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心理咨询师二级2014年11月真题.pdf

    • 资源ID:85770111       资源大小:73.13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心理咨询师二级2014年11月真题.pdf

    1 真题 心理咨询师二级2014 年 11 月真题技能选择题本部分由案例组成。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本部分由若干个案例组成,请分别根据案例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正确,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涂黑。错选、少选、多选,该题不得分。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6 岁,未婚,硕士学历,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母多年前离婚,求助者与母亲一起生活。为照顾求助者,母亲没有再婚。求助者认为母亲为自己操心,今后应该孝顺母亲。求助者读研时结交了一位男同学,但母亲嫌男方家是外地农村的,软磨硬泡地让女儿分了手。母亲曾给求助者介绍了一个男孩,但她不满意,迫于母亲的要求,偶尔也与该男孩见见面,但内心并无交往的愿望,就这样拖了半年多,没有任何结果。两个多月前,求助者自己认识了一个男孩,双方互有好感,准备谈婚论嫁。男友家对求助者很满意,但求助者的母亲不同意,求助者曾与母亲多次沟通但无效。求助者很想坚决地与男友结婚,但看到母亲哭哭啼啼的样子又于心不忍,如果与男友分手自己又很委屈。求助者自己难以下定决心,不知该如何处理,很无助,内心很苦恼,情绪较为低落。最近经常失眠,食欲明显下降。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办事认真,懂事听话,孝顺,人际关系良好,身体健康。第 1 题:该求助者出现的主要心理症状包括()。A.哭哭啼啼B.内心苦恼C.情绪低落D.烦躁不安参考答案:BC 求助者心理症状的表现:自己难以下定决心,不知该如何处理,很无助,内心很苦恼,情绪较为低落。哭哭啼啼是求助者母亲的样子。而资料中没有提到求助者烦躁不安。第 2 题:该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属于()。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参考答案:C 当一个人想达到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该目标却有极大危险,这时,便进2 入了趋避冲突的境界。该求助者想和男友结婚,这是有吸引力的目标,但是母亲哭哭啼啼地不同意,又让求助者为难,这是求助者想回避的,所以是趋避冲突。第 3 题:该求助者目前主要的心理问题是()。A.情绪较为低落B.婚事难以进行C.内心感觉痛苦D.内心难以抉择参考答案:D 求助者是因为面临心理冲突自己难以下定决心,不知该如何处理,很无助,进而引起情绪上的反应,出现心理问题。第 4 题: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社会原因是()。A.父母多年前离异B.母亲不认可男友C.读书时恋爱失败D.求助者懂事听话参考答案:B 引起求助者心理困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本案例中求助者的母亲不认可男友这一社会性事件使得求助者不知道如何是好,陷入了趋避冲突的境地,这是由社会因素带来的影响。第 5 题: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包括()。A.认为应该孝顺母亲B.情绪低落失眠少食C.办事认真懂事听话D.母亲干预女儿恋爱参考答案:AC 引发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主要包括求助者本身的性格原因和认知原因。本案例中求助者懂事听话(性格原因),认为应该孝顺父母(认知原因),因而不忍心违抗母亲的意志,导致不知该如何处理与男友的事情,引发心理冲突。第 6 题:该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是()。A.无从判定3 B.没有受损C.部分受损D.受损严重参考答案:A 本案例材料中没有交代求助者社会功能方面的情况。第 7 题:针对该求助者还需重点了解及收集的资料是()。A.认知特点B.情绪症状C.行为模式D.生理症状参考答案:C 对求助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主要需要包括精神状态、身体状态,社会工作和社会交往状态这三个方面。本案例资料中求助者的认知特点、情绪症状和生理症状都有提及,而求助者的行为模式如何资料中并没有提及,应对此方面收集资料再认真分析。第 8 题:对该求助者的初步诊断是()。A.一般心理问题B.抑郁症C.严重心理问题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参考答案:A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问题排除心理疾病,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而该求助者身体健康(排除生理疾病);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是趋避式冲突,与现实处境相符,属常形冲突(排除神经症性问题);情绪反应尚在正常范围内,没有泛化,病程持续时间较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第 9 题:在本案例咨询中,恰当的近期咨询目标包括()。