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pdf

    • 资源ID:85745261       资源大小:530.17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pdf

    1 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并能用适当的词汇较准确地描述物体的特征。(2)初步了解并判断物体的材料构成情况。知识与技能:(1)学习比较的方法,能用各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能对物体的轻重进行估量。(3)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能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2)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情趣:1、同学们看了许多书,了解了很多知识,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有信心吗?(课件出示谜语并演示)谜语一: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香皂)(师:你猜得真准!你能否告诉我你怎样猜到的?归纳:抓住了香皂的颜色、遇水起泡泡的化学反应等来猜的,颜色、化学反应等就是香皂主要特征)谜语二:独木造高楼,没瓦没砖头,人在水下走,水在人上流(雨伞)(师:你真是一个猜谜语大师!你是如何想到的?归纳:抓住了伞的材料、用途等主要特征来猜的。下面,我再出一个看谁能最快猜出?并说说你猜谜的方法。)谜语三: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个个黑脸膛。(西瓜)2、师总结:平时我们观察物体要善于抓住物体的大小、轻重、形状、颜色、冷热、用途、沉浮等主要特征,我们向别人介绍物体的时候,也要准确地描述出物体的这些特征。(课件出示这句话)3、学生齐读这句话。二、展示交流,任务驱动:1、师:下面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件“宝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它们,谁能够又快又准确地将它们描述出来?(问题驱动,课件并展示玩具熊猫、储钱罐)(老师引导学生可以用看形状、颜色;摸质地、材料;听声音;闻气味等方法进行观察)2、小组相互交流从家中带回来的自己喜爱的物品12 件,并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三、活动激趣,弄清材料:1、师:听了同学们刚才的描述,看来大家已基本掌握了描述物体特征的方法。许多同学在描述中介绍了物体的材料或者质地。的确,物体是由材料构成的,大家知道有哪些材2 料吗?(让学生自由说)2、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适时归纳:物体都是由材料组成的。橡胶、塑料、陶瓷、玻璃、钢铁、化学纤维、动物毛皮等都是制造各种生活用品和工农业生产用品的常用材料。3、活动一: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知道下列常用物品是由什么材料构成的?请同学们将对应的关系用线条连接起来。(课件出示连线内容,左边出示小图片,右边出示材料)并请同学们操作电脑连线。气球图钢铁皮鞋图塑料汽车轮胎图动物毛皮酒杯图橡胶铁轨图玻璃4、活动二:看来这个问题是简单了点儿,许多同学很快就能将线连好,这也说明了平时我们爱观察。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杯子,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成了?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课件出示,并发下观察记录表)杯子的名称制造杯子的材料杯子的作用或特点酒杯玻璃用来装酒纸杯纸用来盛水喝磁化杯(保温杯)陶瓷装开水,保温金属杯金属装东西,不易破碎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不同材料做成的物体形状、体积可能不同,质量的大小也可能不一样;也有的物体形状、体积相同,但制造的材料不同,它们质量的大小可能也不一样。5、活动讨论:请同学们打开记忆的仓库,说说平时我们在学校和教室观察到同种物体由哪些不同材质构成的?(引申学生观察到如垃圾桶有塑料、铁等做成;扫帚由塑料、植物茎叶等做成)6、游戏竞赛:听了同学们刚才的介绍,可见同学们对事物观察得非常仔细。下面请各组开展竞赛。第一、二组:开展把手伸进袋子里摸一摸,猜一猜袋子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第三、四组:描述一种物品(可让学生到网上收集),让同学猜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评判标准:猜中的次数多的为胜。)四、故事引入,实验探究,测量物体的质量:1、观看一则曹冲称象动画片。师:看了这个短片后,大家知道了曹冲是利用方法来测得大象的重量的?(水的浮力)(课件出示动画片)3 2、师:我相信同学们也会像曹冲一样聪明,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几件物品,请大家估算一下这些物品的重量,将你的结果写在形成性报告里。(见附件)3、想知道你们估算得准确吗?说说你会采取什么办法来验证你的估算结果。4、学生自由交流。5、实验操作,师生互动。师动:老师现场讲解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的左侧的托盘放物品,用镊子把砝码放在右侧的托盘上(师提示一定要用镊子的原因是怕砝码受到腐蚀),调节天平平衡,砝码的重量就是物品的重量。生动:让学生用天平称出估算物品的重量来,将结果写在形成性报告里,比较一下你估算的水平。6、讨论探究:怎样用天平将一个小纸杯的重量测出来。(可先测出100 个纸杯重点,再求平均数的方法)五、动手操作,长度的测量1、大家知道“量体裁衣”这个成语吗?有谁敢向大家说说这个词的意思?(这个词的原意是指按照身材裁衣裳),要想把衣服裁好,首先就要知道自己的身高。大家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是通过什么办法知道的?(自由交流)2、通过交流,老师归纳:看来许多同学都是通过皮尺和一些专用的量身高的工具进行的。下面老师给一些皮尺给每个小组,让同学们互相测验同学们的身高,为了保证测量的精确性,要求测量三次,然后算出几次测量结果的平均数,并将结果填在形成性报告中(见附件)3、师:同学们测得非常认真。但是现在老师要将皮尺收回来,你们没有测量工具时,如何测量课桌、教室的长度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4、通过讨论,师归纳:在没有测量工具时,可利用自己的身体或身边的物体估量被测物的长度。下面请同学们两人小组互动测量自己身体每个部位,主要是拇指宽、四指宽、脚长、两臂水平伸展后两中指指尖距离长度等。并让学生记住自已的身体部位的长度。5、运用自己身体部分的长度,现场测量课桌、教室的长度,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比较,看误差为多少。6、任务布置:请同学们上网了解更多的测量工具,或向出售测量工具的商店进行调查。4 谁轻谁重教学设计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来得到结果。【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科学探究目标1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掂量、称量等方法的准确程度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掂量、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难点:用称量的办法进行测量并记录【器材准备】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1 台(含称量盘)、同样大小的回形针若干、学生活动手册每组3 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5【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展示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的图片,提问:“看一看我们观察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让学生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围绕概念,实践探究用不同的方法比较5 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1预测物体的重量。(1)出示 5 个物体: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形状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预测轻重之前,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形状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2)安排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预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用先提问“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顺序呢”,引导学生讨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学生讨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学生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 1 表示,认为第二轻的,用 2 表示,最重的,用 5 表示。准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预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说说预测的理由。(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预测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预测的?”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思考。适当时,做简要的小结,说明预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断物体的轻重,比如,掂量和称量。2掂量不同物体的轻重。(1)掂重。学生亲自动手掂量5 个物体,感受 5 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结果记录下来(提醒学生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学生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围绕数据全班研讨。3称量物体的重量。(1)首先要确定标准物。