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 资源ID:85752425       资源大小:559.19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

    天津市宝坻区 2021 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研究发现,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可以转变成液体状而移动。若阻断LPA信号则可以阻止癌细胞的扩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易扩散与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减少有关B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C细胞癌变的本质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D LPA信号发挥作用时,相应的靶细胞能产生抗体【答案】D【解析】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下降,使癌细胞易于扩散和转移,A 正确;据题意“经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细胞可以转变成液体状而移动”可知,LPA信号发挥作用后会改变细胞膜的流动程度,B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突变,C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产生的,而不是由相应的靶细胞产生的,D 错误。2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调查人类遗传病时发现一个家族中出现下图所示的患病情况,于是该小组对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以及该家族不同成员的基因组成进行分析。下列是小组成员甲、乙、丙、丁的分析,其中正确的是()A甲: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 和-3 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4 B乙:该病为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 为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丙:所有的患病个体一定都携带致病基因,但不能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D丁:若-2、-3 的某染色体缺失,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可知,-3 和-4 正常,-3 患病,说明为隐性遗传病,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由于-2 患病,则-1 应患病,但-1 正常,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详解】A、根据-3 和-4 正常,-3 患病,说明为隐性遗传病,A 错误;B、若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母亲患病,儿子应患病,根据-2 患病,但-1 正常,可知该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B错误;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有患病个体均为隐性纯合子,C错误;D、染色体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D 正确。故选 D。3研究突触间作用关系时,进行如图1 实验,结果如图2、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轴突 1 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出神经元M B轴突 1、2 释放的递质均可改变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C轴突 2 释放的递质直接抑制神经元M 产生兴奋D轴突 1 释放的递质能与轴突2 和神经元 M 的受体结合【答案】B【解析】【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2、突触小体与神经元的胞体或者是树突接触形成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组成,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刺激轴突1 引起动作电位的产生,说明轴突1 释放的递质可引起Na+快速流入神经元M,A 错误;B、轴突 2 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轴突1 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都能引起突触后膜离子通透性的改变,B正确;C、根据图2 的结果刺激轴突2 在刺激轴突1,动作电位降低,说明轴突2 抑制了轴突1 释放的递质,作用于轴突1,C错误;D、轴突 1 释放的递质只能与神经元M 的受体结合,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以及功能,兴奋的产生以及传导,需要根据图中给出信息分析出轴突1 和轴突2 释放递质的种类。4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的2 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此动物体细胞的两倍B甲图所示细胞若发生片段2 与 3 的交换,则此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C乙图中A 与 a是一对等位基因,该细胞内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乙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体细胞,且遗传信息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1 和 3、2 和 4),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甲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此动物体细胞相同,A 错误;B、甲图中2 和 3 是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交换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B 正确;C、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 错误;D、由乙图所示细胞标出的基因可知,两个子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不同,D 错误。故选 B。5探究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最佳的观测指标是()A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B2,4-D 溶液的浓度C扦插枝条的生根平均长度D扦插枝条的生根总长度【答案】D【解析】【分析】探究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自变量是2,4-D 的浓度,因变量是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或生根总长度,扦插枝条上芽的数量、2,4-D 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详解】探究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实验中,观测指标是对因变量的观察,2,4-D 溶液的浓度属于自变量,不是观测指标。不同浓度的2,4-D 溶液对插枝生根作用的影响不同,扦插枝条的生根数量和扦插枝条的生根长度都是自变量影响的结果,都可作为观测指标,但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常用扦插枝条的生根总长度作为最佳的观测指标,综上分析,D 正确,ABC错误。故选 D。6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同一细胞的线粒体膜、液泡膜对相关物质的相对吸收速率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吸收速率的差异与这两种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B线粒体膜、液泡膜对O2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无关C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Na的吸收速率都有差异,这是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制D线粒体膜、液泡膜对图中相关物质的吸收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K、Na跨膜运输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量,因此线粒体膜、液泡膜对K、Na吸收速率的差异与这两种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也受能量供应不同的限制,A、C错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消耗O2,因此线粒体膜、液泡膜对O2吸收速率的不同与线粒体、液泡的功能有关,B错误;线粒体膜、液泡膜对图中相关物质的吸收以生物膜的流动性为基础,与生物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D 正确。