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pdf
-
资源ID:85904290
资源大小:671.31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pdf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第 1 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_和_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_。3分子间有_。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间隔固体分子间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_。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_。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第 2 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一、分子与原子 1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3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4联系:(1)分子由原子构成。(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1物理变化:分子种类_,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隔_。2化学变化:分子种类_。课题 2 原子的结构 第 1 课时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原子原子核 (带 电)中子()(带 电)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注意: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第 2 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原子结构与原子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原子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子 _个(氦为_个)不易得失 稳定 金属原子 一般小于_个 易_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大于_个 易_电子 不稳定 结论:原子的化学性质与_关系密切 二、离子 1定义:_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2离子的形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3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种类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 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_。4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元素为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为微观粒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第 2 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1)只有一个字母的:用大写字母。(2)有两个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元素符号的意义:(1)表示_(宏观);(2)表示该元素的_(微观);(3)表示_(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包括_等)。二、元素周期表 1周期: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7 个横行,7 个周期。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_相同,_依次递增,质子数依次递增。2族: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元素周期表中共有 18 个纵行,16 个族(8,9,10 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同一族元素的原子一般_相同,化学性质相似,_依次递增。3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可以获得的信息 三、物质的构成粒子 从微观上看:_、_、_等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_、_等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_、_等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如果从宏观上看,所有物质都是由_组成的。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 1 分子和原子 第 1 课时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质量;体积 2运动;快 3间隔;增大;减小 4相同;不同 第 2 课时 分子可分为原子 一、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二、1.不变;改变 2改变 课题 2 原子的结构 第 1 课时 原子的构成 1质子;正;不带电;核外电子;负 第 2 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离子 一、1.2.原子的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原子 _8_个(氦为_2_个)不易得失 稳定 金属原子 一般小于_4_个 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不稳定 非金属原子 一般大于_4_个 易得到电子 不稳定 结论: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二、1.带电的 第 3 课时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质量 二、2.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 3 元素 第 1 课时 元素 1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 3氧;硅;铝;铁;钙 第 2 课时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 一、2.(1)一种元素(2)一个原子(3)一种物质;金属、稀有气体、碳、硫、磷、硅 二、1.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2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 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硫酸铜;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元素 课题 5-1 质量守恒定律 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 和要求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了解化学方程式及涵义 教学重 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主要教法 猜测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天平 试管 烧杯 硫酸铜 氢氧化钠 盐酸 碳酸钠 教学时间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问:蜡烛燃烧什么变化?质量为什么减少了?铁生锈质量为什么增加了?思考 猜测 回答 质量守恒 定律 指导学生演示实验图 5-1 观察完成 P92 表的方案一 提问:为什么系一气球?会怎样变化?为什么?讨论 指导学生演示方案二 观察,完成 P93 方案二 师生共同探讨,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思考,回答 “三个不变”指导学生演示实验 P94 5-1 观察、分析、讨论为什么质量减少了?演示实验 5-2 镁条燃烧 观察、思考为什么质量会增加?化学方程式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记忆 讲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质:量:微观粒子数目:以碳燃烧为例,理解化学反应的含义 师生共同完成 P94 讨论 课堂练习 S+O2=SO2,从中得出哪些信息?至少写出五条 小结 抽生小结 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2、实质:“三个不变”二、化学方程式 1、定义 2、含义:质 量 数目 作业布置 习题:1-4 预习课题 2 课时目标完成情况 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 2 课时 二氧化碳的性质 学生用书 P98 1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里吹气,过一会儿再给试管加热,则试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A紫色红色紫色 B紫色蓝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红色紫色蓝色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里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溶洞的形成与二氧化碳的制取的原理相同 C二氧化碳气体制干冰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3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现象是()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白膜;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人体呼出的气体后,石灰水变浑浊;为了使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晾干,在室内生一盆炭火,开始墙壁反而潮湿,之后变得又干又硬;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A B C D 4欲除去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采用的办法是()A加热 B用砂纸擦洗 C加稀盐酸浸洗 D用水洗 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验证某种气体化学性质的有关装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A B C(1)仪器的名称是_。(2)组装好装置 A 后,必须首先_。(3)若 A 与 C 连接,C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用_法收集该气体。(4)若 A 与 B 连接,则 B 中紫色石蕊试液变_色。6如图有关 CO2的实验中,只能探究 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A B C D 7实验室按如图所示装置制取 CO2,并验证 CO2的性质。请回答以下问题。(1)用装置 A 来制取 CO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若要用装置 B 检验 CO2,在 B 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 _,B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若要用装置C证明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_,C 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4)烧杯D中放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 _,证明 CO2具有_的性质。8某兴趣小组用图1 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图 1(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填化学式)。(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提出假设】假设 1:挥发出的 HCl 使浑浊变澄清;假设 2:_。【设计实验】为除去 CO2中的 HCl,小华在图 1 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 2 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乙(填字母序号)。图 2 其中存放的试剂合理是_(填字母序号)。A浓硫酸 BNaOH 溶液 C饱和 Na2CO3溶液 D饱和 NaHCO3溶液【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 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得出结论】由以上探究可得出结论是_ _。参考答案 1 A【解析】从口中吹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会使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加热时生成的碳酸分解,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又恢复成紫色。2 A 3 A 4 C 5(1)分液漏斗(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CaCO32HCl=CaCl2H2OCO2 向上排空气(4)红【解析】(1)仪器是分液漏斗。(2)在装药品前,应该检验装置的气密性,这是实验成功的保证。(3)若 A 与 C 连接,C 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若 A 与 B 连接,则 B 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6 D 7(1)CaCO32HCl=CaCl2H2OCO2(2)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3)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4)蜡烛由低到高逐渐熄灭 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8(1)2HClCaCO3=CaCl2CO2H2O CaCO3(2)生成的 CO2使浑浊变澄清 b a D CO2只能使沉淀部分溶解,使浑浊最终变澄清的是 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