教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呈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应该选择比较轻的、小的、容易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但仍建议给学生养成“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衡。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根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根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 5 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3)再发给学生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示比较。(4)学生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学生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可能会发现,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讨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准确”,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准确程度的探讨。预测是猜的,不太准确;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掂量也不准;掂量次数多了,容易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准确、比较科学的方法。四、应用概念,拓展延伸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已经发现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6 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的实验结果说出判断的理由,再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设计意图: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五、小结今天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教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概念目标1许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形状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科学探究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对物体进行研究的兴趣。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许多物体有固定的形状,并且从“占据空间”的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难点:探究多种“平铺”方式,意识到物体形状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器材准备】有一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若干、橡皮若干、螺母若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称一称”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还记得是哪几种物体吗?(学生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学生用“摸”“看”的方法进行猜测,根据“形状”判断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木块和螺母,让学生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形状。强调形状也是物体7 的重要特征。4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物体的形状。(课件展示猜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形状)(板书:认识物体的形状)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学生交流装盒子的方式,教师规定统一用“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课件演示:“平铺一层”)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学生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2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3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三、研讨:“形状”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1观察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2交流展示“摆放”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示出来,并标清数量。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躺”着摆和“立”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铺的“面”形状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躺”“立”“侧”,装的数量都不一样。(2)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思考: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分析:由于形状的原因,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空隙,所以装得少。(如果学生认为是因为“乒乓球”比“木块”大而造成上述结果,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四、拓展、延伸以螺母“躺着”平铺一层和“立着”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板书设计】认识物体的形状8 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2.科学探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3.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 5 根不同颜色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的与未削的)各一支,普通铅笔(削尖1 支、未削的 2 支)。每组四个容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小塑料杯,带盖透明圆筒,带胶塞玻璃试管。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开门见山,交待学习任务(二)新课学习1.认识分类(1)出示按教材准备好的五支铅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2)学生尝试分类:各小组学生根据比较的结果整理铅笔。将某一特征相同的铅笔放在一起,没有这一特征另外放在一起。(3)教师示范分类:例如以是否带橡皮头为分类标准,整理、示范分类的过程,帮助学生提炼分类的流程:明确对象、观察比较对象的特征、找出相同和不同、选择分类标准(同一次只能采用同一个标准),依据标准分类。(4)学生再次分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一分为二的标准(例如按是否削尖、按冷暖色、按铅笔型号、按品牌等)将铅笔再次分类。(5)汇报交流,小结(重点小结一分为二的方法)。2.分类练习(1)提供 4 个不同的杯子,9(2)放手让学生按一分为二的标准给杯子分类。(3)交流、评价。(三)讲述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对动物分类的科技史,体会分类工作由来已久,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四)课后拓展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整理散乱的图书。观察一瓶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有许多可被感知的特征,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动、透明等。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形状。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观察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用语音简单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4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回顾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讲述自己观点。2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珍贵资源,需要珍惜和保护。【教学重难点】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难点:水无固定形状,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别。【器材准备】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木块、活动手册、观察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导入:教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察。(板书:观察一瓶水)(学生观察矿泉水)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对水的认知和激发新的兴趣,了解学生对水的概念掌握情况。二、观察比较水与洗发液1观察方法的研究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学生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可能会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表扬生活中善于观察的同学,告诉学生是洗发液)。怎样比较观察水和洗发液?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察方法。