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物流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pdf

    • 资源ID:85890708       资源大小:1.22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物流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pdf

    2021 年江苏省徐州市物流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共 3 题)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 68 题 地球新冰川期或因全球变暖推迟数千年 一项有关北极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称,由于人类运动引起全球变暖,下一个冰川期会姗姗来迟。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北极气候变化的最全面的研究。目前,北极地区的温度处于近2000 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趋势将扭转由地球轴心摇摆来定义的自然冷却循环。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过去400 年北极气温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最新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吉福德米勒指出,那项研究表明北极气温在 20 世纪达到最高值,但当时尚不确定导致北极变暖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是自然变化进程。米勒及同事又向前推算了北极气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 世纪全球气候突然变暖事实上打断了持续数千年的稳定的自然冷却循环。米勒说:“很显然,有关自然冷却循环被逆转的最合理的解释是因为温室气体增多。”据他介绍,研究人员制作的气候变化模型与有关沉积岩心、树木年轮等实地数据相吻合,米勒表示,最终地球会再次陷入自然循环的冰川期模式,但可能要比预期“迟到”数千年。为精确估算出北极过去的温度,米勒的研究小组调查分析了北极河湖沉淀物和之前的冰川期冰芯和树木年轮数据。他们还根据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的数据制作了一个全球气候变化的电脑模型。米勒和同事发现,地球倾斜发生的摇摆使得北极温度在自然冷却周期以每千年 0.36 华氏度的速度下降。然而,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全面压抑了这种自然的逐渐冷却,使北极温度在过去几十年间升高约2.5 华氏度。根据最新研究显示,在过去 2000 年里,在温度最高的五个十年里,有四次出现在1950 年以后。据专家介绍,气候变更对北极的影响尤其大,北极气温上升的速度超过地球上其他任何地方,这是因为北极温度主要受到夏季海冰和永冻土融化的冲击。北极在夏季融化的海冰量曾在 2007 年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可能会在 2030 年前全体融化。若没有大量浮冰将阳光折射到大气的话,这些光线会被接收到北极海洋,从而加速该地区的变暖趋势。与此同时,融化的永冻土已开始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二氧化碳和甲烷是两种主要的温室气体,本来沉积在北极地下,温度上升令其释放出来。米勒说:“很显然,气温升高会在将来有继续加强的趋势。这将对北极发生直接的冲击。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冰川一旦融化,海平面就会上升这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会发生巨大的影响。”布雷特哈特也以为,北极气温升高不断增强的影响“将会持续下去,直至夏季海冰全体消散,而且,短期内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扭转这种趋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应当采用任何举动”。6.下列对“有关北极气候变化的最新研究”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项最新研究涉及人类活动和自然变化进程两个方面,是目前人类对北极气候变化的研究中最全面的一次研究。B.研究人员在最新研究中对过去 400 年的北极气温数据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北极气温在 20 世纪达到最高值。C.人类活动使北极地区的气温升高,自然冷却循环使北极地区的气温下降,但二者不足以相互抵消以维持平衡。D.人类活动逆转了地球轴心摇摆导致的自然冷却循环,使本应该下降的北极气温升高,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7.下列理解与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北极气温升高的“罪魁祸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北极永冻土和海冰的融化。B.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北极地区的温度处于近2000 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该地区的气温升高将呈现出一种加速趋势。C.温室气体排放、北极永冻土融化、北极夏季海冰的减少,都有可能加速北极气温的升高。D.人类活动不断产生温室气体,逆转自然变化进程,有可能导致海水水位升高这一全球性问题。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A.由最新研究的结果可推知,进入 20 世纪后,人类排放温室气体产生的升温效应压制了自然冷却循环的降温作用。B.全球气温加速变化即便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北极气温升高的状况也难以迅速随之改变。C.