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古人谈读书》精选市优质课获奖教案.pdf
-
资源ID:85919187
资源大小:371.3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部编版)《古人谈读书》精选市优质课获奖教案.pdf
五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25 古人谈读书人教部编版 25 古人谈读书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主题是读书与学习。本课选取了三个经典的古文片段,介绍了论语中古圣人读书方法及态度、朱熹的“三到读书法”、曾国藩谈读书,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及态度。(二)教学目标。1.认识 3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3.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对自己有哪些启示。(三)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大意。(重点)2.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一说课文中的读书方法对自己有哪些启示。(难点)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诵读法 本课内容是古文,学习古文要有大量的朗读,把课文朗读流利,顺畅。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懂课文内容。2.发现点拔教学法 文言文对现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帮助要学生疏通句意,准确感悟课文主旨。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三、说学法。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先通过预习学习课文生字,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课文学习要了解课文大意,了解课文主旨,背诵课文。四、说教学流程。(一)课前预习安排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标出难以理解的字句。(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共安排了两个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 1.课件展示论语、朱熹和曾国藩的图片。板书:古人谈读书。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生字,同桌交流学习情况。2.课件展示生字。3.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4.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注意区分形近字书写。三、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课文文段一 1.大声朗读课文,读完之后结合课文注释,了解句子大意,同桌之间交流学习情况。2.教师简要介绍论语和孔子相关资料。3.讲解句子大意。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提问:这句话是说的学习方法还是学习态度呢?(点名学生回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提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态度?强调“知”的读音和字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强调识的读音应读“zh”。提问: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学习方法?再次朗读这一段,读完之后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文段二 1.朗读文段内容,读完之后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自己的体会。2.翻译文段内容。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3.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读书应该注意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提示:作者认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最重要的是心到,“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二、学习课文文段三 1.朗读文段内容,注意读得流利,通顺。2.重难字讲解。盖:句首发语词;断:绝对;恒:恒心;下流:下等。3.翻译文段内容。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4.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三、拓展延伸 1.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和现在的常用字义有什么不同。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2.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提到的哪些读书方法感受最深。四、课文主旨总结 五、板书设计 论语:勤学好问 古人谈读书 朱熹:心到、口到、眼到 曾国藩:有志、有识、有恒古人谈读书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古人谈读书由两则文言文组成,记录了古人有关读书、学习的言论。第一则选自论语,是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六句话。第一句写要以诚实的态度对待学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第二句写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第三句是说孔子自己读书的时候多记多背,学习不知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第四句是写没有天生就知晓知识的圣人,如孔子这样多知多智,完全是因为自己多听多记,勤奋好学。第五句是写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第六句是写学习就要实实在在的,如果光顾着思考而没有学习和实践,是徒劳无用的。第二则选自朱熹童蒙须知(也作训学斋规),告诉我们读书要心想、眼看、口诵。“心到”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仔细,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教学目标 1.认识“耻、识、矣、岂”,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谓、诵、岂”。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4.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教学重点 1.认识“耻、识、矣、岂”,读准多音字“识”,会写“耻、诲、谓、诵、岂”。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教学难点 1.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大意。2.能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名言引入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很多的大家对读书作了专门的论述,我们也积累了很多古人读书的小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个古人读书的小故事?2.故事引路 预设:匡衡凿壁偷光 车胤、孙康囊萤映雪 古人不仅喜欢读书,还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板题,齐读)二、初读感知 1.检查预习,出示资料。先看第一篇,孔子谈读书。大家预习过课文,谁来讲一讲此篇文章的出处?论语: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典籍,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南宋时,朱熹把论语与孟子 大学 中庸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2.听范读,圈画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3.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4.出示:我会认: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指导学生识记生字“耻、识、诲”。学习多音字:识(sh)认识 识别 (zh)博闻强识 我会写:耻 诲。观察书写要点,师指导:耻,“耳”要窄、第二个竖要长、与下提交叉,“止”右竖要长、中间有一短横。诲,“母”竖折与横折钩起笔相接、收笔时交叉,一横居中。5.检查自读,指名读文,同学点评:读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6.再读课文,想一想,第一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预设:古人对读书的看法。三、品读释疑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第一部分的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出处: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用法示例:数学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讲一道思考题,因为这道题比较复杂,而且有些步骤又比较难懂,所以老师讲了两遍,讲完以后老师问我们懂了没有,有很多同学都点头示意,表示明白。可我还是有几步不明白,但我看见那么多的同学都懂,便想混弄过去。当时我忽然想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于是又问了老师,老师又认认真真得给我讲了一遍,这下我弄明了这道题的全过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释义: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用法示例: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解读:这是论语中有关学习过程的描述,默而知之是第一阶段,听记;学而不厌是第二阶段,思考,钻研;诲人不倦是第三阶段,教导别人学习。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文:(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解读:没有天生就知晓知识的圣人,像孔子这样多知多智的人,之所以能达到这一境界,也是由于多听多记、勤奋好学的缘故。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文:孔子说,学习(就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学到了还唯恐会丢失了。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之第十七章: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解读:这是孔子讲到的学习的态度问题。他觉得真正有志于学的人,应当有着唯恐学不到、唯恐学不会的紧迫感。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学,要勤学不辍,不给怠惰留有喘息之机,就能克服重重困难,获得更多知识。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倘若一曝十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是学不扎实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做学问,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才能在学问的路上越走越远。孔子治学,总是抓紧一切时间,一切机会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敏而好学”,“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时习之”等等。学习、读书、讲学,从不浪费时间。在学习的路上,孔子始终孜孜以求,不知疲倦,以学生的姿态,去努力学习。孔子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的学习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即便像孔子这样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没有骄傲自满,停止不学。因为他知道,一日不学就会落后的道理。“学而不厌”,才是孔子的治学之道。要从内心去喜欢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生的事情来对待,这样就不会害怕学到的东西又忘记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去思索,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出处:论语卫灵公:“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解读:孔子的这句话是在说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特别强调了实实在在学习的重要性。思考是要以学习和实践作为基础的,如果没有学习和实践就去思考,只能徒劳无益。2.小结,这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或:这几句话给你怎样的启发?)第一句告诉我们端正态度,谦虚诚实。第二句告诉我们要谦虚好学,勤学好问。第三句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不要偷懒。第四句话告诉我们学习的道路上,要持之以恒,不做三心二意的人。第五句话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学贵有恒。第六句话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学习和实践就去思考,只能徒劳无益。四、课堂小结 论语中有关读书和学习的经典之词还有很多,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学习的道路上,谦虚、诚实、勤奋、求索一定能让我们成为博学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