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从六国文字的笔法继承看楷书萌芽问题.pdf

    • 资源ID:85922120       资源大小:1.09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从六国文字的笔法继承看楷书萌芽问题.pdf

    从六国文字的笔法继承看楷书萌芽问题 徐舒桐【摘 要】学界大都都认为楷书萌芽于汉末,并继承了六国文字笔法.笔法的传承理应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既然楷书笔法与六国古文笔法一脉相承,楷书萌芽应当在六国文字被消灭不久后的西汉出现,这与众多学者的楷书萌芽汉末说矛盾.文字学界历来轻视笔法研究,对楷书问题的研究明显不足.从笔法研究的视角切入,汇总学界对于楷书的判断标准,结合近年新出土的简帛资料,可得出楷书萌芽最晚在西汉中期已经出现的结论.【期刊名称】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6)001【总页数】6 页(P132-137)【关键词】西汉;简牍;起笔方式;笔法;楷书萌芽【作 者】徐舒桐【作者单位】南开大学 天津 300350【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J292.1 许多学者都意识到了楷书与六国文字笔法的关联性。黄惇先生说:“如果将战国简中的这类横画,与新近出土的西晋彬州简及南朝陈智永 真草千字文(楷书)比对,即会发现其用笔如出一辙,横画皆出锋起笔,收笔一按,此即古称 一拓直下法。”1刘绍刚先生也认为六国文字的笔法被楷书继承了:“像六国文字中早已出现的顿笔顺入,收笔顿出,书写快速的笔法,在秦灭亡后不久又死灰复燃,逐渐融入了日常书写的要求不严格的俗体之中。在经过多年的演变之后,逐渐在新书体行书、楷书和草书的用笔中占了主要地位。”2 其实不光是起笔、收笔方式,楷书的长横收笔,撇和一些勾连笔画都呈现出了与楚简文字相同的笔画形态,可谓一脉相承。然而,关于楷书萌芽的时间,文字学界以裘锡圭为代表,普遍认为是在东汉中晚期。书法学界也普遍认可这个观点,邱振中多次提到过关于楷书形成于汉末三国时期:“楷书肇始于汉末,三国时已见雏形,西晋有些楷书仅略存隶意,东晋时楷书成熟。”3 笔法的传承必须是连续性的,既然楷书笔法与六国文字笔法一脉相承,那么整个西汉和东汉前期都应该可以见到这种笔法的存在与发展。而这种笔法的存在本身就是楷书的基因,构成了楷书的萌芽。因此,楷书萌芽于汉末的说法显然存在问题。一、古文献中有关楷书起源的记载 楷书是今人日常使用的字体,同时也是最为熟悉的字体,稍微受过识字教育的人大都对唐楷有一个基本的感性认识,因此一般人在五种字体中辨认出楷书,不是什么难事。楷,是指楷模,典范的意思。清刘熙载 艺概书概:“楷无定名,不独正书当之。汉北海敬王睦善史书,世以为楷,是大篆可谓楷也。卫恒四体书势云 王次仲始作楷法,是八分为楷也;又云 伯英下笔必为楷,则是草为楷也。”魏成公绥 隶书体:“若乃八分玺法,殊好异制,分白赋黑,棋布星列,翘首举尾,直刺邪掣垂象表式,有模有楷。”这两段文字中所谓“楷法”“有模有楷”,是以蚕头燕尾的“八分书”为楷模、法度的意思。关于楷书的起源,从古代的资料看来也存在争议。晋书卫恒传:“上谷王次仲始作楷法,至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有学者据此认为楷书是东汉王次仲所作,这一说法在楷书产生的时间上与现当代学者们一致。然而唐代张怀瓘 六体书论却说:“八分者,王次仲造也。隶书者,程邈造也。字皆真正曰真书。大率真书如立,行书如行,草书如走。”张怀瓘这段文字有两个信息,其一是说“八分”和“隶书”是不同的书体;其二是说,隶书为程邈所造。