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信号转导的名词解释细胞通讯名词解释.docx

    • 资源ID:85709362       资源大小:20.49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号转导的名词解释细胞通讯名词解释.docx

    多细胞生物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社会, 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社 会,这个社会中的单个细胞间必须协调它们的行为,为此,细胞建立通讯联络是 必需的。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分化、各种组织器官的形成、组织的维持以及它 们各种生理活动的协调, 都需要有高度精确和高效的细胞间和细胞内的通讯机 制。2. 信号传导(cell ignalling) 是细胞通讯的基本概念, 强调信号的产生、分泌与传送,即信号分 子从合成的细胞中释放出来,然后进行传递。3. 信号转导(ignal tranduction) 是细胞通讯的基本概念, 强调信号的接收与接收后信号转换的方式 (途径)和结果, 包括配体与受体结合、第二信使的产生及其后的级联反应等, 即 信号的识别、转移与转换。4. 信号分子(ignaling molecule) 信号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 既非营养物, 又非能源物 质和结构物质,而且也不是酶,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 如 激素、神经递质、生长因子等统称为信号分子,它们的惟一功能是同细胞受体结 合, 传递细胞信息。多细胞生物中有几百种不同的信号分子在细胞间传递信息,这些信号 分子中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衍生物、核苷酸、胆固醇、脂肪酸衍生物以及可 溶解的气体分子等。根据信号分子的溶解性分为水溶性信息(water-oluble meenger)和 脂溶性信息(lipid-oluble meenger),前者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后者要穿过细 胞质膜作用于胞质溶胶或细胞核中的受体。其实,信号分子本身并不直接作为信息,它的基本功能只是提供一个 正确的构型及与受体结合的能力,就像钥匙与锁一样,信号分子相当于钥匙,因 为只要有正确的形状和缺齿就可以插进锁中并将锁打开。至于锁开启后干什么, 由开锁者决定了。5. 激素(hormone) 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如肾上腺、睾丸、卵巢、胰腺、甲状腺、甲状 旁腺和垂体)合成的化学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被分泌到血液中后, 经血液循 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作用于靶细胞。激素经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的速度很 快,通常只需几分钟。每种激素都有与其相配的一种或几种受体; 一种内分泌细 胞基本上只分泌一种激素。6. 内分泌信号(endocrine ignaling)。由内分泌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进行信号传导的分子称为内分泌 信号。一般为激素类物质。这类信号分子通讯方式的距离最远,覆盖整个生物体。内分泌信号的激素有三种类型:蛋白与肽类激素、类固醇激素、氨基 酸衍生物激素。蛋白和多肽激素(protein and peptide hormone) 在脊椎动物细胞中占 80%,此类激素通常只与细胞质膜受体结合。类固醇激素(teroid hormone) 是在光面内质网上利用胆固醇酶合成 的,不溶于水,所以通常与血液中蛋白质结合,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靶细胞。类固醇激素能够穿过靶细胞的质膜作用于靶细胞内受体。氨基酸衍生物(amino acid derivative) 主要是由酪氨酸衍生而来的小 分子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和它的衍生物作用于膜受体,而甲 状腺素则穿过细胞质膜与细胞内受体结合。7. 局部介质(local mediator) 局部介质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液中的信号 分子,它只能作用于周围的细胞。即信号分子分泌出来之后停留在分泌细胞周围 的细胞外液体中,只是将信息传递给相邻细胞,通讯距离很短,只有几毫米。8. 旁分泌信号(paracrine ignaling) 分泌到细胞外后只能作用于邻近细胞的信号分子称为旁分泌信号。如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蛋白就是局部介质,它能够调节多细胞生物的细胞生长 和分裂,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是邻近的细胞。