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它可以推迟可怕的冰川期的到来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D.人们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将可以使北极气温的升高速度变缓,从而减轻对北极的冲击。参考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消失的油菜花香 在村庄里走走,看不到丁点儿油菜花的影子,看不到蝴蝶在油菜花上飞舞,闻不到浓浓的油菜花香;只听到呼啸而过的风声,闻到田地里杂草散发出来的味道。我的心里一阵悲凉:这么好的土地为什么不种油菜花?为什么土地上杂草在疯狂地生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我的思绪回到小时候那个金黄色的季节里。那时候,我们能一眼望到无边无际的油菜花,那是一个金黄色的海洋,那是一幅无限美好无限浪漫的风景画,那也是一幅喜气洋洋的画面。我们一群孩子在油菜花地里撒欢儿野跑,浓浓的油菜花香一阵阵冲进我们的鼻腔,那时的我们和那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样快乐幸福,灿烂地生长着。如今的我,每次回乡总有一种深深的失落,心里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不知道现在生活在村子里的孩子是否感受到身边缺少了点什么。还记得小时候,经常看到村里人在土地上播种油菜。他们先耙地,地耙好了,就是播种了他们用一个小包包住油菜籽,一粒粒撒到土地上。他们脸上全是微笑,好像他们种下的就是希望,是收获,是生命的美好。种子播好了,就是管理,每隔几天他们就来到田地边,看看种子是否发芽了,看看嫩嫩的叶子是否破土而出,探出小小的脑袋来。如果看不到丁点发芽的痕迹,他们就会有点心慌,他们担心一家几口一年的油呀。那时候,生活用的油几乎都是用油菜籽榨来的,只有少部分人家用猪油。于是那些心里发慌的人天天用水桶挑水浇灌,直到嫩嫩的芽露出土面,那颗悬着的心才肯放下来。如果油菜太密了,是要摘除一些的,为的是让剩下的能更好的吸收阳光和水分,不然的话长出来的油菜结不出多少油菜籽,结出的籽也榨不出什么好油。这就是村里人所说的间苗。油菜在一点点长大,杆在一点点变粗,叶子在风中摇摆,在向人招手,似乎在对村里人说,你看,我长得多好呀!今年你们要大丰收了。金黄的油菜花在阳光的沐浴下微笑着,扑鼻的油菜花香,满街满院。油菜花的花期大概二十多天,等到春风吹遍大地的时候,油菜籽开始结实了,开始一天天饱满了。成熟的油菜籽在风中左一下右一下摇摆开来,用手一拧,感觉里面的籽那么壮实,人的心里也塌实了,好像已经看到了光闪闪的菜籽油。等油菜籽全熟了,就收割了抛在场院里,让它在灼热的太阳下晒干。等晒到一定程度时,家里的大大小小就去收获油菜籽了。小孩把已经晒干的油菜抱到大人的脚下,大人则用脚踩在油菜上面,那些程序看起来那么有条不紊,好像经过了训练似的。然后油菜籽和壳在风中自然分开来,壳在风的吹动下飘向远方,而圆圆的带点暗红的油菜籽留了下来。等做完了这些,用秤一称,一百多斤,那可是个大丰收呀!于是,一家人欢喜雀跃。那个场面,那份热情,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每次想起,心里就热乎乎的。不知什么时候,油菜花香消失了,村里的人都跑到外面去了,一年回来一次,甚至一次也不回,剩下几个老人和孩子在村里。春天里,那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现在半点都闻不到了。前些日子坐火车经过武汉,透过车窗,我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金黄色的油菜花,心里就热了,那股熟悉的味道迎面扑来,那种浓浓的金黄色的颜色唤起了我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也在那一时刻,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那也曾经遍地金黄的土地!我的心里感到阵阵悲凉,为村庄的现状悲凉,也为生活在那里的人悲凉。不知什么时候,村庄里能再闻到油菜花香;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看到收割油菜籽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11.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A.文章以“悲凉”始,以“悲凉”终,首尾照应,悲凉的感情贯穿始终,让读者也情不自禁地被带入作者所营造的悲凉气氛之中。B.作者以平实而又不失生动的语言,写出了油菜花曾经给家乡带来的无限美好的风景和因油菜籽丰收给村里的人们带来的喜悦。C.文章颇擅长场面描写,既有对童年和玩伴在油菜花地里野跑的场面描写,又有村民一家大小齐上阵收获油菜籽的欢乐场面的描写。D.“用一个小包包住油菜籽,一粒粒撒到土地上”“等油菜籽全熟了,就收割了抛在场院里”,这些细节描写把春种秋收写得生动有趣。E.“春天里,那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现在半点都闻不到了”既照应了题目“消失的油菜花香”,又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悲凉之情。12.文章以“消失的油菜花香”为题,却详写村民播种、管理及至最后收获油菜籽的全过程,有何用意?(6 分)答:13.请指出文中划线的语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6 分)答:14.文章最后一句说:“不知什么时候,村庄里能再闻到油菜花香;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看到收割油菜籽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参考答案:11.A D(A.“悲凉的感情贯穿始终”,错误。本文有悲有喜,作者在写“思绪回到小时候那个金黄色的季节里”时,情感是喜悦的。D.“等油菜籽全熟了,就收割了抛在场院里”是概述,不是细节描写。)12.作者这样写,表达了油菜花给自己儿时的生活带来了快乐,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3 分)当年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与当今村庄里油菜花香的消失,土地里杂草疯狂地生长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作者对当今农村现状的思考。