再看张怀瓘 书断一文,将例举的楷书书家都在隶书名下,这说明张氏是把“隶书”概念和楷书等同的。程邈是秦时人,由此可见张怀瓘认为楷书起源于秦代。汉晋隋唐时期,字体称谓混乱,秦书八体,王莽六体,张怀瓘 六体书论中,所提到隶书、楷书、真书、正书,往往名同实异或名异实同,给楷书的研究造成障碍。本文所谈的楷书,即今人观念中的楷书,是以古隶字形为基础,部分笔法与六国手书文字相似,与八分书区别明显,且受到草书影响而产生的字体。二、楷书笔法对六国墨书笔法的继承 楷书的字形结构来自秦汉之际的古隶,这是学界共识。然而笔法上却和六国文字近似(从起笔方式上说,楷书和六国文字都是顺锋起笔,秦隶和西汉早期古隶都是逆锋起笔),应该说,楷书和六国文字笔法十分接近,这种相似性首先体现在起笔方式上。起笔是汉字每一个线条都必须涉及的笔法内容。它还是书写者“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基本不受审美因素干扰,是笔法中最能体现书写习惯的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此外,起笔方式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固定模式就很难改变。笔者认为,在字体演变时期丛文俊.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里讲书法史划分为前后两期,其中前期为:商至东晋,是书法附于书体演进而发展的时期,本文称之为:字体演变时期。,笔法研究同样应当分起笔,行笔,收笔三个环节4来进行。但实际上,战国文字笔法集中体现在起笔的方式上,这是因为:战国文字刚刚摆脱仿形线条的束缚,笔法相对单调;战国文字无论是秦系文字还是六国文字,基本是“尖收笔”。六国文字的起笔绝大多数是顺锋直入:向右下方搭笔然后向右行笔,或者干脆直接向右“尖入”。(如图 1)图 1 侯马盟书 侯马盟书、楚简的横向笔画比较稳定地保持在“顺锋起笔”的两种状态(如图2),而这个起笔形态和后世楷书、行书的横画起笔形态十分相似。图 2 六国文字的两种横向笔画的起笔形态 出土的大量盟书和楚简的基本竖向笔画较为稳定地保持在如图 3(左)的状态,这个形态和后世楷书、行书的起笔形态基本一样,而与秦系文字的竖画起笔完全不同(如图 3 右)。图 3 楚简(左)秦简(右)横画和竖画的笔法是汉字中出现最多的两种基本笔画,研究起笔的习惯性方式,通过这两种笔画的对比就基本可以看清书体笔法所带来的笔画形态。“撇”和“点”本就是少数的笔画,且不稳定因素太多,六国文字和秦系文字的“撇”(右上方起笔,往左下方运笔的笔画)的起笔处没有表现出如“横”“竖”这般显著的差异(收笔方式却有显著的形态),但仔细观察后还是能感觉到起笔方式的不同。关于“点”,魏晋楷法成熟以前,“点”的写法可以说非常随意,所以不能作为战国文字笔法研究的主要对象。除了横竖笔画的起笔方式外,楷书的尖撇特征也和六国文字一脉相承。如图 4 右,“夫”字从右向左的笔画与楷书的撇画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黄惇先生 战国竹简墨迹的笔法问题一文中认为楚简笔法与后世 智永千字文如出一辙:“前面谈到横画波挑在战国简、秦简中的发展,这种横画若下笔時未藏锋起笔,收笔又頓收而不发出,即成后世横画之楷法至于倒薤用笔的左向运动而形成的“撇”(掠)画,当然也是后世楷书用笔的起源。”1从图 4 我们可以看出,从横画的起笔收笔,到撇画的切笔到向左出尖,无一不和后世楷书笔法一致。图 4 黄惇 战国竹简墨迹的笔法问题原图片 此外,楚简中出现了大量带“勾”的笔画,这种笔法形态与楷书的“硬勾”也基本一致,关于这一点黄惇先生 战国竹简墨迹的笔法问题一文已举例阐明,此处不再赘述。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楷书笔法与六国文字笔法之间显著的传承关系。