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十篇.docx
有关五年级数学说课稿集合十篇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把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预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一节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学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 ;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表达算法的多样化。 二、学情分析: 在不同的学校、班级进展前测,直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用模拟的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横拼竖摆,不但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构造关系。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搭建 “脚手架”。通过构建公倍数内在的构造关系和构建公倍数体系两个环节进展有效教学。胜利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的桥梁。 三、教学目标: (1)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会用集合图表示。把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2)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索、合作探究、合作沟通等方式,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培育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3)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看生活、思索问题。积极参加到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活动中。真真实切地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欢乐和价值。 教学重点: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把握求100以内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四、教学预备: 嬉戏卡片一套,模拟墙壁的平面图、模拟长方形墙砖多套,作业纸多张和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法和学法: 加点理念课堂上我采纳尝试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索、合作探究、合作沟通等方法进展学习。 六、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根据下面五个环节进展教学:初步感知,建立表象;动手操作,建立概念;自主探究,归纳方法;实际应用,回归生活;全课总结,延长课外。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首先我从嬉戏中引入,我把枯燥的倍数复习设计成“抢倍数的嬉戏”。让学生初步感悟公倍数。(预设5-6分钟) 详细操作: 首先我手里拿着数字卡片,给学生说,今日教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风行我们全班的嬉戏抢倍数嬉戏。面对全体同学讲一下规章:找两个同学上来,一个负责抢3的倍数,一个负责抢2的倍数。教师把卡片放到黑板上,过了抢的时间教师会把卡片收起来。最终抢的多的同学获胜。 然后把全班分成两大组,要求每组快速派一名代表上来。当两名学生上台进展嬉戏,其他学生做裁判共同参加。 接下来嬉戏,当第7张卡片出来的时候,两个同学会同时抢6这个数字。假如没有消失抢的局面。我会再出示12这个数字。学生很简单发觉并说出:数字6是打算嬉戏胜败的关键,由于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紧跟着追问:“为什么都来抢6这张卡片”。先让这两个代表说说,再让其他同学说说。 然后提醒出公倍数的概念。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也就是说6是3和2公有的倍数,我们把6叫做3和2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及概念。) 引导学生想想:那你还知道哪个数是3和2的公倍数? 学生答出12、18、24等数,并用这些数完整的表述出公倍数的概念。 准时表扬说的对,说的完整的同学。多让几个同学说说,并让同桌说说,强化公倍数的概念。 【设计理念:布鲁纳说过:“获得的学问假如没有完整的构造把他们连在一起,那是多半会遗忘的学问。”学习一个概念,需要组织起适当的认知构造,并使之成为内部学问网络的一局部。所以复习倍数的学问是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意义的关键。为了创设学生乐学的气氛,让学生从无意识的玩到有意识的关注6是3和2的公倍数,建立公倍数的概念。表达了认知的由浅入深的过程。】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这一大环节是深刻理解公倍数,建立最小公倍数的重点内容,为此我分两个层次进展教学。 (1) 固定的正方形边长,选择长方形墙砖。(预设6-7分) 首先在前面通过嬉戏感悟公倍数的根底上,过渡到生活中。让学生体验公倍数能在生活中帮我们做什么。 (出示生活情境,课件显示。) 当学生明白题意后,要求学生利用模拟的长方形墙砖和墙壁正方形平面图, 分小组活动进展动手操作。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得到不同的方案。 然后让学生汇报想法,谁来说说:你们小组选择的是长几分米,宽几分米的墙砖,怎样铺的? 在汇报方案时,学生都会选择长3分米,宽2分米的墙砖。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适时进展追问:“正方形墙面墙壁的边长所用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自主发觉:根据要求进展,所铺成的正方形边长必需是小长方形长和宽的公倍数这一结论。 这个时候多让几个学生说说这一结论。 其次我再追问:“大家为什么都不选择长5分米,宽3分米的墙砖?” 学生很简单答出,由于12不是5和3的公倍数。 最终我作课堂小结:“看来所铺正方形墙壁的边长必需是长方形墙砖长3分米,宽2分米的公倍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搭建的“脚手架”过程,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公倍数的意义,这样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既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力量,也有利提醒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帮忙学生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现实意义。】 (2) 用固定的长方形墙砖,铺多个的正方形。(预设6-7分) 从上个环节直接过渡到问题中。“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很有价值的发觉。(课件出示情境)用这种长3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墙砖,整块整块的铺,还可以铺成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 然后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当有的同学有想法后,请同学们拿出表格,填写完整。 让学生填出表格,空间想象力量好的学生能直接想到这些正方形的边长都是2和3的公倍数,想象不出来的,允许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其次把两个同学的表格用实物投影仪打出。让学生沟通这样填的想法。 学生有可能答出:发觉这些正方形的边长必需是所铺长方形墙砖长和宽的公倍数。准时表扬:“你能用今日所学的公倍数学问解决问题,这了不起” 还可能发觉:其他公倍数都是6的倍数;最小的公倍数;公倍数是有许多个 假如没有学生说出来,准时追问:“察这些公倍数,最小的是几?”学生很简单 说出6是公倍数中最小的。 提醒出:6是最小的公倍数。叫做3和2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最小) 准时强化最小公倍数的概念。让多个学生说说6是3和2的什么数?同桌也相互说说。 再次追问:3和2有没有最大的公倍数?这些公倍数能写完吗?让学生说出公倍数是无限的。 【设计意图:怎样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洁“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习需要经受一些阅历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和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制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3) 用集合圈表示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预设4-5分) 首先让学生用数学上的集合圈的形式表示3的倍数和2的倍数。