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精品教案语文版.pdf
-
资源ID:85923107
资源大小:426.0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精品教案语文版.pdf
word 1/8 3、某某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及观察顺序,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2、学习抓住景物特点生动描述的方法。3、学习本文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目标 1、通过朗读品位赏析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2、通过联系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情感目标 1、了解某某湖的美丽,使学生更加热爱多姿多彩的祖国。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的描写,从中体会某某湖梦幻般的美。2、品味赏析生动优美的语言,学习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把握本文的情感线索。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的,歌名就叫某某湖。上周末我让大家word 2/8 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好吗?二、简介某某湖 某某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位于某某省的东北部,距某某 150 公里,南北宽约63 公里,周长 360 多公里,面积 4500 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 3200 米,平均水深近 20 米,蓄水量 754 亿立方米。含盐量 6。矿化度 15 克/升。某某湖古称“西海”“羌海”,又称“鲜水”“鲜海”,汉代也有人称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某某”。藏语称为“错温布”,蒙古语称为“库库诺尔”,意思均为“蓝色的湖泊”。三、作者简介 冯君莉,女,某某人,1956 年出生,曾任某某省文学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曾发表过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几十篇。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边读边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线索来描绘某某湖风光的?明确:本文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即在路上、在某某湖、离开。2、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赏某某湖的。明确:相关语句 观赏顺序 某某湖到了,到达某某湖 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 观赏草滩 在着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的湖水 观赏湖水 再顺眼望去,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 观赏乌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万里晴空了。观赏万里晴空 这淡蓝色的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深褐色的山峦。观赏草滩与山峦 阳光越来越明媚,那蓝色的镜面上摇摇曳曳倒映出三五个鸟湖岛的轮廓 观赏鸟岛 word 3/8 我们沿着绿色的草滩,沿着蓝色的湖畔,继续赶路了。观赏结束 作者是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观赏某某湖的美景,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定点观察”方法:由近及远,由上至下,言之有序。五、细读课文,分析结构 1、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2、讨论交流:(1)本文可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2)文中从哪几个部分具体描写了某某湖?(3)如何理解题目中的“梦幻”二字?明确:(1)本文按游前、游中、游后自然分为三部分。全文共 12 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 14 段),写去某某湖。第二部分(第 511 段),领略某某湖的美。第三部分(第 12 段),离开某某湖。结构图表如下:梦幻的湖 带着憧憬的梦幻到达某某湖 某某湖梦幻般的境界 梦一般的景色 湖水蓝 环境美 传说奇 担心梦幻般的境界遭到破坏 word 4/8 六、小结 我们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要学会什么?要了解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要了解某某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想像能力,以及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并能在有感情的朗读中体现出来。第二课时 一、赏析某某湖的美丽、富饶、可爱(一)文中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具体描写某某湖的美丽、富饶、可爱。某某湖美在:A、湖水蓝得醉人;B、环境氛围清新幽静;C、神话传说神奇迷人;D、鸟岛神奇鱼类丰富。写某某湖湖水醉人的蓝色。文中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描写湖水之蓝。首先,直接用赞美的语言描写,如“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某某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其次,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再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湖水之蓝描绘得晶莹可爱,如“蓝锦缎似的”,像“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此外,还从蒙语藏语的音译,从某某湖所处的地理位置,从科学角度来说明湖水蓝得出奇的原因。word 5/8 写环境氛围清新幽静,无比优美。雨后,晴空,凉爽的空气,碧绿的草滩,金灿灿的油菜花,悠闲的牦牛,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样幽美的环境如诗如画,令作者及读者“在美中陶醉”。文中还适当地引用神话传说,更为画卷似的环境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写神奇的鸟岛及丰富的鱼类。