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4篇).docx

    • 资源ID:85636868       资源大小:27.88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4篇).docx

    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4篇)有关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推举)一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坐:由于。强(qin ):硬要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由此你能联想到我们读过的论语八则中孔子的什么名言? 总结:传神地运用比方,将竹柏之影与月光相互衬托,渲染了风光的幽美肃穆,表达出月光清静光明的特点,衬托出闲适的心境。 有关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推举)二 古今异义 1、去 (一狼径去) 古义:离开 今义 : 到某地方 2、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多少 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3、耳(止增笑耳) 古义:古文言文消失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耳朵。 4、股(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大腿 今义:大腿,自胯至膝盖的局部;屁股 5、盖(盖以诱敌) 古义:原来是 今义:遮挡、掩盖 6、弛(弛担持刀) 古义:卸下 今义:放松、松弛 7、薪(场主积薪其中) 古义:柴草 今义:工资 8、暴(屠暴起) 古义:突然 今义:强大 一词多义 止: 1、通“只”。例句:止有剩骨。 2、停顿。例句:一狼得骨止。 意: 1、神情、态度。例句:意暇甚。 2、意图。例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情趣。例句: 醉翁之意不在酒 敌: 1、攻击。例句:恐前后受其敌。 2、敌人。例句: 盖以诱敌。 前: 1、前面。恐前后受其敌。 2、向前。狼不敢前。 积薪: 1、积累柴草。例句:场主积薪其中 2、积累在那里的柴草。例句:转视积薪后 之 1、复投之 ( 代狼 ) 2、又数刀毙之 ( 代狼 )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主谓之间,不译 ) 4、久之,目似瞑 ( 助词,不译 ) 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助词,的) 以: 投以骨(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介词,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介词,来) 盖以诱敌(介词,用来) 词类活用 1、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2、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3、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 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5、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地)。 6、(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 7、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 8、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黄昏)。 9、(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卸下)。 有关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推举)三 一。 推断句 推断句是对人或事物表示断定,断定人或事物是什么、属于什么的句式。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 2、 此帝王之资也。(也) 3、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者,) 4、 刘备天下枭雄。(,) (这四种是由者、也表推断的类型) 5、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 6、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 7、 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为) 8、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则) 9、 即今之缧然在墓者也。(即) 10、巨是凡人。(是)(是在先秦以前只做代词用,不表推断) 二。被动句 1、而君幸于赵王。(于) 2、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见)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见于) 4、受制于人。(受于) 5、为天下笑,何也?(为) 6、羸兵为人马所蹈藉。(为所)(典型的被动句) 7、若属皆为所虏。(为所) 8、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 9、洎牧以谗诛。(无标志。靠动词本身在意念上的一种表现。) 三。疑问句(非特别句式) 借疑问词或否认词而能发出疑问的句子叫疑问句。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和疑问语气词(乎、诸、与或欤、邪或耶)等。二者有时全用,有时不全用。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借否认词不) 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借疑问词谁) 四。否认句(非特别句式) 文言的否认句,必需用否认词(不、毋、弗、勿、未、否、非、无、莫等) 五。词序(倒装句)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在一般状况下,动词在前,宾语在后,这是汉语的语法规律。可是,有时候动词和宾语也可以倒装,让宾语处在到动词前面。在文言文当中,动宾倒装句是很有规律的,大约有四种状况。 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 例: a.莫我肯顾 b.古之人不余欺也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有两种类型:(1)动宾构造(2)介宾构造。包括:代词+介词;宾语+介词;方位名词+介词;是以构造(固定构造)。 例: a、豫州今欲何至?(动宾) b、沛*在?(动宾) c、国胡以相恤?(介宾:代+介) d、子何侍而往?(介宾:代+介) e、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介宾:宾+介) f、一言以蔽之。(介宾:宾+介) g、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介宾:方位名词+介词) h、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固定构造) 用之是作提宾的标志 例: a.何功之有哉? b.唯马首是瞻。 不规章类(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把宾语前置了) 例: 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再看下面几个句子(也是属于不规章的):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合否认句中的状况) b.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不属于疑问句中的状况) c.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不属于否认句中的状况) 2、定语后置(定中倒装句)(定语是用来修饰中心词的) 在一般状况下,定语应当放在中心词前面,如彼童子之师,师是中心词,定语彼童子处在中心词前面。但是,定语也可以处在中心词后面,形成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的句式,这就是定中倒装句。 有四种状况: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高的庙堂) (偏远的江湖)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如: a、赋税之繁重者。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如: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中心词+数量词 例如: a、尝贻余核舟一。 b、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3、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句的特点是,应当在动词前面的介词短语,却放在了动词后面。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促织)介词短语以猪鬣放在动词撩拨的前面,这是正常的次序。假如介词短语放在动词的前面,说成试撩拨虫须以猪鬣,就成了介词短语倒装句。 例如: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王尝语暴以好乐。 4、谓语前置(主谓倒装) 这种句式常见于古汉语的感慨句和疑问句中 例如: a、甚矣,汝之不惠! b、悲哉,世也!(这个社会多可悲啊!) 五、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涉江) (3) 自比于管佟忠悖 比四 硪病#堵卸浴罚?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6)沛*在?(鸿门宴) (7)客何为者?(鸿门宴) (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9)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10)宋何罪之有?(公输) (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2)何陋之有?(陋室铭) (13)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14)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5)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16)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定语后置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之战)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3、介词短语倒装句 (1) 先帝知臣慎重,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3) 皆不行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采草药) (4)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崤之战) 4、主谓倒装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六 、省略句 1、 主语的省略 (1)儿俱,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促织) (2)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 (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4)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扁鹊见蔡桓公) (5)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6)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2、 谓语的省略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浪淘沙) (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4)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 3、 宾语的省略 (1)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2)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廉颇蔺相如列传) (3)具告以事。