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兼具现代技工学校和传统学徒制优点的新型学徒制度.docx
-
资源ID:85424681
资源大小:17.6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建立兼具现代技工学校和传统学徒制优点的新型学徒制度.docx
建立兼具现代技工学校和传统学徒制优点的新型学徒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社会上的劳动力流淌过于频繁,致使很多工业企业一方面不断地“输血”繁忙地招收和培训技工,另一方面却不断地“失血”向社会“奉献”出成熟技工。这种现象假如再持续下去,企业最终将经不起折腾而走向衰败,因此,如何转变这种现象成了很多工业企业关注的焦点。 产生上述现象的因素当然有许多,但究其根源则是由于企业人力资源治理的某些环节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导致的。企业人力资源治理围绕“人”为核心,而“育人、用人、留人”则是这一核心的三个根本环节,其中以育人为源头环节。人育好了,使用就顺畅,就留得住人,人留住了,企业就可以按客观需求“吐故纳新”,而用不着频繁地“输血”和“失血”了。 企业“育人”工作包括新员工教育、过程教育、和升职教育等,其中以新员工教育为首要问题。新员工教育详细表达为新员工招收机制和技能培训方式。改革开放前,我国企业以学徒制为教育新员工的典型模式(我们称之为传统学徒制)。改革开放后,它渐渐被当前的模式(我们称之为现代技工学校模式)所替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渐渐地暴露出很多弊端,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企业技工频繁流失的“乱源”之一。这时,人们不由得想起了传统学徒制,通过比拟,我们觉得它与现代技工学校模式优疵互补,假如将它们的优点结合起来,建立的新型学徒制度,将有利于转变企业“失血”过多的现象。 二、现代技工学校模式优疵析 当前大多数工业企业对新员工的教育根本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向社会上直接招收,一般以娴熟工人为对象,也招收部份非娴熟人员。对这类人员,主要进展短期的行业根底行为标准和企业规章制度教育后,就直接安排到车间,然后由车间进展自主培训和使用。 另一类是面对技工学校招收技工,这是工业企业当前招收和培育技工的主要形式,也就是我们所称的“现代技工学校”模式,它分为“非定向”和“定向”两种类型。非定向类型即企业需要时才向技工学校招收毕业生,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业的需求不完全相符但也不会相差太远,企业对这类新员工的教育方式与从社会上直接招收的相仿。而定向类型则是由企业自己开办或参加开办技工学校,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业的用工需求根本全都,企业为其供应实践场所,并派出部份教师。一般状况下,这类学生毕业后,企业都会将其招收为员工,但工龄从企业正式招收时算起,技校的学习期不算工龄,学生在被企业招收前可以自主择业,企业无权干预。这类形式在前些年很受企业和学生欢送,成了企业淘汰传统学徒制的“最终一击”。但随着社会的进展,当前,这种类型也受到了挑战:一是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后被其它企业“拦截”,未到定向企业工作;二是到定向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取得了较高的技能后,被其它企业用高薪“挖走”,企业到头来还是“为她人做嫁衣裳”,还是走进了不断地“失血”“输血”的怪圈。 实际上,企业育人具有两大根本任务,一是培育员工的技能,二是培育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由于“现代技工学校”有“社会公共”的特点和机制,它育人的重心只能是前者,对企业忠诚度的培育几乎空白。因此, 我们认为,现代技工学校在培育员工技能方面,与传统学徒制相比具有现代特征优势,学生经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又经过肯定的实践煅炼,在技能方面打下了坚实的根底,但在企业忠诚度的培育方面则远不如传统学徒制。 三、传统学徒制优疵析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以言传身教为特征的技能传授方式,徒弟在工作实践中跟随师傅经过肯定年限的学习,把握了相应的技能以后,可以出师成为正式技工,工龄从学徒期计起,并领取学徒津贴。学徒制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三年制”,学技术工种、转正出师后当技工,最终级别为八级,如电工、钳工等。在制造业,学徒主要跟一个师傅,但班组里的其它技工也可以派遣学徒工当帮手。另一种是“二年制”,主要学帮助工种,转正后当帮助工人,最终级别只能是四级或五级。如仓库工、食堂杂工等。这种学徒工一般没有特定的师傅,而是在一个群体内学艺。 学徒制产生于手工业作坊,在八十年月前被广泛采纳,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的迅猛进展、娴熟技工的自由流淌、技工学校的崛起、外包劳务工程队用工形式的冲击,传统学徒制弊端也充分显现:一是学徒的素养参差不齐,师傅的技能强弱不一,难以对所学成果进展社会评价。二是没有进展系统的理论培训,难以把握现代工艺以适应现代科技的进展步伐。三是学徒期过长,培育本钱过高。尽管学徒制由于上述缺陷而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了,但它培育企业忠诚度的优点却依旧值得我们思念。