(3 分)1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 分)作者把油菜花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油菜花在农人的精心侍弄下茁壮成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儿时对飘香的油菜花的喜爱之情。(4 分)1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曾经满街满院的油菜花香和收割油菜籽时那热火朝天的景象的怀念,为现在杂草疯长,只有老人、孩子留守的荒芜的村庄而倍感悲凉。(4 分)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希望改变家乡现状,使家乡能够呈现油菜花飘香,处处充满劳动快乐的景象的期盼之情。(4 分)(结合文本,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3.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 3分,共 9 分)气候文明对人类发展的必要性 在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问题中,气候变化问题由于涉及面广、影响深远而备受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中已不仅仅是个环境问题,而且已成为一个涉及全球环境、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问题的复杂议题。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国际社会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气候变化给国际社会带来的挑战是不容回避的,也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如果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资源能源、清洁的空气和水等要素,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载体和基础,进而整个人类文明都会受到威胁。世界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人类已经没有足够的自然资源来支撑高消耗的发展方式,没有足够的环境容量采承栽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愈采愈面临环境与资源的严重制约,人类文明的发展也面临着有史以采最严峻的挑战。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在反思和解决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对文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在当今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中,气候变化问题的全球性、广泛性、无国界性,其影响的长期性、综合性和不可逆性,与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等特征,决定了气候变化问题是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生态危机中的重中之重。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常常可减少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也得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和所有其他生态环境问题联系密切,试图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而不考虑其他问题只会使所有的问题变得更糟。人类在这些问题面前显得无能为力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去总是倾向于孤立地应时每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提一个解决方案,这些彼此之间孤立的方案非但没有效果,反而往往加剧了其他问题。因此,对于气候变化问题,不能只局限于从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国家的发展去反思和解决,而应从建设新的文明的高度去反思和解决,这个新的文明就是气候文明。气候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气候的关系,实现人与气候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只有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和广度上,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工业社会进行改造,才能使人类真正走出气候变化危机的困境,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文明之路。这也是之所以把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看作是气候文明的创建过程的重要原因,她体现了人类对生存与发展的重新审视以及对新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理性选择。(节选走进气候文明)23、下列有关“气候变化问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气候变化问题不是环境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等的复杂问题。B.气候变化影响的长期性、综合性和不可逆性,与其他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等是人类生态危机中的主要问题。C.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意味着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只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是不可能的。