(鸿门宴)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5)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6)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9)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0)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陈涉世家) (11)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荆轲刺秦王) (12)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赤壁之战) 4、介词的省略 (1)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2)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39;,以此知之,故欲往。(廉颇蔺相如列传) (3)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赤壁之战) (4)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七。固定构造 1、不亦乎? 表示反问,亦没有实在意义,加强语气。翻译为不是吗? 2、是以 以是的倒装句。翻译为因此 3、奈何,如何,若何。 表示疑问(询问方法)。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么样 4、得无乎(耶)? 表示推想性的疑问语气,翻译为该不会莫非唯恐。 5、无乃乎? 表示委婉商榷语气。翻译为唯恐吧? 6、得无乎? 表示某种状况的推想。翻译为莫非吧? 7、其其 表示选择关系。翻译为是还是。 8、孰与 表示比拟选择。翻译为与相比 9、 何为? 表示询问或反问。翻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 10、 然则 表示连贯关系。翻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11、何其一何 表示感慨。翻译为: 何其(多么)、一何(这么)。 八。固定句式 (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3)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 (5)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行乎?(崤之战) (6)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崤之战)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有关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推举)四 屈原列传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局部,是一篇风格独特的人物传记。这是现存关于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讨论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屈原列传文言文加翻译,盼望对你有所帮忙!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来宾,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累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行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行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沉着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自屈原沉汨罗后百有馀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译文: 屈原名平,与楚国的王族同姓。他曾担当楚怀王的左徒。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通晓治理国家的道理,熟识外交应对辞令。对内与怀王谋划协商国事,发号施令;对外接待来宾,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在朝列,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妒忌屈原的才能。怀王让屈原制订法令,屈原起草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就想强行更改它(想邀功),屈原不赞同,他就在怀王面前谗毁屈原说:“大王叫屈原制订法令,大家没有不知道的,每一项法令发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绩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做的。”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痛心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阻碍国家,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到忧愁的意思。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逆境就会追念根源,所以到了极其劳累疲乏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悲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屈原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才智来帮助君主,谗邪的小人来离间他,可以说到了逆境了。诚信却被疑心,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之所以写离骚,其缘由也许是从怨愤引起的。国风虽然多写男女爱情,但不过分而失当。小雅虽然多讥讽指责,但并不宣扬作乱。像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二者的特点了。它对远古上溯到帝喾,近世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用来挖苦当时的政事。说明道德的宽阔崇高,国家治乱兴亡的道理,无不完全表现出来。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它的旨趣是极大的(由于关系到国家的治乱),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却非常深远。由于志趣高洁,所以文章中称述的事物也是透散着芳香的,由于行为廉正,所以到死也不为奸邪势力所容。他单独远离污泥浊水之中,像蝉脱壳一样摆脱浊秽,浮游在尘世之外,不受浊世的玷辱,保持皎洁的品质,出污泥而不染。可以推断,屈原的志向,即使和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预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相互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特别憎恨齐国,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假如楚国的确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情愿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承受土地。张仪抵赖说:“我和楚王商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生气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还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状况,攻击楚国始终打到邓地。楚军恐惊,从秦国撤退。齐国最终由于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境况极端困惑。其次年,秦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盼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恳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懊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行信任,不如不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最终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拘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生气,不听秦国的挟制。他逃往赵国,赵国不愿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埋怨子兰,由于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旧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盼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转变。屈原关心君王,想振兴国家转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一再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最终无可奈何,所以不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效劳,选拔贤才来帮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消失,这是由于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由于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哄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拘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讥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患。易经说:“井淘洁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受,由于井水是供人吸取饮用的。君王贤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莫非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特别生气,最终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屈原到了江滨,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形风光貌像枯死的树木一样毫无生气。渔父观察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糊涂。因此被放逐。”渔父说:“聪慧贤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混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薄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肯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肯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因此抱着石头,就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人,都爱好文学,而以善作赋被人赞扬。但他们都效法屈原辞令委婉含蓄的一面,始终不敢直言进谏。在这以后,楚国一每天减弱,几十年后,最终被秦国灭掉。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当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哀痛。到长沙,经过屈原自沉的地方,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看到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备屈原假如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鸟赋,把生和死等同对待,认为被贬和任用是不重要的,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注意事项

    本文(文言文阅读课后练习及答案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4篇).docx)为本站会员(蓝**)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