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理化综合试卷-答案.docx
-
资源ID:856511
资源大小:148.9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8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理化综合试卷-答案.docx
1 / 15荆州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理化综合试题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答案】A【解析】解: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 A 正确;B、刻舟求剑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C、司马光砸缸只是将水缸砸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C 错;D、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2.【答案】C【解析】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河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臭氧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D、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考点】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河水、石油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3.【答案】B【解析】解: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铁、镁、锌、铝四种金属中镁的位置最靠前,故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镁。A、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镁,不是铁,故选项错误。B、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镁,故选项正确。C、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镁,不是锌,故选项错误。D、题目给出的金属中,活动性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镁,不是铜,故选项错误。【考点】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内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就越强,进行分析判断。4.【答案】D【解析】解:A、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可以减少垃圾污染,有的能回收再利用,符合这一主题,故 A 错;B、骑共享单车出行,节能减排,不污染环境,符合这一主题,故 B 错;C、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符合这一主题,故 C 错;D、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长江,会污染水体,不符合这一主题,故 D正确。2 / 15【考点】根据防治粉尘污染、有害气体污染的具体措施来分析解答。5.【答案】C【解析】解:A、液体药品的取用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拿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 ,取完上塞放原处” ,该实验中瓶塞正放,污染药品,故 A 不正确;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易造成失火,故 B 不正确;C、取用固体粉末时,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所以C 操作正确;D、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来引流,故 D 不正确;【考点】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拿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 ,取完上塞放原处,分析操作正误;B、酒精灯使用中经常要注意:二查二禁一不可,包括查灯芯是否齐整、酒精是否适量、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就酒精、不可吹灭;C、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要求分析: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D、根据过滤液体时的要求分析,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6.【答案】A【解析】解:尿素中只含有营养元素氮元素,属于氮肥。【考点】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7.【答案】B【解析】解:A、由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可以确定反应条件,故选项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故选项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故选项错误。D、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故选项错误。【考点】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8.【答案】D【解析】解:A、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中和酸性土壤,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铁粉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可用于食品保鲜剂,故选项说法正确。D、金刚石是硬度最大的非金属,可裁玻璃,故选项说法错误。【考点】A、根据熟石灰(氢氧化钙)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9.【答案】C【解析】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故选项说法错误。B、燃烧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不2232CO +2NaOHNa CO +H O一定是燃烧,如灯泡发光、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不同种3 / 15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催化剂不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可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说法错误。【考点】A、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燃烧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催化剂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10.【答案】B【考点】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解析】解:A、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223BaClNa CO、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C、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 的水溶液黄色,故选项错误。D、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分别生3FeCl343NaOHHNONH NO、成硝酸钠和水,硝酸钠、水和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11.【答案】B【解析】解:根据题意,各取少许,将甲分别滴加到另外三种溶液中,观察到乙和丁中产生白色沉淀,丙中无明显现象。A、碳酸钠只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错误。B、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碳酸钡、硫酸钡白色沉淀,与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变化,则甲是氯化钡,故选项正确。C、硫酸钠溶液只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选项错误。D、稀盐酸与另外三种溶液混合,均没有沉淀生成,故选项错误。【考点】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12.【答案】A【解析】解:乙酸() 、葡萄糖() 、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 1:2,则将3CH COOH6126C H O乙酸(CH3COOH)和葡萄糖()溶于水得到混合溶液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26C H O(16×1)=1:8。测得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a,则溶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a8a=19a。【考点】根据乙酸() 、葡萄糖(、水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均为 2:1,进行3CH COOH6126C H O分析解答。4 / 1513.