁架台;长颈漏斗;(2)实验室制取,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2CO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BC;复分解3222CaCO2HClCaClH OCO反应;19.【答案】 (1)取土壤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静置,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试纸上,pH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值;pH(2);2323Na COCaClCaCO2NaCl 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有气泡生成;若溶液中含有氯化钙,滴加溶液和稀硝酸,也会产生白色沉淀;3AgNO6 / 7在灌溉或雨水的作用下,碳酸钠和氯化钙也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a、c。【解析】 (1)测定溶液酸碱度常用试纸,正确操作方法是:取土壤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pH静置,用玻璃棒蘸取上层清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值;pHpH(2)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猜想:只有氯化钠;猜想: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猜想:2323Na COCaClCaCO2NaCl 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验证猜想所用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结果方案一溶液和稀硝酸3AgNO由白色沉淀生成猜想正确方案二碳酸钠溶液23Na CO(或溶液)23K CO无明显现象猜想不正确方案三答案 1:稀盐酸(或稀硫酸)答案 2:溶液(或、2CaCl2BaCl、)3 2Ca(NO )2Ca(OH)2Ba(OH)答案 3:酚酞溶液答案 1:有气泡产生答案 2:有白色沉淀生成答案 3: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猜想正确反思与评价:氯离子和银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所以通过交流,甲组认为乙组的方案一不太严谨,理由是:若溶液中含有氯化钙,滴加溶液和稀硝酸,也会产生白色沉淀;碳酸根离子和钙离子反应会生成3AgNO碳酸钙沉淀,所以解释土样中存在的原因:在灌溉或雨水的作用下,碳酸钠和氯化钙也会反应生成3CaCO碳酸钙沉淀;总结与提升:盐碱地不能用氢氧化钙进行处理,避免使用碱性化肥,故选 a、c。六、定量分析题20.【答案】7.68g【解析】24.5g 的混合物,其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为 20%,则氯酸钾的质量为:,设制得的氧气的质量为 x,则有:24.5g1 20%19.6g()7 / 72322KClO2KClMnO 3O A245 9619.6g x,24519.6g 96xx7.68g答:制得的氧气的质量为 7.68g。

    注意事项

    本文(2017年山西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无痕)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