控制免疫系统细胞的发育及其他行为 的淋巴因子 (lymphokine),也只作用于局部区域,属旁分泌信号。9. 自分泌信号(autocrine ignaling) 局部介质中的某些信号分子也作用于分泌细胞本身, 如前列腺素 (protaglandin,PG)是由前列腺合成分泌的脂肪酸衍生物(主要是由花生四烯酸合 成的), 它不仅能够控制邻近细胞的活性,也能作用于合成前列腺素细胞自身, 通常将由自身合成并作用于自身的信号分子称为自分泌信号。10. 神经递质 (neurotranmitter) 神经递质是从神经细胞的特殊部位突触(ynape)中释放出来的信号 分子,在它们作用于靶细胞之前,突触必须同靶细胞挨得很近很近,这是因为神 经递质扩散的距离有限。另外,为了引起邻近靶细胞的反应,还必须产生一种电 信号,所以神经递质仅作用于与之相连的靶细胞。神经递质释放后, 作用速度 快, 部位精确, 维持时间短, 与受体的亲和力低。由于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 分泌的,所以这种信号又称为神经信号(neuronal ignaling)。11. 受体( receptor) 受体在细胞生物学中是一个很泛的概念,意指任何能够同激素、神经 递质、药物或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并能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在细胞通讯中,由信号传导细胞送出的信号分子必须被靶细胞接收才 能触发靶细胞的应答,接收信息的分子称为受体,此时的信号分子被称为配体 (ligand)。在细胞通讯中受体通常是指位于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与信号分子结合 的蛋白质。12. 表面受体(urface receptor) 位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称为表面受体(urface receptor), 细胞表面受 体主要是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活性物质或被相应的信号分子所识别, 并与之结合, 将外部信号转变成内部信号, 以启动一系列反应而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表面受体多为膜上的功能性糖蛋白, 也有由糖脂组成的, 如霍乱毒 素受体、百日咳毒素受体; 有的受体是糖脂和糖蛋白组成的复合物, 如促甲状 腺素受体。若仅为由一条多肽链组成的受体, 称单体型受体, 若由两条或两条 以上的多肽链组成的则称聚合型受体。表面受体主要是同大的信号分子或小的亲水性信号分子作用,传递信 息。13. 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 位于胞质溶胶、核基质中的受体称为细胞内受体(intracellular receptor)。细胞内受体主要是同脂溶性的小信号分子相作用。位于胞质溶胶中受体要与相应的配体结合后才可进入细胞核。胞内受 体识别和结合的是能够穿过细胞质膜的小的脂溶性的信号分子,如各种类固醇激 素、甲状腺素、维生素D以及视黄酸。细胞内受体的基本结构都很相似,有极大 的同源性。细胞内受体通常有两个不同的结构域, 一个是与DNA结合的中间结 构域, 另一个是激活基因转录的N端结构域。此外还有两个结合位点,一个是 与脂配体结合的位点,位于C末端,另一个是与抑制蛋白结合的位点。14.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ino-channel linked receptor) 具有离子通道作用的细胞质膜受体称为离子通道受体。这种受体见于 可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传导,产生一种电效应,如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 (nAchR)、-氨基丁酸受体(GABAR)和甘氨酸受体等都是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它 们多为数个亚基组成的寡聚体蛋白, 除有配体结合位点外, 本身就是离子通道的一部分,并借此将信号传递至细胞内。信号分子同离子通道受体结合, 可改 变膜的离子通透性。15. 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linked receptor) 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激活相邻的G-蛋白, 被激活的G-蛋白又可激活或 抑制一种产生特异第二信使的酶或离子通道,引起膜电位的变化。由于这种受体 参与的信号转导作用要与GTP结合的调节蛋白相偶联,因此将它称为G蛋白偶联 受体。这类受体的种类很多,并在结构上都很相似都是一条多肽链,并且 有7次螺旋跨膜区。