学生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因为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教师要及时提醒不能用“尝”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尝”的方法)。(学生观察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2学生观察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10(1)看一看教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察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分组观察并汇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乳白色与无色,透明与不透明,对比观察)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2)闻一闻教师提问:水和洗发液还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呢?学生提议闻一闻。教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要意义。(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3)摸一摸教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怎样证明洗发液要比水光滑?再用拇指摸一摸。教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比。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汇报。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的过程和观察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过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如果把它们和木块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三、观察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1不同教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形状的瓶子里让学生与木块对比观察。学生交流观察结果:(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动,木块不能流动。(2)水和洗发液的形状随容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形状,木块的形状不随容器的变化发生改变。教师板书学生观察结果。(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三个图片并思考问题)2相同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上面的现象,发现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里形状不同,但它们仍然有形状,只是形状不固定。教师板书:它们都有形状。11(播放课件,看图思考问题)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教师请同学根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学生发表观点:我们发现尽管水、洗发液的形状可以变化,木块形状不变,但它们都有形状。(播放课件,回顾探究过程,反思探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四、完成班级观察记录单和活动手册1教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起根据观察结果共同完成班级记录单。2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班级记录单,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第1 课内容。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用图表进行信息交流。从课堂环节二、三开始教师帮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课堂环节四有同学将自己的观察结果整理后形成班级记录单,再从班级记录单中抽取相应信息填写自己第1 课的活动手册,使各节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3拓展延伸回家后完成活动手册上“看谁流得快”活动。(播放课件,完成信息的整理和摘录)【板书设计】观察一瓶水水:无颜色、无气味、透明能流动 无固定形状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明能流动 无固定形状木块:有颜色、有气味、不透明、不能流动有固定形状12 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器材准备】为学生准备:3个装水的透明杯子、3 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1问题导入。(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设计意图:通过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为后续学习物质放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变化做好了铺垫。(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3)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学生可能会根据一些生活经验,提到“溶解”这个词)(4)所有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课件展示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2聚焦问题。如果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二、学习新课,探究发现1描述并记录现象。(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察的物质)(2)小组成员分头观察,交流汇报。(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打算怎么做?(4)学生分组研讨,拿出实验方案,教师加以指导。指导要点:使学生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静静地观察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况,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提醒学生不能晃动水杯;在物质进入水中一13 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搅拌停止后,再次观察、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况、混合液的情况以及杯底的情况。同时,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别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所有观察结果都要记录下来。(5)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6)教师巡视和指导。2研讨交流,达成共识。(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学生分别描述3 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询问学生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发生变化,并对比 3 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引导学生在说出自己判断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实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还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允许学生品尝,学生归纳的“咸”和“甜”是基于生活经验)。三、课堂小结、扩展延伸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2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分享。(播放课件)设计意图:教学首尾呼应,扩展延伸,巩固所学。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14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器材准备】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对比观察的方法。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二、探索(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板书:空气)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4提问。(1)要想研究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研究呢?设计意图:将问题缩小,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可以把它“逮”住呢?(4)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儿,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办法了吗?(5)我们“逮”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二)指导学生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1提问.(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察空气?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手“摸一摸”“捏一捏”,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等。(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贴:眼睛、鼻子、手,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2)引导:本单元我们曾经研究过什么物体呀?(3)大家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15(4)我们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征?(5)我们研究水的时候,是将水与哪些物品进行比较研究的?