7下表为适宜浓度的-萘乙酸(NAA)和赤霉素(GA3)溶液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分组溶液种类(mg.mlr-1)胚芽鞘长度(em)甲胚芽鞘初始长度2 乙?4 丙GA310 丁NAA 6 戊NAA+GA314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种类不同,表中“?”处理方式为清水处理B若实验用的NAA 浓度为 m,则改用低于m 浓度的 NAA 时,胚芽鞘长度不一定减少CNAA 与 GA3可调节植物基因表达,二者混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D NAA 与 GA3是由植物产生,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且具有微量而高效的特点【答案】D【解析】【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适宜浓度的-萘乙酸(NAA)和赤霉素(GA3)溶液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因变量是胚芽鞘的长度,乙组作为空白对照组,戊组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共同使用后胚芽鞘的长度明显大于单独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据此答题。【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溶液种类不同,需要一个空白对照组,故表中“?”处理方式为清水处理,A 正确;B、若实验用的NAA浓度为m,则改用低于m浓度的NAA时,有可能更接近最适浓度,故胚芽鞘长度可能增加,B正确;C、由丙丁戊三组实验结果可知,NAA 与 GA3混合处理要比它们单独处理促进作用更强,说明二者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D、NAA 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探究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属于理解应用层次,有一定的难度。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构成内质网的囊腔和细管连成一个整体B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均运输到高尔基体C溶酶体是所有植物细胞消化细胞内碎渣的重要场所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有很多个分散的小液泡【答案】A【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内质网是囊腔和细管连成的一个整体,A 正确;B、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会运输到高尔基体及细胞的其他部位,B 错误;C、溶酶体是某些植物细胞消化细胞内碎渣的重要场所,C 错误;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D 错误。故选 A。9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细胞一定能进行b 过程,不一定能进行a 过程Be、d 过程可发生在同一种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中Cb、c 过程叫做基因的表达D转录是把DNA 上的遗传信息传递到信使RNA 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的内容,其中 a 表示 DNA 分子的自我复制;b 表示转录过程;c 表示翻译过程;d 表示逆转录过程;e 表示 RNA 分子的自我复制过程;其中d 和 e 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A、人体红细胞无a 过程 DNA 复制,也无b 过程转录,A 错误;B、d 是逆转录,只能发生在被逆转录病毒侵染的细胞中,e 是 RNA 复制,只能发生在被含RNA 复制酶的病毒侵染的细胞中,B 错误;C、基因的表达是指b 转录和 c 翻译这两个过程,C正确;D、在细胞核中,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称为转录,RNA有很多种,不一定是合成mRNA,D 错误。故选 C。10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这说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冠状病毒和人体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ACE2结合从而入侵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C冠状病毒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翻译出RNA 聚合酶。这一过程需要冠状病毒的+RNA 为模板,还需宿主细胞的氨基酸、ATP、酶、tRNA、核糖体等参与D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免疫细胞将其消灭,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详解】A、新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可以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 正确;B、冠状病毒和细胞膜上的结合位点结合入侵细胞,说明细胞膜具有进行信息交流的功能,也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是相对的,B 正确;C、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进入宿主细胞内,原料、能量和场所都是由宿主提供,C 正确;D、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后需要免疫细胞将其消灭,免疫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血浆,D 错误。故选 D。【点睛】易错点:培养基不能直接培养病毒。11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基因中蕴含着遗传信息,且具备表达的能力B不同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一定不同C基因总是伴随着染色体从亲代传递给子代 D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DNA 和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脱氧核苷酸。【详解】A、遗传信息就蕴含在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之中,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故具备表达的能力,只是不一定能表达,A 正确;B、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可能决定同一种氨基酸,故不同的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相同,B 错误;C、细胞核中的基因基因可以伴随着染色体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但细胞质中的基因并不是伴随着染色体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C 错误;D、两条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数不一定相同,如X 与 Y 染色体上的基因数就不同,D 错误。故选 A。【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的概念,明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并结合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析作答。12下图为蔗糖在不同植物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B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信息传递功能CATP的合成减少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D筛管内蔗糖水解前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大小不变【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单糖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图中的物质运输过程都是顺浓度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A 正确;B.图中的运输方式体现了胞间连丝的通道功能,B 错误;C.单糖的运输是顺浓度的运输,不需要ATP,故 ATP的合成减少不会直接影响图中单糖的运输,C错误;D.筛管内蔗糖水解后,细胞质的渗透压变大,D 错误。故选 A。13某二倍体植物(AaBbCcDd)一条染色体上的4 个基因的分布和表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A这 4 个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B酶 4 与精氨琥珀酸结合后,酶4 的形状发生改变C该二倍体植株自交后代中能产生精氨酸的个体所占比例是3/4 D这 4 个基因之间能发生基因重组【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和分离。