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项对点突破练文言文翻译题.pdf
-1-专项对点突破练 二十 文言文翻译题 一、对点练 1.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0 分)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悦。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秋八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增食邑至四千户。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八年,陕西省臣也速迭儿建言,比因饥馑,盗贼滋横,若不显戮一二,无以示惩。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二十三年夏,中书奏拟漕司诸官姓名,帝曰:“如平章、右丞等,朕当亲择,余皆卿等职也。”安童奏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今后若此者勿行,其妄奏者,即入言之。”(1)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2-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5 分)(注意运用“调整法”和“增补法”)译文:_ _(2)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5 分)(注意运用“调整法”“变通法”和“保留法”)译文:_ _(3)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5 分)译文:_ _(4)辞曰:“今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逾卿。”(5 分)(注意运用“替换法”和“删除法”)译文:_ _(5)敕中书详议,安童奏曰:“强、窃均死,恐非所宜,罪至死者,宜仍旧待报。”从之。(5 分)(注意运用“增补法”)译文:_ _(6)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5 分)译文:_ -3-_ 答案:(1)世祖有一天看见她,问到安童的事,(她)回答说:“安童虽然年纪小,但是是辅佐皇帝的人才。”世祖说:“(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她)回答说:“每次退朝时,(他)一定和老臣们交谈,从未亲近一个年轻人,(我)是通过这个知道的。”(2)中统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将要按照法律处置他们。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奉,皇帝对他说:“我将要治这些人的死罪,怎么样?”(3)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样来收服还没有归附的人呢?(得分点:“甫”“遽”“怀服”各 1 分,大意 2分)(4)安童推辞说:“如今虽然三个方向已经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我这么年轻,就被委以这么重的任务(或:错误地承受重任),恐怕各个地方会轻视朝廷。”皇帝深受感动,过了一会儿说:“我已经考虑成熟,没有人比你合适。”(5)皇帝下诏书至中书省让他们详细地议论,安童上奏说:“把强盗、窃贼均处死,恐怕不合适,犯了死罪的应该按照旧例上报待批(处死)。”(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6)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执行(或:那些尤其没有作为的官员,我常常废弃不任用),考虑到他们同党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陛下您详细审察。(得分点:“事例”“废格”“短”各 1 分,大意 2 分)附【译文】安童,是木华黎的四世孙,霸突鲁的长子。中统初年,世祖皇帝为追念开国功臣,把他召入长宿卫,这时安童才十三岁,官位已在百官之上。他的母亲是弘吉剌-4-氏,昭睿皇后的姐姐,可以随便出入禁宫。世祖有一天看见她,问到安童的事,(她)回答说:“安童虽然年纪小,但是是辅佐皇帝的人才。”世祖说:“(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她)回答说:“每次退朝时,(他)一定和老臣们交谈,从未亲近一个年轻人,(我)是通过这个知道的。”世祖很高兴。中统四年,抓到阿里不哥的党羽一千多人,将要按照法律处置他们。安童在皇帝旁边侍奉,皇帝对他说:“我将要治这些人的死罪,怎么样?”安童回答说:“他们也是为了自己的主人,(如今)您刚平定天下,就因为私人的仇恨杀人,这样怎样来收服还没有归附的人呢?”皇帝很惊奇地说:“你年纪轻轻,怎么说的话如此老道?你说的正合我的心意。”因此更加器重他。至元二年秋八月,封(安童)光禄大夫、中书右丞相,食邑增加至四千户。安童推辞说:“如今虽然三个方向已经平定,但江南尚未归附,我这么年轻,就被委以这么重的任务(或:错误地承受重任),恐怕各个地方会轻视朝廷。”皇帝深受感动,过了一会儿说:“我已经考虑成熟,没有人比你合适。”至元八年,陕西省地方官也速迭儿建议,由于他那里连年饥荒,盗贼横行,如果不公开杀一两个人,不能显示对他们的惩罚。皇帝下诏书至中书省让他们详细地议论,安童上奏说:“把强盗、窃贼均处死,恐怕不合适,犯了死罪的应该按照旧例上报待批(处死)。”(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二十三年夏,中书省奏拟漕司官员的名单,皇帝说:“像平章、右丞等这样的官职,我当亲自任命,别的你们就定吧,这是你们的职责。”安童上奏说:“最近听说皇帝您希望依靠近臣为您的耳目,我不才而接受任命,如果近臣行为不法,听从人们举报,罪的大小,请皇帝您裁定。我认为所谓的甄选官吏的方法,自有明确的规定,那些根本没有先例的规定,我常常废除不执行,(或:那些尤其没有作为-5-的官员,我常常废弃不任用,)考虑到他们同党之中有说我坏话的,希望陛下您详细审察。”