D.气候变化问题依赖建设新的气候文明来解决,在目前条件下不可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24、下列对“气候文明”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候文明是我们从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一国家的发展去反思和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认识错误的判断依据。B.气候文明是指人类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气候的关系,实现人与气候和谐发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C.气候文明的创建过程也就是气候变化问题的解决过程。D.气候文明是人类对生存与发展的重新审视以及对新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理性选择。2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国际社会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由此产生的矛盾会越来越激烈。B.国际社会不可回避共同面临气候变化的挑战,全世界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解决气候变化问题。C.走出气候变化危机的困境,应该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工业社会进行改造。D.开发新能源和研究环保新产品是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将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参考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共 3 题)4.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题。(15 分)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帏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节选自鸿门宴)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则入为寿。寿:祝寿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封为王 C 沛公起如厕。如:往,到去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力:合力 14比较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的一项是()项王未有以应 籍何以至此 项王按剑而跽曰 劳苦而功高如此 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 C与不同,与也不同 D与相同,与也相同 1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项庄是项羽手下的一个武将,他在接受了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手总是软的,总是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B樊哙不仅能吃能喝,还能言善辩,口齿伶俐,他居然把项羽说得无言以对。C樊哙闯入军营中,只引起了项羽的一点本能的“按剑而跽”的反应,可见项羽的确小看了刘邦及其手下。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而抬举一番,难怪项羽愿听。16翻译下列语句。(6 分,每句 3 分)(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参考答案:13A 14C 15A 16(1)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2)(我)之所以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或译为:我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以外的变故。13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 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A 寿:祝酒。所以选 A。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14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 第一个“以”是表目的的连词,译作“用来”;第二个“以”做介词,译作“凭”;第一个“而”表修饰,第二个“而”并列。所以选 C。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15 试题分析:此题要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和选项相关的句子,仔细地进行对照,找出其中的差异。A项,庄未能刺杀到刘邦,不能理解为他心软、手软,而是因为有项伯的及时保护。所以选A。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16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夜、驰、“具告以事”句式;“者也”判断句句式;非常。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5.参考答案:8 C(乡:同“向”,意为“面对着”或“面向”)9 B(A 副词“只有”/副词“才”;B 两个都是介词“在”;C 介词“为了”/介词,表被动;D 副词“仅、只”/副词“独自”)10D(项羽自杀实乃穷途末路,迫不得已,而所言“吾为若德”则表现了他对吕马童等人的蔑视,其言带有悲壮的英雄气概,并非有意“成全”。此处分析不能停留在表面)11(1)重新聚拢了他的骑兵,至此不过仅损失了两名骑兵罢了。