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书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附答案)(2).docx
-
资源ID:85657785
资源大小:15.5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附答案)(2).docx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附答案)(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附答案)(2)文章来自:爱师网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 一1.概括短文的大意。闻一多先生为探究救国救民的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2.闻一多讨论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文中“目不窥园,兀兀穷年,足不下楼,沥尽心血”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 运用四个四字词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仔细,一丝不苟,刻苦,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4理解“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细节描写,用比方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字写得多而工整,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5肖像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目不窥园。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6“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肯定说。”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全都的高尚人格及谦逊态度。 7作为学者,这部分写了闻一多的那三件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二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亮对比,层层深化,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内容) 2、文中“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用了比方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将“讨论”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讨论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忱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我是做了再说(向别人告白自己做了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实干精神虚心美德) 4、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用原文) “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始终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精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讨论,执著追求的精神,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独孤独,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射下全力进行学术讨论,成果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讨论那种怡然得意的情景。 7、理解句子的含义。“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是比方的说法,是指查找使我国民族文化富强昌盛起来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讨论学问目的是救国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讨论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是紧紧走出了第一步。 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 “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白什么?(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说明白“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仆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除了学术讨论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讨论学术专心极专极深。 文章来自:爱师网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 一1.概括短文的大意。闻一多先生为探究救国救民的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2.闻一多讨论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文中“目不窥园,兀兀穷年,足不下楼,沥尽心血”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 运用四个四字词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仔细,一丝不苟,刻苦,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4理解“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细节描写,用比方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字写得多而工整,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5肖像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目不窥园。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6“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肯定说。”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全都的高尚人格及谦逊态度。 7作为学者,这部分写了闻一多的那三件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二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亮对比,层层深化,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内容) 2、文中“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用了比方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将“讨论”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讨论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忱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我是做了再说(向别人告白自己做了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实干精神虚心美德) 4、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用原文) “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始终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精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讨论,执著追求的精神,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独孤独,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射下全力进行学术讨论,成果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讨论那种怡然得意的情景。 7、理解句子的含义。“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是比方的说法,是指查找使我国民族文化富强昌盛起来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讨论学问目的是救国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讨论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是紧紧走出了第一步。 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 “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白什么?(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说明白“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仆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除了学术讨论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讨论学术专心极专极深。 ,文章来自:爱师网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阅读汇编 一1.概括短文的大意。闻一多先生为探究救国救民的道路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2.闻一多讨论唐诗宋词的目的是什么?(可以用文中原文回答)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3.文中“目不窥园,兀兀穷年,足不下楼,沥尽心血”这些词语表现了什么? 运用四个四字词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仔细,一丝不苟,刻苦,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4理解“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细节描写,用比方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字写得多而工整,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5肖像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目不窥园。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 6“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肯定说。”表现了闻一多怎样的品质? 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言行全都的高尚人格及谦逊态度。 7作为学者,这部分写了闻一多的那三件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二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亮对比,层层深化,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内容) 2、文中“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用了比方的修辞方法,形象贴切,将“讨论”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讨论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忱的赞美了。 3、体会下列“说”的含义 我是做了再说(向别人告白自己做了什么)“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吹嘘,自诩实干精神虚心美德) 4、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用原文) “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5、说说“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始终远射到有史以前”句中动词的使用好在哪里?(找准关键词) 精确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全身心的投入讨论,执著追求的精神,使文章生动,富于感染力。 6、理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句子的含义。 “它”指“深宵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孤独孤独,但闻一多先生则不然,他在孤灯的照射下全力进行学术讨论,成果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的关切,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讨论那种怡然得意的情景。 7、理解句子的含义。“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是比方的说法,是指查找使我国民族文化富强昌盛起来的方法。突出闻一多先生讨论学问目的是救国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讨论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是紧紧走出了第一步。 8、文中“不动不响,无声无闻”深刻含义是什么?(“做”没有说) “不动”是不说,是无声,是听不到的,不是“不动”,而是在废寝忘食的“动”,用灯火“漂白了四壁”的动。用“不动”来突出闻先生的“做”,突出他沥尽心血,埋头实干。 9、“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白什么?(材料与中心的关系)说明白“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10、“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仆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除了学术讨论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明闻一多讨论学术专心极专极深。 文章来自:爱师网三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肯定说”。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全都”。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行? 作为学者有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硕果累累品行。 革命家有澎湃执着的爱国热忱,大勇、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 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仅还”“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这样就使两个部分的过渡非常自然。 4、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闻一多先生说了”中“说”的意思是:,宣扬动员革命,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斥责。 他“说”了:“我们要预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预备再跨进大门。 作好了牺牲的预备,表达了闻一多勇敢无畏,誓与反动派拼死一战的决心。 5、段中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全都?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与游行示威。(争取民主、宣扬革命) 6、第段“这个方面,状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状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这”指的是闻一多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由于作为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是宣扬革命(说),然后用行动争取民主(做),与做学问时先埋头苦干,然后再“说”不一样。 7、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仰头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突出闻一多先生争取民主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精神,布满着对先生的颂扬和景仰之情。 8、最终两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不能,由于一方面强调闻一多是卓越的学者,优秀诗人,革命烈士,另一方面也突出闻一多是言行全都的伟人。 9、请简要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闻一多先生是一位精于学术,有钻研精神的学者;也是一位宏大的爱国者,言行全都的志士仁人。 10、为什么文章最终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这句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内容上总结全文,结构上照应开头。 闻一多先生既有鼓舞人心,极其震撼力的言论,又有宏大的行动实践,言行全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11、对于是先言后行,还是先行后言,你是如何看的?在言和行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言行全都,表里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