A.改善母女关系B.解决内心冲突C.缓解情绪困扰D.改变人格特征参考答案:ABC 4 题中 4 个目标均符合心理学咨询目标的特点,改善母女关系、解决内心冲突、缓解情绪困扰都是能在咨询近期中解决的,属于近期目标。而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属于长远目标。第 10 题:面对求助者难以抉择的实际问题,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A.给予指点B.帮助其解决内心冲突C.代替选择D.劝导求助者孝顺母亲参考答案:B 咨询师的任务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指导或干预。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60 岁,博士学位,退休工程师。案例介绍:求助者是某一领域的知名技术专家,退休了还每天去单位上班。半年多以前检查出癌症,随即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家人要求求助者不要再上班了。求助者觉得自己非常不幸,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完,很着急。两个多月前,求助者身体不适,担心癌症复发,害怕再次手术。在家看书也看不进去,以前很容易完成的事,现在要拖很长时间。求助者觉得自己不行了,不想见过去的同事,也不愿意见亲戚朋友。内心很痛苦,情绪也较低落。近来没有胃口,失眠。多次到医院检查,未发现癌症转移。在家人陪伴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妻子反映求助者过去追求完美,生病后像变了一个人,认死理,较真,经常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担心。第 11 题: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情绪症状包括()。A.担心B.愤怒C.着急D.情绪低落参考答案:ACD 案例材料中提到,求助者觉得自己非常不幸,很多事情都没有做完,很着急。求助者担心癌症复发。内心很痛苦,情绪也较低落。而愤怒这一情绪材料中并未提及。第 12 题:本案例中该求助者最主要的问题是()。A.苦恼B.恐惧C.痛苦5 D.担心参考答案:D 求助者在两个多月前身体不适,担心癌症复发,害怕再次手术,觉得自己不行了,这都是对身体状况的担忧,这种担心的情绪继而引发其他的情绪及生理症状。第 13 题:本案例中表明求助者社会功能改变的是()。A.曾经进行手术B.做事效率低下C.现在不能上班D.认死理很较真参考答案:B A 项和 D 项均不是社会功能的表现。求助者术后,是家人要求其不要再上班了,因而 C项并非社会功能受到症状影响的表现。求助者两个多月来在家看书也看不进去,以前很容易完成的事,现在要拖很长时间,说明求助者做事效率下降,这是社会功能改变的表现。第 14 题: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认知原因包括()。A.认为自己不幸B.认为别人看笑话C.害怕再次手术D.认为自己不行了参考答案:AD 所谓认知因素致病是指由于对事物的理解、概念的使用、推理的逻辑和包括自我认知在内的偏差与失误所造成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害怕再次手术是求助者的情绪原因。认为别人看笑话在材料中并未提及。求助者对患病这件事归结于自己不幸,认为自己不行了,进而不愿意见过去的同事亲戚朋友,都是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认知原因。第 15 题:引发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A.曾患癌症B.做事效率下降C.担心害怕D.做事追求完美参考答案:AD 6 担心害怕和做事效率下降都是心理问题导致的结果。曾患癌症和做事追求完美是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因素(性格因素)。第 16 题:在本案例资料收集阶段,咨询师应重点了解的情况是()。A.手术具体情况B.手术前后情绪变化C.术后恢复情况D.手术前后人格变化参考答案:BD 咨询师应关注与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变化,比如,认知、情绪、行为方式、人格等变化。而手术具体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均是求助者的生理健康状况的表现,且材料中已提到“手术非常成功”。第 17 题:在本案例资料整理分析阶段,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验证的方法包括()。A.进行补充提问B.不同咨询流派之间验证C.使用心理测验D.资料不同来源之间验证参考答案:ACD 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第一,使用补充提问验证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资料是否可靠;第二,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第三,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各种来源如果都给出类似的印象,那么这一资料的可靠性就较高。第 18 题:该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一般心理问题B.焦虑神经症C.严重心理问题D.