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乐器介绍.pdf
艸拨乐器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总称。弾拨乐器的历史悠久,种类和形制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絃樂器。根据乐器形制、性能和演奏方法的差别,惮拨 乐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以一个长方形木箱做为琴身,张以琴弦,平放着弹奏 古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拨弦乐器,最早鉴于(史记)记载,在秦国以流传于民间,故称 秦佈,至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它的流传甚广,从岭南至内蒙几遍及全中国。尤以河南、山东、浙江、广东、内蒙等地更被广泛的采用而闻轻。最初的筝为五弦,到了隋代固定为十 三弦,成为雅俗共赏的众彩之师”。古筝的共鸣箱上依次并行排弦,发音轻柔、典雅、华丽、委婉,可表达刚、柔、哀、乐之情感。现经改良,由十三、十六弦不等而发展到二十一至二 十五弦,性能大为提高,深受人们欢迎。被用作独奏、重奏、介奏以及多种戏曲、曲艺和舞 蹈等的伴奏。古琴在古代称为琴、瑶琴。现代称为古琴、七弦琴,是中国历代文人雅七所崇尚的乐器 之一。在中国古代文献诗经、左传、国语、吕氏春秋等都有记载。其造型优美,常见的有伏浚式、仲尼式、连珠式、落葭式、月型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 而有所区分。琴而外侧有十三个圆的标志,叫做徽,用以标明泛音位置和按音的音位。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有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 个、泛音九十一个、技音一百四十七个。一般采用减字谱与五线谱(或简谱)相结合的方法 来记谱0 第二类:乐器装有四根、三根或两根弦,左手按弦,右手?拨,多放在腿上弹奏 远在西元前三世纪,中国就有常柄、皮面、圆形音箱的楼琶,名弦。汉代亦有木而 十二柱的琵琶出现。约在西元三百五十年前后,通过印度传到中国的一种琵琶,梨形音箱、曲颈、四条弦,叫r曲项琵琶,这是现代琵琶的前身。它吸收了秦、汉琵琶的长处改造发 展,井经后人不断改进,由有相无品增加至四相十多品,民国后,采用十二音平均律,增至 六相二十四品,音域扩大。演奏方法最初用木拨弹奏,唐代中叶改用手指,惮奏技巧经长期 发展,日趋复杂,表现力益丰富。现今传遍中国南北各地,除做为演奏、重奏、合奏等纯乐 器的形式出现外,在戏曲、曲艺、歌唱等伴奏乐队中也广泛地被应用,是我国相当重要的弹 拨乐器。又称柳叶琴、金刚腿、土琵琶,状如小型琵琶原为山东柳琴戏、安徽泗洲戏、浙江绍 兴乱艸等戏种的重要伴奏乐器,装有两根或三根琴弦,改革后加装为四弦,音域宽广、半音 齐全、音色优美被用作独奏及国乐团中弹拨组的高音声部。弦又名弦子h由秦代的弦发展而来,三弦的名称最初见于明代文献中。在民间 说唱音乐中,如北方的大鼓书(亦称说书)、南方的淸音、道情J等,三弦均为一种 主要伴奏乐器,由于其声音铿锵有力,在乐队合奏中,常用来加强节奏效果。此外三弦也是 一种极富特色的独奏乐器。阮在乐队合奏中视相当重要的却拨乐器。相传晋时竹林七贤中的阮咸善;|此乐器,故又 名阮咸阮经改良后,县有大、中、小,即低、中、高音阮之分。在民间戏曲及说唱乐 中常见。在现代国乐团合奏中多参与伴奏。目前最常用的为中阮及大阮。第三类:乐器平置在木架上,用琴竹击弦取音,约徃明代由外国传入 扬琴又称为蝴蝶琴,是民族击弦乐器。约在明代才由波斯一带传入中国。