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部编三上《17、古诗三首》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pdf

    • 资源ID:85759444       资源大小:725.46KB        全文页数:4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部编三上《17、古诗三首》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pdf

    课题:17、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任课教师教材分析本课由三首诗歌组成,诗歌分别描绘了天门山、西湖以及洞庭湖的美丽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丽自然、壮丽山河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情分析经过前期的学习与积累,学生不论是在知识储备上还是认知能力上,均有了一定的程度的提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能够通过自主学习从单元选编的课文中感受其景色之美。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难点:感受诗歌意境美,激发对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多媒体课件;搜集诗歌作者资料;歌曲望天门山课时3 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学会并能美观书写本课“断、楚、至、孤、帆”5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够默写古诗。3.理解诗歌大意,能够借助诗歌语言想象天门山的景色特点,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引入,板书课题1.板书“山”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都想到了哪些山名,同时简单说说自己对这座山的了解。教师适时引入:老师今天再带你们去了解一座山(补充板书:天门),同时简单补师生互动第一课时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充对“天门山”的了解(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2.出示诗歌题目:望天门山,简单介绍诗歌作者李白(唐代最著名的诗人,因其诗歌想象大胆奇诡,富于浪漫气学过程息,后人称其为“诗仙”)。二、自主朗读,感知画面1.教师范读诗歌,同时课件出示朗读停顿: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进行强调指导,注意“帆”读第一声,“楚”的声母是翘舌音“ch”。同时指导学生书写“断、楚、至、孤、帆”五个生字,教师重点范写指导:“楚”,注意上面“林”右边的捺画变成点画,下面半部分的平捺要舒展;“孤”,左窄右宽,注意左边“子”的横画变成提画,右边中间部分是竖提,点两画,不能写成了一笔竖画。学生自主描写生字,注意记住教师强调的重点笔画书写。4.分小组朗读诗歌,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流畅。5.引导学生再读诗歌,看看诗人李白在天门山都看到了哪些自然景物。6.学生交流(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教师适时引导他们试着将诗歌画面画到纸上。三、精读诗歌,融境悟情1.过渡:孩子们,大家刚才为诗歌配的图画到底怎样呢?接下来让我们随着李白一起来到诗歌的情境中,边读诗歌边想象画面,然后再看看自己画得是否符合诗歌意境。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试着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借助词义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师巡视了解自主学习情况,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朗读诗歌分小组朗读诗歌,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流畅学生再读诗歌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试着理解词语的意思及时予以点拨指导。3.交流对词语及第一,二两句诗意思的理解。(1)课件出示第一、二句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碧水东流至此回。”引导学生说说在这两句诗中自己对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教师重点引导他们理解“中断”(从中间断开分成两座山)“开”(断开),“碧水”(碧绿的江水),“至此”(到这里转向北流),“回”(回旋徘徊)。课件播放天门山风景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图说图。师:图中的天门山,江水都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生:山看上去很高,很险峻,水流也很急。师:认真看一看自己的图画,你画得准不准呢?生:老师,我把山画得太平缓了,感觉一点儿都没有表现出“高”和“险峻”的特点。生:我觉得自己没有画出江水“碧绿”的颜色。生:我也没有表现出山应该是青绿色的感觉。师:孩子们,老师也来画一画青山和碧水,你们看老师画得怎么样。教师简单板演天门山、楚江图,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注意结合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并交流自己的看法。(2)引导学生借助对画面的感知,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补充(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奔流到这里回旋徘徊)。(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句,注意读出山、水的气势。4.继续交流对第三,四两句诗的理解。(1)课件出示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师生互动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借助对画面的感知,试着串讲诗句的意思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诗句来。”引导学生按照理解前两句诗的方法理解后两句诗中的部分词语意思,教师重点补充“相对出”(隔着长江相峙而立),“孤帆”(一叶孤舟),“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2)引导学生结合对词义的理解,看看自己接下来的图画又有哪些需要修改,调整的地方,教师巡视并给予点拨指导。(3)教师补充完成简笔画,同时指导学生根据简笔画试着描述后两句诗的意思,教师补充(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4)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后两句诗,注意将语调学生结合对词义的理解,看看自己接下来的图画又有哪些需要修改,调整的地方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后两句诗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略微放平缓点5.想象体验:如果你就是诗人李白,此时正乘船领略天门山的风景,你的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喜爱眼前的景色.)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诗人对眼前所见景物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6.