并把3和2的公倍数画出来。(课件出示两个空白的集合圈)。学生写完后,汇报结果。同时课件显示出答案。 然后利用课件使集合圈重叠一局部。给学生问题:假如这两个集合圈这样放在一起,该怎样填呢?(课件出示空白的穿插的集合圈) 让学生思索、沟通。明白各局部填什么,怎样填。让学生在作业纸上 完成后汇报结果。(课件出示答案)并让学生说说3和2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再次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设计意图:依据弗赖登塔尔“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的观点,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开头,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详细到抽象概念,从特别关系到一般规章,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觉去学习数学。进展集合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渗透。感受数学化的简洁美。】 (三)、自主探究,归纳方法。(预设7-8分钟)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直接出示问题:那给你两个数6和8,怎样求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 这时候给学生独立思索的时间。当学生有了想法后,让学生拿出作业纸,把过程写出来。 然后让学生小组可以相互沟通一下。 接下来让学生进展汇报。(找几个不同的方法,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出来。) 在展现过程中,让学生沟通、争论,在沟通各种方法的同时,可能发觉:两个数相乘方法和倍数关系时找最大数的局限性。熟悉到列举法的普遍性。 在学生沟通各自的方法后。我会说:教师特别观赏大家的方法。我这也 有个方法。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在有方向的直线上表示出来。上面表示6的倍数,下面表示8的倍数。所圈重叠的线段是6和8的公倍数。 (教材中消失了数轴上表示倍数的方法,考虑到学生想不到这种方法,我参加活动中,最终展现这种图形结合的方法。) 【设计理念:探究学习是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讨论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发觉问题,获得力量进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渗透数学归纳思想,表达方法的多样化,共性化。】 (四)、实际应用,回归生活。(预设3-4分钟) 做一个课堂小结,转到学生解决问题中。“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熟悉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 。把握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信任大家肯定有很深的收获。让我们带着收获进展下面的练习。信任你肯定没有问题。” 课件出示一道生活情境题) 2、学生沟通汇报得出:全班可能有48人或24人,最少为24人。 【教学理念:数学教育的动身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识的现实生活。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学学问之后,应准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五)、全课总结,延长课外。(预设3分钟) 告知学生在天文学中也有最小公倍数的学问,让学生边听边看屏幕: (随着音乐的响起,播放图片。)。 我朗读:中国人对日食现象的记载,已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在汉代就发觉日食消失具有肯定的周期。月球从月初到下一次月初是一个朔望月,平均约长30天。太阳从月球轨道的升交点再回到升交点是一交点年,平均约长347天。朔望月与交点年的最小公倍数就和日食的周期有关。 课堂结语:“奇异吧!假如大家还想连续了解,回去可以上网查找一下相关的资料。让我们带着收获,下课!” 【教学理念:数学与生活有着亲密的联系。利用收集到的生活资料,开发出更多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整体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正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学生是带着问号走进课堂,又将带着问号走出课堂?这样的数学教学带给学生的是才智的行囊,生命的启迪。】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其次小节教学内容之一,本节课教学P20P21的例4、例5以及第21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五第1-4题。 数除法有两种状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是在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不变性质”等学问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它是小数除法教学的重点,也是今后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根底。“学好本节课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把握计算法则,渗透转化的数学方法来培育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帮忙学生理解计算方法,从而建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法则,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简洁问题和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初步根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展计算的算理;把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展计算。 2培育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概括、尝试以及创新力量,提高计算力量,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把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进展计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分析、推理力量的有限,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展计算的算理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教学新课之前首先要检查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把握状况,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从而把新知转化为旧知,使新知旧知融为一体。本节教材适合采纳“尝试教学法”。在学生已经把握除数是整数除法和充分复习商不变性质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尝试学习例4,二次尝试例5,最终到达理解算理,把握算法的目的。 学法: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线。面对全体学生,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放手让学生利用旧知迁移,自主探究、合作沟通,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通过尝试经受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展计算,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进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以下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需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0.330.230.120.78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582130.63.95 3、填写下表。 被除数252502500 除数550500 商 依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一样的倍数,商不变。)