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数加减法》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doc
-
资源ID:85628338
资源大小:22.0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数学《小数加减法》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doc
数学小数加减法课后教学反思范文(通用5篇)数学小数加减法课后教学反思1 小数加减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系统的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对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把握比拟坚固。在三年级也曾经进展过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虽然进展了小数加、减计算,但没有形成计算的法则。同时在本册第四单元较系统的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因此,学生对学习小数加减法有较好的根底。如何运用学问迁移,让孩子自主学习,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是我在备课时始终思索的问题。 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我对教材进展了制造性的使用,在反复研读教材后,大胆摒弃了教材原有的主题图及例题,创设了购物这一情境。之所以这样做,缘由是考虑课本供应的素材-2023年雅典奥运会中的跳水成绩,对学生来说,时间已经长远,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学生对于体育竞赛中的得分远没有对购物中的情境熟识。小数加减法的难点是小数局部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假如选用课本中的情境,无法将着这种状况表达。基于以上缘由,教学时我选用了商品的价格作为本课教学的素材。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在教学时我突出了以下两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查找新旧学问间的联系。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说说在哪些地方会遇到小数,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讨论的需要,从而引出课题。再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什么加减法,在算整数加减法时要留意什么?并鼓舞学生依据课题大胆质疑,提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培育孩子的问题意识、质疑力量。课堂上孩子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小数加减法怎样计算?整数加减法计算时要满十进一,小数加减法是不是这样呢?学生竟然关注到了新知可能与以前学过的旧知之间有联系,这为课堂的探究学习指明白方向,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二、问题引领,教师扶放结合,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根底,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学问阅历,创设购物情境,出示了三种商品及价格,让学生依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师选择其中一个出示,(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让学生自主列出算式,尝试进展计算。由于三年级学生已经学过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他们不自觉地做到了小数点对齐,对于算理和算法不在此处理,仅仅通过问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让学生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整数加法的意义是一样的。 我把处理算理和算法都放在了“帮教师算算买一盒水彩笔和一本书要多少钱?(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20元钱够吗?还剩多少钱?(整数减两位小数)”这两个问题中。先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经受学习的过程。在集体沟通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以前算加减法题的时候都是把末位对齐,现在怎么不把末位对齐了? 2、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 3、算小数加减法时怎样快速的把一样数位对齐? 4、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在把一样数位对齐时有什么不同? 5、为什么肯定要把一样数位对齐?结合详细的数字说说自己的理解。 6、20没有小数点,你是怎么计算的?依据什么? 通过这样几个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依据已有阅历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通过师生的沟通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自以为在课前充分的研读了教材,做了大量的预备,但教学的实际效果和课前预设还存在着肯定的差距。如: 1、在处理为什么肯定要把小数点对齐时,没有留给学生思索沟通的时间,学生不能结合小数表示的实际价格或小数的意义说出自己的理解。 2、对整节课时间的调控不好,前面的环节松散,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时间处理。 对于本课,还有一点困惑:在创设情境时,我以价格呈现,但我知道用一位小数表示的价格不标准。利用这种不标准的价格呈现会不会给学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情境能将小数加减法中各种不同的状况呈现? 数学小数加减法课后教学反思2 小数加减法一课,历经选课、磨课,得到了张志娜校长、郭子平主任、魏瑞霞教师三位专家的细心指导,工作室成员、同事们的献计献策,最终顺当讲完了。通过这次讲课,带给我很多前所未有的体验,帮我积存了丰富的阅历,促使我以后在研读教材、把握课堂方面有了更清楚的方向。下面就对本节课进展全面的反思。 优点: 1.新知导入前的抢答嬉戏从不同类、不同单位和单位划归三个方面提醒单位统一的重要性,渗透了只有一样单位才能相加减,为小数加减法做好学问铺垫。 2.在讲解算理和算法的过程中,擅长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进展比照教学,通过对错误类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正确的方法。 3.练习题的设计奇妙、新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道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再次稳固了一样计数单位相加减,还渗透了估算教学。 4.进展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比照教学,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分。 缺乏: 1.课堂语言不够精练,个别提问的指向性不明确。讲解引导稍多,缺少学生独立的思索与沟通。 2.对2.3-1.46的处理应再细致些,如与加法进展比照,这里为什么不能把6直接落下来?再如算法可从计数单位的角度进展教学,10个0.01减6个0.01是4个0.01再次强化一样计数单位相加减,让学生丰富对算理的理解。 3.验算的方法是依据什么学问?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相联系,让学生不仅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思索: 1.