指导学生再次朗读诗歌,读出自己的喜爱,赞叹之情。试着进行背诵,指名背诵展示。7.当堂默写诗歌。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过渡:孩子们,这首名传千古的诗歌还被谱成了好听的歌呢,让我们来欣赏欣赏吧(课件播放歌曲望天门山,学生聆听并学唱)。2.教师小结: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最宝贵的财富,而李白的诗歌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孩子们,让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本学生再次朗读诗歌,读出自己的喜爱,赞叹之情学生聆听并学唱望天门山师生互动课的第二首古诗。板书设计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认识“亦、抹、宜”三个生字,学会“饮、初”两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够进行背诵。3.理解诗意,想象古诗的画面,感受西湖夏天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对祖国河山的喜爱,赞美之情。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回顾引入,解释诗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天门山的壮丽景象,来,我们一起背诵望天门山。学生齐背古诗。师:这节课我们再跟随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步伐到杭州西湖去看看。课件出示西湖的图片和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简介诗人,教师简单补充(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引导学生读题,注意指导读准“饮”是前鼻音,“初”是翘舌音。同时引导他们猜一猜诗题的意思。生:我觉得是苏轼在西湖边看太阳,后来下雨了。师:你抓住了诗题中的两个重要的字眼一晴,雨,很会观察思考。谁能说得再简洁点?生:苏轼在西湖边看美景,看着看着天突然就下雨了。师:说得很好!那么,题目中的“饮”又是什么意思呢?学生齐背古诗师生互动生:可能是喝酒吧?师:老师也这么认为。孩子们,诗人一边喝酒,一边看西湖的美景,到底都看到了怎样的一番情景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歌。校书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指导学生书写生字“饮、初”,提醒他们注意“饮”右边“欠”的撇画要托住左边的竖提。而“初”左边是“衤”部。不要写成“礻”部,二、读中想象,感知诗意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试着准确读出诗句的朗读停顿。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2.指名朗读诗歌,教师适时范读指导,提醒读准“亦、抹、宜”三个字的声调,还要读准“潋、滟”的读音。同时指导读好朗读节奏,课件出示:“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学生齐读诗歌。3.引导学生联系学习古诗的方法,说说如何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适时引导他们借助注释理解词义,并在此基础上再理解诗句的意思。4.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试着进行词义,句意的理解,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习情况,并及时予以点拨指导。5.想象画面,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苏轼在西湖边饮酒赏景,他先后分别都看到了什么情景?(2)学生交流(先看到了西湖晴朗的,波光粼粼的样子,学生联系学习古诗的方法,说说如何才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试着进行词义,句意的理解,与同桌进行交流然后又看到了下雨时西湖云雾迷蒙的祥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借助对注释的理解,想象古诗描经的画面。同时出示前两句诗,引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诗分别写出了晴天和雨时西湖的景象,同时引导他们抓住“晴方好,雨亦奇”体会诗人对两种情形下的西湖都十分喜爱的感情。(3)课件出示晴天,雨天西湖的美景图,引导学生观图并试着串讲第一、二两句诗意,教师补充(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同时进行感情朗读,注意体会诗人心中的美好感受。(4)质疑过渡:面对如此令人陶醉的西湖美景,大诗人苏轼想到了什么呢?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第三、四句诗。(5)教师补充讲解关于“西子”的资料(越国的大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有“沉鱼之美”)。同时引导他们理解“欲”(如果),并在此基础上试着串讲后两句诗的意思,教师补充(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学生交流学生观图并试着串讲第一、二两句诗意师生互动第二课时教学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6)此时此刻,你站在西湖上,你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明镜、翡翠.)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诗人为什么要将西湖比作“西子(西施)”?(因为他觉得西湖跟西施一样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从中体会这样比喻的好处一一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喜爱。6.指导学生将全诗连起来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诗人对西学生将全诗连起来感情朗读,注意程湖的喜爱,赞美之情。7.引导学生尝试背诵练习,指名进行背诵展示,学生齐背。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过渡引入:大诗人苏轼在一天中欣赏到了西湖完全不同的景致,心中确实感到欣喜不已。其实,还有其他不少诗人也在西湖边留下了自己的诗句。2.课件出示诗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晓出净莞寺送林子方。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诗句。读中进一步体会诗人对于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3.教师小结:孩子门,关于美丽的西湖。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著名诗歌,课下希望大家都找一找、读一读。相信你们会跟大诗人苏轼一样爱上西湖的。读出诗人对西湖的喜爱,赞美之情学生尝试背诵练习,指名进行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师生互动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教学目标第三课时1.认识“庭、未、磨、盘”4 个生字,学会“镜、未、磨”等6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3.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感悟意境,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体会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赞美之情。