从机制上说,学徒期计为企业工龄,使学徒在“第一时间”就成为企业的人,是防止“学成走人”的有效措施之一。从过程上说,经过几年的朝夕相处,学徒对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初始感情”并产生了“根的情素”难以割舍,这实际上就是一种牢靠的“心理契约”。 四、新型学徒制议 明显,现代技工学校模式和传统学徒制的优疵互补,我们完全可以将它们的优点相结合,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特征的新员工招收机制和技能培训方式新型学徒制。 (一)新型学徒制应具有的本质特征 概括地说,新型学徒制就是企业以学校的形式培育学徒。首先,学徒制是它的本质,企业在招收新员工时必需标明是“招徒”而非“招生”,旗帜鲜亮地“复辟”学徒制。其次,以学校的形式培育学徒是它区分于传统学徒制的典型特征。传统学徒制仅仅以言传身教形式培训学徒,学徒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既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限制了人才的进展。而新型学徒制实行工读交替的培育模式,理论联系实际,让学徒“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培育的是有进展潜力并对企业有较高忠诚度的将来型复合人才。 (二)新型学徒制的存在形式 、组织形式和组织任务 作为社会存在,称谓很重要,这个称谓既要能反映新型学徒制的本质特征,又要好读好记,我们可以将试着将它命名为“*企业学徒班”(比方“厦船重工学徒班”)。由于训练学徒是企业的一项长期任务,因此企业必需有与本身的规模相适应的教育机构来负责“学徒班”的全程工作,包括,制订“办班”大纲,拟定教程、编写教材,物色教师和师傅,制订学徒招收标准和评价考核标准。在前期,“学徒班”纯为企业内部事务,到了它能出成果并得到社会的肯定认可后,可争取政府在经费上和资质认可上的支持,甚至可以期望得到“中专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和师资”参加“学徒班”的行列。 2、学徒的选择和学徒期设定 1)选择学徒应以1620周岁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安康青年为对象。 2)学徒必需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学徒期计算企业工龄,学徒期所领取的津贴不能低于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 3)学徒期为一至二年,(帮助工种一年,技术工种两年)前两个月为试用期,为企业和个人都留有“双向选择”的余地 。可以采纳“学分制”的做法, 在学完规定的学习内容并经考核后,允许学徒提前“出师”完毕学徒期。对于考核不过关的技术工种学徒,可将其转为帮助工种学徒予以“出师”。 3、根本教育模式 1)技能定向教育模式 企业依据“人才需求规划”招收不同技能的定向学徒,在聘请时应与应聘者取得定向教育上的意思全都,并写入劳动合同。 2)“师傅为主、教师为辅”的育徒模式 学徒被录用后直接编入生产班组并由班组考勤,班组应依据教育部门的规定为其物色一位师傅(实践教师)。企业应与师傅签订“育才合同”,详细商定培育目标、培训大纲、评价考核标准、根本方式和“带徒津贴”。师傅除了教学徒手艺外,还要为学徒的文化课质量负肯定的责任,要催促学徒准时上文化课,也可以对文化课程设置和教师的选择提出建议。 文化课教师队伍应以本企业员工为主,在初期,可以进展较广泛的试用和选择,渐渐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教师必需具备相关专业的大专以上学历,并由企业组织进展教育专业培训,还要与企业签订“授课合同”,商定详细的权利、义务和津贴标准。 3)“工读交叉”的授艺模式 “工读交叉”的目的是要将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在授艺内容上,每一阶段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高度全都,但在时间上交叉进展,最好是半天上理论课,半天回班组跟师傅学艺。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培育目标的主要媒介,因此 ,“学徒班”主要围绕对企业忠诚度和操作技能的培育设置课程。对企业忠诚度的教育设为公共课程,全体学徒一起“上大课”,主要教育学徒如何“立世做人” ,课程一般安排在学徒期前期。操作技能教育设为专业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分别设置,学徒按专业“上小课”,主要教给学徒“谋生手段”即“授艺”,这是学徒学习的主体,“工读交叉”是它的主要形式。 针对目前的社会状况,“学徒班”可以设置以下公共课程: 1、新型学徒制概念和学徒行为准则教育课程,让学徒深刻了解学徒期的根本行为准则,学会怎么当好学徒。 2、企业状况具体介绍和企业文化教育课程,让学徒熟习企业架构、感受企业文化,培育荣誉感和认同感,尽快地从思想上成为企业的一员。 3、企业通用规章制度教育课程,让学徒了解企业的法规并自学遵守。 4、职业道德教育和儒家文化教育课程,让学徒承受“美德”教育,承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这是企业忠诚度教育的核心内容。 5、现代职场根本力量教育课程,这是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需具备的根本工作力量,它包括六个方面:人际沟通力量、数字运用力量、信息处理力量、协作工作力量、改良自己行为的力量。 在专业课程的设置方面则按电工、焊接工、车工等不同的工种技能属性分别设置根底理论、工艺理论和实际操作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