这种7次跨膜受体蛋白的超家族包括视紫红质(脊椎动物眼中 的光激活光受体蛋白)以及脊椎动物鼻中的嗅觉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是最大的一类细胞表面受体,它们介导许多细胞外信 号的传导,包括 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等。17. 表面受体超家族(urface receptor uperfamilie) 根据表面受体进行信号转导的方式将受体分为三大类,若根据表面受 体与质膜的结合方式在可分为单次跨膜、7次跨膜和多亚单位跨膜等三个家族。酶联受体,如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和鸟苷环化酶受体等都属于单次跨膜(ingle-pa receptor)受体,它们的多肽链上只有一个跨膜的螺旋。第二类是7 次跨膜受体(even-pa receptor),这类受体的多肽链中有7个跨膜螺旋区,如肾 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5-羟色胺受体、促甲状腺素受体、黄体生成素受体等 都是7次跨膜受体,此类受体在信号转导中全部同G蛋白偶联。第三类是由多个 亚基共同组装成的受体(multiubunit receptor),如前面讨论过的烟碱样乙酰胆碱 受体。受体与膜结合方式的差异决定着它们参与细胞通讯方式的不同。18. 受体交叉(receptor croover)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 但这种特异性不是绝对的, 如胰 岛素受体除结合胰岛素外, 还可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 除同糖皮质(激)素结合以外, 还可同其它甾类激素结合, 反之亦然。这种受体 与配体交叉结合的现象称为受体交叉。19. 亲和标记(affinity labeling) 对酶的活性部位、受体的结合位点进行特异标记的方法。试剂A-某的 A基团和某基团可分别与不同的位点进行结合,从而将两种物质交联在一起。如 用亲和标记法分离细胞表面受体时, 先将细胞与超量标记的激素(配体)混合, 以饱和所有特异受体的激素结合位点;洗去多余的激素,然后加入能够与受体和 配体结合的共价交联剂将激素与受体进行共价交联达到分离的目的。20. 信号级联放大(ignaling cacade) 从细胞表面受体接收外部信号到最后作出综合性应答是一个将信号 逐步放大的过程,称为信号的级联放大反应。组成级联反应的各个成员称为一个级联(cacade),主要是由磷酸化和 去磷酸化的酶组成。信号的级联放大作用对细胞来说至少有两个优越性:第一, 同一级联中所有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受同一分子调控,如糖原分解级联中有三种 酶: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糖原磷酸化酶激酶和糖原磷酸化酶都是直接或间 接受cAMP调控的。第二:通过级联放大作用,使引起同一级联反应的信号得到 最大限度的放大。如10-10M的肾上腺素能够通过对糖原分解的刺激将血液中的 葡萄糖水平提高50%.在肾上腺素的刺激下,细胞内产生10-6M的cAMP(图5M-1)。21.46K图M5-1 肾上腺素在细胞内的级联放大作用 级联反应除了具有将信号放大,使原始信号变得更强、更具激发作用, 引起细胞的强烈反应外,级联反应还有其他一些作用: 信号转移,即将原始 信号转移到细胞的其他部位;信号转化,即将信号转化成能够激发细胞应答的 分子,如级联中的酶的磷酸化;信号的分支,即将信号分开为几种平行的信号, 影响多种生化途径,引起更大的反应;级联途中的各个步骤都有可能受到一些 因子的调节,因此级联反应的最终效应还是由细胞内外的条件来决定。21. 第二信使(econd meenger) 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 使,而将细胞外的信号称为第一信使(firt meenger)。第二信使至少有两个基本特性: 是第一信使同其膜受体结合后最 早在细胞膜内侧或胞浆中出现、仅在细胞内部起作用的信号分子;能启动或调 节细胞内稍晚出现的反应信号应答。第二信使都是小的分子或离子。细胞内有五种最重要的第二信使: cAMP、cGMP、1,2-二酰甘油(diacylglycerol,DAG)、1,4,5-三磷酸肌醇(inooitol 1,4,5-triphophate,IP3)、Ca2+ 等。22. GTP结合蛋白(GTP binding protein, G蛋白) 与GTP或GDP结合的蛋白质,又叫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regulatory protein)。从组成上看,有单体G蛋白(一条多肽链)和 多亚基G蛋白(多条多肽链组成)。G蛋白参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如细胞通讯、 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小泡运输、蛋白质合成等。另外还参与门控离子通道的调节。24. 效应物(effector) 所谓效应物是指直接产生效应的物质,通常是酶,如腺苷酸环化酶、 磷酸脂酶等,它们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催化单位。效应物通常也是跨膜糖蛋白。25. 