最初在广东省 沿海地区流行,以后逐步遍及全国,成为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山东琴曲等乐种的主揍乐器 之一,扬琴经过改良,出现了许多品种,有小转调、大转调、401扬琴、501扬琴、多功能 扬琴,音域宽广,音质纯美,转调方便。扬琴演奏技法很多,有農奏、滚奏等多种。由于幷 淸脆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又可同时奏出和音及快速琶音,在合奏中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乐器,独奏方而亦极有特色与表现。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是用装在细竹弓子上的马尾摩擦琴弦,使之蕊动发音的一种乐器。我国常见的 拉弦乐器包括二胡.高胡、中期、革胡、倍革胡、板胡、四胡等。胡琴早在唐朝已有,散见 文学作品中,当时名曰I琴,北宋时,它在我国北方悉部民间广为流传,称之为悉琴。目 前,各地方打各剧种所用的胡琴类乐器,不下数十种,它们不仅有优美的音色和鲜明的地方 色彩,且有高度的演奏技巧与丰富的表现能力,尤夷杲二胡,在近几十年中更有较大的发展,已成为极佳的演奏乐器和重要的乐队乐器。二期这个名称,在南方是专指独奏用或在国乐队用的一种,北方人称为南胡,二胡 为我国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拉弦乐器,它广泛地流传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以至 珠江流域。俗称胡琴,由于全国各地不同的习惯,也有称为二弦、嗡子、和胡胡 的,名称虽多,实际上都是同一种乐器。二胡音色优美、表现力强既能演奏柔和、流畅的 曲调,也能演奏跳跃有力的旋律,音色刚柔多变。由于流传和使用的地区不同,演奏法基本 一样,但都具有不同的演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于独奏、伴奏、合奏。琴筒震动膜采用 蟒皮,琴筒、琴杆常用红木、乌木、紫檀木制成。一般采用五弦度窪弦,外弦定aV,内弦 定dV。近年改良成功的有八方筒、方圆筒、低调粗弦.双千斤二胡等。高期又称粤紺。是本世纪三十年代,著列广东音乐家吕文成将二胡习用的丝弦改用钢丝 弦,创制而成。并采用两腿相夹琴筒适当部位的姿式演奏,可减少沙音,也使音色、音量和 音域都有所改进。音色明朗清澈.擅长演奏抒情、活泼、华丽的曲调-用于演奏广东音乐、粤剧伴奏,是地方性的特色乐器。高胡的形制结构与二胡相同,但琴筒比二胡细,多呈圆形。用红木或其他质木料拼黏后旋圆,有的加黄杨木线条拼黏后旋圆。近年制作的高胡也有琴 筒呈椭圆形和扁八角形的。全长约80公分。五度崔弦,比二期高四度或五度音。现已广泛 应用于新型民族乐队,属高音拉弦乐器,尤宜于演奏富于装饰性的华彩乐段。中音二胡简称中胡,它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创制的,其形如二胡,琴筒比二胡大,音色沉 厚,不但可用于合奏、伴奏,有时亦做为独奏乐器。中胡左弦比二胡低一个纯五度。通常处 弦定音为gdl。椰胡又名冇胡,流行于广东地区.音色柔和纯厚.用于演奏硬弓组合之广东音乐和多种 广东戏曲、曲艺伴奏(如南音),也用于新型民族乐队。为中音乐器-琴筒用半个椰壳制,前口蒙桐木板,背面开小孔或纹饰为音窗。用小贝壳作马。全长约60公分。两轴张丝弦两 根,五度定弦,用马尾弓拉奏。革期是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广的低音拉弦乐器,它是在二胡的基础上参考西洋的大提 琴的演奏方式改革而成它张有四条弦,设有指板,琴筒横置,由于有描板,按弦极为方便 不仅能拉奏,还能拨弦弹奏。主要用于合奏,也可担任独奏。并空弦定音为a G.D,A。板胡又名梆胡、秦胡、大弦等。它是随戏曲梆子腔的出现,在胡琴的基础上产生的乐器 大约在明末清初随梆子腔的兴起而流行,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板胡的形制大致和二胡 相同,只是琴筒不蒙皮膜而胶以薄木板,故御板胡之第。