皇帝说:“你说得对。今后若再有像近臣那样徇私枉法的人,不要任用,有妄自上奏的人,就来告诉我。”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公讳易占,字不疑,姓曾氏,建昌南丰人。始公以文章有名,及试于事,又愈以有名。临川之治,能不威而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庄献太后用道士言作乾明观,匠数百人,作数岁不成。公语道士曰:“吾为汝成之。”为之捐其费太半,役未几而罢。如皋岁大饥,固请于州,而越海以籴,所活数万人。明年稍已熟,州欲收租赋如常,公独不肯听,岁尽而泰之县民有复亡者,独如皋为完。既又作孔子庙,讽县人兴于学。宝元中,李元昊反,契丹亦以兵近边,天子忧之,诏天下有能言者皆勿讳。于是言者翕然论兵以进,公独以谓“天下之安危顾吾自治不耳。吾已自治,夷狄无可忧者;不自治,忧将在于近,而夷狄岂足道哉?”即上书言数事,以为事不尔,后当如此,既而皆如其云。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而公所为十余万言,皆天下事,古今之所以存亡治乱,至其冤且困,未尝一以为言。(1)临川之治,能不威而使恶人之豪,帅其党数百人皆不复为恶。(5 分)译文:_ _(2)公之遭诬,人以为冤,退而贫,人为之忧也。(5 分)译文:_ _【解析】第(1)句:关键实词有“治”“能”“帅”“党”;关键虚词有“而”。第(2)-6-句:关键实词有“公之遭诬”“以为”“退而贫”;关键虚词有“为”;文言句式为省略句。答案:(1)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得分点:“治”“能”“帅”“党”各 1 分,大意 1 分)(2)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困,人们替他忧虑。(得分点:“公之遭诬”“以为”“退而贫”“为”各 1 分,大意 1 分)附【译文】公名叫易占,字不疑,姓曾,建昌南丰人。开始时曾公凭借文章闻名,等到为官做事,又更加有名。他治理临川的时候,凭才干而不用威势(强力),就让坏人(作奸犯科的人)的首领,率领他的部下几百人都不再做坏事。庄献太后采纳道士的建议修造乾明观,工匠数百人,建了几年也没有完成。曾公对道士说:“我替你建成它。”替他募捐了一大半的费用,工程不久就完成了。如皋这一年饥荒严重,曾公努力向州里请求救济,并且越过大海购买米粮,救活了几万人。第二年作物逐渐成熟,州里想像往年一样收取租税,唯独曾公不愿意执行,年末泰州各县百姓又有逃亡的,只有如皋百姓没有逃亡的。后来又修建孔子庙,劝勉县里百姓兴起学习风气。宝元年间,李元昊反叛,契丹也派军队逼近边境,天子非常忧虑,下诏天下有能进言献策的都不要有所隐瞒。在这时候进言献策的人都一致用派军队应对来进言,唯独曾公认为“天下的安危只不过在于我们自己是否安定罢了。如果我们内部安定,来自于夷狄的边患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自己不稳定,忧患就在眼前,那些夷狄又哪里值得一提呢”?于是上书议论了几件事情,认为如果事情不这样,-7-以后也会这样,不久,结果都跟他说的一样。曾公遭遇诬陷,人们认为(他)是冤枉的,(他)退职以后陷入贫困,人们替他忧虑。曾公所写的十几万字的文章,论述的都是天下的事,古往今来存亡治乱的原因,至于(他)被冤屈并且陷入困窘,他却没有为自己写一个字。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世祖诏举士,竟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思远与顾暠之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妻子,经恤甚至。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5 分)译文:_ _(2)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5 分)译文:_ _【解析】第(1)句:关键实词有“辟”“见”“礼遇”;关键虚词有“为”;文言句式有“见”为标志的被动句。第(2)句:关键实词有“垢秽”“方便”“楚”;关键-8-虚词有“乃”;文言句式为省略句。答案:(1)(王思远)被宋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是被以礼相待(看重)。(2)(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漂亮,他才愿意促膝相谈。附【译文】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王晏的堂弟。(王思远)被宋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是被以礼相待(看重)。刘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旁种植松柏。并和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刘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平民,王思远拿自己的衣食去资助接济她。世祖下诏推选人才,竟陵王萧子良举荐了王思远及吴郡的顾暠之。王思远和顾暠之很友好。顾暠之死后家中贫困,王思远把他的妻子孩子接来,照顾得非常周到。王思远为人清修,立身简洁。衣服桌椅之类,极其素净。有宾客来访(交流),他总要派人先暗做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漂亮,他才愿意促膝相谈。虽然如此,此人走后,他还要让两个仆人用笤帚反复清扫那人的坐处。皇上的从祖弟弟萧季敞性情豪放不受拘束,皇上心里不满,就对他说:“你可以多去拜访王思远几次。”永元二年(王思远)去世,当时四十九岁。4.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 分)崔祐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世以礼法为闻家。第进士,调寿安-9-尉。