项羽就对他的骑兵们说:“怎么样啊?”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您所说的一样!”(句意 1 分,“亡”“何如”“伏”各 1 分)(2)况且我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向西进发,今日没有一个人能回来。纵使江东的父老兄弟同情我并尊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句意1 分,“西”“纵”“王”各 1 分)(3)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变了。(句意 1 分,“仁义不施”1 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于谨字思敬,沈深有识量,略窥经史,尤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见之,叹曰:“王佐材也。”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北伐,引谨为长流参军,特相礼接。时魏末乱,群盗蜂起,谨欲不劳兵甲,以致清荡。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于是西部铁勒酋长乜列河等领三万余户并款附,相率南迁。广阳与谨至折敷岭迎接之。谨曰:“拔陵兵众不少,闻乜列河等款附,必要击。彼若先据险,则难与争锋。今以乜列河等饵之,设伏而待,必指掌破之。”广阳从其计。拔陵果要击,谨伏兵发,贼大败。孝昌元年,又随广阳王征鲜于修礼。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侍中元晏宣言于灵太后曰:“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灵太后诏于尚书省门外立榜,募获谨者,许以重赏。谨闻之,请诣阙 披 露 腹 心,广 阳 许 之。谨 遂 到 榜 下,曰:“吾 知 此人。”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众共诘之,谨曰:“我即是也。”有司以闻。灵后见之,大怒。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灵后意稍解,遂舍之。谨后自以久当权势,功名既立,愿保优闲,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太祖识其意,曰:“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遂不受。及太祖崩,孝闵帝尚幼,中山公护虽受顾命而名位素下,群公各图执政。护深忧之,密访于谨。谨曰:“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明日,群公会议。谨曰:“中山公受顾托,军国大事,理须归之。”辞色抗厉,众皆悚动。谨言于护曰:“公若统理军国,谨等便有所依。”遂再拜。群公迫于谨,亦拜。众议始定。保定二年,谨以年老,乞骸骨,诏不许。及晋公护东伐,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天和三年,薨,年七十六。武帝亲临,加太师、雍州刺史,谥曰文。谨为人智谋勇毅,善于事上。名位虽重,愈存谦挹。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谨亦竭其智能,故功臣中特见委信。选自周书于谨列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谨为长流参军 引:举荐 B请诣阙披露腹心 诣:到去 C密访于谨 访 咨询 D夙蒙丞相殊眷 夙:早上 7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于谨“勇毅”的一组是(3分)()乃单骑入贼,示以恩信 谨闻之,请诣阙披露腹心 乃上先所乘骏马及所著铠甲等 夙蒙丞相殊眷,今日之事必以死争之 犹请与同行,询访戎略 朝廷凡有军国之务,多与谨决 A B C 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谨性情深沉,有见识、有度量,读过一些经典史籍,尤其好读孙子兵书。太宰元穆赞叹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B乜列河率众归附之际,于谨预见到拔陵会依仗兵多将广前袭击,于是他与广阳王共同制定了伏击的计策。C于谨闻知灵太后张榜悬赏捉拿他后,主动投案,并为广阳王倾吐苦衷,平息了灵太后的怒气,自己也免于处罚。D中山公宇文护虽受顾命,但起初并没有建立威信。于谨为报恩德,在群臣集会之时为宇文护争得了统理军国的大权。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会章武王为修礼所害,遂军中山。(3 分)(2)谨备述广阳忠款,兼陈停军之状。(4 分)(3)今巨猾未平,公岂得便尔独善耶?(3 分)参考答案:【参考译文】于谨字思敬,性情深沉,有见识度量,读过一点经史书籍,尤其爱好孙子兵书。太宰元穆看到他,赞叹说:“他是辅佐帝王的人才。”正光四年,广阳王元深出兵北伐,推荐王谨担任长流参军,对他特别礼遇。当时魏末动乱,群盗蜂拥而起,于谨想要不动用武力,就达到平定他们的目的。于谨就单骑进入贼兵当中,向他们宣示恩信。于是西部铁勒的酋长乜列河等人,率领三万多户人家都服罪归附,相随着往南迁徙。广阳王和于谨去折敷岭迎接他们。于谨说:“拔陵的兵众不少,他得知乜列河等人前归附,一定会拦击。他如果先占据了险要,就难和他争胜。如果用乜列河等人引诱他,然后我们埋下伏兵等待着,一定很容易打败他。”广阳王听从了这个计策。拔陵果然前拦击,于谨的伏兵冲出,贼兵就此大败。孝昌元年,于谨又随广阳王征讨鲜于修礼。适逢章武王元融被鲜于修礼杀害,于是广阳王在中山驻军。侍中元晏告诉灵太后说:“广阳王徘徊不前,坐观待变图谋不轨。又有个叫于谨的,智略超人,是他的主要谋划者。在战乱之际,他恐怕不是陛下的忠臣。”灵太后下诏命在尚书省张贴告示,招募能抓获于谨的人,答应予以重赏。于谨听说后,请求亲自到朝廷投案,表白真心。广阳王答应了他。于谨就到布告下说:“我知道这个人。”众人都问他。于谨说:“我就是。”有关官吏得知后上报。灵太后引见于谨,十分恼怒。于谨详细地诉说了广阳王的忠诚,并陈述了停驻军队的情况。灵太后灵太后的怒意逐渐缓解,于是放了他。于谨自认为长期掌握权势,地位声望隆重,功名既已建立,情愿保住悠闲的生活,就把他所乘的骏马和所穿的铠甲等献上。太祖明白他的意思就说:“如今大奸之人还没有平定,您怎么能就这样独善其身呢?”就没有接受。到太祖去世时,孝闵帝还幼小,中山公宇文护虽然接受了太祖的临终遗托,但名望地位向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咨询于谨。