既然楷书笔法与六国文字笔法一脉相承,为何楷书直到东汉晚期才出现萌芽,这中间的三百多年的空档期如何解释,这似乎是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三、判定楷书的标准 在划分字体时,由于隶书和楷书的文字构型基本一致,因此文字学者对于楷书的判定方法基本是以笔法作为判断标准的。判定成熟楷书及楷书萌芽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学术界的看法并不统一。裘锡圭在 文字学概要中提到过楷书萌芽的问题,他认为楷书的萌芽是在隶书接受了草书影响的情况下产生的:“上述这种俗体隶书一般不用八分那种收笔时上挑的笔法,同时还接受了草书的一些影响,如较多地使用尖撇等,呈现出由八分向楷书过渡的面貌。在东汉中晚期的木简和镇墓陶瓶上都可以看到这种字体。”5“这种字体”指的是“新隶体”,即八分向楷书过渡的字体,也就是楷书的萌芽。可见裘锡圭先生也认为楷书萌芽出现在东汉中晚期。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他对新隶体(楷书萌芽)定义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隶书特有的波磔的弱化;二是较多地使用了尖撇。这里他举了敦煌永和二年简和熹平元年陶瓶两例作为例证。后文专门讲楷书的章节中还提到“顿收笔”“硬勾”的概念。书法学界的刘绍刚先生也在刚发表不久的论文从五一广场简看书体演变中的几个问题中,从书法学的视角,提出了成熟的隶书与成熟的楷书之间的三个区别特征:一是起笔和收笔:“汉隶起笔逆入,形成 蚕头样。楷书的起笔是顺入(本文称作侧锋起笔)”。二是波磔的俯仰不同。三是点折勾的不同:“隶书中没有 勾的笔法。”2 沃兴华先生的 中国书法史第七章也描述了楷书的特征:“横画在收笔之后必须往下按顿,向左回收。撇画收笔时不能按顿,必须顺势挑出。”6此外还创造性提出楷书因“撇画”变为上粗下细而失去了空间平衡,并因此出现了左低右高的“斜势”这一特征。总结以上学者观点,楷书萌芽的标准参照裘锡圭观点是:一是隶书波磔弱化或者消失。二是较多地使用尖撇。而成熟楷书的特征包括 5 个:顺锋起笔,横画末尾顿收(或长横无波磔),尖撇,硬勾,斜势。关于这五个特征背后的隐含意义阐释:(一)“顺锋起笔”较“逆锋起笔”而言,是快写笔法,显示了楷书的字体属性,即这一时期的快写字体,或者日常书写体。(二)横画的下顿收笔并非是故意按下制造出某个笔画形态,而是行笔结束时,在与下一笔画快速衔接的过程中自然出现的笔法形态,体现出笔画衔接的速度和笔画之间的关系。(三)尖撇是相对隶书撇法而言且与隶书的撇法基本相反,楷书的尖撇是一个由蓄势到放出的过程,与隶书撇的写法比较而言更便于笔画的衔接,从而实现快速书写。(四)楷书的硬勾方向一般是向左上方直接勾出,与隶书的出现的“平勾”一样,是笔画之间连带的体现。这种勾连在潦草的战国竹简,特别是楚简文字上经常可以见到的。且有研究者认为“硬勾”形态是楷书区别隶书的最主要特征,漆光其说:“勾画,在八分隶书里是没有的,勾画,尤其是竖勾的笔画,是楷书区别于古隶和八分隶书的明显标志。”7其所言有一定道理,但需要区分楷书硬勾和隶书的平勾。(五)斜势。人用右手书写汉字,无论是左手持简纸,还是放在桌子上的书写方式,书写位置一般都在自己的正前方。这样指腕自然摆动写出的线条一定是向右上角倾斜的。与隶书相比,楷书不刻意控制横向线条的水平,使其出现斜势的特征与楚简斜势特征一致,同时也体现了书写着追求快速书写的意愿。确实,将公认可靠的最早的楷书 宣示表拿出来一一比对,几乎每一个字都完全符合这五个特征。那么,将上述结论套用于秦汉简牍中,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为此,笔者重点考察了西汉早期简牍帛书以及西北地区简牍中的带有明确纪年的墨迹。