【答案】A【解析】水能可以很快再生,属于可再生能源,A 正确;建造水电站可能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要慎重建造,B 错误;水力发电是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 错误;水能远不如电能方便输送和转化,所以要把水能转变成电能,D 错误。故选 A.【考点】水能是可再生能源,判断出每个过程中消耗了哪种形式的能,进而又产生了哪种形式的能;从能源利用与环境污染的角度即可解答。14.【答案】C【解析】所有的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A 错误;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B 错误;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声音的产生,C 正确;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 错误。故选 C。【考点】本题综合考查声现象。 (1)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3)噪音的防治有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15.【答案】B【解析】路灯下的人影是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 错误;大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B 正确;海面上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 错误;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D错误。故选 B。【考点】本题考查光现象的判断。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16.【答案】C【解析】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A 正确;洒水可以利用水的蒸发来吸热降温,B 正确;白霜、雾凇的出现,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所致,C 错误、D 正确;故选 C。【考点】本题考查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 (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固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吸收热量;(2)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固,这三种物态变化需要放出热量。17.【答案】A【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无关,A 错误;物体与在镜中所成的像与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板的时候,像也会靠近玻璃板,B 正确;做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C 正确;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所以用光屏可以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5 / 15D 正确;故选 A。【考点】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其实验探究。 (1)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2)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多次测量,能得到普遍的规律;(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18.【答案】B【解析】如果是断路,则只会影响到台灯,不会影响到其他灯,故 C、D 错误;如果是插座处短路,则不用等到闭合开关就会导致保险丝烧断室内点灯全部熄灭,所以 A 错误;灯头处短路符合题中所述情景,闭合开关之后,保险丝被烧断,室内点灯全部熄灭,故选 B。【考点】本题考查家庭电路故障问题。室内电灯全部熄灭,表明干路上的保险丝被熔断,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造成的而产生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另一个是发生短路由生活常识可知,台灯的功率一般比较小,因此造成保险丝熔断的原因不会是因台灯的功率过大;由台灯插头插入插座,闭合开关,室内电灯全部熄灭可知,是台灯灯座的两个接头短路了。19.【答案】D【解析】动圈式话筒是利用电磁感应工作的。A 项、B 项都是电流的磁效应,C 项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D 项是电磁感应实验,故选 D。【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电磁学实验。动圈式话筒工作过程是:声波振动引起膜片振动带动线圈振动线圈切割永久磁体的磁场产生感应电流经放大传给扬声器由此可知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20.【答案】D【解析】选手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他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力的作用,A 错误;运动鞋的地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而不是压力,B 错误;奔跑中的选手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自己为参照物的,C 错误; ,所以该选手最1 1 11km1000 mv=3.3m/s5min300ss t2 2 2100 mv=5m/s20ss t后 100 m 平均速度大,D 正确。故选 D。【考点】本题综合考查力与运动,1.惯性不是力;2.鞋底面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3. 看到路旁的树向后退去是以自己为参照物;4.根据计算速度,比较大小。vs t21.【答案】C【解析】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细线对木块的拉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二者不是一对平衡力,A错误;木块对细绳的拉力和细绳对木块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 B、D 均错误;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正确。故选 C。【考点】本题考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辨析。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据此分6 / 15析答题。22.【答案】D【解析】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右移,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所以的示数变2V小,与串联,、示数之和为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的示数变大,且,A、B 两项1R2R1V2V1V1UA2UA都错误;示数和电流表示数之比为阻值,不变,C 错误,D 正确。故选 D。2V2R【考点】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在串联电路中的应用。开关闭合后,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电压表测量两端的电压,电压表测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滑动变阻器接1V1R2V入电路的阻值如何变化,然后应用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特点分析答题。23.【答案】A 24.【答案】B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25.【答案】 (1)上变小(2)不变做功【解析】 (1)飞机机翼横截面上方是圆弧状,下方是直线,飞机运动时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从而形成升力;大气压随海波的升高而降低。 (2)匀速下滑,速度不变,所以动能不变;臀部有灼热感是通过摩擦做功,把机械能变为内能。【考点】本题考查动能及内能改变的方式。动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所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26.【答案】(1)cm(2)扩散(3)轮胎(4)做功【解析】小汽车的宽度在 2 m 左右,也就是 200 cm;汽车中的气味是因为汽车中物质的扩散而来;轮胎变形对地面产生了压力;汽油机工作时,做功冲程对外做功提供动力。【考点】本题综合考查长度估测、分子动理论、弹力、热机。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汽油机工作时,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7 / 1527.【答案】 (1)67.56 10(2)5.6%28.【答案】 (1)10(2)10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每空 1 分,共 24 分)29.【答案】 (1)自下而上(2)相平(3)液化(4)低于【解析】 (1)为便于更好地确定位置,实验装置要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安装;(2)温度计读数时要注意实现与刻度相平;(3)温度计上的小水滴是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4)由图像知,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98 ,不到 100 ,所以这时的大气压低于 1 标准大气压,小明的实验中,水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沸点,而加热的装置相同,所以小明用的水的质量更小,即。