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题及答案.pdf
-
资源ID:85757678
资源大小:19.15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题及答案.pdf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 练习题及答案篇一一、看拼音写词语。d ju n()h sh()ji n b i()y d n()sho wi()二、在正确的读音上面打“”。系(j x)绳子稍(sho s o)微蜿(wn wn)蜒漆(q x)黑上源(yu n y n)盘曲(q q)而上浙(zh z)江仿佛(f f)呈(ch ng c ng)粉红色三、给下列句子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端:端正,不歪斜东西的一头项目方面事情的开头仔细地看用手平正地拿着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异:不同的分开另外的,别的特别的奇怪4.石钟乳和石笋颜色各异。()5.奇花异草不容易养活。()6.这是一道奇异的亮光。()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沙土()的映山红()的公路()地移动()地流着()地举起五、仿照例句写句子。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无论都_六、读课文,完成填空。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1.“孔隙”的特点是_。表现在:_。2.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3.船的进出方式是:_ 4.乘船必须 _ 5.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_。【答案】一、杜鹃合适肩背移动稍微二、(j)(sho)(wn)(q)(yun)(q)(zh)(f)(chng)三、1.2.3.4.5.6.四、(粉红)(各色)(宽阔)(慢慢)(缓缓)(高高)五、无论前进的路上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会一直走下去。六、1.窄小,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2.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3.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4.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题及答案篇二一、读拼音写汉字,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jio()shu ch n()sh zh n r()sh s n()n sh()sh n yu n()二、按要求写词语。1.时宽时窄(ABAC):_ 2.时宽时窄(一对反义词):_ 三、说说下列句子运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2.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广大会堂。()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再没法容第三个人的这样小的小船。()4、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四、课文内容梳理:本 文 的 作 者 是 _。作 者 游 览 的 地 点 是_,时间是 _。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最后_。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游乐山妈妈的故乡四川有一处中外闻名的游览胜地乐山。今年暑假和妈妈一起回家乡,我有幸游览了乐山。清早,江面上晨雾弥漫。我们由乐山城乘汽艇沿江而下,过青衣江、泯(m n)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口来到有中流砥柱之称的乌龙山。乌龙山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树木繁茂,翠竹成荫,山壁陡峭,江流澎湃。古人曾赞道:“何处飞来缥(pi o)渺(mio)峰,独立江心江四曲。环水有山不见山,一耸云树插天绿。”我们离船登岸,踏上山间小径,小径两旁竹木苍翠,不时传来阵阵鸟语,十分幽雅恬静。不知不觉悟我们来到乌龙寺,乌龙寺坐落在乌龙山顶。楣(m i)门正中高悬金匾,门上雕刻着十分精美的花卉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寺内主要建筑有经弥陀(to)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和方丈室等,这些建筑结构严谨,庄严雄伟。入门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天王雕塑,一个凶猛,一个严肃,一个威武,一个神气。天王手拿擒妖宝物,个人魁梧高大,形态庄重。寺中烟气弥漫,看来寺内香火很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沿着石铺小路下了山,过铁索桥,来到雄伟秀丽的凌云山。凌云山文物古迹丰富,历史名人题咏遍山皆是。加上寺宇辉煌,并有世界的石佛,因此自古以来有“天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嘉州山水在陵云”的美誉。险峻的竣云栈(zh n)道下,奔腾的江水不时地冲击着山石,十分壮观。顺着凌云栈道,我们来到大佛脚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的石刻勒坐像。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 米,鼻长 5.6 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 sh),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其雕刻的精细,充分显示出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技艺,实在令人惊叹。