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材分析.pdf
-
资源ID:85879640
资源大小:164.29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教材分析.pdf
14 驿路梨花 1 本课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要求 1掌握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2学习本文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的写作方法。(重点)3体会本文标题的深刻含义,体会文章立意、构思方面的特点。(重点、难点)4举习文章中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2 基础知识积累 尖子生基础巩固 字词知识 1字音字形 撵(nin)驿路(y)陡峭(qio)竹篾(mi)简陋(lu)悠闲(yu)恍惚(hung h)修葺(q)倚(y)麂(j)2多音字 3.形近字 4重要词语释义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为传递政府文书而开辟的交通大道,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这里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陡峭:形容(山势等)坡度很大,直上直下。竹篾:劈成薄片的竹条。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修葺:修理(建筑物)。恍惚:(记得、听得、看得)不清楚,不真切。修长:长。折损:本文指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悠闲:闲适自得。作者作品 彭荆风(1929),江西萍乡人。现代作家。著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等,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红指甲等,中篇小说集蛮帅部落的后代雾茫茫等,散文集泸沽湖水色九月衣裳,电影文学剧本芦笙恋歌(合作)等。理解文题 题目一语双关,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实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是以物喻人,使自然界的梨花同小茅屋的主人相互辉映。在内容上点出了雷锋精神之花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从而深化了主题。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77 年。作者接触了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有感于他们的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因此,他以小茅屋为中心,讲述了人们建造和照料小茅屋的感人事迹,讴歌了以梨花为代表的青年一代的优秀品质。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脉络梳理 重难点探究 1完成下表,说说究竟谁是房子的主人。人物 事情 目的“我”和老余 给屋顶加草、挖排水沟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来 方便过路人 哈尼小姑娘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和姐姐学习 解放军 建造小茅屋 向雷锋学习,方便过路人 梨花 照料小茅屋 方便过路人 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和妹妹照料小屋,过路者也为小屋做贡献,小屋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所有,它属于共同建设小屋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建造者解放军、照料者梨花和梨花妹妹、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都是小屋的主人。2文章为什么不直接写“我”和同行的老余住进茅屋后正好碰上了回娘家路经这里的梨花姑娘,而是引出一连串的误会?这样写,文章开始不久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即“这是什么人的房子?主人是谁?”而这个问题后来又两次误测,直到文章结束才得到解答。这样,就紧紧地吸引着读者一口气把故事读完,想知道个究竟,取得了引人入胜的效果。3 本文的标题以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深刻、含蓄而且很美。如果抛开这一点不去考虑,这篇课文要是以“学雷锋”为题可以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学雷锋”三个字还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本文所写内容的特点。这篇课文写的是学雷锋,但是没有写学习的过程,而是写学习雷锋精神所做的事情,而且是你影响我,我影响他,一桩好事彼此传递,前后延续。这就生动地说明了: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已经深入人心,代代相传,而且正在发扬光大。4 写作技巧借鉴 尖子生能力提升 1顺序中巧妙插叙。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这样一来,就使文字节省而容量较大。2巧设悬念。文章巧妙设置悬念,先后两次形成“设悬念释悬念带出新悬念”的格局,收到了回还往复、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3人花相映,诗情画意。文章中写到梨花,主要的有四次:第一次、第二次描写梨花,实写,在文章开头。梨花当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给人以希望和安慰,也把读者引入诗一般美的境界之中。写梨树林的美景衬托了小屋主人的心灵美。第三次写梨花,虚写,在文章中间第二十七自然段。“我”梦见了哈尼小姑娘梨花在清香四溢的梨花丛中歌唱。着意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和人物梨花相映生辉。第四次写梨花,实写,在文章结尾。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内容上深化了主题,人花相映,完成了主题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