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例5: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 列式0.58÷7.65 提问:怎样才能转化为我们前面所学的整数除法 同桌争论(引出依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然后按什么除法去算? 2.例6:12.6÷0.28 提问:这道题和上面例题的方法一样吗如不同该怎样扩大被除数和除数呢 同桌争论:引出应以除数的小数位数为标准,这里被除数和除数应扩大100倍,才能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同时教师要适时点拨: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分小组演算,争论和提炼方法 A组:6.4÷0.857.6÷4.246.8÷1.2 B组:16.1÷0.460.093÷0.3190÷0.06 课堂学生演算时,教师巡察,进展引导,点拨,使学生逐步领悟本节学问的要点所在. 思索: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相互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打算? 4、比拟例4与例5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三)、练习:课本P21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比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看、比拟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留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拟,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存阅历的根底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四)回忆总结 思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怎样计算?争论得出(填空):除数是小中选的除法的计算法则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的小数点,使它变成();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移动()(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用“0”补足);然后根据除数是()的小数除法进展计算。看书P19-20,划出重点词语。 板书例5: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这里有7.65米丝绳,可以编几个 列式7.65÷0.58=9个 答:可以做9个。 例6:12.6÷0.28 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100倍,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教师:上午好!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面积,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其次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学问。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把握了三角形相关特征,具有推导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根底上进展的(学习前提)。把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外表积的根底学问之一(作用)。因此,经受和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把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根本技能和根底学问(意义)。为此学好本节课意义重大。 二、说学情 学习本节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问储蓄、肯定的推导阅历与实践力量,5年级学生奇怪心与积极表现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本节课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熟悉,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让学生经受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把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说明:这里强调“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受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究与获得的过程,而不是要教师直接呈现让学生被动承受。这样设计,符合了课程标准下的现代学习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受三角形的拼摆、观看、争论、归纳等,渗透转化思想,进展空间观念,培育学生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并把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5、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小学生获得几何学问并形成空间观念,更有效的方式就是动手操作,故我采纳教学方法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突出本节课重点。在学习方式上,我设计以“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摆出学过的哪些图形”为切入点,组织学生操作观看争论等实践活动,融入的动态演示,帮忙学生理解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思想,突破本节课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根底上,我预设的教学程序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1:请学生回忆并指名学生说明上节课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 情景2:就学生熟识的红领巾面积是多少引出求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表达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连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为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做预备。从红领巾入手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二)动手操作 推导公式 本环节首先出示问题:怎样把三角形的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再设计4个层级的活动完成公式的探究过程。 第一层次:结组拼摆,说说方法。 这一环节我对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进展预设,根本上有3种方法(单位面积度量法、拼摆法、割补法)共7种可能。度量法适合估算,拼摆法相对割补法推导过程更直观、更易于理解,故课堂上挖掘以拼摆法为重点的3种操作,也就是一对锐角三角形、一对直角三角形、一对钝角三角形拼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割补法作为拓展资料,以自学为主。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动手拼摆,自主探究,为学生供应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在动手拼摆中让学生感悟到“外形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是拼摆的前提,建立起“用两个外形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等概念) 其次层次:沟通成果,演示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汇报成果,教师赐予确定,使学生体验学习胜利的喜悦。汇报之后,再组织学生观看演示,这就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的呈现了图形拼摆的过程,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力量的培育。) 第三层次:小组争论 观看比拟 教师结合出示一组三角形与对应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索:通过观看,你发觉了什么?