文中分析了鸟岛形成的客观历史原因,气候适宜,鱼类丰富,正是鸟类生存、繁衍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写鸟,突出了色彩、品种之繁多,聚集地之广阔,云集之鸟不计其数。写鱼,用“满湖”“成群结队”来形容,足见其数量丰富。写夏季与冬天的情景,尤其写冬季冰上取鱼,不仅说明鱼类之丰富,而且也显得有趣。文中最后写希望某某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但又担心美丽的某某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则从环保的侧面表现出作者对某某湖的珍爱。(二)梦幻是神奇美丽的,而某某湖的醉人之美,就如同梦境般奇妙。所以文题中用梦幻般来形容某某湖,虽虚犹实,是读者感受到某某湖诱人的魅力。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某某湖的描写结合起来,首尾呼应,是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紧密。课文开头写作者在前往某某湖途中“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憧憬。接着写原以为只会在梦境中出现的美好景物,现在却呈现在眼前,令作者惊喜交加。文中多次将现实联系梦境,如“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某某湖的幽美可爱。因而“梦幻”是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是暗线。二、品读赏析,揣摩语言 同学们,刚刚我们随着冯君莉一起神游了某某湖:(多媒体配乐展示某某湖风光)浩浩某某湖,湛蓝的湖水,烟波万顷;碧绿的草滩,羊群如云;金黄的油菜花,迎风飘香;雪山倒映,鱼群欢跃,万鸟翱翔 梦幻般的某某湖经过作者生动的描述,更加令人心驰神往。现在,我们就来品味本文生动优美的语言,领会作者是怎样营造这梦幻般的意境的。1、读美文 word 6/8 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你认为描写得最好的语段,大声地、动情地朗读,并揣摩你找到的语句好在哪里?(用了哪个词或哪种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学生活动:学生自由朗读、体会。2 品美点 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欣赏到的美与大家共同分享?学生活动:(班内交流)学生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好在哪里。示例:1)“我的眼前,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草滩上生长着黄灿灿的油菜花,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句中运用叠词“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某某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2)“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句中连续运用比喻写出了湖水的特点,生动贴切。玻璃是透明、极少杂质的,用“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来比喻涟漪,突出了它柔软顺滑、透明洁净的特点;小姑娘的眼睛是闪亮、富有生气的,用“水灵灵、蓝晶晶的眸子”来比喻涟漪,写出了湖水富有动感、蓝得发亮的特点。同时运用叠词“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3)“那晶莹的雨珠隐隐约约地闪露在草丛中、花瓣里、湖面上,以及山峦顶端和空气的分子之间,轻轻地吸一口空气,甜丝丝的,凉爽爽的。”运用排比写出了雨后的某某湖到处都是清新的空气。句中运用叠词“甜丝丝”“凉爽爽”既摹写出了空气的性状,又表现出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的心理感受。4)“据说,到了盛夏时节,一群群、一层层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浮游着,金灿灿,红艳艳,美极了。”句中“一群群”“一层层”写出了鱼儿之多;“金灿灿”“红艳艳”描绘出鱼的黄与红的色彩,鲜艳灿烂,光彩夺目。word 7/8 5)“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运用比喻,以“奔腾的骏马”比喻乌云,生动地表现出了乌云的动态美。6)“而那湖水的蓝,又是蓝得多么醉人啊!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将湖水的蓝与“海洋”“天空”的蓝作对比,突出了湖水蓝得纯正、深沉。7)“某某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雅。”运用排比写出了湖水的特点:纯净、深湛、温柔恬雅。三、写作特色 1、课文前后呼应,结构紧密。课文标题用“梦幻般”来形容某某湖,虽虚犹实,使读者感受到某某湖诱人的魅力。课文自始至终把“梦幻”与对某某湖的描写结合起来,使全文内容联系自然,结构显得紧密。课文开头写作者在前往某某湖途中“各种各样扑朔迷离的关于高原的梦”,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景物的憧憬。接着写原以为只会在梦境中出现的美好景物,现在却呈现在眼前,令作者惊喜交加。文中多次将现实联系梦境,如“是啊!我不曾领略过如此醉人的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那梦境的继续?”、“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这梦一般的传说,梦一般的景色啊!”作者以美妙的梦境来烘托现实,表现出某某湖的幽美可爱。2、语言优美柔和,含蓄深远,善用叠词。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表现梦一般的美景,文中有许多地方语言相当优美,读起来清凉爽口,沁人心脾。“某某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恬静。”、“那蓝锦缎似的湖面上,起伏着一层微微的涟漪,像是尚未凝固的玻璃浆液,又像是白种人的小姑娘那水灵灵、亮晶晶的眸子。”这些语言乍一读优美而不乏朴素,娴雅而又有生机,细细品味,则又韵味无穷,意义深远。(参照结构分析)善用叠词也是作者语言的一大特色。“绿茵茵”、“黄灿灿”不仅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某某湖畔一片蓬勃生气的景象。“甜丝丝”、“凉爽爽”表达了作者心情舒畅,心旷神怡,有甜蜜之感。另外还有“水灵灵”、“亮晶晶”、word 8/8“金灿灿”、“红艳艳”等,这些叠词点缀在文中,使语言显得活泼生动、富有灵气,使事物可爱、动人,同时也将意思表达得更加贴切。四、拓展延伸 作者希望某某湖为更多的游人所赏识,但又担心美丽的某某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以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附板书设计 4、某某湖,梦幻般的湖 课后反思 梦幻的湖 带着憧憬的梦幻到达某某湖 某某湖梦幻般的境界 梦一般的景色 湖水蓝 环境美 传说奇 担心梦幻般的境界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