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阙,祐甫摄省事,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祐甫不为下。会朱泚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问状,对曰:“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猫职不修,其应若曰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捍敌。”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1)安禄山陷洛阳,祐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5 分)译文:_ _(2)会朱泚军中猫鼠同乳,表其瑞,衮率群臣贺,祐甫独曰:“可吊不可贺。”(5 分)译文:_ _(3)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乃失其性邪?(5 分)译文:_ _【解析】(1)关键词“私庙”“逃”根据语境翻译正确,对不理解的“木主”可以做出正确的推断。(2)对句中省略的两个主语“朱泚”“这事”进行准确的翻译,对“猫鼠同乳”“可吊不可贺”翻译合理。(3)把“猫受畜于人”中“畜”的用法翻译出来(名词活用作动词,喂养),且把“受于”的被动句翻译正确;把“无乃失其性邪”是表示一种委婉商量的语气,偏重于反问,“难道不是吗”的固定句式翻译恰当,且语句更加合理通顺。答案:(1)安禄山攻陷了洛阳,崔祐甫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家祠,背着木制的先人牌-10-位跑了出来。(2)适逢朱泚军队中有猫给小老鼠喂奶,(朱泚)上表称吉兆,常衮率百官道贺,唯独崔祐甫说:“(这事)应警觉而不应祝贺。”(3)现在猫被人喂养,(猫)不吃老鼠反而给老鼠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猫的本性吗?附【译文】崔祐甫,字贻孙,是太子宾客孝公崔沔的儿子。世代以礼法治家闻名。(崔祐甫)考中了进士,调任寿安县县尉。安禄山攻陷了洛阳,崔祐甫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家祠,背着木制的先人牌位跑了出来。(崔祐甫)从起居舍人多次升迁后任中书舍人。(崔祐甫)性格刚烈直率,遇事不退缩。当时中书侍郎空缺,崔祐甫代管中书省事务,多次和宰相常衮争议不妥协。常衮发怒,派(崔祐甫)分管吏部铨选官员,每当(崔祐甫)拟定了任职人选,常衮总是驳斥反对,崔祐甫也不屈服。适逢朱泚军队中有猫给小老鼠喂奶,(朱泚)上表称吉兆,常衮率百官道贺,唯独崔祐甫说:“(这事)应警觉而不应祝贺。”(有人)问他原因,他回答说:“现在猫被人喂养,(猫)不吃老鼠反而给老鼠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猫的本性吗?猫没有尽到(捕鼠)的职责,这预兆的应验好像是说执法的官吏有不敢触犯邪恶小人的,边境将领有不敢抵御敌人的。”唐代宗(李豫)对他的话感到惊异,常衮更不高兴了。二、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19 分)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 好苛礼自用,-11-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B.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C.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12-以儒生说也 D.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解析】选 A。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客观型文言断句题,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辨析给出的四个选项的差异,排除干扰项;同时,也要借助“曰”“夫”“也”“哉”等标志词,借助自己的文言文语感进行判断。本题“其中与人言”的“其”是代词,而前文缺少指代的内容,不合语境,所以此处应断开;“未可以儒生说也”是文中骑士针对郦食其委托其引荐的结论,根据文意不难判断。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麾下:原指将旗之下,是古代对将帅的一种尊称,也指将帅或其他权势者的部下。B.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之地,后泛指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C.长揖:古时指拱手高举,自上而下行礼,多用于晚辈对长辈,来表达内心的敬意。D.君:在文中是一种封号,始自战国时期,封君是春秋时分封卿大夫的形式的延续。【解析】选 C。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 项,“麾下”在今天也是一个常见词,根据原文“骑士”以及今天人们的日常用法,不难判断;B项,“传舍”,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舍相如广成传”一句,联系课本,不难判断;C 项,“长揖”是上古时就有的礼节,不分长幼尊卑都可用,但多数用于平辈之间;D 项,“君”,我们学过信陵君、平原君等,再结合语境,不难判断。-1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郦食其早年落魄,行为放荡不羁。他虽然只是一名看管里门的小吏,但是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是一位出了名的“狂生”。B.郦食其择主而事,眼光放得长远。他面对好计较、刚愎自用的将领时,就深自藏匿;在遇到有远略的沛公后,马上毛遂自荐,崭露头角。C.郦食其不卑不亢,言辞犀利深邃。他面见沛公时,沛公没有以礼相待,而郦食其据理力辩,三言两语就让沛公恭恭敬敬地将其奉为上宾。