第三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趣导入,引入学习1.师生趣味诗句接龙(教师说前一句,学生对后一句),时教学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接龙情况师生共同进行点拨、指导,同时对他们的表现予以肯定,表扬,并以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设置悬念。2.过渡引入:孩子们,刚才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课件出示诗歌)。3.简单介绍诗人(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二、探究交流,感悟诗意1.课件播放洞庭湖月夜风景图片,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引导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学生交流(仿佛看到了一幅朦朦胧胧的画面.),教师适时引入:孩子们,诗人刘禹锡到底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还是走进诗歌中看看吧。3.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根据经验读准诗歌的朗读节奏。4.指名朗读诗歌,教师再次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课件出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学生齐读诗歌。5.再读诗歌,试着借助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理解诗句的意思。6.引导学生小组内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可以通过探究交流或请教老师的方式争取弄明白。7.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适时引导他们明确“相和”(互相映衬),“镜未磨”师生互动学生边听边展开想象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根据经验读准诗歌的朗读节奏学生齐读诗歌学生小组内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学生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第三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水面无风,波平如镜),同时在学生对诗歌大意描述的时教学过程基础上补充诗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8.指导学生再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体会诗歌中所描绘的月夜下洞庭湖朦胧唯美的意境。三、深入研读,感悟意境1.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诗歌,看看在这首诗歌中,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适时提醒他们注意联系对诗歌大意的感知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将自己的理解进行简单批注。3.学生交流。生:我最喜欢的是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中,诗人把夜色下的洞庭湖比成了一面镜子。师:诗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想象呢?生:因为没有风吹过,所以湖面非常平静。课件出示月色下平静如水的湖面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此时湖面的特点,同时补充介绍关于古代“铜镜”的知识(模模糊糊),让学生体会诗人比喻的巧妙。生:我还觉得诗歌最后一句写得非常好。因为在诗人看来,月色下的洞庭湖就像一个盘子,而湖中的君山就像是盘子中的一枚青螺,好形象啊!课件出示盘子中摆放青螺的图片,同时出示月夜下君山的图片,引导学生比较二者的形似,从中体会诗人大胆巧妙的想象。师:孩子们,老师发现了,你们所喜欢的诗句都是诗人学生再读诗歌,注意边读边展开想象学生认真研读诗歌学生自读思考师生互动学生体会诗人比喻的巧妙师生互动由眼前看到的景物所产生的想象。那么,在这幅画面中,洞庭湖和君山分别都变成了什么呢?生:洞庭湖变成了铜镜,白银盘,而君山变成了青螺。师:正是因为诗人大胆的想象,使原本很普通第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景物被赋予了别样的美感。孩子们,你们从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生:喜爱洞庭湖的美景。生:我觉得还有赞美之情。教师板书:喜爱、赞美。4.再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赞美之情。5.指导学生尝试背诵练习,指名背诵,展示学生齐背。四、课堂小结,1.教师小结:洞庭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来这里观光旅游的文人墨客数不胜数。孩子们,课下再搜集一些描写洞庭湖美景的诗歌读一读,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2.作业布置:(1)回家后将自己学到的三首古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2)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描写自然风光的诗歌类专题手抄报,并配上生动,丰富的图画。师生互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出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赞美之情学生尝试背诵练习,指名背诵师生互动板书设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学反思教学本课三首古诗时,教师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了课程资源。这样不仅适时引进了与诗歌内容紧密关联的图片及诗歌中涉及到的相关文化,让学生在感受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更好地感知到诗歌的景物美与意境美。与此同时,教师还针对学生不太理解的词句进行补充教学,降低了诗歌内容的理解难度,使得孩子们能够更为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还充分激发学生大胆地想象,将自己幻化成“诗人”。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用眼睛去看、用心去品,这样,学生就更好地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从而更好地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诗意,使得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时间明显不够,因而教师讲解稍显多了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要尽量放慢教学节奏给学生留足读、思、说的时间,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对诗歌的鉴赏能力。17.古诗三首课题古诗三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在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对文字、音乐、绘画的赏析,锤炼学生的艺术思维。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引导孩子想象,在想象中感受古诗的神韵,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前准备1.