关于5个门+3个窗,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学生第一反响报出“8个”以后,学生又快速地改正了,认为门和窗不一样,不属于同一类,所以不应当直接相加。在此次讲课中,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好一会,甚至有学生说到5.3个门和窗。反思此环节,可能存在如下问题:首先,门和窗虽然不属于同一个单位的,但是它们之间的潜在联系是都属于房子的一局部。如鸡和鸭虽单位不同,但它们都属于家禽。此素材可能引起学生的误会。所以,我觉得应当改成“5个门+3头牛”。其次,前面两道题目的处理没有凸显出单位的重要性,在胜采小学试讲时,在第一个问题“5个苹果+7个苹果”时我让学生完整地说出答案“12个苹果”就给学生了一种正强化,到了第三个问题,学生立刻会从单位角度去想。而此次讲课,前两个题目我并没有赐予正确的引导,简单产生歧义。 2.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肯定要借助详细的情境进展教学。三次风格迥异的教学设计,渐渐让我清楚计算教学的模式,就是计算教学肯定要依托情境进展教学。第一次设计了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竞赛的情境,让学生计算竞赛成绩。这里的成绩都是两位小数,无法突出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当时还计算了五轮竞赛成绩,耽搁的时间比拟多。其次次设计是让学生依据已有的学习阅历,自己编出小数加减法的题目,针对各种类型进展算理、算法的教学。 课后研讨时,专家指出,对学生来说,直接理解算理有些抽象,最好是借助实例或者是图形来理解算理更清楚。所以就有了第三稿的情境设计,让学生依托元、角、分的学问明白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更便利,这样学生就从两方面理解算理,更有说服力。 再次感谢各位专家与同仁们的指导与帮忙,我会连续努力的! 数学小数加减法课后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1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胜利的方面,也有圆满的地方: 一、胜利点 1、制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节课教材给出的情境是“克隆牛的身高和体长”的一个情境。通过分析教材我认为这样的情境对于同学们来说很生疏而且很遥远。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详细状况,对教材进展再加工,制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的要求,教师要由“课程规划的执行者变为构建者”,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因此我把情境改为“算算教师的身高”的情境。从学生熟识的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将数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设疑引思,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阅历探究新学问,把握新本事。 2、表达学生为本,提倡先学后教,小组合作。 我放手先让学生课前依据“学习单”自主学习,提倡先学后教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独立思索、主动探究,不仅有助于进展学生自主学习力量。 这是本节的重点,学生沟通时,学生会在学生充分展现后教师适时沟通竖式计算方法,从而明确小数加法也和整数加法一样也是这样一位对着一位来加的! 此时,有学生会质疑,末尾的0是否可以去掉,教师适时点明:当遇到这样的状况时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展化简。同时指出为了确保计算的精确,要进展验算。 学生展现预习成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相异性想法得到沟通激荡的过程。在小组合作根底上,鼓舞学生进展生生间的互动。课堂中组织起学生进展生生间、组际间的沟通,这使得呈现出的观点更原始、真实,更贴近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方式,基于这一公平互利特征的差异展现,不仅为学生所宠爱和认可,也让教师得以精确把脉学生的学情,并据此绽开进一步的引导与点拨。 3、理解算理和把握算法 算法的探究是本节教学的关键,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探究的力量,所以在本环节我大胆放手先让学生课前依据“学习单”自主学习。课上在充分沟通的根底上体验再组织汇报。 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 第一,通过例题课件展现与相关问题的追问,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一样数位对齐,把握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小数点对齐,计算时要从低位算起,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用0来补足。 其次,通过例题课件展现,让学明白得数的小数局部末尾有0的状况,一般要把0去掉,把小数化简。 二、圆满点 缺少追问。如:“小数点对齐就保证了什么?为什么要一样数位对齐?”等问题。同学们在我的有效引导下很简单结合问题情境理解算理、把握算法。但缺少与学生的思索,对理解算理和算法不够深刻。 合作沟通中教师缺少巡察指导,学生课堂上生成的质疑和问题,没有准时的抓住和呈现“亮点”,留下了一些圆满。如:消失了数位没有对齐的状况、计算错误的状况、整数后面没有添上小数点和0的状况等。 没有大量的练习,把大量的时间用在了明算理把握算法的过程中,用了较长的时间才完毕了新课的学习。这样一来,在时间的把握上就消失了问题,没有时间让学生来大量的练习,导致了课堂不完整。所以,我觉得我对“精讲多练”的把握还欠缺。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我始终关注的是学生的进展,学生是唯一的、不行猜测的,也就意味着随时会生成一些新的课程资源,课堂生成肯定大于课前预设,我将准时调整我的预案,以到达最正确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我对新课改下数学计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熟悉,比方:怎样避开课堂教学中的形式主义?怎样让学生经受算法获得的过程?怎样在计算教学中处理算理与算法?怎样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时机与空间?在这次讲课中,给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索,定能把我引入课改的更深处。 数学小数加减法课后教学反思4 一、教学行为根本到达教学目标 本节课教学中根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大局部学生已经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正确地进展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中沟通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劳丽诗和李婷勇夺2023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金牌的事迹,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忱。 二、教学活动中的沟通和合作 在教学活动中力图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与沟通到达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我设计了多个活动给全部的学生气会让他们参加到课堂中来,如提问、列式、解答以及小嬉戏等,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沟通与反应,通过信息的共享,相互帮忙,相互启发,实现共赢。 三、对教材的把握状况 体育活动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中。