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e, AC) 腺苷酸环化酶是膜整合蛋白,它的氨基端和羧基端都朝向细胞质。26. 蛋白激酶 A (protein kinae A,PKA) 又称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A (cyclic-AMP dependent protein kinae A),是一种结构最简单、生化特性最清楚的蛋白激酶。PKA全酶分子是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其中两个是调节亚基 (regulatory ubunit, 简称R 亚基),另两个是催化亚基(catalytic ubunit, 简称 C亚基)。R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955kDa, C亚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kDa, 总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80kDa;全酶没有活性。在大多数哺乳类细胞中, 至少有两 类蛋白激酶A, 一类存在于胞质溶胶, 另一类结合在质膜、核膜和微管上。激酶是激发底物磷酸化的酶,所以蛋白激酶A的功能是将ATP上的磷 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进行磷酸化, 被蛋白激酶磷 酸化了的蛋白质可以调节靶蛋白的活性。一般认为, 真核细胞内几乎所有的cAMP的作用都是通过活化PKA, 从而使其底物蛋白发生磷酸化而实现的。27. PKC系统(protein kinae C ytem,PKC ytem) 由于该系统中的第二信使是磷脂肌醇,故此这一系统又称为磷脂肌醇 信号途径(phophatidylinoitol ignal pathway)。在这一信号转导途径中,膜受体与其相应的第一信使分子结合后,激 活膜上的Gq蛋白(一种G蛋白),然后由Gq蛋白激活磷酸脂酶C (phopholipae C, PLC), 将膜上的脂酰肌醇4,5-二磷酸(phophatidylinoitol biphophate, PIP2) 分解为两个细胞内的第二信使:二酰甘油( diacylglycerol, DAG)和1,4,5-三 磷酸肌醇(IP3)。IP3动员细胞内钙库释放Ca2+到细胞质中与钙调蛋白结合,随后 参与一系列的反应;而DAG在Ca2+的协同下激活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e C, PKC),然后通过蛋白激酶C引起级联反应,进行细胞的应答, 故此将该系统称 为PKC系统,或称为IP3、DAG、Ca2+信号通路。28. IP3受体(IP3 receptor) IP3受体是一种内质网通道蛋白, 由四个相对分子质量为260kDa的糖 蛋白组成的四聚体。四个亚基组成一个跨膜的通道, 每个亚基都有IP3结合的部 位, 当34个部位被IP3占据时, 受体复合物构象发生改变, 打开离子通道, 储藏在内质网中的Ca2+ 随即释放,进入胞质溶胶。29. 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e C,PKC) 蛋白激酶C是G蛋白偶联受体系统中的效应物, 在非活性状态下是水 溶性的,游离存在于胞质溶胶中,激活后成为膜结合的酶。蛋白激酶C的激活是 脂依赖性的,需要膜脂DAG的存在,同时又是Ca2+依赖性的,需要胞质溶胶中Ca2+浓度的升高。当DAG在质膜中出现时,胞质溶胶中的蛋白激酶C被结合到质 膜上,然后在Ca2+的作用下被激活。同蛋白激酶A一样,蛋白激酶C属于多功能丝氨酸和苏氨酸激酶。蛋白激酶C能激活细胞质中的靶酶参与生化反应的调控, 同时也能 作用于细胞核中的转录因子, 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不过所调控的基因多与细 胞的生长和分化相关。31. 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ine kinae, RTK) RTK是最大的一类酶联受体, 它既是受体,又是酶, 能够同配体 结合,并将靶蛋白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所有的RTK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含有配体结合位点的细胞外结构域、单次跨膜的疏水螺旋区、含有酪氨酸蛋白 激酶(RTK)活性的细胞内结构域。已发现50多种不同的RTK,主要的几种类型包括: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受体; 血小板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 受体和巨 噬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macrophage colony timulating factor, M-CSF); 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nulin and in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 受体;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 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t growth factor, FGF) 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受体 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 受体等。