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10琴学解惑十音准.pdf

    • 资源ID:85879050       资源大小:135.78KB        全文页数: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10琴学解惑十音准.pdf

    琴学解惑十:浅议古琴之“音准”雷苗伟 古琴之音准,是习琴者常感到头疼且易起争议的一个问题。琴之为器,取音无琵琶之品,也无筝之雁柱,仅有十三徽以供辨位,泛音尚可依徽而取,然按音多有不应徽之音,只在两徽之分位,如七六:七徽六分,六二:六徽二分等。且明代之前古谱,音位仅标两徽之间,并未注明具体分位(标徽分之法初始于明)。即使徽分明确,分数之内尚有厘数,再之肉眼也辨真,各谱多有出入,如七分、七七之辨,故弹琴之人多需练耳,以助徽位之差。因琴家耳力高低不同,修养俗雅有别,便易生仁智之见,琴曲也便分出高下之等,雅俗郑卫之别。当今琴界,除大家公认的一些琴学大师外,民间尚有许多隐居山林的前辈琴家,这些前辈们大都一生爱琴,一心弹琴,不曾把古琴作为争名夺利之器,高古之心让人敬仰,我的老师山西琴家李庆中先生便属于此。我当初习琴时,全国琴界有两位先生正在免费教授古琴,一位是我的恩师李庆中先生,另一位是南京琴家刘老前辈(为避免争议,特将前辈名字隐去,恕不敬)。然人心不古,除一片赞扬声外尚有一些蝇营狗苟之流,乱吐恶臭之气,恶意中伤两位先生。其中,“取音不准”便是扣给老先生们的一顶帽子,并大吐什么“该弟子出师后仍需回炉”之恶言。当时,我除气愤之外,并未参与这些无聊的口舌之争,因为恩师一再告诫自己:把和别人争论的时间用来弹琴,这是正事!后来,我也慢慢理解了这些人“苦衷”,谁让这些老前辈们争了他们的一点“饭碗”呢!鸱惧鹓雏之心着实让人可怜。为避免无谓的争论,我停止在网上转发我的学琴日记,只是努力向恩师学琴,刻苦练琴,立誓要弹出个样子来,我想这是对流言对最好的回应。然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习琴者对前辈们善意的“疑问”,常有琴友悄悄地问我:令师及一些老先生们,琴曲非常有韵味,颇有古风,然某些音听听来怪怪的!言外之意还是“取音不准”,对这种善意的“疑问”,我从不反驳,只是反问一句:如若没有这些“怪音”,你觉的还有韵味吗?中规中矩,机械地复制琴谱,那只是尚未入门的小学生!对于大师,我们不能去只扣他们的个别音句,而是看他们琴曲整体的效果!上海琴家章纯青先生的一句话,让我对于古琴独特的音准,又有了新的认识。章先生说:“从音乐学角度讲,也正是这种不准带来了其独有的韵味”、“我们现在各地的大师,像汪铎,刘赤诚,谢导秀都是十分出色的,但由于他们和学院派的太过不同,欣赏的人反而很少”,章纯青先生从学西乐转习古琴,能有这样的见解实属不易。对于学院派的风格,自己接触的少,也无能力去多作研究,但我们提倡毛主席当年所提的“双百”(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总是好的,到少要比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等没有一点艺术个性的情况要好。其实,如果对中国传统音乐稍加的了解的琴友,便能对古琴所谓的“取音不准”这一问题,能有清醒的认识。杜亚雄先生将中国传统音乐大致分为四大类: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古琴音乐属于典型的文人音乐(明清两朝尤为明显,如琴、棋、书、画多为文人所好)。对于宗教音乐及宫廷音乐等自己了解甚少,不敢妄言,然自己身处山西这一戏曲之乡,从小耳濡目染,接触了太多丰富多彩的戏曲,如山西的四大梆子及河南的豫剧,这些乡音使你不由自主的都会烙上一些烙印,自己尤对上党梆子及豫剧颇为喜好。古琴“音准”这一艺术特色,和戏曲有异曲同工之妙。岳父为山西文水人,文水地处晋中地区,所以岳父喜欢中路梆子(即晋剧)。当我闲暇去看望岳父之时,父子俩总有雅兴合奏一些曲牌,我拉晋胡(也称“葫芦子”),岳夫扯二弦(也称“二股子”)。我学二胡出身,而晋胡也属于板胡一类,所以学起来简单一些。当我照着曲谱演奏时,岳父说我拉的没我韵味,自己也感觉不像山西梆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才发现曲谱里面的“4”、“7”这两个音,不能按常规的音准去演奏,如拉准了则没有晋剧的韵味,比如“4”音,既不能拉成升 4,也不能拉成降 5,即非清角、也非变徵,正是因为演奏中有了这一独特的“不准音”4,才使乐曲有了晋剧的韵味。二胡、古筝等弓弦或拨弦乐器常能从戏曲音乐中找到素材,移植成功,我想这正是因为这些乐器能演奏出一些“不准”的音,而键盘乐器则不行,如二胡曲红军哥哥回来了、秦腔主题随想曲、古筝曲汉江韵、秦桑曲等,试想,如果这些乐曲用钢琴、电子琴等乐器来演奏,地方风格会那么浓吗?我想这也是乐曲中某些“不准音”的功劳!当然,这里所说的“不音准”,并非初学者听力不佳而造成的毛病,而是由演奏者主观的艺术理念所造成的,是一种“理性上”的不准确,是对乐曲很严谨的一种处理,甚至每次时音高“偏差”的程度都一样,是一种的固定艺术程式,如学二胡时,老师们常说说“河南音”、“秦腔音”一样。这种独特的艺术处理,放在戏曲里面,便会产生异彩纷呈的流派特色,如放在古琴艺术上便是上文所提及的老前辈独特的“韵味”!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是自己非常喜欢的一作品,画家几乎没有对画面做太多严谨的刻画,只用寥寥数笔,便刻画出一位憨态可掬、步履蹒跚的仙人形象,极富艺术魅力。但初学者很难理解画面中那夸张的头额及挤在一起的五官,这在绘画创作中称之为“减笔”,而非“病笔”,这也是艺术作品和科教挂图的重要区别!“得意忘形”是传统文化追求的境界之一,我想,古琴也应如此。

    注意事项

    本文(10琴学解惑十音准.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