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参考答案:D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问题排除心理疾病,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本案例中求助者凭主观猜测,担心自己癌症再犯,造成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属于变形;求助者整天处于焦虑中,情绪低落,没有胃口,失眠,不愿见亲戚、同事、朋友,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但是病程未满三个月(排除神经症),所以属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7 第 19 题:在本案例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与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时,最应该注意的是()。A.尊重求助者妻子的意见B.参考以往成功案例C.听从上级咨询师的建议D.注重与求助者讨论参考答案:D 咨询目标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应该由求助者与咨询师共同商定的。第 20 题:在本案例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在倾听时,正确的做法包括()。A.以倾听表达尊重B.倾听时避免走神C.以倾听促进表达D.倾听时随意插话参考答案:ABC 倾听是以接纳为基础,积极地听,认真地听,关注地听,适当地参与,用心听,以机警和共情的态度深入到求助者的感受中去。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 岁,高一学生,住校。因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内心极其痛苦,在家长带领下来咨询。案例介绍:求助者以高分考入该校,学习刻苦。一个多月前开始不知什么原因上课经常犯困,老师发现后提醒了几次。一天,求助者上课时又睡着了,老师比较严厉地批评了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当时就和老师吵起来,哭着冲出教室,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她不可思议。事后求助者总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心里很难受。近一周来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待在宿舍里。家长、老师和同学等对她进行了劝说,但无效。求助者坚持要求回家,回家后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感觉在大街上不安全。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遂来咨询。家长反映的情况:父母均是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在父母眼中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以往学习成绩良好,人际关系融洽。第 21 题:关于求助者上课犯困的问题,咨询师应重点收集的资料是()。A.犯困的频率B.犯困的时间C.犯困的程度D.犯困的原因8 参考答案:D 咨询师应重点了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求助者犯困,是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还是觉得老师讲课枯燥等,从而了解师生发生冲突的根源。第 22 题: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咨询师()。A.需要与老师核实B.考虑是否关系妄想C.需与求助者核实D.考虑求助者是否较敏感参考答案:CD 求助者上课犯困,老师提醒几次,后来又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比较严厉地批评了她,老师的做法是合理的,但是求助者认为是老师与自己过不去,可能是过于敏感,需要进一步和求助者核实。关系妄想是患者把现实中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材料中并不是这种情况。第 23 题:对求助者与老师争吵的原因,可以认为是()。A.目前无法做出判断B.求助者受外界刺激后的反应C.求助者较真的表现D.求助者以往人格特点的改变参考答案:B 老师在课堂批评求助者,对求助者来说是一种刺激,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和老师吵起来。第 24 题:对求助者哭着冲出教室,可以认为是(。A.情绪抑郁B.思维被控制C.行为冲动D.行为被控制参考答案:C 求助者哭着冲出教室是行为上的表现,是受到老师批评后的冲动行为。第 25 题:对求助者“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可以认为是()。9 A.对事实的反映B.不想上学的借口C.需要进行核实D.出现了关系妄想参考答案:C 关系妄想的患者把现实中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求助者认为同学之间的谈话可能就在议论她,可能是关系妄想,也可能是不上学的借口,也可能是求助者自己表现怪异而引起他人的注意,所以需要进行核实。