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分离定律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详解】A、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故这4 个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A 正确;B、题意显示,酶4 能催化精氨琥珀酸转变为精氨酸,故酶4 与精氨琥珀酸结合后,酶4 的形状发生改变,B 正确;C、图中的四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故可看成是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可推知该二倍体植株自交后代中能产生精氨酸的个体所占比例是3/4,C正确;D、图中的四个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则这四对等位基因之间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故选 D。14调查发现,某地区红绿色盲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0%,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红绿色盲属于单基因遗传病B为保证调查数据的准确性,被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C该地区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孩子的概率是1/22 D该地区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红绿色盲基因频率不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平衡定律:在数量足够多的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没有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没有自然选择的前提下,种群是基因频率逐代不变,则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p2表示 AA的基因型的频率,2pq 表示 Aa基因型的频率q2表示 aa 基因型的频率。其中p 是 A 基因的频率;q 是 a 基因的频率。基因型频率之和应等于 1,即 p2+2pq+q2=1。题意分析,由某地区红绿色盲在男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0%,女性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可知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为10%,假设相关基因用B、b 表示,则 Xb的基因频率为10%,XB的基因频率90%,该群体中女性携带者(XBXb)的概率为210%90%=18%;女性携带者在正常人群中的概率为18%(1-1%)=2/11。【详解】A、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上隐性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A 正确;B、发病率的调查需要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这样获得的数据越接近真实值,即调查数据的准确性,B 正确;C、由分析可知,该地区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XBXb、XBY),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孩子的概率是2/11 1/4=1/22,C 正确;D、该地区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的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不相等,但基因频率是相等的,D 错误。故选 D。15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冲卵是把雌性个体中的卵细胞冲出来B用于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过程的激素相同,处理的对象也相同C几乎所有动物的胚胎都应该在原肠胚阶段之前进行移植D核移植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属于有性生殖【答案】C【解析】【分析】1、胚胎工程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产生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理论基础:哺乳动物的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规律。2、胚胎分割的特点: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胚胎分割可以看做动物无性繁殖或克隆的方法之一。3、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对胚胎进行移植;移植后的检查。【详解】A、冲卵是把雌性个体中的早期胚胎冲出来,A 错误;B、用于同期发情和超数排卵过程的激素不相同,同期发情是用孕激素,超数排卵是促性腺激素,B 错误;C、几乎所有动物的胚胎都应该在原肠胚阶段之前进行移植,C正确;D、核移植后进行早期胚胎培养属于无性生殖,D 错误。故选 C。16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物质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色氨酸脱水缩合形成生长素BATP水解后可作为DNA 的单体C叶绿体中的色素一定含有Mg 元素D麦芽糖可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答案】D【解析】【分析】1.ATP的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 的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大量的能量,供给各项生命活动,当ATP脱去两个磷酸时形成的一磷酸腺苷是组成RNA 的基本单位。2.乳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加一分子果糖。【详解】A、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为生长素,因为生长素不是多肽,也不是蛋白质,A 错误;B、ATP水解后可作为RNA的单体,不能作为DNA 的单体,B 错误;C、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一定含有Mg 元素,类胡萝卜素不含有Mg 元素,C 错误;D、麦芽糖可水解为两分子葡萄糖,D 正确。故选 D。17芦笋是雌雄异株植物,雄株性染色体为XY,雌株为XX;其幼茎可食用,雄株产量高。以下为两种培育雄株的技术路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促进芽生长B幼苗甲、乙和丙的形成均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C雄株丁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Y、XX D雄株甲和雄株丁的培育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与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植物组织培养所遵循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其流程是: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也叫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长出丛芽,最终形成植物体。【详解】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使用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当二者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例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A 错误;幼苗甲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幼苗乙与幼苗丙的形成是花药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这些过程所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技术手段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因此需要经过脱分化与再分化的过程,B正确;花粉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其配子含有X染色体或Y染色体,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得到的植株乙与丙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 或 YY,因此雄株丁的亲本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为XX、YY,C 错误;雄株甲是通过无性繁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不会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也不会发生基因重组,雄株丁是通过有性生殖形成的,形成过程中经过了减数分裂,因此会发生基因重组,D 错误。