D.郦食其工于谋略,论事切中肯綮。他先是一言道破了沛公实力上的不足,接着为沛公指点迷津并亲身犯险,为沛公霸据陈留立下了功劳。【解析】选 B。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将每个选项的每个信息点,都代入原文进行比对。B 项中的“马上毛遂自荐,崭露头角”错,根据原文可知,郦食其是先委托沛公麾下的一名骑兵来引荐自己,当“沛公至高阳传舍”时,沛公“使人召郦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5 分)译文:_ _(2)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5 分)译文:_ 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在正确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判断赋分点,并能合理运用学过的实虚词、特殊句式等-14-文言知识。第(1)句中的“易”“游”,第(2)句中的“延”“谢”,都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实词;第(1)句中的“先”是一处词类活用;第(2)句中的“摄”完全可以根据后文中的宾语推断出来。答案:(1)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易”“从游”“先”各 1 分,句意 2分)(2)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摄”“延”“谢”各 1 分,句意 2 分)【规律总结】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删、补、换、调、贯 1.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2.删:把无实义或没必要译出的衬词、虚词、偏义副词中无实际意义的一方删去。3.补:补出文句中省略了的内容(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4.换:翻译时把古代词汇换成现代汉语。基本模式是把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通假字换成本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固定句式换成现代汉语。5.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语序。6.贯:高考答案翻译赋分标准中,往往会有“语句通顺 2 分”的要求,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附【译文】郦食其,是陈留高阳人。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家境贫寒,穷困潦倒,连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都没有,只得当了一名看管里门的下贱小吏。但是尽管如-15-此,县中的贤士和豪强却不敢随便役使他,县里的人们都称他为“狂生”。等到陈胜、项梁等人反秦起义的时候,各路将领攻城略地经过高阳的有数十人,但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是一些斤斤计较、喜欢烦琐细小的礼节,刚愎自用、不能听取宏伟意见的小人,因此他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后来,他听说沛公带兵攻城略地来到陈留郊外,沛公部下的一个骑士恰恰是郦食其邻里故人的儿子,沛公时常向他打听他家乡的贤士俊杰。(一天,)骑士回家,郦食其看到他,对他说道:“我听说沛公傲慢而看不起人,(但他)有许多远大的谋略,这才是我真正想要追随的人,(只是苦于)没人替我介绍。你见到沛公,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的家乡有位郦先生,年纪已有六十多岁,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是狂生,但是他自己说并非狂生。”骑士回答说:“沛公并不喜欢儒生,许多人头戴儒生的帽子来见他,他就立刻把他们的帽子摘下来,在里边撒尿。在和人谈话的时候,动不动就破口大骂。所以您最好不要以儒生的身份去向他游说。”郦食其说:“你只管像我教你的这样说。”骑士回去之后,就按郦生嘱咐的话从容地告诉了沛公。后来沛公来到高阳,在旅舍住下,派人去召郦食其前来拜见。郦生去见沛公的时候,沛公正坐在床边伸着两腿让两个女人洗脚,就叫郦生来见。郦生进去,只是作个长揖而没有倾身下拜,并且说:“您是想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灭掉秦国?”沛公骂道:“你个奴才相儒生!天下的人受秦朝的苦已经很久了,所以诸侯们才陆续起兵反抗暴秦,你怎么说帮助秦国攻打诸侯呢?”郦生说:“如果您下决心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推翻暴虐无道的秦王朝,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于是沛公立刻停止了洗脚,起身整理好衣裳,把郦生请到了上宾的座位,并且向他道歉。郦生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郦生进餐,然后问道:“那您看今天我们的计策该怎么-16-制定呢?”郦生说道:“您把乌合之众及散乱之兵收集起来,总共也不满一万人,如果凭借这些,来直接和强秦对抗的话,那就是人们所常说的探虎口啊。陈留是天下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的地方,现在城里又有很多存粮。我和陈留的县令很要好,请您派我到他那里去一趟,让他向您来投降。他若是不听从的话,您再发兵攻城,我在城内又可以作为内应。”于是沛公就派遣郦生前往,自己带兵紧随其后,这样就攻取了陈留。赐给郦食其广野君的称号。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