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pdf
-
资源ID:85916976
资源大小:424.8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案.pdf
1 第 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一、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更迭的历史脉络,形成该时期历史发展的时空观念。(2)通过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趋势和南方经济的开发,掌握该时期“发展”的主要表现,培养历史解释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对汉族的影响。【难点】全面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特色。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谈话法)、图示法、归纳法 情境教学法、史料分析法、联想理解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演示文稿、教学视频短片)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史的相关短片。教学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并以此来提问:中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状况如何?引发学生思考,顺势导入新课。环节二:新课教学 首先,教师出示本课课件,展示重点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圈点标注;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合作解决疑问;最后,全班采用问答法的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知识要点提纲如下: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1)政权建立 220 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刘备仍用汉的国号,定都成都,史称蜀汉,简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2)三国斗争:魏国力较强,在三国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风。蜀、吴两国则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2.西晋(1)建立:266 年,司马炎代魏称帝,西晋建立。(2)统一:280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3)灭亡 背景:自东汉到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羯、氐、羌和鲜卑。晋武帝死后,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过程:内战中,内迁少数民族卷入其中。316 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影响:中国历史又进入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二、东晋与南朝 2 1.东晋建立 317 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2.士族兴起与六朝出现(1)士族兴起 概念: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地位: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2)六朝出现 420 年,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 170 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 4 个王朝,合称南朝。4 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3.江南开发(1)原因: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2)表现 农业方面: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手工业方面: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3)影响: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交融。4.南朝衰落(1)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但随后在军事上渐处下风,又退回到淮水一线。(2)到陈朝,只能保有长江以南,上游又丢掉了四川和荆襄,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三、十六国与北朝 1.北方十六国(1)建立 北方 15 个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其中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2)概况 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各族差异慢慢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4 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大举进攻东晋,被击败于淝水。前秦政权在淝水之战后迅速崩溃,曾经稍显缓和的民族矛盾又加剧了。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北魏于 439 年统一北方;5 世纪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实行改革。内容: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到洛阳的鲜卑贵族一律将籍贯改为洛阳;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朝中禁鲜卑语,统一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皇族拓跋氏改姓元;将新改姓的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并鼓励他们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影响: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3.北朝的出现与隋朝的统一(1)北朝的状况 3 6 世纪前期,北魏发生动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北齐、北周东西对峙,北周内政修明,逐渐占据优势,灭掉北齐。(2)隋朝的统一: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思维导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演变 环节三:巩固提高 首先,教师出示相关文字和图片等史料,并且提问探究问题。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所示问题,教师从旁加以引导;最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教师适时精当点评,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探究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材料一 从 2 世纪到 5 世纪先后出现了四次由“乱”到“治”的局面。一是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军事集团间的混乱到曹操统一北方;二是从西晋短期统一,到西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和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割据混战的十六国时期,到前秦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三是从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四是从北魏分裂到北周统一北方。摘编自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材料二 江南之为国,盛矣。至于元嘉(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424453 年)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田中余粮不必再收割),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自此以至大明(年号,457464 年)之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互动探究(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四次“乱”的相同原因和影响。第四次的“治”对历史有何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材料中忽视了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原因: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影响:北方长期战乱破坏了社会生产,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治”的影响:为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现象:江南经济的发展。原因:北方人民南迁带去先进技术。探究二:孝文帝改革和北方的民族交融 材料一 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 493 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 4 月甲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意。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摘编自李文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材料二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评价孝文帝的汉化政策。(2)结合材料二,分析孝文帝汉化政策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提示:(1)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加速了北魏社会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但另一方面,消除了鲜卑民族特性的全盘汉化,使拓跋贵族迅速腐化堕落,为北魏发展埋下了隐患。改革必须在立足自身主体性和文化土壤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先进文明,不能直接移植、生搬硬套。(2)促进了民族交融,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一起按课件所示本课结构框架图,结合教师板书设计,采用问答法的形式,归纳总结本课所学。作业:学生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课下完成课时作业。六、板书设计 一、三国与西晋 1三国时期 2西晋时期 二、东晋与南朝 1政权更替 2江南开发 3对峙形势 三、十六国与北朝 1十六国 2前秦 3北魏 4北朝 七、课时作业 1.某班学生准备排练舞台剧,某一同学最喜欢扮演某一角色。理由是:他是三国之中立国西南,统治面积最小,在历史上又多被奉为正统的国君。这一角色是()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 答案:A 解析:三国中实力最弱的是蜀国,蜀国的国土主要在西南地区,其建立者是汉代 5 皇室后裔刘备,故 A 项正确。2.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却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西晋王朝败亡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B.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C.统治者横征暴敛,赋税、徭役繁重 D.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黑暗 答案:A 解析:西晋王朝灭亡的内因是王室混战(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外因是少数民族进入中原,逐渐掌控了时局,西晋因内外交困而亡,故 A 项正确。3.魏晋时期,在物资生活上崇尚奢华,讲究打扮,甚至“熏衣剃面,傅粉施朱”的社会阶层是()A.士族 B.外戚 C.皇族 D.宦官 答案:A 解析:魏晋时期的士族在政治、经济上拥有特权。为显示自己的高贵,生活上也与其他阶层不同,很多男子“熏衣剃面,傅粉施朱”,故 A 项正确。4.据资料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 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答案:B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水平更发达,水利技术水平比南方高,故 A 项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动乱,影响社会发展,北方修建的维护农业的水利工程数目减少,故 B 项正确;材料仅体现南方水利工程数量增加,不能反映出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故 C 项错误;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出现在南宋以后,故 D项错误。5.东晋政权维持了长期的偏安统治,疆域大体上局限于淮水、长江流域以南。其势力范围最广时,在北方到达()A.淮水 B.淮水以南 C.黄河南岸附近 D.长江北岸 答案:C 解析:东晋南朝之交,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到黄河南岸附近,故选 C 项。6.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战役。这场战役导致()A.南北方对峙的局面确立 B.前秦政权在之后迅速崩溃 C.东晋迅速强大并统一北方 6 D.鲜卑族自此之后由盛转衰 答案:B 解析:淝水之战之后,由于内部各族尚未交融,统治基础脆弱,强大的前秦政权在战败之后迅速崩溃,故选 B 项。7.“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这说明()A.迁都为移风易俗准备条件 B.孝文帝改革的核心是迁都 C.孝文帝改革之心非常迫切 D.孝文帝改革进程比较顺利 答案:A 解析:从材料“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来看,迁都以后大大有利于移风易俗的改革,故选 A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