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df

    • 资源ID:85914084       资源大小:1.03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df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 第 1 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炎帝和黄帝怎样成为华夏族的始祖?”后讲述:炎帝和黄帝是华人世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时代。那么,中华文明是怎样起源?早期国家又是怎样产生和演变呢?【课标解读思路】1、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 让学生在地图上和教材中找出中国古文化遗存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最后归纳出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和它们的生产方式。2、认识中国古文化遗存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归纳中国古文化遗存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及其获得的成就,得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原核心起源的特点。在讲述“从部落到国家”这一目时,通过材料解释和史料实证的方式,阐述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3、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起源特征。重点结合甲骨文的图片材料来讲述,帮助学生认识甲骨文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占卜,从而反映早期国的特征是“王权和神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旧石器石器时代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的“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人和元谋人的方位,在教材正文中找出他们生活的时间,最后归纳出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和它们的生产方式。2、新石器时代 此处知识点较多,而且比较凌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以思维导图的思路,让学生按下图阅读教材并填空,以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概念 文化遗址 分布特点 生产方式 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距今约 70005000 年 距今约 5000 年 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黄河中游 黄河下游 长江下游 黄河流域 辽河上游 长江下游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河姆渡文化 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基本特征: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基本特征: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被龙山文化所代替,有胎壁薄如蛋壳“蛋壳陶”基本特征: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3、总结语:从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说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从而也推动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那么,生产关系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从部落到国家】本目导入:从部落发展到早期国家的形成,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1、三皇时代 通过一些图片分析传说中的三皇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教会学生正确认识神话、传说、遗址等的史料价值,培养学生用史料实证历史事实的能力。2、五帝时代 通过一些图文材料理清五帝之间的关系,并讲清楚炎帝和黄帝成为华夏始祖的由来和“禅让制”的内涵。3、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个思维导图的表格,梳理好三皇五帝时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部 落(居于五帝之首的黄帝,大约是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部落首领,他联合另一部落首领炎帝,形成炎黄部落联盟,被后世尊为华夏始祖。)阶段(特征)代表人物 制度 三皇时代(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厚)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 尧年老时,根据各部落首领的推举和考察,由舜继承其位。这种称为“禅让制”。五帝时代(五帝后期和龙山文化时代,史称“万邦时代”)黄帝、颛顼(zhun x)、帝喾(k)、帝尧、帝舜。国 家(考古学家在河南偃师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的遗存。)夏(约公元前 2070年约公元前 1600年;我国最早的奴隶的制国家)禹建立(禅让方式公天下)启继位(父死子继家天下)桀亡国(约公元前1600 年)王位世袭制;夏王(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行政、军事、司法、宗教机构;对夏部落实行直接统治,其它部落间接统治。4、总结语:综上所述,原始社会晚期生产关系的主要变化有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商和西周】1、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商和西周兴亡的线索。商朝 时间 人物 制度 势力范围 重要成就 2、商和西周的统治 对于商朝的政治制度,讲清楚内外服制度即可。很重要的一段话: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后来定于殷,所以也称殷朝。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对于西周的制度和其它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先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归纳出整个西周的知识点,然后,再结合地图或图文史料讲清几个制度。西周时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概况武王伐纣(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国人暴动(前841年,周厉王出逃,周公和召公执政,史称“共和行政”)西周灭亡(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族攻破稿京,杀周幽王,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制度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前朝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是大宗和小宗关系)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三大制度的基础)西周时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概况武王伐纣(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国人暴动(前841年,周厉王出逃,周公和召公执政,史称“共和行政”)西周灭亡(前771年,西北游牧民族犬戎族攻破稿京,杀周幽王,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制度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前朝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是大宗和小宗关系)井田制(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度,三大制度的基础)3、对于商朝的成就,要重点结合甲骨文的图片材料来讲述。帮助学生认识甲骨 文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占卜,从而反映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王权和神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4、对于商周的经济,最好也能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课堂小结】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例如,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养蚕缫丝技术,成熟而又富有图案美的甲骨文,充满着政治智慧的内外服制、分封制、宗法制,等等,这些是令每一个中国人都引以为傲的文明成就。商周经济历史地位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农业地位主要生产部门土地制度井田制生产工具木、石、骨、蚌等,青铜农具极少。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夏商周史称为“青铜时代”。

    注意事项

    本文(《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设计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