小组汇报争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争论、沟通中发觉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的关系,帮忙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育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第四层级:概括总结 推导公式让学生可以自己比拟精确叙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标准表示。 总体思路:其次环节我设计四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遵循了学习的根本规律,让学生充分经受了推导过程,也感受到一次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 稳固理解 实践应用 结合课本中的3 类题型分层次进展练习,到达学生理解稳固会应用的学习目标。结合演示板书过程,引导学生标准书写的习惯。 课堂总结 回扣目标 从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说起,提高对数学的熟悉层次。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熟悉到数学思想和学数学意义:第一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熟悉到重要的转化思想,其次从红领巾大小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红领巾面积,帮忙学生熟悉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习观。 五 说教学反思 从目标完成状况、教学法转变、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展反思,便于更好开展课堂教学。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内容,缺乏之处敬请指正。感谢。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其次课时“中位数”。 一、说教材 中位数的学习是在学生已学过“平均数”的根底上进展的。“中位数”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一个新的要求。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到: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不仅能用“平均数”来反映,在一些状况下,还能用“中位数”很便利快捷的反映出数据组的整体水平和集中趋势。 这一节主要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理解某些状况下,用中位数作一组数据代表,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合理性;二是学会计算一组数据中数据个数分别是奇数或偶数时中位数的值,理解中位数的意义。 依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认知规以及新课标的精神,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情境和实例,让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特点;学会计算一组数据中位数的值; 2、能在详细的实例中,解释中位数的实际意义;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中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与价值,培育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沟通评价的力量。 基于以上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特点,会求一组数据中位数的值上,难点是在详细情境中,解释中位数的实际意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本钱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纳: 1、自学.展现.点拨指导教学法:此方法贯穿整节课的始终,通过让学生自学可以熬炼学生自学力量,展现沟通可以熬炼学的口头表达力量以及与人交往的力量,点拨指导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2、合作沟通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相互争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生的学法应是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程序 我想利用我们康平活版三段式教学模式结合教研室下发的“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节课。 一)复习铺垫,谈话导入 1、复习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 多媒体出示105页例4,谈话导入,这是某校五年级一班进行掷沙包竞赛时第3组的同学们制作的他们小组人员的成绩统计表,认真想一想,用什么数表示第3组同学的掷沙包水平呢? 2、学生很可能想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这时可以鼓舞学生求出它的平均数。 3、然后引导学生发觉这组数据中有5个同学的成绩低于他们的平均数,请学生思索并小组争论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有两个人的成绩特殊优秀) 4、引导学生明确,平均数高于这组学生中大局部同学的成绩,是由于有两个人的成绩特殊优秀,因此用平均数表示这组学生成绩的一般状况不适宜。哪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组同学的掷沙包水平呢? 二)自学尝试 1、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依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 预习提纲: 1)仔细观看统计图中的数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组同学的掷沙包水平呢? 2)怎么能很快地找到这个数呢? 3)谁来给这个数起个名字呢? 2、学生思索之后,可以让他们翻开数105页,从书上找答案。 (出示预习提纲,让学生依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自学,对学生的学习给与方法的指导。当学生思索之后再看书找答案,可以激发他们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展现沟通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沟通 2、全班沟通首先让小组中推选出的代表到黑板上板演,找中位数的过程,然后让他们当小教师把他们的思路将给大家听。 (设计这一环节目的进一步培育学生的规律思维、语言表达及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力量) 四)点拨指导 重点和学生理清找中位数的方法是先把这组数从大到小排列,然后找中间的数。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五)稳固拓展 微机出例如5,五年级二班的7名同学的跳远成绩统计表,并出示问题前3个问题让学生练习。 当学生都完成作业之后,再出示第4个问题,假如再增加一个同学杨东的成绩2.94m,这组数据中的中位数是多少? 再次组织学生自学尝试,展现沟通、点拨指导,使学生明白数据有偶数个时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数。 六)小结让学生总结这节课通过学习得到的 结论:总结自己在小组争论和沟通中的表现,来个自我评价。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教学内容:本课是浙江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内容,P99101。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通分是分数根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学生已经把握了分数的根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根底,是比拟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需使学生切实把握好。课本例1是教学通分的意义和方法,着重使学生懂得这个公分母应当是几?课本试一试是给三个数通分,其中还有带分数,关键是提示学生留意在带分数通分时,只要把分数局部的分数通分,整数局部不变。但每个带分数通分后,不能丢掉整数局部。 三、教学目标:依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把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确地通分。 2、培育学生的观看、分析和归纳等思维力量。 