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九年级历史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识点.pdf

    • 资源ID:85912558       资源大小:659.6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九年级历史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识点.pdf

    1 第 17 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恢复发展 外因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内因 西欧国家原有的工业基础;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表现 20 世纪 50 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战前水平。20 世纪 5070 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走向联合 目的 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 欧共体 成立过程:(1)20 世纪 50 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2)1958 年,六国又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1967 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作用: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欧盟 建立 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建了欧洲联盟。作用 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影响 在经济上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在政治上极大地促进了成员国的社会进步和各国友好关系的发展。在国际地位上,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有助于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美国的发展 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刺激了经济的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表现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90 年代以后,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日本的崛起 原因 外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了“和平宪法”。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积极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内因 日本政府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表现 经济 1968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政治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建立 美国 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20 世纪 50 年代,两次修订社会保障法,扩大受益群体,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英国 1948 年宣布建成“福利国家”完善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主要内容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等。原因 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局限 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2 1,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西欧的联合 经过战后初期的重建和调整,西欧各国联合发展。1967 年,建立欧共体;1993 年,组建欧盟。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日本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于 1968 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消极影响】日本不能清醒反思侵略罪行,随着谋求政治大国欲望膨胀,会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2,欧共体和欧盟的区别 欧盟由欧共体发展而来。欧共体属于经济组织,欧盟属于政治经济联盟。欧盟是最大的经济体。3,欧洲联合的原因?(1)西欧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接近,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历史因素】(2)近代以来,各国冲突与战争连绵不断,西欧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统一。(3)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根本原因】(4)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5)西欧两个大陆宿敌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6)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现实原因】(7)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的联系日益密切。4,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你觉得其中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借鉴: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5,欧洲的联合和日本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1)欧洲联合: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为世界各国加强地区合作、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有力地冲击着美国的霸权地位和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促进经济的全球化。日本崛起: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变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近些年来日本不断加大军费支出,引起亚洲邻国的不安。6,美国是怎样一步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1)美国独立战争是以民族独立形式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独立之路】(2)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清了障碍。【统一之路】(3)一战期间,美国利用远离战场之便,同交战双方做军火生意,大发战争财;战争接近 3 尾声,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捞取战利品。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4)利用工业革命的成果成为工业强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利用先进技术成为第一工业强国。(5)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创新之路】(6)二战中,一方面继续做军火交易,另一方面直接参加发法西斯战争并取得了胜利。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霸权之路】7,二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的经济发展 国家 发展原因 发展结果 美国 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 加强了美国在世界许多国家中的经济地位,使美国获得了更大的利润。由于其雄厚的经济基础,至今仍是世界上经济上最发达的国家。西欧 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以联合促发展;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政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日本 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的培养。20 世纪 70 年代初,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经济大国。第 18 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背景 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经互会 建立:1949 年,苏联同保加利亚、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影响: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中苏关系(1)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2)1950 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二、苏联的发展和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 1953 年,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内容 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工业管理体制;等等。评价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 1964 年,勃列日涅夫开始执政 内容 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评价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畸形发展 原因 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军事方 4 面。表现 一些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特点 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 改革 背景 1985 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 内容 领域 内容 影响 经济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 总体效果仍然不佳 政治 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东欧剧变 原因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各国实行政治多元化,政局动荡。结果 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 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苏联解体 八一九事件 时间 1991年 8 月 19日 目的 试图挽救苏联 结果 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解体 1991 年底,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影响(1)苏联解体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挫折,使社会主义运动降至低潮,也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巨大压力。(2)它终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加速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进程。(3)它造成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4)它使国际关系更加复杂。使世界范围内历史遗留的各种矛盾激化,导致地区冲突和战乱加剧。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时间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1991 年 12 月 25 日 原因 根本原因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积累了许多问题和矛盾 直接原因 改革失败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危机 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 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2,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给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启示。(1)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2)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5(4)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到位。3,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和民族矛盾。(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导致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4,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并说明这给我国的改革带来哪些启示?(1)原因:步骤过急过快,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戈尔巴乔夫倡导的“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引起人们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对西方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2)启示:改革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要从体制上克服僵化的弊端,但必须避免主观主义和冒进主义,尤其是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稳妥地推进,确保国内安定团结。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请谈谈你的看法。答:(1)在改革中,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却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2)出现不同的结果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5,苏联(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人物 探索 影响 列宁 新经济政策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斯大林 斯大林模式 成为强盛的工业国,其弊端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改革 冲进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改革 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失败,导致苏联解体。第 17 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利用第三次科技的成果;美国的援助;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原来的工业基础比较好;等等。第 18 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改革首先发生在(B )A 斯大林时期 B 赫鲁晓夫时期 C 勃列日涅夫时期 D 戈尔巴乔夫时期

    注意事项

    本文(九年级历史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知识点.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