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与安排(4篇).docx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与安排(4篇)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学规划一 1、把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2、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沟通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一样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 教学预备: 长方形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提出问题。 他俩一共用着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两个人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调皮连续画出这张纸的1/4。 二、启发思索 1、引导学生观看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学问是否可以解出这个分数。学生答复道,不行的由于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一样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一样。 2、争论详细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一样,也就是分数单位一样。 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一样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三、拓展思索 笑笑比调皮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2、调皮用了纸的1/4,所以依据题意笑笑比调皮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当用减法计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连续解题。 四、小结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一样的分数。 五、练一练 折纸 教学反思: 分母不一样的分数加减法:先观看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一样,假如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一样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2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借助图形语言,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以分数的算理,把握计算方法,并能娴熟地进展计算; 2.让学生经受猜测、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讨论的方法; 3.培育规律推理力量,渗透肯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够娴熟的计算出分数乘以分数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出示我国古代哲学著作的情景。 2.出示复习题 3×2/5 4/5×2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画图引导学生理解1/2_1/2的算例。 2.出示3/4_1/4引导学生验证上面的计算方法,岩石推理过程。 3.出示2/3_1/5,5/6_2/3写出计算过程, 小结计算方法: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反应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第8页试一试1-3题。 2.引导学生发觉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展课堂小结。 2.布置预习:教材10-11页练习一。 板书设计: 意义: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计算法则: 分子乘分子作分子,分母乘分母作分母。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3 一、学情分析: 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内容比拟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详细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消失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简单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留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娴熟推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育学生分析问题的力量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别到一般的熟悉进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把握,培育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推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用肯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推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可能答复: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 今日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看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熟悉,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根底。 (二)新授 探究一:熟悉质数和合数 师:请同学们根据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答复: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 师:同学们都说得特别好,请翻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根据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假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答复: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师:1是质数吗? (学生答复:1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1不是质数,1的因数只有1个,质数有2个因数;) 师:一个数,假如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可能答复:4是合数,除了1和4以外,2也是4的因数;6是合数,除了1和6以外,6的因数还有2和3;) 师:1是合数吗? (学生可能答复:1不是合数,它只有1个因数1。) 小结: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师:你还能找出其他的质数和合数吗? (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说明: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可以教师直接给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这里的重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定义,依据定义推断一个数(除了1)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在一开头可能会将1归为质数,这时要提示学生认真理解定义中“两个因数”的含义。在小结和板书中也要强调,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探究二: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课本p14例1。) (媒体出示图表) 师: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答复:先把偶数去掉,它们除了1和本身外,肯定还有因数2(教师提示2是质数,不能去掉);除了5以外,个位是5,0的数先去掉;) 师:利用我们之前学习到的学问,可以先将2,3,5的倍数划掉(不包括2,3,5)。