四、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能比拟顺当地到达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把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五、教法: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纳了以下教法: 1、争论法。通过学生的争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投影的演示进展直观教学,帮忙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分析力量。 3、运用不同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稳固了所学的学问,使教学得到反应。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舞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把握新知。 六、学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学问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看、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表达了学生的自主。 七、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出示小黑板) 1、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13和398和1116和20 2、(课本预备题)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填空题)。 (设计思路: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根本性质的根底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根本性质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时先让学生填空,再说一下这样填的依据,为通分过程打好根底。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约分,并且知道通过约分可以不转变分数的大小而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那么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变化而大小不变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新的方法。 三、探究新知。 1、出例如一。 把1/6和2/9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 (1)化成和原来相等的同分母分数,首先要确定什么?(一样的分母) (2)这个一样的分母如何确定?(争论)这个一样的分母我们可以简洁的称作什么?所以我们首先做的一步也可以叫什么?(找公分母) (3)怎样把1/6和2/9化成分母是1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4)看图验证,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思路:在教学例1时,我先通过例题中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1/6和2/9化成分母一样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需是6和9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索: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2、归纳通分的意义并揭题。 看书了解我们刚刚做的书本上称做什么? 3、总结通分的方法。 通过刚刚的计算我们发觉通分一般先确定什么?如何确定?再怎样? 4、尝试练习。 (1)课本练一练第1题 (2)试一试把3/4、2、和7/8通分。 第(2)题又是一个教学的关键点。首先引导学生争论有3个分数怎么办?再争论其中的带分数又如何处理,然后学生练习,教师巡察,把消失的状况进展反应总结。 (设计思路: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比公分母思索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 四、稳固练习 1、找一找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公分母。(强调通分的关键) 2/3和1/4、3/8和5/12、4/21和1/7、3/4和7/10 11/15和5/6、7/12和5/8、5/22和4/33、10/39和9/52 2、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练一练第2题,强调通分的几种特别状况) 3、把下面每组中的三个分数通分。(练一练第3题 五、综合练习 1、小明、小红和小军三人赛跑,跑同样长的一段路,小明用3/5分钟,小红用7/10分钟,小军用5/8分钟,请帮忙他们排知名次。 4、找出几个比1/3大,比2/3小的最简分数。 六、课堂总结 1、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归纳,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2、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依据是什么?怎样通分? 3、通分和约分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我的说课完了,感谢各位领导和和教师!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十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把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通过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建立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出示了一个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再出示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由此发觉: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教材则放手让学生依据前面探究中得到的阅历自主进展探究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最终通过例3和例4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展不同体积单位的换算。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加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活动,把握了数学学问,提高了数学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到达以下目标: 通过计算、比拟、分析、归纳,使学生经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把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会应用比照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把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展名数的转化。 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比拟、分析、概括的力量,提高学生对旧学问的迁移和运用力量。 使学生体验数学学问之间的严密联系性,能够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把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展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比拟、分析、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四、说教法和学法 现在教学的目标不是使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育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我预备运用谈话法、观看法、比拟法、分析法、争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看、比拟、分析、计算、概括出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教给学生发觉、探究新知的方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来龙去脉,以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分四个层次进展教学。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常用的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