(6)现在,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再进行比较研究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教师板书记录学生的发现。2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1)提问:还记得在第一课和第五课的时候,我们使用过的记录单吗?(2)小组内讨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征。(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察到这些特征的?学生:“用眼睛观察空气是透明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跟水对比,水是流动的,打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动的”等。(4)班级集体论证:“空气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看见这袋空气是透明的,跟水一样”“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我摸不着空气”等。(5)提问:“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认识了物体”“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三、小结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我们还学习了科学的观察方法。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去观察其他的物体。设计意图:提醒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的整理,持续培养科学学习习惯。【板书设计】空气无色无味透明气体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16【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教学准备】学生: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教师: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回顾已经认识的动物1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2(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4)同学们真厉害,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标本。你能像观察仓鼠宝宝那样,观察这些标本吗?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3)全班交流。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动物标本,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小组介绍,其他同学可以指出其描述不全面的地方并做补充)3画一画我们观察的动物。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各具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吧。怎么画呢?(1)教师示范,边观察标本边画,先画身体中间的部分,这是主要部分,然后再画上脚、头、翅膀等,最后可以画一画头上的眼睛、嘴。(教师可提示学生观察学生活动手册上画动物的步骤,学生可以参照学习,同时教师提出画的要求: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尽量画得像)(2)学生在活动手册上开始画图。教师巡视指导。抓住主要特点画动物。看看学生有无把凭空想象的成分画上去的情况。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描述动物身体的各个部分,仔细观察每个部分的特点。图画上适当加文字(或拼音)标注。(3)交流反馈。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活动手册。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是哪种动物?(指向画得像不像)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指向有没有突出动物的特征)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指向真实记录)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三、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1(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辨出来吗?2汇报交流。3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4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5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说吗?17(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四、总结和拓展1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 这节课学习了用画图的方法记录动物,现在老师用橡皮泥制作了刚才观察的仓鼠宝宝的模型,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3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我们知道的动物动物的特点(班级记录单)日期:1能自己运动 6吃食物 2 有嘴 7需要空气3会长大 8会繁殖4有身体 9会排泄 5有生命 10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3.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过程与方法: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蜗牛.蚂蚁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括小动物的特征教学难点: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探究性活动。第一课时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放大镜玻璃板 食醋学生准备:课前捉蜗牛,每小组一个玻璃杯(装蜗牛)几种食物:肉片,菜叶,苹果皮,面包等,记录纸,笔。教学过程:18(一)谜语导入1.出示谜语: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七星瓢虫)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蜗牛)师: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板书课题)(二)组织探究活动1.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1)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去捉蜗牛了,你们都捉到了吗?是从哪里捉来的?(2)交流。(3)小结:由此看来,蜗牛一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阴暗,潮湿或有蔬菜,嫩叶的地方)2.观察蜗牛的外形特点及运动方式(1)提问:在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2)师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出观察的注意点: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3)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要想看得清楚可借助放大镜。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蜗牛放在一样物体上进行观察。(4)交流讨论,观察不到的东西,教师可补充。(5)画一画 记一记师:把你观察到的记下来并画出蜗牛的外形。3.观察蜗牛的习性(1)蜗牛是怎样出壳的(提醒学生安静等待)(2)蜗牛喜欢吃什么?观察活动:在蜗牛周围放一些食物,观察蜗牛会朝什么方向爬?去吃什么食物?(3)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观察活动:在蜗牛面前放上醋,看看蜗牛有什么反应。4.提出其它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课后有针对性的研究。三总结师:观察完蜗牛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它呢?(下课后我们一起把小蜗牛送回家好吗?)19 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设计一、蜗牛1.生活环境:2.身体结构3.食物来源第二课时教学准备:不同窝的蚂蚁,蚂蚁的图片各种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我们观察了蜗牛,你们说说蜗牛都有哪些特点呢?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观察校园里的另外一种常见的小动物蚂蚁(二)组织探究活动1.捉蚂蚁(1)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去捉蚂蚁了,你们都捉到了吗?你们是怎么捉到的?(2)交流。(3)小结:由此看来,蚂蚁很喜欢甜食2.观察蚂蚁的外形特点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并提示:要想看得清楚可借助放大镜。做好记录,可以画下来并标注各部分名称3.观察不同窝的蚂蚁的相处情况(1)把从不同地方捉到的两只蚂蚁放在一起,观察它们的反应(2)在多放几只试试(让它们的数量不相等)20 4.做好观察记录5.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和蚂蚁,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它们又有哪些不相同的地方呢?(2)学生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比较(3)展示自己的分类成果,全班交流6.巩固练习练习册 17 页学中练第一题,学生在课堂上做完,说出判断依据,说出分类标准7.布置作业研究蚯蚓板书设计:校园里的小动物蚂蚁蚂蚁身体身体结构食物来源3.不是“一家”的蚂蚁相处情况数量不等时会互相厮杀小动物的共同特征呼吸、喝水、吃东西、长大、繁殖、对刺激有反应、会运动不同动物的分类21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注意事项

    本文(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pdf)为本站会员(索****)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