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浅谈漕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docx

    • 资源ID:85714697       资源大小:41.1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谈漕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docx

    浅谈漕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摘要: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运输方式,在古代交通和物资交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漕运是历代封建王朝的经济命脉,对推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加强弘扬漕运文化,使之成为更重要的了解我国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窗口。关键词:漕运;漕运文化节;泛舟之役;遗产保护漕运是利用水道调运官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方式,横跨千年岁月,其在空间上的不断变化,直接反映了古代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在空间地域关系上的变化和轨迹。漕运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意义,历史文化内涵丰富。新时代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漕运文化,加强对漕运文化遗址的保护,意义重大。1发展:从泛舟之役到晚清衰落“泛舟之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内陆河道水上运输重大事件,发生在春秋前期公元前647年。当时,晋国遭遇饥荒,晋惠公向秦国借粮,秦穆公在两国有矛盾的情况下,因“不忍心让百姓受灾”最终决定借粮。浩浩荡荡的运粮船从秦都到晋都,八百里路途中首尾相连,将“救命粮”运到晋国,史称“泛舟之役”。但“泛舟之役”只能说是偶然现象,而到秦朝统一六国后,因为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漕运开始有了长期的统一的制度萌芽。西汉时,为了满足关中地区贵族、官吏和军队的需求,漕运逐渐制度化,每年运量也从起初的几十万石一度增至六百万石。设置护漕都尉,管理漕运用卒。东汉时期,在洛阳南修阳渠引洛水为漕,王景治河,筑堤修渠,使混流的黄河、汴河分流,则极大程度上便利了南北漕粮运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邗沟进行了多次整治,还修建了许多堰埭,谢玄北上伐前秦至彭城时,因军粮受阻,便建造了七座堰埭。此外,这一时期漕河人工化、渠化的水平提高,漕运的运载能力得到增强。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但先后修通山阳渎、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四段运道,隋唐大运河纵向沟通了海河、淮河、黄河、长江与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也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代,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运额曾达四百万石。一度设“舟楫署”管理漕政,唐朝中期之后,常令宰臣兼转运使等職主管漕政。宋代以后,漕粮征集地区明确地指向以江南为主的南方地区。北宋,中央三司使总领漕政,各路转运司(漕司)负责征集,发运司负责运输。真宗、仁宗时期因运河设施改善,年运量达八百万石。南宋漕运体系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中心作重大调整。长江及江南河为运输主干,漕运以官运为主、商运为辅。元朝海运兴通,漕运进入一个新阶段,粮食运输逐步以海运为主传统的内河运输退居次要地位。设都漕运使司、京畿都漕运使司,负责接运等事宜。漕运方法历经改革,在明代趋于完善,有支运法、兑运法、改兑法等,漕运组织与管理也相对完善。漕粮按供应地区的不同区分为南粮和北粮,宣德时最高达六百七十四万石。清代开凿中运河,彻底结束借黄河行运时代。清朝漕粮的催护和押运,由“漕运总督”统辖的“漕标”绿营兵负责。据史书记载,雍正年间,每年运达京城粮食在400万石以上。但到了晚清,受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黄河改道等影响,导致漕运衰落,1901年运河漕运停止。至此,清代通州学正尹澍笔下“天际沙明帆正悬,翩翩遥望影相连。漕艇贾舶如云集,万国鹈航满潞川”的漕运盛景不复存在,沦为回忆。2价值:漕运意义和文化内涵漕运攸关国家命脉。一方面,漕运作为实物赋税的运输形式持续存在,是维系历代中央政权不可或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漕运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供应着京城所有居住人员的日常食粮,是古代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区域构成空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古代战事频繁,有一句话叫“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漕粮是支撑军事体系的重要物质力量。