始终可以划到几的倍数? (学生可能答复:50的倍数,51的2倍是102,超过100了。) (学生制作100以内的质数表。) 设计意图说明: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拟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识20以内的质数还是有必要的。 五、练习 (课本p16练习四第一、二题。) 六、小结: 1、一个数,假如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2、一个数,假如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3、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6-87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十五第1-3题。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沟通等方式上,理解并把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题目。 2.在探究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初步的推理力量以及抽象、概括力量。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用竖式计算 0.57×23=2.5×44=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依据13×12=156,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3×12= 13×1.2= 1.3×1.2= (要求学生回答下列问题要完整。例如:由于13×12=156,而1.3×1.2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1.3×1.2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把握方法。 1.课件出例如题。 提问: 从图中,你能猎取那些数学信息? 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吗? (出示3.6×2.8=) 2、3.6×2.8=?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指导学生估算3.6×2.8的积) 3、探究笔算方法 通过刚刚的估量,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当在612之间,或者说是在9左右。那么精确的得数毕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谁能在黑板上写出3.6×2.8的竖式)。 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小组里的同学争论争论,假如争论好了,可以试着写在随堂本上 教师巡察,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计算,师生互动,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思索小数乘小数根据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想起。(在计算3.6×2.8时想起36×28的笔算,师板书: 36 ×28 做错的同学订正一下。 引导学生想一想小数乘小数怎么算? 三、自主探究,形成熟悉 教学“试一试” 1.我们现在来解决小明阳台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2.观看黑板上的四道竖式,思索 结合详细题目,让学生说说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一样点与不同点? 3.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稳固练习,加强理解 1.解决1.3×1.2=1.56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去掉问号)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p87第一题) 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要留意些什么? 4.用竖式计算: 4.6×1.2=1.8×4.5=10.4×2.5=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p89第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提示其他同学的? 六、作业: p89第1.3题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学规划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these, tomatoes, try, carrots并把握名词复数及其对应的发音。 2.会运用句型: what are these? are they/these?进展对话练习。 3.让学生养成多吃蔬菜和水果,远离垃圾食品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把握单词these, tomatoes, try, carrots。 2.把握名词的复数形式和对应的复数句子。 教学难点 1.把握tomato的复数形式tomatoes。 2.把握单数句和复数句的相互转换。 教学预备 教师预备:与本课时相关的录音和课件,本课所学的单词卡片和动物或植物的图片或实物。 学生预备:本课所需单词卡片,动物或植物的图片或相应的实物。 教学方法 1.分角色表演教学法 教师让同学们分角色表演lets talk局部的对话,创设英语情景,让同学感受英语的语言气氛。 2.嬉戏教学法 学生三人一组,进展对话: what are these? are these apples? are these tomatoes? yes. 在对话过程中不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教师热忱地和学生打招呼问好,做简洁的free talk。 2.播放歌曲mary has a little lamb。 3.看图片拼读单词 教师展现图片(已经学过的动物名词),说: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an how do you spell it?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快速说出对应的单词及其拼写。 4.展现前三单元的单词,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造句,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同学嘉奖贴画。 scene (1)学生看书36、37页,说一说: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where are the children? (2)找一找以下单词的意思:horses, potatoes, carrots, sheep。 (3)依据要求完成句子。 there are seventeen sheep on the farm.(对画线局部提问) are there on the farm? step 2: presentation lets talk 1.教师先将已经学过的动物、蔬菜、水果的图片展现给学生,和学生一起复习,问:what are these?are they?教师留意指导学生使用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2.教师出示胡萝卜的图片,问学生:what are they?学生答复:they are胡萝卜.教师接着自问自答:what are these?they are carrots.教读单词these和carrots并板书,让学生认读。同时,学生看图片并跟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3.教师出示西红柿的图片,问学生:are these carrots?学生答复:no.教师确定学生的答复并说:these are tomatoes.教读单词tomatoes,强调名词复数形式;板书,让学生认读。 4.教师利用实物问学生:are these carrots/tomatoes?学生依据实物答复:yes, they are./no, they arent. 5.把图片或实物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分组提问:what are these?are these tomatoes/carrots?学生答复,教师赐予指导和帮忙。 6.让学生听lets talk的录音,跟读课文。 7.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分角色朗读。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单词stop、him. 2、听英语故事henrys new friend,并能进展复述。 教学重点: 听英语故事henrys new friend,并能进展复述。 教学难点: 同上 教学预备: 录音机,英语磁带。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两人小组互查上节课所学单词。 2、同桌复习上节课所学句型。 二、自学感悟 听英语故事henrys new friend,自己尝试朗读,并试着进展翻译。 三、设问导读 1、出示单词:stop、him. 2、听录音,学生跟读。 