32. 胰岛素受体(inulin receptor) 胰岛素受体是一个四聚体,由两个亚基和两个亚基通过二硫键连接。两个亚基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其上有胰岛素的结合位点;两个亚基是跨膜蛋 白,起信号转导作用。无胰岛素结合时,受体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没有活性。当胰 岛素与受体的亚基结合并改变了亚基的构型后,酪氨酸蛋白激酶才被激活,激 活后可催化两个反应 使四聚体复合物中亚基特异位点的酪氨酸残基磷酸 化,这种过程称为自我磷酸化(autophophorylation);将胰岛素受体底物 (inulin receptor ubtrate,IRS)上具有重要作用的十几个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磷酸化的 IRS能够结合并激活下游效应物。33. 胰岛素受体底物(inulin receptor ubtrate,IRS) 能够被激活的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作用的底物, 其上具有十几个 酪氨酸残基可被磷酸化,磷酸化的IRS能够结合并激活下游效应物。IRS在被胰岛素受体磷酸化以后,如同一块“磁铁”与那些具有SH2结 构域的蛋白结合,根据所结合蛋白的具体结构产生不同的效应,如激活SH2蛋白 的酶活性、改变蛋白质构型并同另外的蛋白结合或者引起蛋白质从细胞的一个部 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已知有三种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作用的底物(IRS)。第一种是胰岛 素受体底物1(IRS1),是一种蛋白质,其上有多个(至少8个)可被受体激酶磷酸化 的位点,磷酸化后可同多种效应物结合,包括:PI(3)K、Syp(一种磷酸酪氨酸磷 酸酶)、Nck(一种连接蛋白)、GRB2(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一种 通过SH2同磷酸化的酪氨酸结合的连接蛋白)。第二种是Shc(是通过cDNA克隆筛 选到的编码SH结构域的基因的蛋白产物),也是一种连接蛋白。Shc的酪氨酸被磷 酸化后能够同GRB2结合,然后激活Ra,触发细胞的增殖。第三种底物是 IRS2.IRS2的酪氨酸被磷酸化后能够同磷脂酰肌醇-3-激酶结合,将该酶激活,并 影响磷脂的代谢。SH2大约由100个氨基酸组成。SH2结构域能够与生长因子受体(如 PDGF和EGF)自我磷酸化的位点结合。含有SH2结构域的蛋白也常常含有SH3结构域。SH3结构域最初也是 在Src中鉴定到的由50个氨基酸组成的组件,后来在其他一些蛋白质中也发现了 SH3结构域。SH3能够识别富含脯氨酸和疏水残基的特异序列的蛋白质并与之结 合,从而介导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35.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小肽,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是类EGF大家 族的一个成员。EGF同应答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一旦结合,便促进受体二 聚化并使细胞质位点磷酸化。被激活的受体至少可与5种具有不同信号序列的蛋 白结合,进行信号转导。EGF能够广泛促进细胞的增殖。36. EGF受体(EGF receptor) EGF受体是一种糖蛋白, 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上皮细胞、人的成 纤维细胞、胶质细胞、角质细胞等。EGF 受体是一条含有1186个氨基酸残基的 多肽链, 相对分子质量为170kDa,由三个部分组成:很大的细胞外结构域: 约621个氨基酸残基,富含半胱氨酸(51个), 并形成多对二硫键,其上结合有糖基,是EGF结合的位点。跨膜区由2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细胞质结构域, 由5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无活性的酪氨酸激酶和几个酪氨酸磷酸化的位点。Ra的活性受两个蛋白的控制,一个是鸟苷交换因子(guanine nucleotide e某change factor, GEF),它的作用是促使GDP从Ra蛋白上释放出来, 取而代之的是GTP,从而将Ra激活,GEF的活性受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影响。