第 26 题:对求助者“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待在宿舍里”,可以认为是()。A.回避老师同学B.对同学议论的回应C.社会功能受损D.对老师批评的反抗参考答案:AC 求助者不能像以前一样做学生该做的事,而是表现回避行为,是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第 27 题:对求助者不相信老师同学的劝说,可能是()。A.求助者人格偏执B.情绪反应结果C.出现了妄想D.劝说方法欠妥参考答案:ABD 求助者固执己见,可能是性格较偏执,也可能是还在生气,是情绪反应的结果,还可能是因为老师劝说的方式不妥,使劝说无效。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而本材料中的求助者受到现实刺激性事件的影响才出现相应表现。第 28 题:对求助者“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可以认为是()。A.出现关系妄想B.被害妄想C.个性敏感多疑D.客观事实参考答案:C 10 综合本案例中提供的关于求助者的表现,其心理行为由现实刺激性事件引发,尚未达到心理异常的标准,她说别人在看自己,很可能是敏感多疑引起的,而不是关系妄想。第 29 题: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还应重点收集的资料包括()。A.家族史B.自己的陈述C.以往人格特点D.老师的评价参考答案:ABD 精神病具有遗传性,咨询师可以通过家族病史来进一步诊断。求助者自己的陈述是最重要的临床资料,咨询师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信息。咨询师通过老师的评价可以进一步了解别人眼中的求助者,并且进一步确定求助者所谓的“老师跟我过不去”。以往的人格特点在案例中已经提到。第 30 题:针对本案例,咨询师目前最需要做的是()。A.尽快矫正错误认知B.请精神专科会诊C.尽快疏导负性情绪D.请老师同学谅解参考答案:B 根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求助者表现出疑似妄想的精神病性症状,“总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因而目前急需请精神专科会诊,看看求助者的症状是否达到关系妄想的程度,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46 岁,中学教师。案例介绍:求助者因为母亲去世痛苦,主动前来寻求帮助。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该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心理咨询师: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求助者:我妈妈去世后,我实在太痛苦了,很多次我都想随妈妈而去了。心理咨询师:您的母亲去世了,这让您很痛苦。我的母亲去世时,我也曾经痛苦了很长时间,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您先说说您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标吧求助者:我就想通过咨询减轻妈妈去世造成的痛苦。11 心理咨询师:如果没有痛苦的感觉是0,痛苦到极限是 100,您现在大约有多痛苦呢求助者:应该是 100,我从来没有这么痛苦过。心理咨询师:您希望通过咨询,将自己的痛苦减轻到什么程度呢求助者:我希望减少到0,今后不再有痛苦。心理咨询师:根据您目前情况,将痛苦减少到0 恐怕难以做到吧求助者:也许吧,但我太痛苦了,我一定要尽快摆脱。心理咨询师:好吧,咱们就把痛苦减轻到0 作为咨询目标。您觉得是什么原因使您痛苦呢求助者:当然是妈妈去世让我痛苦啦!我妈妈今年70 岁,身体很好,我为她报了出国的旅行团,费用也是我出的,我原想陪妈妈去,可工作上走不开。不想偏偏就在国外发生了车祸!我要是不给妈妈报名,我要是陪她去,怎么会有这种事!我特别后悔!特别自责!都是我害了我妈呀!心理咨询师:我母亲也去世了,我很理解您失去母亲的痛苦,也能理解您的想法,要是不让母亲去国外旅行,就不会出事。可您的痛苦只是来自母亲去世吗求助者:当然是啦,如果妈妈没有去世,我怎么会痛苦呢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是您给母亲报名、出钱到国外旅行,造成了母亲的去世。求助者:对呀,我就是因为这个才内疚自责啊!心理咨询师:按您所说,您给母亲报名、出钱造成她的去世,那您给哥哥姐姐、给同事,给任何一个人报名、出钱到国外旅行,都会造成他们的死亡。求助者:那不可能呀,他们要是注意点怎么会出事呢!心理咨询师:您说给母亲报名、出钱造成了母亲去世,可您又说给哥哥姐姐或其他人报名、出钱不会造成他们的死亡,您的话前后有些矛盾,您怎么解释呢求助者:嗯,是没法解释。(沉默)我要是100个人报名、出钱,肯定不会造成这 100 个人都死。我有点明白了,您的意思是说其实我报名、出钱不会造成妈妈的死心理咨询师:对,不是母亲去世这件事造成了您的痛苦,而是您认为母亲去世是自己造成的才产生了痛苦,所以改变对母亲去世的想法就能减轻痛苦的情绪。求助者:我明白了,我感觉好多了,谢谢您!第 31 题:心理咨询师在开场白中使用的提问方式和技术包括()。A.内容反应技术B.封闭式提问C.内容表达技术D.开放式提问参考答案:AD 内容反应技术,也称“释义技术”或“说明”,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陈述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以达到加强理解、促进12 沟通的目的。