也因此,漕运受到多个朝代的重视,唐人杜牧称江淮漕运为“国命”,宋人则称“国家于漕事最重最急”,可见漕运之于政治的重要性。引发经济社会格局变动。基于漕运在古代的重要作用,因漕运而生、因漕运而兴的地方并不鲜见,被称为“漕运之都”的淮安就是一个例子。因漕运发达而盛极一时,清朝时的河道总督府、漕运总督署就设立在淮安,曾与扬州、苏州、杭州并成为“四大都市”。漕运的兴盛,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不仅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促发了更多的经济,也形成了具有发散和辐射作用的经济带,带动一方繁荣。漕运具有丰富社会意义。漕运因为专制集权政治而生,但除了为统治者服务,也发挥了广泛的社会功能。比方说运用漕粮赈济灾荒,“泛舟之役”就是一个最鲜明的例子。而从调节市场、平抑物价出发,通过漕运缓解粮食生产、灾害等因素对市场造成的冲击等,也对社会产生重要的积极意义。此外,漕运对经济的带动,以及贸易、水上交通的兴盛等,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价值。漕运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重要意义,使其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了解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尤为重要。与漕运相关的历史文化遗迹、古代史料书籍中的文字记载以及诗词中对漕运相关内容的提及等等,这都是巨大、宝贵的财富,成为回溯历史、走进古代文化、了解古代文化的绝佳窗口。3弘扬:漕运文化焕发新光彩“东吴转海输秔稻,一夕潮来集万船”的漕运繁华景象,被永远封存在了历史的时空里,但雁过留痕,风过留声,漕运的古迹就像是一颗颗珍珠散落在祖国大地上,并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北京作为古都,京杭运河的北端起点,漕运文化深厚。“五坛八庙十三仓”,这被认为是北京作为京城的标志,“十三仓”是储藏皇粮、俸米的皇家仓廒,也是漕运繁荣的见证。如今,依然有禄米仓胡同,且有2座仓廒的遗迹尚存于胡同73号中。通州因漕运而兴,近年来非常重视漕运文化。据悉,张家湾将打造“漕运水镇”,展现古代航运景观和辉煌运河文化。而在2022年,通州区凉水河古韵航道及码头工程开工,到2022年夏天,河岸将恢复古韵景观,游客可乘船感受千年漕运文化。歌舞剧大写通州,讲述了明清时期的漕运盛景。明清两代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是当时国家管理漕运的最高机构漕运总督署所在地。2002年,漕运大堂、二堂及其附属建筑遗迹被相继发现,淮安漕运总督署遗址暴露,为了向世人完整地展现漕运古迹和历史,修建了中国漕运历史博物馆,成为了解漕运文化的窗口。里运河文化長廊中国漕运城、板闸遗址公园PPP项目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打造“漕船盛景、漕御盛世、漕粮盛宴”三大文化主题板块,预计到2022年将建成开放。漕运门是漕运城核心形象标志,在漕船盛景板块,有运河水街、海丝船街、清安老街等项目。苏州枫桥则打造了漕运文化节,通过“祈福漕运”的表演再现此地当年漕运的繁华,弘扬漕运文化。但与此同时,在漕运遗产保护和文化弘扬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不足。比如,江苏淮安漕运总督府门前石碑曾遭涂鸦;一些地方,昔日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仓廒已完全不存,仅剩下若干残墙,甚至有的连残墙都是奢望;漕运遗产的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缺乏有效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对漕运相关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如民俗、庙会等方面的保护方面仍需加强。针对这些不足,特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对漕运文化、漕运遗产价值等予以更大的重视,加强漕运历史文化遗产识别,只有充分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才是保护和弘扬漕运文化的坚实基础;第二,漕运文化覆盖范围巨大,遗址保护也相应增加了难度,各地应加大财力、物力和技术等方面投入,做好漕运遗址的相关保护工作;第三,各地应加强相关信息的交流和经验分享,甚至组织专门的论坛和活动,通过交流取长补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等,真正弘扬漕运文化,使其焕发光彩;第四,一个漕运线路往往覆盖多个地方,也因此,在保护方面多地应有协作意识,通过联动、协作,将漕运文化资源有效串联起来,产生合力和更大影响力,让漕运文化绽放光彩。横跨千年,历经兴衰。漕运文化是一笔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希望这种价值被进一步挖掘,让更多人通过漕运文化,了解历史,走进历史,感受我国历史的丰富多彩和波澜壮阔。

    注意事项

    本文(浅谈漕运文化的传承与弘扬.docx)为本站会员(知****量)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