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高一上语文《34兰亭集序》第三课时.pdf
-
资源ID:85903358
资源大小:258.15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教案】高一上语文《34兰亭集序》第三课时.pdf
兰亭集序第三课时 教学知识与技能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过程与方法讲解分析诵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3、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3 课时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研习 3、4 自然段,理解作者的生死观。整理本课文言知识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潺潺,胜友云集,曲水流觞,泼墨挥毫,赋诗饮酒,不亦乐乎!可作者的感情怎么变成了“痛”呢?他由眼前的美景、盛会想到什么了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二段,看看作者的心思到哪儿去了。2、检测 1、2 自然段的文言知识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研习第 3 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 3 段,理清文章思路 提问一:请合上课本串讲本段大意 提问二:这段话作者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的?明确: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 提问三:作者为何而痛?一痛惜情随事迁,美好消逝;二痛生命有限,终期于尽。2、诵读提示:作者以从容沉稳的气势稍一收拢,便转到全文的主旨上来,探索人生哲理,发表对人生忧乐和生死问题的看法,以理论为主,故应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重读的词语有“死生亦大矣”中的“大”,“岂不痛哉”中的“痛”。末句以降调慨叹语气收束。请按照上述提示,每组选代表诵读 四、研习第三段,即 4 自然段 1、熟读课文,理清背诵思路 这段议论中包含感情,请理清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问题(1)当前士大夫的人生观是怎样的?(2)你认为作者赞同他们的人生观吗?为什么?明确:由读昔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作者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着,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疾,此次宴会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使将来之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慨。随着感情变化的步步推进,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是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2、朗读语调提示“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 缓低沉的语调读出。挑选学生按照以上提示朗诵 五、合作探究 1、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认识。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2、第四自然段,作者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那么作者究竟为何而“悲”呢?明确: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六、探究性阅读训练 有人认为作者在文中阐述了他的生死观,是他的旷达性格使然;但他毕竟生活在国事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讲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毫无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你如何理解呢?请发表你的观点 背景介绍: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屡屡发生。士大夫自危而无奈,寄情山水,啸傲山野,思想消极,行动无为,感觉生命就像浮萍之于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是哪里,生死无常。于是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所谓“一死生”“齐彭殇”,死就是生,生就是死,即玄理之一。受社会思潮影响,东晋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出世入仙的情调很浓,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在这种背景下,王羲之在文中描绘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还能批判当时盛行的虚无思想,实际上就是眷念人生、热爱生命的表现。他在书法上的执著努力和卓越成就也是对抗人生虚无的体现。诚所谓“消极其表,执著其里”,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小结: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利器。七、随堂演练:归纳整理文言知识 1、通假字 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2、一词多义 修:茂林修竹(高)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守战之具(整治)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期年之后(周,期年:一周年)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辞)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临: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引申为阅读)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途中的驻地)3、词类活用 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流觞曲水(使动用法,使流;使(水)弯曲)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意动)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意动,看作相等。)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4、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古义:这个地方 今义:次一等的。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或取诸怀抱 古义:思想抱负 今义:怀里抱着 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的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夫人”古义:“夫”用在段首引发议论,是发语词,可不译。“人”,人们 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5、特殊句式 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结构后置句)晤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死生亦大矣(判断句)八、课堂小结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九、布置作业: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