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英语翻译教学研究.docx
经贸英语翻译教学研究论文导读:经贸英语教学应当利用语言经济原则来考察经贸英语配置的最优化,即效用最大化,本文提出了语言经济学视角下的经贸英语教育,分析了经贸英语的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及教育资源配置,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有效开发教师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通过英语加强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关键词:语言经济学经贸英语,价值,效益一语言经济学理论概述语言经济学(EconomicofLanguage)最早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Marchak于1965年提出的。它是基于西方人力资本学说、教育经济学的一门问世不久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他揭示了语言具有经济学本质的东西:价值(value)和效用(utility);费用(cot)和效益(benefit)。他认定经济学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optimality)有着密切的关系。尽管他的研究在当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无疑是他揭开了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语言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是:1.语言本身是一种人力资本。2.学习第二种语言(或外语)是一种经济投资。3.语言的经济价值有高低之分。4.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多种因素。语言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为:基于经济学所涵盖显形的、隐形的内容与探求语言方面的优化的密切关系对经济学本质因素进行价值(value)、效用(utility)、费用(cot)和效益(benefit)四个方面的分析,并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语言具有经济价值,具体表现在:1)语言克服跨文化经济交际障碍。从而取得经济效益;2)语言引流知识经济交际从而取得经济效益;3)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某项工作,从而取得经济效益;4)人们依靠语言从事某项职业或参与某种活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5)语言在劳务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受雇者的外语熟练程度越高,其身价就越高,其待遇也就越好);6)语言具有经济效用,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劳务市场的供需。取决于消费市场上应用多寡取决于人际交往中是否常用。取决于该门语言在该地区的应用密度(denity)大小。取决于跨文化交际的融和度。经济交往过程中,语言的使用,应做到得当、得体。以言悦人,以言感人,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语言的经济价值是指语言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够有效地表达和能被理解的互换性特征(interchangeability)。本来,语言本身是无所谓价值的,但语言使用的选择或选择使用怎样的语言则体现了语言经济价值的高低。任何一种语言,只要能满足劳动力市场不同层次的需求,便会取得不同的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教育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形式,就意味着英语教育也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之一,他本身具有经济价值,并能带来文化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效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院校除了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而进行大规模大学英语教学外为寻求多科性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路子,对不少专业进行了复合,如英语+商贸,英语+法学,英语+新闻,英语+财会,英语+秘书等,另外,一部分高校也在大学基础英语教学上加了经贸英语,英文报刊选读等选修课,使语言教学、语言学习与市场经济需要挂钩,越来越显现出外语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从而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二我国经贸英语教育现状近三四十年来,语言学界开始把注意力从描述,界定语言用法的规范法则转移到研究,探讨在各种不同语境中语言的实际应用方面来。于是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变体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及其重要分支的经贸(用途)英语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经贸英语的出现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际经贸与英语语言的有机结合。论文检测,价值。关于经贸英语的培养目标,陈国宏提出,它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掌握一定商贸英语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外贸、金融、企事业涉外部门的需求。关于经贸英语的学科定位,郝钦海认为,高校的经贸英语已扩展成了涉及国际经贸各个领域,由多门课程组成的一个学科体系。经贸英语是以经贸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为载体,内容涉及经济贸易和管理类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因为经贸英语是某个特定行业有关内容与一般有效沟通能力相关内容的融合,是国际经贸与英语语言的一种有机的结合,是两门学科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新学科。理论上,经贸英语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经贸英语学科是两门学科相互渗透与融合的新学科的这一主张是科学的,也是符合实际的。然而,实践上,学科教育依然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经贸英语是指在对外贸易中使用的英语,传统的大学英语教育观念还在主导经贸英语的教学方法。其结果,就出现了一种相对片面的倾向性:重视英语语言较多,重视经贸经济专业的基础知识不足。实际上,为了实现经贸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科教育既应保持传统的英语教育方法,重视英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同时,还应重视经贸基础知识和经贸技能的教育和培养,尤其是现代经济学和国际经贸的知识。要造就一位未来的应用型、复合型的经贸人才,培养英语语言基础和语言技能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经贸基础和经贸技能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除了考核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重视学生经贸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经贸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属性,满足社会对国际经贸人员的基本要求,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坚实的平台。论文检测,价值。把经贸英语的教育目标仅仅定位在培养国际贸易翻译人才上的做法是难以满足当今社会需求的。该学科教育目标应定位于给学生两个翅膀,一个是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一个是经贸运营知识。三语言经济学对经贸英语的启示1客观认识经贸英语的经济价值语言的经济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人们在语言的帮助下完成某些工作,从而获得经济效益;第二,人们依靠语言从事某项职业或参与某种活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第三,语言在劳务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取得经济效益。以经贸英语为例,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起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对外贸易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这对经贸英语课程的开设是一个良机。论文检测,价值。用一种或多种外语进行经贸交流的技能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一种高含金量的资本,学习经贸英语的投资费用和学成后的投资预期效益之比,让人们理性地决定投资经贸英语学习。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语言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赋予了它新的价值。市场的呼唤,时代的要求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近年来,高校英语对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向着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的方向发展。2科学认识经贸英语的经济效益经贸英语教育的经济效益取决于经贸英语学习的收益和成本之差。对个人而言,英语使用者可能因其语言能力在未来获得更高的收入,为此付出成本,即学习经贸英语的费用支出和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经贸英语学习的经济效益表现为毕业生对外经济交往中因使用经贸英语所节约的交易成本,或由于语言沟通便利所创造的商业机会和贸易利益。正是这种语言使用的经济价值趋势使人们做出一些相应的经济付出行为,以满足使用者的预期需要。正是经贸英语的这种使用价值导致了我国持久不衰的经贸英语热现象,在高校和社会教育体系中,经贸英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经贸英语已成为全国各个高校广泛开设的课程之一。这些充分表明经贸英语在目前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使用地位,频率大大提高了,驱使人们为满足其预期需要(即提升其职场价值)而采取经济付出行为(即学习经贸英语)。3.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经济学认为,人在社会活动中存在着尽可能增加自身利益的愿望和行动。最大化效益追求实际上是一个理性权衡比较的过程,是人们在面临选择时,能够把实现目标的备选方案都列出来,并能预见这些方案的实施后果,在此基础上,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选择最适合于目的方案的过程(高一虹,2006)。外语教育资源的流动和相互结合同样也要遵循这样的原则。学生和教师作为教育的人力资源,在财力和物力资源存在区别和等次的情况下,必然要寻求和选择那些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实现的资源进行结合。总之,最大化效用的实现即是各种教育资源间基于利益而相互选择的结果。学校的最优效益是培养优秀的教师和学生,创造科技产品和人力资源,从而造福社会;教师的最优效益是自身学术价值的增值和施展才能;学生的最优效益是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的完善和社会就业的成功。所有都是围绕价值这根经济杠杆,积累价值,提高使用价值,再积累,再提高,螺旋上升。大学经贸英语教育也应本着利益的原则促进价值与使用价值的良性转化,认清稀缺资源的重要性,理性选择,走符合市场规律的多元化发展的新道路四结语经贸英语教学应当利用语言经济原则来考察经贸英语配置的最优化,即效用最大化,运用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框架和语言经济学的研究成果来探讨我国经贸英语教学。经贸英语教学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正确把握市场供求关系,大胆尝试,不断探索,以便更加有效地利用高校资源,促成人力资本的形成,提高人力素质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