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预习古诗,制作生字卡。(学生)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3.朗读伴奏音乐。(教师)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写 5 个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2.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诗境。学前准备1.积累李白的诗歌,预习古诗。(学生)2.制作望天门山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激趣导入(用时:5 分钟)1.师画简笔画,高高的山,并叙述天门山的来历。2.板书课题和作者。1.学生观赏老师画画,并倾听故事。2.齐读课题。1.请默写一首你学过的李白的诗。_ _ 二、了解作者,初识古诗(用时:10 分钟)1.老师介绍李白。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古诗。2.指导书写:断、楚、至、孤、帆。3.学生听范读,画出节奏,比赛朗读。4.初步感受诗中描写的美景。2.辨字组词。至()断()到()继()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 分钟)1.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2.想一想每句诗里的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1.学生自主学习,并在书上批注。2.学生交流收获和疑问,并说说诗句里用的好的词语。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中断:_ 回:_ 相对出:_ 孤帆:_ 四、交流分析,理解悟情(用时:15 分钟)1.课件出示第一句思考:(1)这句写了什么山,哪里的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从画面中你感受到天门山怎样?又感受到水怎1.学生读诗句,结合注释和教师展示的课件体会每句诗的意思。2.学生自主交流,体会和感受。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_ _ 么样?(2)哪些字给你感受最深?2.课件出示第二句,思考:这一句主要写了什么?水流到这里发生了什么?通过“回”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3.指导学生朗读。4.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四句。5.指导朗读体会情感。_ _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一开始教师用简笔画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学自悟,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本首诗是一句一意境,教师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分析,抓住关键字词体会诗意,再加上反复地诵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天门山的灵秀,长江水的矫健,以及孤帆的潇洒。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2 个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背诵古诗。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教师播放古曲 春江花月夜。2.导入新课。1.学生听古曲,感受意境。2.齐读课题。5.“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思是_(用时:6分钟)3.板书课题和作者。_。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用时:10 分钟)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2.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3.提出学习要求,课件展示:(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理解诗句。(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1.学生自学本课生字。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小组进行讨论。3.学生进行自学汇报。4.大声朗读古诗。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潋滟:_ 空蒙:_ 西子:_ 相宜:_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用时:17 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一、二句,感受晴天和雨天的美。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四两句,感受西湖的人性美。3.指导朗读。1.学生结合注释,图画,课件,发挥想象,理解西湖晴天和雨天时不同的美。2.学生交流讨论。3.学生总结学法,诵读第三、四句,理解诗意。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7.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呢?_ 四、体会情感,背诵古诗(用时:7分钟)1.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指导背诵古诗。1.学生交流从诗中受到的体会。2.学生背诵古诗。8.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_ _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堂一开始,教师播放古曲,让学生感受意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然后又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又通过注释、课件、朗读等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了西湖的美。第三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洞庭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学习重点感悟古诗的意境,背诵古诗。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整体读,感知美(用时:6 分钟)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指名学生说自己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3.播放朗读录音。4.指导学生诵读古诗。1.学生齐读课题。2.学生汇报了解的有关刘禹锡和洞庭湖的资料。3.学生听录音,然后自由练习诵读。9.抄写古诗望洞庭。_ _ _ _ 二、理解美,洞察美(用时:10 分钟)1.引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2.指导学生读诗,理解词语的意思。3.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以及课件,发挥想象述说古诗的意思。1.学生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3.小组内交流古10.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_ 11.