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课堂导入.pdf
-
资源ID:85879834
资源大小:345.76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课堂导入.pdf
借学生一双质疑的慧眼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新疆沙湾县第五中学 朱永君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经常在想:怎样的引领,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语文呢?近二十年的课堂实践告诉我: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他能在课堂上展示多少文采和天赋,而在于他有多少智慧能激活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第四学段阶段目标二明确指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学生一旦在课堂上能自己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就必然会进入积极、主动的思维,让学习成为学生自主的行为。由此可见,智慧的教师不是传授,而是引领与点拨,借学生一双质疑的慧眼,让学生在发现、质疑、解疑中走向积极主动的学习。一年前,应着我校生本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我开始在课堂上尝试发现式阅读教学法。发现式阅读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层次的阅读积累到深层次的阅读探究的过程,它将学生放在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文本语言的魅力之处,通过积累、质疑、探究、拓展,不断积淀语感,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其中,引导学生质疑是发现式阅读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一年来,我在引导学生质疑方面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总结出数十种质疑提问的方法,实现了学生由以往的不敢提问、不会问题向敢于提问的转变。但历时一年,学生的质疑能力依旧没有明显提升,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提出的问题简单而没有价值,二是提出的问题不着边际扣不住重点。实践证明: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教师耐心的引导、真诚的鼓励、长久的坚持、智慧的点播。当学生没有发问的意识和习惯,不敢问,也不会问的时候,我们须耐下心来,做好每一步的引导和鼓励,同时要采用适当的方法给予学生有力的帮助,借学生一双质疑的慧眼,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以同课异构的方式承担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荷叶母亲的观摩课教学任务。为展现一年多的实践与思考,力求突破,笔者大胆尝试了引导学生质疑解疑的教学方法,现将思考过程整理如下,与更多的教学同仁交流研讨。【设计突破】荷叶母亲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 单元,是一篇爱的散文诗,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爱的感激,赞颂了母爱的伟大。全文篇幅不长,亦没有生僻怪异的词句,但面对耳熟能详的母爱话题,要上出新意,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不想落入板块式教学的俗套,也为了带给大家一堂有思考价值的语文课,最终决定冒险,以引领学生质疑、解疑为主线,打造了一堂别具一格的语文课。本课采用主问题教学法,将整堂课统领在一个大问题中,每一个环节,都由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问题、或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积累、质疑、探究、拓展的步骤依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告别文本。旨在通过教师的引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发现质疑,针对自己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困惑,自己提出问题,在阅读、思考中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因初一学生质疑能力有限,先提供提问方法,降低难度让学生学习提问,帮助学生学会提问。然后又搭建平台引领学生针对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进行提问,在阅读、思考、感悟、表达中解决疑难。再彻底放手,引导学生就自己的困惑自主质疑,相互解疑,让被动的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阅读与思考,从而激活学生的潜能,学会积极主动地质疑探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菡萏、徘徊、敧斜、慈怜、荫蔽”等词语,掌握其读音、字形、含义;尝试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仿写语句;学习本文借物喻人、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2、学习运用发现、质疑、思考、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作者对母爱的深情赞美之情,体验人间至爱的亲情,学习感恩父母。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质疑 播放歌曲天之大,检查预习情况,引导学生思考:1、歌曲主要写什么?(歌颂母爱)2、说说母爱和题目中的“天”有什么关系。(母爱如天,母爱之大,如同天之大。)3、板书课题、作者,就题目引导提问:联系刚才对歌曲的解读,尝试就题目提问。(荷叶和母亲有什么联系?两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4、师生共读课文(老师读两段,三个学生分别读 3、4、5 段,其余段落齐读。),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初步尝试解决。二、研读文本,学习质疑、解疑 品析重点语段,学习质疑,学习作者借物喻人、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把握文章主旨。1、引导学生赏析片段一:“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片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就“不宁的心绪”提问:我为什么心绪不宁?后来我不宁的心绪为什么散尽了?2、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解决疑问。3、展示交流。4、朗读训练,体会作者的内心变化。(重读:“忽然”体会意料之外的欣喜;重读“散尽”体会内心的踏实及担忧消除后的喜悦;轻读“慢慢地”体会荷叶的勇敢无畏、对红莲的百般呵护与疼爱,就像母亲对子女的保护,虽义无反顾,却又小心翼翼,深怕伤着孩子。)5、出示片段二:“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引导学生就“心中的雨点”和反问句进行提问:“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到底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6、小组合作探究,全班展示交流。7、比较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8、小结:由自然景物想到人,这在文学上叫联想,本文表面是写荷叶护莲,其实写的是母亲对我的关爱与呵护,表达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赞颂之情。这种借自然之物写人、抒情的方法,叫借物喻人、借物抒情。三、质疑探究,激活思维与潜能 1、小组合作,再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提出自己尚未解决的或新发现的问题。(给学生提供问题反馈单)。2、组内交流。小组整理问题,提交反馈单。(要求:人人发言;重复的问题不再说;相互帮忙解决问题;最有价值的问题、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把它记下来,交给老师。)3、班级讨论。就共性问题组织全班交流,共同解决。四、告别文本,学会报答与感恩。(10 分钟)1、仿写句子,体会母爱的神圣与伟大。母亲啊,你是_,我是_,_来了,除了你,_?)(1)出示范例,引发思考。(2)独立思考,动笔创作。(3)交流评价,展示风采。2、爱的行动,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1)看公益广告,说说今晚回到家,你能为父母做什么(2)教师结合自身经历,感召学生:如果你爱自己的父母,请从现在开始,从今晚开始,心怀感恩,用实际的行动,去换取父母欣慰的笑容。五、布置作业,适度拓展与延伸。1、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娘啊,我的疯娘。2、写一篇学后感,字数不少于 300 字。六、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 荷叶 母亲 联想、比喻 红莲 我 借物喻人 借物抒情【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导学生质疑。传统的课堂都以教师精心的预设为前提,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阅读、思考,或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这样的课堂虽然不乏亮点,却也因为少了学生自主的发现、质疑、探究而缺少了不可预约的精彩生成。本课因为采用了逐步放手的引导策略,让学生的质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借助音乐题目与内容的联系学习就题目提问,然后就文章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尝试自主提问、自主解决,最后彻底放手,就课文的困惑、疑难自主提问,合作探究。巧妙预设,精心布局,避免了学生漫天提问,不切要害的低效质疑。其次,本课遵循学生的认知、理解规律,从朗读入手,积累、质疑、探究、拓展,既能智慧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又敢于大胆的带着学生告别文本,走向生活,学习感恩父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水到渠成,使三维目标得以有效地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