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杜甫《兵车行》导学案.docx

    • 资源ID:85687125       资源大小:18.75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杜甫《兵车行》导学案.docx

    杜甫兵车行导学案 1、 领悟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 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体会杜甫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学习重点: 领悟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背景介绍 兵车行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八载(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幸运取胜,但所部六万三千人损失大半;到这年冬天,所派驻龙驹岛(在青海湖中)的二千戍卒也全军覆没。十载(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由于这两次战斗中丧师巨万,朝廷乃大举征兵。这件事,在资治通鉴唐纪三十二里有生动的记载: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时任宰相)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如此摧肝裂肺的图景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兵车行这首诗,很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解题 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许多,二 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分。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拟自由 ,形式采纳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是乐曲 的意思。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文本导读 这首诗是讽世伤时之作,也是杜诗中的名篇,为历代所推崇。诗旨在挖苦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莫大的灾难,布满非战颜色。 课前预习 1、想一想:写出学过哪些杜甫的诗歌。小组沟通争论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辚辚( ) 干( ) 点行( ) 啾啾( ) 3、结合解释,解释以下词语,并疏通文意(A级) 行: 辚辚: 萧萧: 耶: 走: 干: 点行频: 或: 边: 无东西: 役夫敢申恨: 信: 犹: 比邻: 4、有感情地诵读本诗,通过朗读把握诗中体会的情感。 课中改良 1.诵读第一局部,思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2.“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些字锤炼得好? 3.认为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下文中有没有直接指出? 4.征人从哪些方面详细呈现“点行频”所给征人带来的苦难? 5.在下文二、三两段中又写了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他们对话谈论了什么? 6.最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诗歌通过触目惊心的画面对我们进展着扣人心弦的诉说,这首诗全文的基调是怎样的? 8.文章还有哪些特点? 课堂达标 1.以下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车辚辚”。辚辚,车轮转动声。诗经?秦风?车邻:“有车邻邻。” B.“马萧萧”。萧萧,马嘶鸣声。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 C.“行人弓箭各在腰”。行人,即路人。 D.“耶娘妻子走相送”。“耶娘”即“爷娘”,妻子指妻子儿女。 2.以下解释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道旁过者”即过路人,也可能是杜甫自己。 B.“裹头”,古代男子留长发,十五岁用头巾束发。 C.“边庭”,边疆。庭,旧时屋前空地。边疆大多是空地,故称“边庭”。 D.“武皇”,指汉武帝。诗中抨击汉武帝为开拓边疆不惜穷兵黩武的事情。 3.以下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行人但云点行频 但,但是,表转折关系。 B.或从十五北防河 或,或许,表推想。 C.况复秦兵耐苦战 况复,更何况。 D.信知生男恶 信,信任。 4.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D级)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详细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一、导入 从古至今,战斗都是残酷的。它使城镇变成了废墟,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所以战斗无论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都给社会和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杜甫的兵车行就是一篇古人反战的战斗檄文。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行”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文体。乐府诗中诗题称“歌”或“行”的许多。这种诗体,形式自由,音节、格律根本不受限制,句法参差,多用五言、七言或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杜甫自拟乐府新题创作兵车行,继承并革新了乐府民歌体。 2.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对边疆少数民族频繁发动进攻,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天宝八年(749),哥舒翰奉命进攻吐蕃石堡城(在今青海省境内),久攻不下,后虽幸运取胜,但死数万人。