12mm【考点】 (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要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和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4)1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30.【答案】 (1)10小于(2)右变大(3)幻灯机靠近【解析】 (1)根据图乙可知,当时,蜡烛成等大的实像,这时,所以,即20uvcm2uvf10fcm凸透镜 A 的焦距是 10 cm。设凸透镜 B 的焦距为,由图丙知,所以,Bf30cm2BBff15cm30cmBf8 / 15所以凸透镜 A 的焦距小于凸透镜 B 的焦距。(2)原来蜡烛距离凸透镜 30 cm,蜡烛右移 5 cm 后,物距变为 25 cm,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光屏应向右移动,像距比原来更大,所以像将变大;(3)图丙所示实验中,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与幻灯机的工作原理一致;把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远视眼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通过透镜 B 成像的是蜡烛的放大的虚像,像的位置在蜡烛的左侧,要想还在原来的装置上成像,需要蜡烛靠近透镜,使其通过远视眼镜所成的放大虚像在原来蜡烛的位置上。【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 (1)要解决此题,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然后通过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根据物距和凸透镜的焦距关系,求出两个凸透镜的焦距,比较焦距大小(2)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规律解答.(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及光路可逆来解答此题。31.【答案】 (1)乙(2)不变变小(3)不能光滑水平面上,木块将不会停下来【解析】 (1)本实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要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小球质量相同,从不同高度滑下,所以应选择图乙进行实验。(2)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情况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但木块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小,所以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变小。(3)如果实验装置中的水平面绝对光滑,将不能得出结论,因为在光滑水平面上,木块不能停下来,也就无从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了。【考点】本题考查动能大小决定因素的探究。 (1)分析图甲,两小球的质量不同,可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分析图乙,小球滚下的高度不同,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可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功率随速度减小而减小;(3)由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分析回答。32.【答案】 (1)9 / 15(2)3.80.76(3)0.38(4)0.2【解析】 (1)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已知,只要测出在额定电压下通过它的电流即可,而实验器材中没有电流表,所以需要通过间接测量法,根据欧姆定律,测出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从而知道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所以需要在两端并联电压表;0R(2)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需要其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所以需要使的示数为 3.8 V,读图乙可知,1V此时两端的电压为 2.0 V,根据欧姆定律可以算出,电路中的电流为,这就是小0R02.0 V=0.2 A10UIR灯泡的额定电流,所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3.8V0.2 A0.76 WPUI(3)图丙的方法是利用并联电路的特点,调节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使其达到 3.8 V,这时候两端电压也0R是 3.8 V,电流表的示数为。2A23.8V0.38A10I (4)因为灯丝电阻会发生变化,所以必须使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其额定电流,即 0.2 A,这时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是其额定电压 3.8 V,两端电压也是 3.8 V,通过欧姆定律可以求出。RxRx【考点】本题考查小灯泡功率的特殊测量实验。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在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利用PUI电压表和定值电阻代替电流表的作用,采用分压电路,据此分析解答;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电压要调到额定电压;看清量程和分度值读出示数;利用欧姆定律算出电路中的电流,结合串联电流相等特点得到灯中的电流,利用求出电功率;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根据PUI并联电压相等和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即可。因为灯丝电阻会发生变化,所以必须使通过小灯泡的电流是其额定电流,通过欧姆定律可以求出。Rx33.【答案】 (1)10(2)20(3)5四、综合应用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解题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解答依据、重要演算步骤等)34.【答案】 (1)48 (2)48 10 / 15(3)5.76 W60 W35.【答案】 (1)15 m(2)51.5 10 Pa(3)30.3m(4)66.7%五、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共 20 分)36.【答案】 (1)吸附(2)隔绝氧气(3)C(4)A【解析】解:(1)由于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所以常用于冰箱内除异味(2)燃烧需要氧气,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使燃烧不能进行;(3)A、米饭和馒头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花生油、大豆油中富含油脂,故选项错误;C、鸡蛋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D、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食醋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考点】 (1)根据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分析回答;(2)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3)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4)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分析。37.【答案】 (1)2OH(2)4CH(3)+1(4)322NaHCO +HCl=NaCl+H O+CO 【解析】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2OH(2)甲烷的化学式是。4CH(3)钠元素显+1 价,氧元素显2 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11 / 15可得:。1201xx ()(),则价(4)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22NaHCO +HCl=NaCl+H O+CO 【考点】 (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根据常见有机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即可。(3)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解答。(4)小苏打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38.【答案】 (1)三(2)2MgCl(3)14;(4)B。【解析】解:(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图中 A、B、C、D 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 12、6、17、12,共表示三种元素。(2)A、B、C、D 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是 A 和 C,表示的分别是镁离子和氯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镁,其化学式为:。2MgCl(3)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则 x=2+8+4=14。 (4)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硅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4,则与其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也应为 4,B 符合要求。【考点】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据此进行分析解答。(2)A、B、C、D 中的阳离子与阴离子分别是 A 和 C,表示的分别是镁离子和氯离子,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39.【答案】 (1)1t(2)40g(3)A(4)20ga40g【解析】解:(1)A、B 两种物质在时溶解度相同,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1t12 / 15(2)时,B 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2t(3)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A,因为该温度下 A 的溶解度最大;2t(4)时,将三种物质各 ag 分别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2t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20ga40g; 【考点】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1)A、B 两种物质在时溶解度相同,因为它们在该温度下有交点;1t(2)时,B 物质的溶解度是 40g;2t(3)时,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少的是 A,因为该温度下 A 的溶解度最大;2t(4)时,将三种物质各 ag 分别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若只有一种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2t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20ga40g。40.【答案】 (1)3FeCl(2)复分解反应(3)22Fe+2HCl=FeCl +H ;22234Fe OH+O +2H O=4Fe OH()()【解析】解:(1)A 是金属氧化物,B 是金属单质,C 是黄色溶液,D 是浅绿色溶液,E 是红褐色沉淀,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黄色溶液和水,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 A是氧化铁,B 是铁,C 是氯化铁溶液;(2)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3)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和氢气,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配平即可;【考点】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A 是金属氧化物,B 是金属单质,C 是黄色溶液,D 是浅绿色溶液,E 是红褐色沉淀,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黄色溶液和水,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铁和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和氯化钠,因此 A 是氧化铁,B 是铁,C 是氯化铁溶液,D 是氯化亚铁溶液,E 是氢氧化铁;反应是物质 F 与氧气、水发生的化合反应,氯化亚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亚铁和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因此 F 是氢氧化亚铁。13 / 15六、实验题(本大题包括 2 小题,共 10 分)41.【答案】 (1)集气瓶(2)AD(3)AC【解析】解:(1)仪器 x 是集气瓶;(2)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都可以选用装置 A,即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用石灰石与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3)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时,氢气从 b 端通入,该选项能成功;B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所以用装置 G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氧气从 b 端进入,水从 a 端排出,该选项不能成功;C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 a 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该选项能够成功;D用盛有浓硫酸的装置 G 来干燥氢气时,氢气应从长管进入,即 a 端进入,该选项不能成功。【考点】 (1)熟记仪器的名称;(2)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3)根据实验的密度与装置的特点来分析。42.【答案】 (1)将尾气点燃;(2);2CO+CuOCu+CO(3)Cu 和;2Cu O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4m 9【解析】解:(1)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所以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将尾气点燃;(2)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CuOCu+CO(3)生成的红色固体可能是铜,可能是氧化亚铜,有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所以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Cu 和;2Cu O氧化亚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所以14 / 15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红色固体含有2Cu O【思考与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 22442Cu O+H SO =CuSO + Cu +H O14464m gn g14464 m gn g,所以当 n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4mn=94m 9【考点】 (1)根据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进行分析;(2)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3)根据生成的红色固体可能是铜,可能是氧化亚铜,有可能是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进行分析;根据氧化亚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进行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和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七、计算题(本大题包括 1 小题,6 分)43.【答案】 (1)BC 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3Na CO +CaCl = CaCO2NaCl (2)CD 段溶液 pH7 的原因是 碳酸钠溶液本身显碱性,pH7。(3)充分反应至 C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4%。【解析】解:根据 pH 变化可知,AB 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BC 段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CD 段是碳酸钠过量。所以 BC 段反应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3Na CO +CaCl = CaCO2NaCl CD 段是碳酸钠过量由于 CD 段溶液 pH7 的原因是 碳酸钠溶液本身显碱性,pH7。设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y。而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为 z,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a。2322Na CO +2HCl= 2NaCl+H O+CO10611744 20g 10.6% 10611744 20g 10.6%yxyxx=0.88g15 / 15y=2.34g2323Na CO +CaCl = CaCO2NaCl106100117 10g 10.6% 106100117 10g 10.6%zaza z=1ga=1.17g充分反应至 C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34g+1.17 g100%4.4%51.88g300.881ggg【考点】根据 pH 变化可知,AB 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BC 段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CD 段是碳酸钠过量。根据每段消耗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求算生成的气体和沉淀以及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进而求算充分反应至 C 点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