板胡音色明亮、高亢、适于表现热 烈奔放的曲调。各地区的板胡又都善于表现不同的风格,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板胡除适合 于独奏和乐器合奏外,并为多种地方戏种如河北梆子、平剧、吕剧、豫剧、晋剧、秦腔等的 重要伴奏乐器。流行的地区很广,英中以陕西、甘肃、山西等省最为普遍0 自淸代乾隆以来,随着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在民间传统拉弦乐器的基础上改制而成。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音色明亮,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早期京胡琴杆短、(全长约49 公分九琴筒小,蒙瞬皮或蛇皮,用软弓(弓杆柔软)拉奏。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岀现硬弓(弓 杆坚实)。现在使用的京胡,用五节紫竹或白竹作琴杆,琴简用毛竹制,蒙蛇皮。琴筒里面 的末一竹节上,开长方形对穿的(风口),产生复共鸣。两轴用黄檀木或黄杨木制。张弦两 根,五度定弦。设有千斤,用马尾弓拉奏。音域约两个八度。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中国乐器中,打击乐器历史最悠久,且估有重要的地位.在传统上,分为鼓、锣、钺、板和钟五类,若依制造材料来分又可分为金属、竹木和革等三种。它们的演奏技 能和表现力极为豊富,音响具有特色,不仅使乐曲的节奏鲜明强烈,且具有极深刻的感染力,其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民间音乐中十番锣鼓、潮州锣鼓、苏南吹打、河北吹歌和辽宁鼓吹 等,俱是以打击乐器见长。在现代国乐团中因种类很少使用,以下分別简介常用四大类打击 乐器。大鼓也叫大堂鼓,为较大型的鼓,鼓框木制一般鼓而直径在一尺半以上。由木制的 圆桶上下端蒙以两块而积相等的而成。一般摆在四脚的木架上演奏,奏时用两根木槌敲击而 而发音,音色低沉而厚实。大鼓无固世音高,用一线记谱。小鼓,又名小堂鼓、战鼓、高音鼓等,形制与大鼓相似,只是体积较小,鼓面直径约六、七寸,发音坚实而有惮性。苴音色变化不如大鼓明显,适用于演奏较密集的音型。缸鼓又称花盆鼓,鼓梔木制,两面蒙皮,上大下小形似花盆。其基本演奏方式与大鼓相 同,但音色比大鼓柔和常用于器乐合奏与戏曲伴奏,偶尔也用独奏。无固泄音高,用一线 记谱。板鼓,又称单皮鼓,在西元六、纪的膚代淸乐中己使用,是革与木制成,圆形,鼓圈为 极厚实的木料,上而蒙以厚猪皮,发音的鼓直径只有五、六公分,以两根藤或竹制的鼓键敲 击鼓心演奏时将鼓身悬于架上,发音坚实淸脆。板鼓常用于民间器乐合奏及戏曲伴奏之中 也可以独奏,在合奏及伴奏时常居于指挥的地位。大锣,以铜制成,形圆而而平,中间有一圆脐,一般尺寸以外帀直径四0至四二公分为 度。中锣、比大锣而积为小,其外围直径普通为二六至二八公分,内深二公分,平而又像京 锣那样凸拱起来。低音大锣是京戏中所使用的大锣,又分苏锣与奉锣。苏锣又称光锣、低音锣,因发苏音(深厚而悠长的低音),故称之。奉锣又称高音京锣,因始造于旧奉天省而名,东北一带称 大锣。小锣又名汤锣,其外围直径约为廿二公分,深二公分,中心洪出的打击面较小约七公分。京小锣音色淸脆而带有诙谐的色彩。云锣为有固崔音高的打击乐器,民间叫九音锣。通用的云锣有十小锣,因上而的髙工 锣不常用,故划九音锣。悬于木框之间,或将木框置于在桌上,右手用小槌敲之,(大 型云锣,则用大架立于台上)其音位排列乞不相同。大钺又叫大錢,边缘微微向后翻起,直径在二十四公分以上,演奏时足以惊心动魄,独 奏时却有凋零虚空之感。民间锣鼓队中使用的大钱则在五十公分左右,重达三公斤以上0中 钺又叫铳钺、中蹉。发音响亮锐利,外闱直径普通为二十四公分。