于谨说:“我向蒙受丞相的特别关怀,今天的事情,我一定会以死相争。第二天,各位王公聚集在一起商议。于谨说:“中山公受到太祖临终的委托,军国大事,理所当然应该归他掌理。”说的时候言语神色严厉,众人都被震惊了。于谨对宇文护说:“您如果统理军国大事,那我们这些人就有依靠了。”于是向宇文护跪拜了两次。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朝廷没有允许。到晋公宇文护出兵东进讨伐,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天和三年,于谨死在任上,终年七十六岁。武帝亲自前往吊唁,加授太师、雍州刺史,谥号为文。于谨为人有智谋、勇敢坚毅,善于为主上效力。他的名望地位虽然很高,但他更加谦让。朝廷凡是有军国大事,大多由于谨决断。于谨也竭尽自己的才智能力,所以在功臣当中,特别受到委用信任。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共 4 题)7.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写句子,要意蕴丰厚,有文采。(6 分)诗歌是什么?是一首永恒的歌。是草堂茅屋里的一声长叹,_,是雨打黄昏的一片哀愁。诗歌是什么?是一段深深的情。_,月上柳梢见证爱情,_。参考答案:(示例)是东篱采菊时的一种闲适 慈母手中纺织亲情 烟波日暮寻觅乡情(6 分,每句 2分)此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保证句式的相似性;其次,在内容上和意境上要与前后语句协调一致,如本题前一部分强调“永恒”,后一部分强调深情。仿写时还要注意有文采的要求。8.下列对联与人物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铸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C.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D.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屈原 参考答案:D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D由“青冢”、“平沙”可知是写王昭君的。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3分)庭院里玉兰树在蝉鸣声中舞蹈,不时送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伴着蝉鸣和幽香,小女孩长大了,渐渐读懂了苏东坡的豪放,李白的飘逸,李清照的婉约,杜甫的沉郁,柔美的朱自清和犀利的鲁迅。调整后的句子是:参考答案:答案: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鲁迅的犀利和朱自清的柔美。提示:调整时,首先要保持句式一致,“柔美的朱自清和犀利的鲁迅”应作调整;其次要注意所给人物的排列顺序,要按照他们所在的历史时代排序。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达康书记能在人民的名义众多形象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这个时代人们心向往之而无比稀缺的品质敢作为,敢担当。历史其实无处不在,在你我生活的城市里,每幢由逝去时代留下的老建筑都是一页唾手可得的活的史书。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葸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我上高中后家里负担日益加重,父母亲外出打工长年难归。我要率先垂范,给弟弟做个榜样,不让父母的辛苦白费。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还可附庸风雅。”要想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各方只能通过谈判和各自让步来解决问题,试图通过武力解决问题无异于玩火自焚,绝不会达到预期目的。A.B.C.D.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脱颖而出,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唾手可得,动手就可以取得,形容极容易得到。应改为“触手可及”。畏葸不前,畏惧退缩,不敢前进。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好表率,属于敬辞。此处谦敬不当;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合语境。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六、写作(60 分,共 1 题)11.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根据要求作文。(50 分)(1)亲爱的同学们,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陪伴你长大的人,他们可能是你的父母、朋友、老师或是崇拜的偶像等等,他们曾经给予过你怎样的影响,让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以“有你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 700 字。(2)傻事、恐惧、伤痛、冒险这些字眼可能是成年人在生活中努力躲避的东西。然而对于年少的我们来说,这些却都是不可避免的。对陌生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的渴望,常常让我们做出一些蠢事、错事、可笑的事但这并不可怕,因为这些事记录着我们成长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我们回忆起这些往事时,沉淀在心中的必定是一番无可替代的甜蜜 根据以上内容,请以“成长的代价”为题,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 700 字。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年江苏省徐州市物流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