【点睛】本题容易错选C,因为易受雌雄异体的生物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分别是XX、XY的思维定势影响。18Ca2+内流会促进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放神经递质。图表示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过程,其中ACh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Ch受体可能位于神经元树突或胞体膜上B若组织液中Ca2+浓度下降,可能会影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CACh 发挥作用后,会在突触间隙不断积累D ACh与 ACh受体结合后,肌细胞可能会发生收缩【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可知,钙离子的浓度与细胞膜的透性有关,如果细胞外液的钙离子的浓度较低,会使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加大,以致出现膜的去极化加强,引起动作电位加大,引起肌肉细胞兴奋性增强。【详解】A、由图可知,ACh受体可能位于神经元树突或胞体膜上,A 正确;B、若组织液中Ca2+浓度下降,Ca2+内流将减少,神经递质的释放将受到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B 正确;C、ACh 发挥作用后,会被相关酶立即分解,C错误;D、Ach 是兴奋性神经递质,因而ACh与 ACh受体结合后,肌细胞可能会发生收缩,D 正确;故选 C。1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样方法能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不能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B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中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C调查群落的边界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D调查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能反映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1、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2、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详解】A、对于像昆虫卵、跳蝻等活动范围比较小的动物,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A 错误;B、在群落的垂直结构中,不同种类的生物分布于垂直空间的不同位置,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B 正确;C、调查群落的边界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C 错误;D、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D 错误。故选 B。20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 处,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弯曲半边茎内侧细胞比外侧细胞生长的快B生长素对半边茎内侧细胞有促进作用,对外侧细胞有抑制作用C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侧细胞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D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内外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两侧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因生长素的浓度、细胞的年龄、植物的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因细胞的年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为:幼嫩的细胞比衰老的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详解】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且其促进细胞生长的效果更明显,导致内侧细胞生长快,A 正确;B、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内外侧细胞都在生长,并未体现生长素对外侧细胞的抑制作用,B 错误;C、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内侧细胞生长快,由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可推测内侧细胞大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高,C正确;D、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可能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内外侧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该浓度的生长素更有利于内侧细胞的生长,D 正确。故选 B。【点睛】此题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明确生长素的作用因浓度、细胞种类的不同而有差异;其次要求考生根据生长素的作用原理对实验现象(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作出合理的解释。21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构成的B神经纤维接受适宜的刺激会产生负电波C跨步反射属于复杂反射D膝反射的反射弧属于二元反射弧【答案】A【解析】【分析】1.神经系统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支持细胞)组成,神经元的数量远少于支持细胞的数量。2.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详解】A、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细胞和支持细胞即神经胶质细胞构成,A 错误;B、神经纤维接受适宜的刺激会导致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开放,引起离子流动产生负电波,即神经冲动,并沿着神经纤维传导,B正确;C、跨步反射需要多种神经元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活动,C 正确;D、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由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组成,属于二元反射弧,D 正确。故选 A。22自国家开展“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 20 年来,河北省每年因退耕还林工程涵养水源116 亿立方米,防风固沙总物质量为259 万吨,固碳851 万吨,释放氧气387 万吨,吸收污染物4 3万吨,生态效益总价值达58 亿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退耕还林”过程耕地中的杂草数量增加,呈“S”型曲线增长B“退耕还林”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增加,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退耕还林”体现了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D“退耕还林”能够有效地固定碳,缓解温室效应的进程,降低环境污染【答案】C【解析】【分析】随着退耕还林的推进,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生物种类和数目增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增加。【详解】A、“退耕还林”过程耕地中的杂草数量增加,但是受环境阻力的影响,会呈“S”型曲线增长,A 正确;B、“退耕还林”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增加,营养结构变得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 正确;C、“退耕还林”体现了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速度,但是没有改变方向,C错误;D、由题干的信息可以看出“退耕还林”能够有效地固碳,缓解温室效应的进程降低环境污染,D 正确。【点睛】本题以退耕还林为背景,考查了生态学的知识,识记种群增长曲线的条件,生态系统、群落的知识进行解答。