小拔又叫小蹉,直径约四 寸,发音淸脆爽朗,与小锣配合使用,可表现喜悦轻巧的情绪。梆子最早用于伴奏各种梆子腔而得名,常使用在强柏上,借以增加戏剧气氛.因适用范 用不同,而有河北梆子(简称梆子)、南梆子、坠梆子及秦梆子等区别。河北梆子,是两根 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以紫檀或红木制成。左手执短而粗的椭圆形棒,右手执 长而细的鬪形木棒,互击发音,音色高亢而坚实。南榔子为长方形的中空木制体,演奏时左 手执梆子,右手执木槌敲击,发音圆润,一般以花梨木制造。坠梆子用于豫剧伴奏,其形如 蛋.秦梆子用于秦腔 大木鱼,最早只用于伴奏佛教歌曲,后遂渐用于民间乐曲或戏曲中,其大小不同,音高 亦异。木鱼为使用桑木或桩木制成。木鱼是打节拍的乐器,较大的木鱼发音低,与响板一便 用时,可用小木鱼打轻Jth响板打重拍。吹管乐器 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远在新石器及夏禹时期都有吹管乐器的发现.t诗经)中有 箫、管、籥、旎、笙等乐器的记载,常在军队行进时吹奏,也有用作仪仗队或在宴会上演奏 和其他娱乐之用。喷呐的出现较晚,约在明代始有所记辄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及民俗节 日中,吹管乐器俱是主要乐器。我国吹管乐器根据发音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类:气息经由吹孔,引起空气柱的菸动而发音:笛又名横吹、横笛。相传汉武帝时张券出使西域以后输入长安(也有人说是汉代由蒙古 传入)。宋朝以后,成为伴奏戏曲的重要乐器。传统的笛子,竹制,有六个按音孔,一个吹 孔和一个膜孔。吹奏时,由竹皆内空气柱的菸动而发音。而常用音域有两个八度。笛音,青脆、高亢、透明而圆润,独奏、合奏均具特色,表现力丰富,故深受人们喜爱。笛子种类主要分 两种,因为这两种笛子分别为昆曲和梆子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所以习惯上称为曲笛和梆 笛。约四五。年前,有齐叫伶伦的乐官发明了斤華皆h将竹管一端以节封闭,由另一端直 吹而发声,这杲箫的前身。到了周朝有人在管闭上开孔而发出不同声音,于是有了三孔的籥 和四孔的f箫,到了汉朝时,京房在加一后孔,成为五孔,唐朝时传到日本,叫做尺八。到了魏朝又多开一孔,以后就没再做多大变化。箫为直吹管乐器,吹口成V字型,吹奏法 与笛类似,音孔有六,前五后一,音色低沉,音域有两个半八度,常用的箫最低音为di。气息经由II肖子,引起空气柱的菸动而发音:啖呐元是波斯、阿拉伯的乐器。啖呐两字为波斯语SURNA的音译.我国自明代始有关 于啖呐的记载。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以及民俗节日中,它是主奏乐器。流传地喷呐有大的、有小的、有粗旷的、有柔和的,表现力很,强种类甚多制不一,大体上可分高音喷呐、中音 啖呐和小锁呐(也叫海笛等。所有管乐器的技巧几乎都可演奏,它还可以模仿唱腔,以管 体,II肖子、喇叭口拆开吹奏,齐自模仿不同角色,如老生、花旦等。气息经由簧片,引起空气柱的丧动而发音:古时大笙称为 竿h小笙称为 和h西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件文上已有关于和 的 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的诗集诗经中也常提到这种乐器。笙的品种有大、小、方、圆之 分,一般传统笙有十七簧笙h经过改良的笙有扩音笙、加键笙、转盘笙、排笙等,簧数 从十七增加为二十一至三十六不等,扩大了音域,增强了音量。笙是一种和声乐器,装有和 笙苗耦合发音的簧片,按孔可发多音,吹吸皆可演奏,且同时可吹出两音以上,故可以演奏 和声及某些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