而内容表达技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通过我刚才的介绍,您已经对心理咨询有了初步的了解(内容反应),今天您来想得到什么心理帮助呢(开放式提问)或者想解决什么心理问题呢(开放式提问)”第 32 题:“您的母亲去世了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表明咨询师()。A.理解求助者的内心痛苦B.使用了自我开放技术C.表达了对求助者的同情D.使用了内容表达技术参考答案:ABD “您的母亲去世了,这让您很痛苦(情感反应,咨询师把求助者所陈述的有关情绪、情感的主要内容经过概括、综合与整理,用自己的话反馈给求助者)。我的母亲去世时,我也曾经痛苦了很长时间(自我开放,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或开放对求助者的态度、评价等,或开放与自已有关的经历、体验、情感等),所以我很理解您现在的心情(表现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及体验,所以是共情而非同情)。”同时这一整句话也使用了内容表达技术(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第 33 题:咨询师提及自己母亲去世的目的是()。A.减少与求助者的距离B.充分与求助者共情C.告诉求助者她不特殊D.表达对求助者同情参考答案:B 咨询师通过提及自己的经历,让求助者明白不是只有她自己经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以自身经历深入到求助者内心去体验她的情感与思维,更深刻地理解求助者的痛苦,以达到和求助者共情的目的。第 34 题:咨询师问“如果没有痛苦的感觉是您现在大约有多痛苦呢”其目的是()。A.讨论目标的具体及量化B.评估是否可以咨询C.对痛苦程度做具体评估D.考虑咨询的难易度参考答案:C 13“如果没有痛苦的感觉是0,痛苦到极限是 100,您现在大约有多痛苦呢”咨询师通过数字化让求助者对现在的痛苦程度打分,是对求助者痛苦程度的具体量化评估。第 35 题:咨询师说“根据您目前情况恐怕难以做到吧”表明咨询师()。A.担心咨询效果B.认为自己无力帮助求助者C.考虑咨询时程D.考虑了咨询目标的可行性参考答案:D 咨询目标是需要双方在咨询中去实现的,应当是具体的,更应该是可行的。因为材料中提到求助者想把自己的痛苦程度从最高程度痛苦一下降低到没有痛苦,这个目标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咨询师必须考虑目标实现的可行性。第 36 题:当求助者与咨询师咨询目标上意见不同时,最终应该()。A.以咨询师的意见为主B.考虑结束咨询C.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D.双方充分讨论参考答案:C 一般来说,咨询目标是双方要实现的目标,应该由双方共同商定。若双方的目标有差异,则应通过双方交流来修正,最终双方都接受为止。若无法协调,应以求助者的要求为主。第 37 题: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本案例中 A是()。A.没有时间陪母亲B.母亲去世后内疚自责C.母亲因车祸去世D.母亲去世是我造成的参考答案:C 合理情绪疗法中的A是指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本案例中,A是母亲的去世。第 38 题:根据合理情绪疗法韵ABC理论,本案例中 B是()。14 A.没有时间陪母亲B.母亲去世后内疚自责C.母亲因车祸去世D.母亲去世是我造成的参考答案:D 合理情绪疗法中的B是指人们对事件的不合理信念,求助者认为母亲的死是自己的责任。第 39 题: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本案例中 C是()。A.没有时间陪母亲B.母亲去世后内疚自责C.母亲因车祸去世D.母亲去世是我造成的参考答案:B 合理情绪疗法中的C是指人们的情绪困扰,求助者认为母亲的死是自己的责任,所以才会痛苦。第 40 题:咨询师说“我母亲也去世了也能理解你的想法。”所使用的技术的()。A.内容反应B.内容表达C.情感反应D.情感表达参考答案:D 情感表达就是咨询师将自己的情绪、情感及对求助者的情绪、情感等,告之求助者,以影响求助者。咨询师说“我母亲也去世了,我很理解您失去母亲的痛苦(情感表达),也能理解您的想法。”,主要表明了自己对母亲去世这一事件的情绪和情感。第 41 题:咨询师“按您所说”之后的话所表现的是()。A.消除痛苦情绪B.进行产婆术式辩论C.鼓励启发思考D.进行错误认知矫正15 参考答案:B 与不合理信念对抗的常用方法是辩论。源于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产婆术式”,是先让求助者说出他的观点,然后依照他的观点进行推理,最后引出求助者的观点中存在的谬误之处,从而使其认识到自己先前认知中不合理的地方,并主动加以矫正。基本形式有,一般从“按你所说”,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即所谓的“三段式”推论,直至产生谬误,形成矛盾。材料中咨询师说“按您所说,您给母亲报名、出钱造成她的去世,那您给哥哥姐姐、给同事,给任何一个人报名、出钱到国外旅行,都会造成他们的死亡。”正是为了帮助求助者推论出“他帮母亲报名旅游并出钱并不会造成母亲的去世”这一结论。第 42 题:咨询师“您说给母亲报名您怎么解释呢”所使用的技术是()。A.鼓励B.对质C.解释D.澄清参考答案:B 面质(对质)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合理情绪疗法强调对非理性、不合理信念体系的面质,鼓励求助者努力地去检查狭隘的非理性信念,从而促进求助者改变并培养理性信念。第 43 题:求助者在咨询中出现沉默的原因可能是()。A.出现了明显阻抗B.不知如何解释自己的话C.思考咨询师的话D.