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英法联军的一封信》教学设计及反思.pdf
-
资源ID:85919860
资源大小:269.26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英法联军的一封信》教学设计及反思.pdf
版本: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 7 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语文教研组 冉灿 一、教材分析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选自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单元所选的都是议论性文章。本文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的一封信,同时也是说理文章的典范。作者运用铺陈、类比的写法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展现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同时运用反语,对英法联军的罪行予以辛辣的挖苦,极具批判力量。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议论文单元,本篇文章是第二篇精读文章。学生初次明白论点、论据等文体知识。需要进一步指导论证思路,同时也要进一步对“站在何种立场提出观点做出指导。从情感教育的角度来看,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在历史课上有所接触,因此对圆明园的被劫掠破坏并不陌生,但是要想达成情感共鸣,必须构筑细节圆明园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它是如何建造的,它又应该被如何看待唯有如此,才能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三、导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为议论性文章的特点,把握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作者的思路。2.理解本文在写作上善于铺陈、类比,以及运用反语的特点,体会其表达效果。3.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明成果,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品味赞美圆明园的精妙语句,并体会反语的作用。2.教学难点: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历史上记载:十八世纪的中国在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等数代皇帝的苦心经营后,一座辉煌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展现在我们眼前。但随之而来的一场巨大的浩劫却使得这座名园化为灰烬,仅留下几根屈辱的石柱来见证这段屈辱的历史。这时,作为侵略者之一的法军上尉巴特勒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为自己远征中国的胜利捧场,但这位来自法国的世界级大文豪却选择勇敢地站出来,写了一封信,义正言辞地谴责了这两个国家的罪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二)作者介绍: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他是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1885 年,雨果痛逝于巴黎。(三)整体感知:1.请默读全文,思考:雨果在心中主要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呢?明确:圆明园的壮丽赞美;侵略者的罪行谴责。四深入文本、探究研读:1.环节一:细读文本 寻美圆明园 1 朗读第 3 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圆明园之美。并用“圆明园之美,美在它 ,你看 的句式表达。学生活动:自主朗读,自主品味,做旁批。明确:金碧辉煌、雄伟宏大、神秘梦幻、艺术价值极高 资料补充: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造园艺术、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化收藏闻名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世界园林典范。可是,在 1860 年 10 月 18 日,这座华丽堂皇的万园之园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焚为灰烬 2.环节二:品味语言 揭露英法丑行 1齐读 56 段,说说作者采用了哪些词语来谴责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明确:强盗、闯进、洗劫、放火、行窃、劫掠等,直接表达了对英法联军强盗行为的痛斥。还有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手挽手、笑嘻嘻、文明等,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表达本意,运用反语手法,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和情感。2朗读运用反语的句子,读出愤怒、挖苦之情。明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3.环节三:探究思想 穿越心灵共鸣 1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谈谈你的看法。明确:雨果说:“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可见他以正当的理由为人民辩护,这正是作者爱国的表现。其次,他敢于对政府的错误进行批判,是为国家的长远计,也是爱国的表达。此外,他还站在人类文化历史角度上看待劫掠圆明园问题,是人道主义的表达,与爱国主义并不相悖。2我们可以看出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明确:作者是一个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正直公正、是非清楚、胸怀博大的人。五拓展延伸:1.“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发生之后,无数法国民众涌上街头为圣母院祈祷。对此,局部中国网友发出了杂音,他们表示:烧得好!这是报应!应当庆贺才是!你们同意吗?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2.面对这样一个事件,4 月 16 日,圆明园遗址公园官微发声回应说:“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想起,背负了一百多年圆明园烧毁的心灵创伤,何其艰难、何其罔然,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被消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每件文物都是文化的象征,每座博物馆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明确:官微并未幸灾乐祸,因为他们懂得每一件文物的珍贵。(六)教师总结:无论是数百年前的“火烧圆明园事件还是如今的“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其实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文物、文明都是脆弱的,我们不能让自己的心灵永远生活在过去的野蛮之中,而是要去尽力地守护它、延缓它的消逝,传承它的精神。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愿如今的巴黎圣母院和 159 年前的圆明园,都能化作两颗守护人类文明的星辰,也愿人类文明生生不息!谢谢大家。五、板书设计: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六、教学反思:一值得肯定的 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流程环环相扣,设计合理,各个环节过渡自然流畅,既有对文本的拓展赏析,又在问题设置上层层拔高。2.课堂语文味十足,教师语言染力强,师生默契度高。3.教学设计符合编者意图,很好地利用了课后习题。二需要克服的 1.要将讨论放在有难度的地方,如“圆明园之美环节思维浅显,假设在同学们找出之后再小组交流就显得有点重复。雨果 圆明园的壮丽赞美 侵略者的罪行谴责 是非清楚、正直正义、胸怀博大 2.放在战争单元来讲很适宜,但假设放在议论文单元,还应突出议论文的特征,明确引论局部 12 段、本论局部 39 段、10 段则为结论局部,进行批判。3.在“烧得好不好的问题上,学生有不同意见,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但教师只能给予学生方向上的引导,而最终的答案不能给予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