教材供应的素材是2023年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国选手劳丽诗和李婷夺金的奖牌榜,这是一条很好的资料,在教学中充分加以利用和开掘。课后的2道练习题也很有代表性,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提出了小数的加减法有2种检验的方法,即笔算验算和用计算器验算,提出了算法的多样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安排不够恰当,因此在这方面强调得不够。“我和姚明比身高”一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效果较好。 四、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内伤” 1、课堂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要合理 回想整节课的教学,前面探究新知环节所用时间过多,有了整数加减法做根底,教学小数的加减法只需强调小数点要对齐和得数末尾有0要把0去掉两点,提纲挈领即可,无需纠缠过多,可以腾出一局部时间进展后面的活动。“小猫钓鱼”环节还应再精简优化,以完成“做一做”第2题。 2、活动过程组织要有条理 本节课安排了多个教学活动,过程根本上较为顺当,但在“小猫钓鱼”一节中,总体感觉费时多、效率低,有点乱,自己也不满足,究其缘由还是设计不完善,当6只小猫计算完毕后,可让学生就在座位上选择1道加法和1道减法算式进展验算,然后说出小猫是否已经钓到鱼。另外没有钓到鱼的那只小猫消失了典型的错误即小数点没有对齐,还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订正,才能到达活动的最终目的。 3、教学过程中缺少“才智的火花” 本节课虽然完成了教学目标,但从整体上看还不尽人意,存在着一些磕磕碰碰,在一些关键的点上未能得到提升,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在碰撞之中未能擦出精彩的“才智的火花”,整体感觉较为平淡,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光荣,学生的制造性思维培育得还不够。 4、教师应演示标准的板书格式 本节课以学生上台板演为主,让学生自主发挥,但竖式的书写格式也特别重要,教师应当在黑板上板书一个标准的格式,并说明要求,以让学生清楚、明白,并以此标准来要求自己。 数学是一种宏观的学习历程,但每节课、每个学问又是一个微观的探究过程,对于我们每个教师来说,要做的就是珍惜每一个探究的时机,踩好每一步脚印,精益求精,力求完善。 数学小数加减法课后教学反思5 “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是在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位数一样”的小数加减法的根底上学习的。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把握“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加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比拟娴熟的进展计算。 2.结合生活实际培育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力量。 3.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下面是就这三个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我认为这三个目标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一、化归的思想方法得到较好的渗透。 首先由教师供应“一本故事书5.8元,一本连环画2.75元,”两条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 (1)买两本书共多少元?列式:5.8+2.75; (2)两本书相差多少元?列式:5.8-2.75;接着教师又供应一条信息:假如妈妈给你8元钱,让你去买书,你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卖一本故事书还剩多少元?列式:85.8; (4)买一本连环画还剩多少元?列式:82.75。 4道算式出来后: 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培育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力量; 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 全班沟通,进一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引导观看,抽象概括“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加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同时适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即把“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如何转化为“位数一样”的小数加减法,从而使新学问得到解决。此题,教师转变了以往一题一例的模式,教师既深钻了教材而又跳出了教材,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出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学问构造去探究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索问题,发觉问题,真正理解了算理,把握了算法。 二、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力量得到了较好的培育。 表达在三大环节。一是探究新知局部。4道算式出来后,先估算,后独立计算,算后再和估算进展比拟,看谁估算的结果和正确值最接近。二是综合训练局部。当教师供应六种文具的单价“笔盒9.8元、书包30元、铅笔0.7元、本1.2元、转笔刀2.46元、尺子1.45元”后,提出: (1)3元钱可以买哪两种文具? (2)40元钱买哪两种文具找回的钱最少? 然后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学生提出: (1)我买两种文具的钱在10至11之间,我肯定买的是哪两种文具? (2)我买的两种文具的和是一个自然数,我买的肯定是哪两种文具?三是课堂作业局部。要求作业先估算再计算,能口算的直接写出结果。这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使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力量的培育落到了实处。 三、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 在综合训练中,我把课后其次题进展了修改,原题是“笔盒9.8元、书包35.6元(改为30元,意在对整数加减小数进展训练)、铅笔0.7元、本1.2元、转笔刀2.46元、尺子1.45元,购置两种你最需要的文具,一共要用多少元?”改为:“要求学生从这6种学习文具中,任意购置两种不同的学习文具,求出一共要用有多少元,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列法?”这个问题的提出,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深入,学生很简单用数线段的方法5432115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到此并没有完毕,教师又提出:“请同学们猜一猜,假如让你求出任意两种文具相差多少元,又有多少种不同的列法?”当学生猜出10种和15种消失了两种结果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辩论中,学生找到了“把这6中文具由大到小排列”的方法后,再一次用数线段的方法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学生较好的运用了化归的思想方法。最终让学生把这15道加法和15道减法题一一搭配列出算式,做在作业本上,让全体学生亲自体验搭配的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估算、口算、计算的力量得到了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