思考如何解释自己的话参考答案:C 在材料中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因而其后的沉默是由于求助者正在反复体会咨询师说的话,表明求助者正处于一种积极的自我探索之中,是思考型的沉默,沉默之后求助者的回答也体现了他有所领悟这一点。第 44 题:经过咨询,求助者感觉痛苦明显减轻,其原因最可能是()。A.接受了母亲去世的现实B.消除了负性情绪C.明白了母亲去世的原因D.改变了不合理信念16 参考答案:D 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帮助下,改变了原来的看法,不再把母亲的去世归结于自己,消除了不合理信念。而求助者之前的负面情绪主要是由于自己的不合理认知所引起,因而不合理信念消除之后痛苦感觉也明显减轻。第 45 题: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还可使用的技术包括()。A.内隐致敏法B.合理情绪想象技术C.RET自助表D.自我分析报告参考答案:BCD 内隐致敏法是厌恶疗法中想象刺激的有关内容,并不适用于消除不合理信念引发的负面情绪。RET自助表和自我分析报告是家庭作业常用的两种形式,是在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次咨询性辩论结束后的延伸,即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常用方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是帮助求助者停止传播不合理信念的方法,也是合理情绪疗法的常用方法。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56 岁,中学文化,民营企业家。案例介绍:十几年前的一天,求助者和公司里的几个人打了一个通宵的扑克牌。第二天觉得骶尾部疼痛很厉害,当时贴了些膏药。此后总觉得骶尾部疼痛,多次到医院检查治疗,钱花了几十万,但似乎没有明显效果。求助者被疼痛问题折磨得很烦恼,很痛苦,明明自己有钱有时间,就是看不好病!朋友家人都劝他不要把心思都放在这上面,要想开些,求助者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有时求助者也想,难道自己确实没什么病而是过于敏感也明明知道到医院检查治疗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为此情绪低落,经常失眠,无法安心工作,凡是可能久坐的事都回避了,生意明显受到影响。一个多月前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勤劳,内向,谨小慎微,固执,人际关系良好,以往身体健康。第 46 题:为明确诊断,心理咨询师还需重点收集的资料包括()。A.对难以治愈的疼痛的体验B.行为特点C.成长过程经历的创伤事件D.认知特点参考答案:BCD 咨询师应该尽可能多地收集关于求助者的信息。求助者的行为特点、认知特点和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创伤事件对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对难以治愈的疼痛的体验在案例中已经提及。17 第 47 题: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包括()。A.出现明显泛化回避B.具有非常明显的情境性C.社会功能损害明显D.痛苦体验与现实不相符参考答案:ABCD 求助者“凡是可能久坐的事都回避,情绪低落,经常失眠,无法安心工作”说明社会功能受损明显,有泛化回避;避免久坐场合,说明有情境性;痛苦体验与现实身体状态(多次体检正常)不相符。第 48 题:按许又新教授的评分标准,对该求助者病程的评分是()。A.1-2 分B.2-3 分C.3-4 分D.4-5 分参考答案:B 不到 3 个月为短程,评分 1;3 个月到 1 年为中程,评分 2;1 年以上为长程,评分 3。根据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求助者症状出现的时间已经很长。第 49 题:对求助者反映的骶尾部疼痛问题,咨询师需要考虑的是()。A.可能存在躯体疾病B.可以证实出现躯体疾病C.可能出现知觉异常D.已经出现精神病性障碍参考答案:C 求助者反映的骶尾部疼痛很可能是主观上的感受,而非客观上能够检查出来的躯体疾病(因多次到医院检查治疗都没有消除疼痛感受,故可以排除躯体疾病)。第 50 题:对该求助者可能的诊断是()。A.焦虑神经症B.抑郁神经症C.疑病神经症D.强迫神经症18 参考答案:C 求助者对健康过虑,有明显的疑病症状,各种医学检查的解释均不能消除其疑虑,心理冲突属于变形,病程持续时间长,情绪反应泛化,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可能是疑病神经症。第 51 题:为明确诊断,对该求助者应进行的鉴别诊断包括()。A.躯体疾病B.焦虑神经症C.精神病性障碍D.恐惧神经症参考答案:ABCD 应首先排除求助者的躯体疾病(求助者的主观症状主要由生理上的不适所引发,故需考虑生理疾病的可能性)和精神病性障碍(综合考虑病与非病三原则,并与疑病妄想相鉴别,疑病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确诊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然后与恐惧症患者(主要的情绪症状是恐惧)和焦虑症患者(主要的情绪症状是焦虑)相鉴别。第 52 题:该求助者的错误认知可能是()。A.觉得骶尾部疼痛B.觉得自己可能过于敏感C.认为有病不能确诊D.认为自己不能控制自己参考答案:C 求助总觉得自己疼痛,但是检查和治疗都没有效果,他不相信检查和治疗的结果,而是认为自己有病但是不能确诊和治好,所以苦恼。