3、播放录音,再次跟读第12页的内容,并翻译句子。 4、师对重点局部讲解 takes a walk中take后加s(留意第三人称单数后) be(is) afraid可怕 5、叫个别学生上台朗读。 四、稳固练习 1、听写单词 2、翻译以下短语 take a walk in the morning 五、拓展延长 用动作表演故事henrys new friend。 板书设计: look and see stop him. henrys new friend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3 课题:unit 1 our school 教学重、难点:“is this?/ isthat?”的用法。建议教师在真实的情景中对this和that在距离上的区分进展比拟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具预备: 1.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声音、图片等媒体素材。 2.教师预备相关的词卡。 3.学生预备白纸和彩笔。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学生表演a局部lets do的内容。 2.学生吟唱b局部lets chant中的歌谣。 3.教师和学生进展主题争论:whats in our school?鼓舞学生用新学的单词来交谈。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学生谈论了学校的场馆设施后,教师出示本校校长的照片问:who is he? yes, he is our headmaster. do youwant to be a headmaster? today wu yifan is a head master. he has a new you want to have a look?以此导入新课。 2.学生观看课件后,答复教师提出的理解性问题。在问答的过程中重点理解与操练句型:is this the?和is that the ?学生听录音跟读对话。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所将来的学校。完成后先和同桌相互沟通,然后向全班学生展现。鼓舞他们在沟通的过程中尽量多地使用所学的.新句型。 s check 教师连续播放三次录音。第一遍让学生先听录音,其次遍勾出与录音内容相符的一项,第三遍检查。 录音内容如下: (1) look! this is the library. we have many picture-books. (2) that is the canteen. we have lunch here. (3) is this an art room? yes, it is . (4) is that a computer room? no, that is a teachers office. (四)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1.做本单元b局部lets talk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将本课时对话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3.将自己设计的学校用英文介绍给爸爸妈妈。 4.听story time中的故事并跟读。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英语下册教案4 how many do i have? 一.教学目标: 1.复习1-100的数字。 2.把握标准用语how many ? . 3.能在生活和学习中积极使用how many ? .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用点:标准用语how many ? . 2.教学难点:how many ? .句型和精确读写100以内的数词。 三.教具、学具: 1.实物:铅笔盒、铅笔、彩笔、书、橡皮等。 2.每个同学椅子下放一张实物图片,后面写有数字。 四.教学过程: (一)开头上课和复习: 1.问候: t:hello! boys and girls!(留意使用复数名词). 2.复习复数名词和数字。(结合第4课学过的方位词和where is ?的句型) 桌子上放着一个铅笔盒,里面有一支铅笔。 t:i cant find my pencil-case. where is it? 全班:on the desk. t: thank you .where is my pencil? 全班:its in the pencil-case. t: oh, i have one pencil.(板书)(找一名同学)where is your pencil? :on the desk. t: give me, please. now i have two pencils(板书) you say it, please. 下面依次用其他同学的其它用品进展练习并板书books, erasers, markers在练习过程中,设一些小圈套,把数字和复数名词错误的进展组合,如one markers,therebook等等,同学们要通过重复正确答案表示同意或订正错误。(这样既可以集中同学的留意力,又可以练习听力,还有利于和时订正同学错误) 练习之后,教师说:i want more and more markers, do you want to count with me ? 做嬉戏clap留意同学的发音,尤其是十几和几十的读法。 (在1-20的时候,用1-to-1,1-to-2的节奏,20-29用twen ty -one的节奏,然后数整十到一百,用one-to-twenty的节奏。依据同学人数调整所数的数字,争取让每个同学都数到,可以在数到个别数字时做出不同的变化。) t:what else do you have? please find out the cards under your chairs.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拿着一样数字卡片的同学读出数字再加上后面的图案读出来。如教师出示fifty-four时,拿者54卡片的同学站起来,读fifty-fourcats. (二)教授重要概念how many ? . 1.引入句型how many ? . 练习几组之后,问一个同学:what do you have? s:i have 19 monkeys. t: can you say it, again?(尽量用表情和体态来表示) how many monkeys?(用手指着19) s:19 monkeys. t举起三块橡皮)look! how many erasers do i have? how many? (开头数) one, two, many eraser? there erasers(板书划线局部)(举起两本书)how many books do i have? 全班:two books. 2.练习句型how many ,总结句型特点。 t:(找一名刚刚在嬉戏中没有被提问过的同学,拿起他的卡片) whats this? 全班:a chair. t翻过来,看elephants数字) how many elephants? :twenty elephants. t:(问全班) can you ask?(换另一个同学的卡片) 全班:whats this? :a boy. 全班:how many boys? :si_ty boys. t:ask and answer in your group. 在小组内练习,可以用卡片,也可以用实物。小组练习以后,有些同学可能消失将不行数名词放在how many之后的现象,要赐予提示,请同学总结: how many句型用来提问数量,how many后面的名词要加s(也就是用复数名词)。 3.稳固 1.t:how many books does danny have:read the book by yourself. 同学自读课文第一局部,然后男女分角色亮度第一、二幅画。 t:first,how many books does danny have? s;eight books. 教师和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三、四幅图(提示同学are,there也表示“有”) t:how many books are there on the desk? s:si_teen books. 齐读最终一局部: t:what happened? sanny falls down. 2.活动手册其次题。 师: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检验吧! (三)家庭作业:活动手册第五课1,3题。 五.板书设计 lesson 5: how many do i have? 1 pencil-2 pencils 1 book -5 books 1 marker-12 markers 1 eraser-4 erasers how many ereasers?-ereasers.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学规划三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当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毕业,踏入小学校园,活泼好动。大局部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留意力较短。依据这些状况,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从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再就是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深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胜利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1、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做好预备,把需要的书本、学具摆放整齐; 听课:坐得端正、仔细思索、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等;发言:先举手,教师允许后才站起来答复,回答下列问题洪亮完整; 书写: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工整。 