诗中的“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是4.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5.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6.背诵古诗。诗的意思。4.学生练习朗读并背诵古诗。指什么?_ 三、对比读,深化美(用时:17 分钟)1.课件展示改编的诗和原诗。学生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2.再读原诗,体会语言的精妙。1.学生读改编的诗和原诗。2.小组交流原诗的精妙。3.学生汇报。1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_ _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中我没有单一地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是将画面和朗读结合起来,教师适当演示操作,让学生体会“白银盘”和“一青螺”分别指什么。这样,诗中美好的意境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诗所描绘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也一览无余了。古诗三首教学片段诵读理解古诗望洞庭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望洞庭,结合注释及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学生自读古诗)师:请同学们说说你读懂了哪一句?生 1: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教师多媒体出示)生 2: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生 3: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师:没有磨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过的铜镜。师:谁能美美地读这两句。(配乐学生诵读)(教师出示“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像吗?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师:这首诗的意境很美,我们来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赏析: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比喻句多。第一个比喻句把湖面比作没有打磨过的镜子,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说没有磨过的铜镜给人的感觉,再来理解潭面,学生就易懂多了。教学第二个比喻句时,教师拿来实物让学生观看并同画中的景象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洞庭山水的美,体会到了诗中的意境美。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 7 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 13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望天门山。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3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 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好不好?学生自愿背诵李白的古诗。(5首)2.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4.教师评议。(课件出示 2)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作者李白,有效地吸引 了 学 生 的 注 意力。】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5.学生阅读资料,教师谈话导课:是啊,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雄奇豪放。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25 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望天门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望天门山(齐读)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刚才让老师领略了你们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现在再去过难关,有信心吗?(课件出示 3)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那就赶快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待会儿老师检查,看谁读得好。3.你们刚才的表现也激起了老师的表现欲,我也要读一读。(师范读)现在你们是否也想读?你觉得我哪里读得不错,欣赏我的,你可以学习我的,如果你有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你就读出你自己的感觉。4.指名读,大家注意听他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点评。(课件出示 4:生字)du n ch zh f n 断楚至孤 帆【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1)注意读准翘舌音“楚、至”,前鼻音“断、帆”。(2)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换一换:“继”换掉“纟”,加上“斤”,就是“断”;“定”换掉“宀”,加上“林”,就是“楚”;“狐”把“犭”换成“子”,就是“孤”。减一减、:到至,变成“至”。加一加:“巾+凡=帆”。5.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6.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画画。7.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5)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三、小组合作,再读学习。1.为了把课文读得更好,老师建议大家再来读课文。可以对照注释和查阅的资料来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后,再来读课文,相信大家会读得更出色。2.(课件出示 6、7)(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2)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3)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这是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设计意图:鼓励学 生 结 合 课 文 注释,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增强理解词语的能力。】(4)开:劈开,断开。(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6)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7)出:突出,出现。(8)日边:天边。(9)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远远望去,仿佛来自日边。3.个人自学开始。4.