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pdf

    • 资源ID:85921143       资源大小:647.2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pdf

    人教部编版20172018 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检测 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1)徙于南冥(_)(2)请循其本(_)(3)教学相长(_)(4)尽粟一石(_)【答案】(1).(1)x(2).(2)xn(3).(3)zhng(4).(4)s 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宫使驱将惜不得(爱惜)B.执策而临之(面对)C.不独亲其亲(以为亲)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A 项的解释有误,“惜”在这里是“吝惜”的意思。3.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系向牛头充炭直 C.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骈死于槽枥之间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 项中“冥”同“溟”;B 项中“直”同“值”;C 项中“与”同“举”。故选 D。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策之不以其道 B.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C.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D.居天下之广居 【答案】A 【解析】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 项中,“之”是代词,代指千里马,其余各项用作结构助词“的”。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故/外户/而不闭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伐薪烧炭/南山中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C 项的停顿有误,正确的停顿应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6.按要求默写相关古诗文名句。(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2)是故谋闭而不兴,_,故外户而不闭。(3)呜呼!其真无马邪?_!(4)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两句诗“_,_”表达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好愿望。(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体现“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答案】(1).(1)其翼若垂天之云(2).(2)盗窃乱贼而不作(3).(3)其真不知马也(4).(4)安得广厦千万间(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5)可怜身上衣正单(7).心忧炭贱愿天寒 【解析】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翼”“贼”“厦”“俱”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7.阅读文字,完成问题。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地钉在扬琴前面,或者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选文中的“他”是罗曼.罗兰_中的_(人名)。【答案】(1).名人传(2).贝多芬 【解析】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从“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可知他指的是贝多芬,文段出自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点睛:本题要结合名著中的内容来分析。课本中“名著导读”所推荐名著的主要内容、情节等有关资料应熟记,随时搜集丰富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在做题时,要静下心来,结合掌握的名著内容及与人物有关的故事情节,就一定能得出答案。8.班级开展“和谐班级”的活动,请你协助,搞好相关活动。(1)为营造活动气氛,请选出一条名言作为本次活动的标语,写在下面的方格内。(2)你的同桌小明上历史课时看课外书,老师及时发现并制止了他。之后,小明对这位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此你将如何劝说?【答案】(1)【示例】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2)【示例】小明,上课看课外书不仅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而且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上课期间,我们应该心无旁骛,认真听讲,你说是吗?【解析】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宣传标语是“用简短文字写出的宣传鼓动口号”,有引人注意和令人难忘的特点,有很强的号召力和鼓动力。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此题应该引用名言,符合活动主题。(2)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此题首先要有称呼,然后指出上课看课外书不仅对自己学习有影响,同时也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注意语言要委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9.诗中画线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0.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A.全诗语言朴实、准确,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B.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摧残后的窘况,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C.当秋雨来临,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答案】9.渲染暗淡愁惨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做铺垫。10.C 【解析】9.本题考查的是赏析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五、推动情节的发展。先明确景物描写的特点,然后根据景物描写明确其烘托作用。画线句描写了凄清的秋景,渲染出凄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10.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住两点,首先,要充分利用注释,注释给我们提供了诗人的写作背景,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C 项中,诗人先关注自己的茅屋,再由自己的茅屋引发思考,上升到关注“天下寒士”的高度上,因此 C 项表述有误。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选自孟涂文集)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3)非问无以广识 (4)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学半。(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13.根据选文【甲】【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选文【甲】论述了_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_的关系。两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_。【乙】文:_。【答案】11.(1)好(2)困惑(3)增长(4)有时 12.(1)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13.(1).教与学(2).问与学(3).实践出真知(4).学习要勤学善问 【解析】甲:选自礼记作者:戴圣年代:西汉 乙:选自孟涂文集作者:刘开年代:清 参考译文:甲: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乙:君子学习必定喜爱问。“问”与“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会发现疑问,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但或许还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怎么能解决问题呢?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或”在这里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是“有时”的意思。12.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好”“勤”“真”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3.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分析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空可从【甲】文主旨句“故曰:教学相长也”中得到答案;第空可从“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中得出答案。空考查两文的主旨,分别抓住两文的主旨句“教学相长也”和“君子之学必好问”提炼答案即可。(2017.上海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余曰:“木小不堪也。”僮曰:“留以为栋。”