第 53 题:求助者“明明知道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所反映的是()。A.理想与现实存在矛盾B.存在常形冲突C.心理与生理存在矛盾D.存在变形冲突参考答案:D 求助者不相信医院的检查结果,明知医院不能解决问题但是控制不住去医院,这19 是一种变形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且不涉及道德问题。第 54 题:在本案例中,帮助求助者较为恰当的方法包括()。A.矫正错误认知B.缓解情绪C.改变人格特点D.改变行为参考答案:ABD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错误的认知引发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咨询师应该从认知、情绪和行为来帮助求助者,通过矫正错误认知来缓解负面情绪,改变错误的行为,这是咨询能实现的短期目标,也是对求助者最有帮助的。而人格特点的改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能帮助求助者摆脱眼前的痛苦,不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第 55 题:在本案例咨询中曾出现严重的阻抗,可能的原因是()。A.抵抗咨询师B.失调的行为能满足心理需求C.旧行为的改变D.失调的行为掩盖深层次矛盾参考答案:BCD 求助者得到了家人朋友的劝导和关心,有病使其获益;求助者要停止过去经常去医院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日积月累养成的,改变这些行为所带来的痛苦常使求助者为之却步;还有可能求助者疑病有着更深层的矛盾。这些都是产生阻抗的原因。求助者主动前来咨询,所以不大可能是对咨询师的抵抗。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2 岁,已婚,本科文化程度,某公司职员。案例介绍:求助者的家在119 层,工作单位在12 层,原来对乘坐电梯并不恐惧。半年前曾听说某小区电梯出事,摔死了人。几个月前的一天夜里,求助者加班时独自乘坐电梯,突然遭遇停电,求助者恰好没带手机,喊叫很久没有人答应。求助者当时非常恐惧,担心就这样死去,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几乎瘫坐在电梯里。虽然最终得以解脱,但此后不敢独自一人坐电梯。在公司时要叫上同事,有时回来晚了,就要求丈夫下楼接。没有人接时,宁可爬楼梯。可每天爬上爬下的很累,求助者曾多次挣扎着独自坐电梯,但都因害怕而逃离。求助者自己有时也明明知道独自一人坐电梯不一定就会发生危险,但就是控制不住害怕,为此十分苦恼。近来食欲下降,失眠,经常请假,不参加亲朋好友的活动。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协商决定采用冲击疗法解决其对“独自一人坐电梯”的恐惧。经过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第 56 题:20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最可能是()。A.惊恐障碍B.焦虑神经症C.躯体障碍D.恐惧神经症参考答案:D 求助者害怕一个人乘电梯,恐惧与现实处境不相称,属于变形心理冲突;求助者心理痛苦明显,对产生心理痛苦的情境(乘坐电梯)有明显回避倾向,符合恐惧神经症的诊断标准。第 57 题:对本案例需要进行的鉴别诊断包括()。A.惊恐障碍B.焦虑神经症C.躯体障碍D.恐惧神经症参考答案:ABC 躯体疾病可能引起“跳加快,呼吸急促,四肢颤抖”等类似于恐惧神经症的症状,本案例中需要与之鉴别。惊恐碍是焦虑性神经症的一种,也叫急性焦虑发作,发作时的症状与材料中所述求助者乘坐电梯时的症状相似,但是惊恐发作没有特定的场所,这点和恐惧性神经症不同,所以也需与之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包括惊恐发作和广泛性焦虑两种,主导情绪是焦虑而非恐惧,与恐惧症有所不同,需要相鉴别。第 58 题:冲击疗法主要适用于解决()。A.产后抑郁B.特定情境的恐惧C.考试焦虑D.亲人去世的悲伤参考答案:B 冲击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主要通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的行为,让焦虑自行降低,是一种被动的放松过程。因而它可以很有成效地治疗一些恐惧症,比如广场恐惧症、飞行恐惧、乘地铁和坐火车恐惧、乘电动扶梯或电梯恐惧以及对特定动物的恐惧性反应。第 59 题:21 对冲击疗法的原理正确的理解包括()。A.要有主动放松过程B.持久暴露在特定情境中C.不对负性情绪强化D.及时强化正性情绪参考答案:BC 冲击疗法是让求助者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或想象的唤起焦虑的刺激情境中,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的行为,让焦虑自行降低,是一种被动的放松过程。冲击疗法并不是系统脱敏法的简化形式,两者有许多不同,比如,冲击疗法不需要全身松弛这一训练过程,并且对求助者极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第 60 题:实施冲击疗法的程序包括()。A.筛选治疗对象B.签订治疗协议C.构建焦虑等级D.实施冲击治疗参考答案:ABD 冲击疗法的基本操作程序包括:筛选确定治疗对象、签订治疗协议、治疗准备工作和实施冲击治疗。建立焦虑等级是系统脱敏法的程序。第 61 题:实施冲击疗法时,为保证疗效应避免的是()。A.出现恐惧情绪B.想象引起恐惧的情境C.觉察恐惧反应D.