2、数学力量的培育,仔细观看、认真计算、积极思索等。 3、培育数感。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熟悉图形,分类,11到20各数的熟悉,熟悉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本册教科书以根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熟悉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让学生初步学习简洁的比拟;在10以内加减法之后,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洁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一样的特性,等等。这里所表达的比拟思想、分类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学问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穿插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学问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熟悉构造。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局部学问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根底,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根底。 识和根本技能,必需让学生切实把握。难点是进位加法,即要学好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局部内容将对学生计算产生积极影响。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活动能娴熟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通过详细情景体验与参加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把握数的挨次和大小,经受数的分和合的实践操作把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通过读一读、写一写会读写020各数。 2、通过演示、操作、表述初步熟悉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局部名称,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经受计算、同伴沟通、总结能比拟娴熟地运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经受加减法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依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4、结合实物直观熟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5、通过课堂观看、讲解、组织学生争论总结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仔细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细心设计教学方法,仔细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舞,努力做一名学生喜爱的教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敬重学生的共性差异,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意培育学生深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根底。 五、本学期本人的工作目标 我打算以一个新人的姿势从头开头。在平常的工作中,虚心向有阅历的教师请教,每天反思自己的缺乏。以极大的热忱爱工作、爱学生,敬重身旁的每一个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 精选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教学规划四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同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存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所以本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绽开想象,乐于表达,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 另外,应当明确-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这个重点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反复认读、屡次强化稳固认知以外,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嬉戏整合在一起,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课前预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书方式进展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展小组合作沟通(图上还有-),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自己还发觉了什么。引导学生发觉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认真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觉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觉,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拟。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熟悉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熟悉?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引导学生发觉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熟悉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熟悉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假如发觉同桌读错了,肯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察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留意倾听以下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准时订正。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熟悉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精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察指导读诗节奏,订正字音。 8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竞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声音最嘹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9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展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仔细倾听,评比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了汉字认知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结合古诗这个语境,不仅能帮忙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而且还能在语境中加深对汉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先看图读诗句,再识字。通过初读古诗,读通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