余曰:“木大不宜也。”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余曰:“太多矣。”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余曰:“太少矣。”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留以为梁 (2)乃尽湿之 15.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B.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C.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D.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16.文中两件事情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第一件:_。第二件:_。【答案】14.(1)作为、做成(2)全、都 15.C 16.(1).事物都自有它合适的用途(2).做事情要掌握好分寸 【解析】14.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如“留以为梁”: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所以“为”是“作为、做成”的意思。1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此题答案为 C 项。注意此题中的“木一”“病”等词语的翻译。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16.试题分析: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两个文言文语段,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如“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此题抓住了关键性的语句,就解决了问题的一半。翻译:有人送来一根木料,家僮说:“留下可以做成房梁。”我说:“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家僮说:“可以做栋。”我说:“木料太大,不适宜做栋。”家僮笑着说:“木料是同一根,(你)忽而嫌弃它大,忽而又嫌弃它小。”我说:“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岂只是木料呢!”有一天小僮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热得烘人,我说:“炭太多了。”他把炭都用水浇灭了,只留下三两个火星,欲灭不灭。我说:“炭太少了。”小僮抱怨说:“火炉是同一个,(你)既嫌炭多,又嫌炭少。”我说:“小子听着,做事情各有它适宜的分寸。岂只是火呢!(2017.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出自吕氏春秋.诚廉,意思是说:石头可以被碾碎,但不能改变它坚硬的本质;丹砂可以被磨细,但不能改变它赤红的本色。对于中华儿女来说,名节操守不容玷污,理想志向不可动摇,就如同石之坚、丹之赤一样不可改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重视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认为这是人的“正性”。大雪压枝,不改四季青葱的本色,是松柏的品节;狂风席卷,不改九天翱翔的征程,是鲲鹏的志向。古人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认为天地之间,虽然品物万殊,但皆有其正性。人的正性就是“人间正气”。古往今来,凡立身高洁、守志坚决之人,皆能为保持品节而坚贞不屈,为固守信念而视死如归,文天祥便是典范。南宋末年,文天祥临危受命,率军抗敌,兵败被俘,不受威逼利诱,至死不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是文天祥忠贞不渝品质的表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他大义凛然、为国捐躯的真实写照。八十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冒着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在高原寒、炊断粮、风餐露宿的条件下,在面对围追堵截、伤亡巨大的情况下,若没有坚韧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若没有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理想信念,红军就不会成就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闻名世界的壮举。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人间正气”,为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提供了凝聚力和驱动力,是我们创造美好未来的坚实基础。“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这种“人间正气”激励着中华儿女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取材于姜广辉的同名文章,有删改)【注释】正性:最根本的品性。17.下列词语中,对理解本文中心论点起关键作用的两个词语是_和_。名节操守理想志向不可改变人间正气 大义凛然出生入死 18.根据上下文的论证过程,在第段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恰当的一项是()【甲】既然个人如此,群体理应也是这样 【乙】个人尚且如此,一个群体更是这样 【丙】不仅个人如此,一个群体也是这样 19.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文天祥除外),借这个人物说说你对“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的理解。【答案】17.(1).名节操守(2).理想志向 18.丙 19.【示例】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红岩中的江姐。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她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坏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钢铁般的意志和对信念的坚守。“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我认为:在生活和学习中,面对自己的梦想,我们都应该为之全力以赴,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该坚持自己的梦想。【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的理解主要源于分论点的内容,文章从个人和群体两个方面分析,分析了个人和群体对自己名节操守和理想志向的坚守和付出,所以对于我们理解中心论点有帮助的关键词语,就能推断出来。关键词是:名节操守,理想志向。18.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丙项正确。从文中的结构来看,此处属于文本的过渡句。句子在选择的时候,既要考虑承接上文的内容,又要对下文有引出的作用,上文是关于个人的内容,下文是关于群体的内容,所以应该用递进式的关联词语。1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选择的时候,可以选择我们中考范围内要求读过的名著,也可以选择我们课外阅读过的作品,只要人物事迹及其特征能体现对名节操守的坚守,对理想志向的追求并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20.请以“感悟人生”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 A、B、C 等英文字母代替;不得抄袭。【答案】【例文】感悟人生 流星的光辉来自星体摩擦,珍珠的璀璨来自贝壳的眼泪。人生是一种经历。痛苦、欢乐、失落、自信、平凡、辉煌只有经历了才会有感悟,才活得更丰富、更充实。题记 感悟痛苦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的确,我们生活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总会被这样那样的压力困扰着,无论学习,工作,生活付出与得到的天平上总会发生不尽如人意的失误。我们的人生中,坎坷和泥泞在周而复始地缠绕,倘若我们每天忧心忡忡、度日如年,即使美好的生命也会黯然失色;但倘若我们放宽心态,用对生命的无比挚爱去蔑视那些坎坷,让美好的心情陪伴我们度过每一天,相信,我们的生命将是美丽的,是精彩的。感悟自信 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假如你只是一棵无名的小草,虽然没有花儿的艳丽,树的伟岸,但你仍以你顽强的自信为大地编织着美丽的衣裳;假如你只是一条孤苦伶仃的小溪,虽然没有大海的浩瀚无比,大江的奔腾喧嚣,但你仍有勇往直前的胆量与斗志,迈过一个个绊脚石,汇成浩荡的江河。庸人总以为“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于是便在稍纵即逝的机遇旁唉声叹气、悲观失望;睿智者总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总会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看到希望和转机。摔倒了怕什么?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向前走。失败了怕什么?关键要知道此时不搏何时搏?朋友们,感悟自信,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凭着你的拼搏与执着为人生开拓出一段精彩的旅程。感悟辉煌 当我们飞黄腾达的时候请不要忘记这辉煌背后所付出的努力。我们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的考验才拥有了那辉煌的一瞬。所以,当我们有一时的成就时,不要放弃奋斗。否则,我们的人生只会是一个毫无果实的躯壳。人生短暂,生命如朝露,莫忘惜之。朋友们,让我们感悟人生,感悟那走过的足迹,让奋斗之芽在我们的人生中萌发,让我们的人生拥有希望。切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点睛: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61.240.237.104)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版)部编人教版八.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