四、从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看楷书萌芽形成的时间 马王堆汉墓位于战国楚地,其出土竹简的书手很可能是楚国遗民,那么在一些笔画上带有楚简文字的用笔习惯就不足为奇了。侧锋起笔和尖撇,都是楚文字的基本笔形。西汉早中期的马王堆一号墓竹简马王堆一号汉墓的墓主“辛追”,是西汉初年第一代轪侯“利苍”的夫人,下葬的年代大约在汉景帝中元前后,即公元前 150 年左右。,如邱振中先生所言,此简的“大部分线条的笔法与侯马盟书极为相似(侯马盟书是以侧锋起笔为主)。”8此外,还具有“尖撇”和“斜势”两个特征。(图 5)该竹简文字具备了上述五个特征中的三个,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楷书萌芽在西汉早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呢?图 5 马王堆一号墓竹简(附顺锋起笔的字例)我们拿出 20 世纪 90 年代被热议并最终被确定为魏晋楷书的“悬泉置残纸”,套用上述楷书的五个特征,其符合顺入起笔,尖撇,顿收三个特征,不具备“斜势”和“硬勾”特征。再将公认是楷书的楼兰残纸同上分析,同样是具备“顺入起笔”“尖撇”“顿收”三个特征。部分残纸有“斜势特征”。马王堆一号墓竹简文字和公认的早期楷书文字虽然都同样是具备成熟楷书的三个特征,但他们的区别在于:前者虽然比后者多具备一个“斜势”特征,但并没有具备“顿收笔”的特征。如此看来,如果硬要把马王堆竹简文字归在早期楷书里可能会出现疑问。然而,在时间稍晚的西汉,我们在简牍中却可以看到许多满足“顺锋起笔”“尖撇”“顿收”在内的全部楷书特征的墨迹。此外,马王堆汉墓 阴阳五行甲篇也有类似的笔法特征。这些特征与我们通常见到的古隶特征有明显的差异。五、西汉简牍上的楷书 在考察了一部分西北地区出土的纪年简牍之后,按照文字学界和书法学界给出的共同标准,我们在西汉中期的简牍上找到了比熹平元年陶瓶更加接近楷书的例子。(如图 6)图 6 西汉肩水金关简上的楷书字例 下面谈到的字例中,“顺入起笔”已经是普遍特征,且往往与“尖撇”特征同时出现。因此不再赘述,主要讨论其他楷书特征。肩水金关简号 73EJC:603 的建始元年简,73EJT256 甘露三年简中的许多字当中,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特征:“侧锋起笔”“顿收笔”“尖撇”,甘露三年简中“未”“”“”等字出现了典型的楷书“勾”。其中“东”字勾法与后世颜体书十分相似。居延旧简,编号 193.27A 的简中9,“报”“前”“言”等字都具备浓重的楷书特征,“言”字长横的顿收非常明显。再看西汉晚期的肩水金关的元延元年简 73EJT37:528,刚开始几个字还是想要规规矩矩的写,三个字后就潦草起来,后面的字体已经悄然具备了“侧锋起笔”“尖撇”“硬勾”“斜势”以及非常显著的“顿收笔”这五个特征。其中三个字横画能见到典型的楷书下压式的“顿收笔”,“戌”的戈勾挑法也是典型的楷法。水字的“硬勾”与魏碑笔法无异。元、乙二字的“卧勾”也已经是完全区别于八分的楷法了。这样的例子绝不仅仅是个例,以上举例仅仅是考察了肩水金关带有明确纪年的简牍,在其没有纪年的简牍中还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另外,西汉中晚期著名的“王杖简”虽然不具备“顿收笔”的特征,但是就裘锡圭对于“新隶体”特征的描述却是完全符合的,且“王杖简”相当一部分文字还具备“硬勾”和“斜势”的特征。其实 20 世纪就有学者意识到:西汉八分书成熟之际,有一种书体与波折明显的八分书并行发展,当时的学者称其为“通俗隶书”,我们常说的八分书被其称作典型隶书:“通俗隶书用笔率意径直,没有大的起伏波澜结体多取纵势,典型隶书用笔婉转,变化幅度大,用笔装饰性强,有明显的波势挑法,结体多取横势”“通俗隶书和典型隶书早期是发展关系尔后,二者分别走向自己的道路成为并列关系。”