另一个控制 Ra蛋白活性的是GTP酶激活蛋白(GTPae activating protein, GAP), 存在于正常细胞中,主要作用是激活Ra蛋白的GTP酶,将结合在Ra蛋白上的 GTP水解成GDP,成为失活型的 Ra蛋白GDP.所以在正常情况下,Ra蛋白基 本上都与 GDP结合在一起,定位在细胞质膜内表面上。38. Grb2蛋白(growth factor receptor-bound protein 2) Grb2是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又叫Ah蛋白。该蛋白参与细胞内 各种受体激活后的下游调节。它能够直接与激活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酸化的酪 氨酸结合,参与EGF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也能通过与Shc磷酸化的酪氨酸结合 间接参与由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Grb2能够同时与Shc、So结合形成 Shc-Grb2-So复合物,并将So激活,激活的So与质膜上的Ra蛋白结合,并将其 激活,引起信号级联反应。Grb2蛋白含有一个SH2结构域和两个SH3结构域,属SH蛋白。39. So蛋白(So protein) So蛋白是编码鸟苷释放蛋白的基因o的产物(o是on of evenle 的缩写)。So蛋白在Ra信号转导途径中的作用是促进Ra释放GDP,结合GTP, 使Ra蛋白由非活性状态转变为活性状态,所以, So蛋白是Ra激活蛋白。So蛋白不含SH结构域,不属于SH蛋白。40. 信号趋异(divergence ) 信号趋异是指同一种信号与受体作用后在细胞内分成几个不同的信 号途径进行传递,最典型的是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信号转导。41. 窜扰(crotalk) 信号转导途径间的“窜扰”是指不同信号转导途径间的相互影响,即通 常所说的“相互作用”(interaction)。另外一个例子是Ca2+和cAMP参与的信号转导也是相互影响的。Ca2+ 既能够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合成cAMP),又能激活cAMP磷酸脂酶(降解cAMP)。反过来,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能够使Ca2通道磷酸化,改变对Ca2释放的能力。42. 受体钝化(receptor deenitization) 受体对信号分子失去敏感性称为受体钝化, 一般是通过对受体的修 饰进行钝化的。如肾上腺素受体在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后,则失去对肾上 腺素的信号转导作用。如果钝化的受体只是那些已与信号分子结合的受体,这种现象称为同源钝化 (homologou deenitization)。如肾上腺素与受体结合时,受体可在肾上 腺素受体激酶的作用下发生磷酸化,抑制蛋白与磷酸化的受体结合使之钝化, 失去受体作用; 此外, 肾上腺素受体也可通过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磷酸化 钝化。因为肾上腺素仅仅是增加细胞内cAMP水平的众多信号分子中的一种, 一旦细胞内的cAMP 水平达到一定的浓度,肾上腺素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 将它的受体磷酸化使之钝化。这种钝化称为异源钝化(heterologou deenitization), 因为钝化是通过不同受体途径的酶进行的。异源钝化不仅仅只有受体自身直接失活这一种可能的方式,在某种情 况下,信号分子也可以通过改变G蛋白,使其失去信号转导作用。例如,成纤维 细胞的PGE受体通过G和AC激活cAMP途径,G和AC为其他途径所共有。体外 培养时,加入PGE1后,cAMP升高后又下降,细胞发生钝化,同时也对其他cAMP 途径的信号失去敏感。若将适应后的G和正常的G分别转移到G缺陷的突变细 胞株的膜上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前者仍然钝化,而后者具有敏感性,因此,提示 G发生了改变。43. 受体减量调节(receptor down-regulation) 通过内吞作用减少质膜中受体量来调节信号转导,称为受体减量调节。内吞是使细胞膜上受体减少的有效办法, 细胞也因此降低了对信号 分子的敏感性。实际上,许多受体被内吞后,并不被溶酶体消化,它们被逐步释 放,慢慢回到细胞膜上,形成受体再循环。在此过程中,始终有一部分受体滞留 在细胞质中而不能到膜上发挥功能,这种现象又称为受体隔离。另外,受体内吞 也包括结合有配体的受体-配体内吞,一些生长激素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被解除 信号作用的。推荐访问:

    注意事项

    本文(信号转导的名词解释细胞通讯名词解释.docx)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