十年(751)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又奉命进攻南诏(主要辖境在今云南省),结果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为补充兵力,朝廷不断征兵,百姓不愿应征,杨国忠(时任宰相)就遣御史分道捕人,处处抓壮丁,甚至连老人和孩子也不放过,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哭声振野。兵车行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见到这样图景的当时或其后不久写的。 3.学生听读诗歌,正音正字,初步了解诗歌。 4.学生诵读诗歌,留意诗歌意象、意境,培育语感。 5.教师点拨难句,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大意。 明确: 送别场面; 征夫控诉。 三、探究鉴赏 1.诵读第一局部,思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明确:征夫出征,亲人送别。 听觉:“车辚辚,马萧萧”。战车隆隆,战马嘶鸣。 视觉:“行人弓箭各在腰”,出征的”队伍已经整装待发,就要开赴边塞。他们的离开可能就是永久的诀别。这时他们的亲人奔驰前来送行。“耶娘妻子走相送”,“走”。跑的意思,为什么跑?可见出征的人-被抓的壮丁-不能停下脚步和亲人告辞,是被迫押赴战场的。“尘埃不见咸阳桥”,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2.“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些字锤炼得好? 明确:“牵”“拦”把亲人对征夫的眷恋、依依不舍刻画得很形象。“顿”“哭”精确地表现了送行人无望无奈苦痛的心情。同时千万人的哭声直冲云天震耳欲聋,这些声音的描绘从听觉上给人剧烈感受,让人感受到场面的凄惨。 3.认为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下文中有没有直接指出? 明确:“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行人但云点行频”。 武皇是汉武帝吗?不是,应当是唐明皇唐玄宗,以汉喻唐是唐代诗人惯用的手法。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正是由于统治者不断对边疆少数民族用兵,才致使边庭流血成海水,才致使朝廷不断征兵。这里如此大胆地指控,使我们看到一位胸怀正义、关怀百姓疾苦的诗人形象。 4.征人从哪些方面详细呈现“点行频”所给征人带来的苦难? 明确:戍边无休止;家园尽荒凉;索租何太急;青海群鬼哭。 5.在下文二、三两段中又写了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他们对话谈论了什么? 明确:他们的对话进一步详细提醒战斗的灾难,说明白士兵服役时间太长,尚未成年的孩子和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被征兵服役,统治者惨无人道穷兵黩武。由于大量男丁服役造成劳动力缺少,生产遭到严峻破坏。但是朝廷并没有因此削减百姓的租税,表达了百姓生活的困难。 6.最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在青海边的古战场上白骨露野、鬼哭凄凄,这样的情景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战斗造成了人们反常的心理:“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封建社会(甚至现在有些地方)重男轻女的现象还很严峻,这时人们反常的心理说明白战斗给人们心灵带来严峻的创伤。 7.诗歌通过触目惊心的画面对我们进展着扣人心弦的诉说,这首诗全文的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咸阳桥头凄惨送别图、田亩荒凉健妇犁耕图、青海湖边苍苍的白骨。好像可以听到“行人”的怨言、冤鬼的哭诉。凄惨的场面,是诗人亲眼所见;悲切的言辞,又是诗人亲耳所闻。本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斗,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心情是沉郁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 8.文章还有哪些特点? 明确: 生动的场景描写。诗的开头写士兵家属前来送别的场面。前两句为“宾”,写出征士兵。“辚辚”“萧萧”是听觉形象,令人有人马杂沓之感,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弓箭各在腰”是视觉形象,说明一切预备就绪,只待一声令下就要动身。后四句为“主”,写士兵家属,突出地描写了他们的动作细节。“走”,说明这些人闻讯后马上跑了来,心情万分急迫。他们料定,很可能这是生离死别,所以一见面就“牵衣”而泣,“顿足”而哭;待到队伍动身了,他们拦在道上,不让自己的子弟离去,而且哭得更厉害了,千万人的哭声汇成了震天巨响,仿佛淹没了一切诗人用这些细节给这个场面渲染了极其凄惨的气氛,借此表达了人民对无休止的“开边”战斗的怨愤,使这首诗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似乎是用摄影机拍下的一个全景镜头: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蒙蒙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声。如此阴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诗人这样来描绘古战场,其意仍在讽今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颇能发人深思。 奇妙构思。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引出征夫的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点行频”是全诗的“诗眼”,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征夫牺牲、土地荒凉的根源。接着,由征夫之口,从三个方面控诉了战斗造成的巨大灾难。最终,又以哀怨的语调,描述了古战场上的凄惨现实。其情其景与开头悲怆场面相照应,诗人那饱满酣畅的激情得到尽情抒发,唐王朝穷兵黩武的罪恶得到淋漓尽致的揭露。 善用口语。这首诗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因而也选用了乐府体裁,运用了俗语口语,加上民歌中常见的顶针修辞格,读来清爽自然,明白如话,造成回肠荡气的艺术效果。 答案:。 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风光单调。

    注意事项

    本文(杜甫《兵车行》导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碎****木)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