采取措施来减轻焦虑参考答案:D 冲击疗法是尽可能迅猛地引起求助者极强烈的焦虑或恐惧反应,然后让焦虑恐惧情绪达到高峰并自然消退,因而不能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采取措施来减轻焦虑恐惧情绪。第 62 题:实施冲击治疗中,当求助者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时,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A.适当劝慰疏导B.不给任何强化C.给予充分同情22 D.停止冲击治疗参考答案:B 冲击疗法要求咨询师对求助者极强烈而痛苦的情绪不给以任何强化(哪怕是同情的眼光也不给一点),最后迫使导致强烈情绪反应的内部动因逐渐减弱乃至自然消失,情绪反应也随之自行减轻乃至消除,这是消退性抑制的过程。第 63 题:在本案例咨询中,如果使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检验求助者表层错误观念的技术包括()。A.提问B.演示C.建议D.模仿参考答案:BCD 表层错误观念或边缘性错误观念,就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具体的解释。贝克和雷米提出对错误观念可以使用的技术有:建议、演示和模仿。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35 岁,硕士学位,已婚,公务员。案例介绍:半年前的一天,求助者听说自己的一位中学同学因婚姻问题跳楼自杀了,感到非常震惊。随后有一次站在窗前无意中想到自己要是跳下去会怎样,但马上意识到自己这么想实在是太可怕了!连忙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这样想,自己有家有业,怎么能有这样可怕的想法呢这事就这样过去了。但从此以后,求助者每到窗前都非常紧张,担心自己一冲动,就会从楼上跳下去,做了傻事。这种想法像着魔一样时不时地冒出来。现在求助者无论在哪里,只要在窗前就感觉很紧张,因此尽量避免不去窗前。求助者有时也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跳下去,自己不该这样紧张,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求助者内心非常烦恼,痛恨自己,焦虑不安,难以入睡。白天没精神,无心工作,近来在工作上还出现了几次明显失误,受到领导批评。经常与同事闹矛盾,也不主动关心父母。在家人的劝说下主动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较为内向,自我要求严格,做事认真细致,谨小慎微。以往工作能力强,勤奋努力,已被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第 64 题:该求助者主要的心理症状包括()。A.强迫控制B.强迫思维C.强迫观念D.强迫行为参考答案:BC 23 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是指某一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地出现在患者的脑海里。患者自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甚至是荒谬的,并力图加以摆脱。但是,事实上常常是违背患者的意愿,想摆脱,又摆脱不了,患者为此而苦恼。本案例材料中的求助者总是出现跳楼的想法,但是又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想控制不去这样想又控制不了,导致非常苦恼,这是强迫观念的表现。而强迫行为是指违反本人意愿而反复出现的动作,常常伴随强迫观念出现,比如强迫洗手、强迫检查等,本案例中求助者并没有强迫行为。强迫相关的概念只有强迫观念和行为,并没有强迫控制这一说法。第 65 题: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可能是()。A.同学跳楼后的想象B.个性谨小慎微C.认为这种想法可怕D.站在窗前恐惧参考答案:A 案例材料中提到求助者出现跳楼这种强迫观念是在听说自己的一位中学同学因婚姻问题跳楼自杀这一事件之后产生的,他听说这件事后“有一次站在窗前无意中想到自己要是跳下去会怎样,但马上意识到自己这么想实在是太可怕了!”因而同学跳楼后的想象是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第 66 题: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心理原因包括()。A.自我要求严格B.认为同学做傻事C.做事谨小慎微D.担心自己做傻事参考答案:AC 求助者的性格是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追求完美,谨小慎微的性格,和强迫症密切相关。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而D项是心理问题产生的结果。第 67 题:引发该求助者烦恼体验的内心冲突体现在()。A.避免站在窗前B.想摆脱内心痛苦C.人际关系矛盾D.想控制但控制不住参考答案:D 24 材料中提到求助者“有时也觉得自己应该不会跳下去,自己不该这样紧张,很想控制住自己,但始终控制不住”,这种矛盾的想法是强迫思维的典型内心冲突(强迫观念与反强迫观念并存)。第 68 题:表明该求助者社会功能受到损害的证据包括()。A.工作出错误B.与同事有矛盾C.不关心父母D.不敢站在窗前参考答案:ABCD 社会功能包括工作、日常生活、社交等多方面的行为。材料中表明,求助者的人际交往功能受到损

    注意事项

    本文(心理咨询师二级2014年11月真题.pdf)为本站会员(索****)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