夕阳红着脸儿,慢慢地西沉了,天空中的浮云化作片片美丽的晚霞。此刻,乐山奇景我们尽收眼底。我为祖国有如此辉煌灿烂的历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按要求完成以下问题:1.解释下列成语。络绎不绝:_ 巧夺天工:_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A、时间变化B、地点变化 C、事情的发展3.填出下列地点变化的缺项。乐山城()()()()4.用“_”画出第六自然段描写大佛高大句子,用“_”画出这节中描写大佛神态的句子。5.短文最后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 参考答案一、额角水程石钟乳石笋宫室上源二、1.笨手笨脚可亲可敬尽心尽力2.承前启后感天动地声东击西三、1.拟人2.比喻3.设问4.排比四、叶圣陶浙江金华双龙洞4 月 14 日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五、1.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2.B 3.乌龙山乌龙寺凌云山大佛脚下4.佛像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在三江激流汇合处,坐东面西,佛像高71 米,鼻长 5.6 米,单是脚前可坐百余人,如今大佛身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像披着绿色的袈裟(ji sh),大佛背山面水,已在这里打坐一千一百多年了。大佛一双慧眼远眺峨眉,近观乌龙,双眼欲睁似闭,神态端庄慈祥,真是形神兼备。5.升华主题,总结全文。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练习题及答案篇三一、读拼音,写词语。zh jingji n b it n b y d ngdng l shng yu n 二、选择正确的词义填在括号里。山上的映山红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A表现出来的活力。B活跃;有生气。C英俊;相貌、身材好。三、补充词语,并按要求完成练习。盘曲()()突兀()()颜色()()变化()()1上面的词语中“_”是形容公路的。2上面的词语中“_”用来形容变化很多,使人难以把握。下面的词语中不是这个意思的是()。A变幻莫测B千变万化C日月如梭D反复无常四、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句子练习。1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运用了 _的修辞方法。仿写句子:这段时间,天空时而 _,时而_,时而_,时而 _,变化无常。2照样子,写出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例:水很清,清得可以看到水底的沙石。外洞很大,大得_ 五、课内阅读。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1选文中加黑的句子是_句,从侧面点明了孔隙_的特点。2用浪线画出描写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3将选文中的“贴”换成“挨”行不行?()A行,意思相近,不影响表达效果。B不行,“贴”说明作者是紧紧地靠着船底的,衬托出孔隙的小。4联系上下文,说说孔隙具有哪些特点。_ 六、课外阅读。春风把我们送到美丽的南翔古猗园。走进古猗园的大门,迎面是一堵巨大的浮雕墙。你看,假山流水,柳荫竹林,亭台楼阁,一对栩栩如生的白鹤正在南飞。啊,多美的艺术品!老师告诉我们,这堵墙叫照壁,上面雕刻的是明代古猗园的全景。转过照壁,沿着石铺的小径向前走,我们来到了横跨戏鹅池的九曲石桥。那栏杆、那柱子,都十分别致。站在九曲桥上,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碧波荡漾、苍松翠竹、层叠的假山、盛开的鲜花,多么秀丽呀!走过九曲桥,登上竹枝山,我们便看见了一个很有特色的亭子。亭子前有一块黑色的匾额,上面是三个苍劲有力的烫金大字:缺角亭。这亭子是四方形的,亭顶、三个檐角的尖端都有一只紧握的大拳头,只有东北角缺了一只。老师告诉我们:“当年,日本侵略了中国的东北三省,南翔人民就在这儿建立了这个亭子。亭子特意缺了个东北角,以示伤痛。其他几个角上的大拳头是表示中国人民的愤怒和反抗。”听完介绍,我们不知不觉地紧握拳头,心中升起了怒火。从缺角亭后下山,我们就来到了半浮在戏鹅池上的浮筠阁。在这儿,我看到了对面那古色古香的石舫。水平如镜的戏鹅池池面上,倒映出绿的山,红的花,古老的石舫,秀丽的白鹤亭,湖岸垂柳正在爆芽,桃花正含苞欲放,春意正浓。绕了一个大圈子,我们竟又回到了照壁前。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2)形容器物、陈设或艺术作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2用“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3作者的游览顺序是()。A照壁、九曲石桥、缺角亭、浮筠阁、照壁B照壁、缺角亭、九曲石桥、浮筠阁、照壁C照壁、缺角亭、浮筠阁、九曲石桥、照壁D照壁、九曲石桥、竹枝山、缺角亭、浮筠阁、照壁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 _ 参考答案一、浙江肩背臀部移动登陆(登录)上源二、B 三、而上森郁各异多端1.盘曲而上2.变化多端C 四、1.排比万里无云乌云密布阳光灿烂狂风大作2.就算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也不会觉得拥挤。五、1.设问小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3.B 4.“孔隙”的特点是狭小、黑、险。六、1.(1)栩栩如生(2)古色古香2.啊,古猗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明珠!3.D 4.表达了作者对古猗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