小组交流学习收获。四、合作探究,品读诗句。(一)学习前两句诗。1.(课件出示 8)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有关图片)2.指名读一读前两句。3.引导想象: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流经古代楚国的这一段叫楚江,终点在天门山,天门山以东是吴国,流经吴国的长江段,叫吴江。天门山高、俊秀、险,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4.(1)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2)指名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种情景。(3)从这两句我们可以体会出江水怎么样?(水势湍急、激荡回旋)【设计意图:结合课文插图,根据对词语的理解,展开想象,理解诗句。训练学生理解和欣赏诗句的能力。】5.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1)指名读,生点评优点或缺点(2)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读,注意哪里有停顿,哪些词是重读的。(3)学生练习,再指名读。(4)女生读、男生读、齐读。(二)学习后两句诗。1.谈话过渡:这么壮美的景色,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诗人是在船上看到的:两岸青山-相对出)2.(课件出示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关图片)3.学生观察,畅谈感受。(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4.全班交流,教师小结:诗人用词多么精妙啊,一个“出”字把山给写活了。5.这青山仿佛是要出来迎接自己一样,诗人的心情怎样呢?(高兴、激动、自豪)6.指导朗读:李白在高大的天门山面前,丝毫没有感到自己的渺小,自己虽从遥远的天边来,却有这青山专程相迎,这又是多么豪迈呀!让我们齐读后两句。(三)再读悟情。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再把诗读一读,看看诗中都描绘了哪些色彩鲜明的景物?(课件出示 10)(青山碧水白帆红日)(板书:青山碧水白帆红日)2.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你们看,青的山、绿的水、白白的帆、红红的太阳,构成了一幅多么精美的图画呀!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作者在诗中还用了六个动词,使得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同学们再读读古诗,看作者用了哪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板书:断 开 流 回 出 来)4.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抒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5.请同学们带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满腔的爱一起朗诵。五、合作朗读,升华情感。1.谈话引读: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谈话接读: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女生齐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指名读诗)4.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五、感情朗读,指导背诵。1.同学们,这么好的一首诗,你们想不想背下来?试试看。(学生配乐感情朗诵。)2.谁愿意上前面背给大家听?(指名配乐朗诵。)3.我相信同学们都能背下来。请同学们站起来,面向听课的老师,让我们用激情的朗诵表达出诗中的情。4.全班一起朗诵。(配乐)六、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设计意图:培养学 生 爱 写 字 的 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课件出示 11)断 楚 至 孤 帆1.链接前置性学习,反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2.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3.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楚”上下结构,书写时要注意“林”的两捺都变成了点。下面是横勾,不是秃宝盖。“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瓜”,不是“爪”。“帆”左右结构,第五笔是横折弯钩。4.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5.展示学生作品。6.过关评价。七、总结拓展,积累运用。李白一生热爱大自然,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因此,也写下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你们想一想,我们曾学过李白的哪一首诗也是抒发了这种感情?(望庐山瀑布)这首诗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壮美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江山真是美如画,历代诗人都为之陶醉,并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像这种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不仅李白写过,其他诗人也有很多,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搜集背诵,看谁背得多!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参考答案: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 来天门山3.中断 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2.碧水东流至此回。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板书设计】望天门山青山 碧水 白帆 红日断 开 流 回 出 来【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一、以学定教,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背诵最喜欢的古诗引出今天要学的诗,然后,安排自学,让学生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自由发挥的空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学生查阅工具书、查阅资料理解诗意,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收获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学习,自悟、自得。二、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该运用各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胆想象。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文中“亦、宜”等3 个生字,会写“饮、初”2

    注意事项

    本文(部编三上《17、古诗三首》教案(附导学案,同步练习).pdf)为本站会员(索****)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