10这里面所提到的和八分书(典型隶书)并列发展的所谓“通俗隶书”,其实正是本文探讨的正在迅速成熟的早期楷书,“王杖简”是其典型代表。六、结语 进入西汉以来,从出土的西汉早期墨迹文字中我们看到,这一时期文字构型与战国秦简文字相比,虽略有简省但基本一致,且大多数文字笔法(特别是起笔方式的特征)与战国秦简文字保持一致。然而在湖南出土的马王堆墨书文字中,部分文字有显著的楚简文的笔法特征,如帛书 阴阳五行甲篇和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等,而这些特征也正与楷书的几个重要特征一致,基本符合裘锡“早期楷书”的标准。我们有理由推测,将六国字笔法习惯(如侧锋起笔、尖撇、笔画末尾下按顿收等)带入秦文字的书写过程,是楷书字体的发端。西汉晚期肩水金关出土的元延元年简上大部分的字已经具备了成熟楷书的所有特征,由于这些特征并不稳定(不是每一个字都稳定的具备成熟楷书的五个特征),我们依然不敢违背前辈学者的结论说楷书成熟于西汉晚期。但是,我们可以肯定:被公认是楷书的东汉熹平陶瓶文字的楷书特征同样不稳定;楷书萌芽出现在西汉中晚期,并在在西汉晚期走向成熟。这里我们再重新审视马王堆一号墓竹简,最初之所以会在研究楷书的问题上关注到它,是因为这篇文字出现了数量不算少的“侧锋起笔”现象,而“侧锋”的起笔方式恰恰是楷书的重要特征之一,于是有了楷书萌芽出现于西汉早期的大胆假设。虽然最终这一假设并没有成立,但它引导我们看到了六国文字中显著的楷书基因:“侧锋起笔”“硬勾”“斜势”“下按顿收”“尖撇”五大楷书特征我们都可以在楚简上见到。从能见到的出土材料看,秦灭六国以来,虽然秦文字构型被强制使用,但书写楚文字的笔法却依然被一部分人保留着。到了汉代,这种用笔方式结合汉代隶书文字形构,就产生了楷书的萌芽。本文所讲的六国文字,仅就墨迹而言,有记录大量墨迹文字的其实也就楚一家,其余各国墨迹手书基本未见或未作明确判定,因此只能依据目前所能见到的楚简墨迹,并结合当代学者对于楷书判定的标准,对楷书笔法的来源以及萌芽时间做出判断。未来有关先秦、秦汉墨书的考古发掘值得期待,新材料有可能会对本文结论产生影响。然就目前所见墨迹材料我们可以说楷书的萌芽是西汉中期,在六国文字笔法书写秦文字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相关文献】1黄惇.战国竹简墨迹的笔法问题 J.书法研究,2016.1.2刘绍刚.从五一广场简看书体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J.书法,2016.1.3邱振中.书法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4.4孟会祥.笔法琐谈 M.海燕出版社,2014:8.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M.商务印书馆,2013:95.6沃兴华.中国书法史 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9:137.7漆光其.隶变楷变因素研究 J.江苏师范大学,2013.5.8邱振中.书法的形态与阐释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2.9劳幹.居延汉简图版之部 M.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57.10赖非,王思礼.汉代通俗隶书类型.汉碑研究 G.齐鲁书社,1990.1:84.

    注意事项

    本文(从六国文字的笔法继承看楷书萌芽问题.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