2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C同种生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不同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详解】A、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正确;B、在自然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也可能发生变化,生物也会发生进化,B正确;C、同种生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可能不同,如桦尺蠖,C 正确;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如 AA:Aa:aa=1:2:1 和只有 Aa 相比,基因频率相同,D 错误。故选 D。【点睛】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为生物进行提供原材料。2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B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D人为因素不能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1、“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A 正确;B、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B 正确;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有利于种群的发展,C正确;D、人为因素可导致种群发生定向进化,即人工选择也可以导致种群的进化,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概念和可遗传变异提供进化的原材料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5下列有关细胞中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组成 ATP、DNA 和 RNA 的元素的种类完全相同B越冬植物细胞内的结合水的含量多于自由水C蛋白质中的S元素只能存在于R 基团上D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 可能翻译出相同的肽链【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内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详解】A、组成 ATP、DNA 和 RNA 的元素都是C、H、O、N、P,即元素组成完全相同,A 正确;B、越冬植物的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提高植物的抗逆性,但是此时结合水的含量仍然低于自由水,B 错误;C、蛋白质的S元素只能位于R 基团上,不会存在于其他部位,C正确;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因此碱基序列不同的mRNA 可能翻译出相同的多肽链,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细胞中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 研究人员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测得某高等绿色植物一天内光合作用强度曲线,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 a、b 对应的数值分别用m、n 表示,请用m、n 和呼吸作用速率r 列出三者的数量关系:_。(2)7:0010:00 曲线 a 上升,影响因素主要是_。(3)10:0012:00 曲线 a 继续上升,但曲线b 却下降。曲线b 下降的原因是_。(4)图中所示时间中,_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从控制温度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_的措施提高该植物的有机物量。【答案】n=mr(或 m=n+r 或 m-n=r)光照强度(或光强或光照)温度升高,呼吸速率和总光合速率均增大,而呼吸作用速率增大幅度大于总光合速率增大幅度,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或:因为真光合速率(或a 曲线)增大趋势变缓,而呼吸速率增大更加明显,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18:00 夜间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或通过调控温度抑制呼吸酶活性,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或白天适当控制温度使净光合速率最大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解析】【分析】分析图示:曲线a 为 CO2消耗量,表示总光合作用强度,曲线b 为 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在12:00 左右时,净光合速率出现低谷,正常情况下这可能是由于气孔关闭导致的。【详解】(1)由分析可知,曲线a 为 CO2消耗量,表示总光合作用强度,曲线b 为 CO2吸收量,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即呼吸作用速率r=m n(或 m=n+r 或 m-r=n)。(2)7:0010:00,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总光合作用强度增加,曲线a 上升。(3)10:0012:00,温度升高,呼吸速率和总光合速率均增大,由于与光合速率有关的酶对高温更敏感,故呼吸速率增大幅度大于总光合速率,即曲线a 继续上升,但曲线b 却下降。(4)只要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机物就会有积累,故 18:00 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从控制温度的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夜间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或通过调控温度抑制呼吸酶活性,以减少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或白天适当控制温度使净光合速率最大以增加有机物的积累量)的措施提高该植物的有机物量。【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需结合图解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27凝乳酶是奶酪生产中的关键性酶,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该酶的基因转移到了微生物细胞中并使之表达。如图表示EcoR、BamH、Pst三种限制酶在质粒和含凝乳酶基因的外源DNA 片段上的切割位点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EcoR 、BamH、Pst三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分析,该工程中最不适宜用来切割外源DNA获取目的基因的限制酶是_,将切割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需要_酶构建好的重组质粒在目的基因前要加上特殊的启动子,它是_识别和结合的部位。(2)工业化生产过程中,若采用重组大肠杆菌生产凝乳酶,该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人大肠杆菌前,常常用_处理细胞,使之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_细胞。(3)研究发现,如果将该凝乳酶第20 位和第 24 位氨基酸改变为半胱氨酸,其催化能力将提高2 倍。科学家可以生产上述高效凝乳酶的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_。该生物工程技术对蛋白质结构的设计和改造,必须通过基因来完成,原因是_。【答案】EcoRDNA 连接酶RNA 聚合酶Ca2+感受态蛋白质工程基因决定蛋白质【解析】【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 是否插入目的基因 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 分子上含有EcoR、BamH、Pst三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其中EcoR 的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用该酶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不能用该酶切割;将切割后的质粒和目的基因连接起来需要DNA 连接酶启动子是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启动转录过程。(2)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胞法,即用Ca2+处理细胞,使之处于一种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 DNA 分子的生理状态,这种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3)生产上述高效凝乳酶需要对蛋白质进行改造,因此需要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由于基因决定蛋白质,因此该生物

    注意事项

    本文(天津市宝坻区2021届新高考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解析.pdf)为本站会员(索****)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