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学生版).pdf
-
资源ID:85927536
资源大小:270K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学生版).pdf
第1页 共4页 姓名 班级 小组 编号 评价【预习课导学】预习任务:资料准备:了解雨果的有关文学常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自主积累:结合本文的课下注释,将课文的重点词语写到练习本上并记忆。自我感悟: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预习步骤:第一步: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读准字音,识记生词,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了解作者。第二步:再读文本,循序渐进:1、边读边结合课下注释、资料助读,试着理解文章的内容。2、再次默读课文,把握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试着体会作者的情感。3、在文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和词语,并试着从字面义和语境义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探究课导学】学习目标 1、掌握“晨曦、箱箧”等重点词语,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合作探究,品味本文讽刺的语言特色,理解这篇短文的深刻内涵。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资料助读】一、走近作者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小说 圣母巴黎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本文是 1861 年 11 月 25 日,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回信。二、背景介绍 圆明园,原为清代皇家御苑,汇集了天下胜景及江南名园是精华,园内收藏了极为丰富的珍宝、字画、典籍等文物,堪称东方文化的艺术宝库。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又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 1856 年至 1860 年由英法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1860 年,英法联军大举进犯北京,无能的咸丰皇帝匆匆忙忙逃出了北京,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焚毁。三、文体知识 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六部分。四、修辞知识:反语 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修辞手法较反语。反语一般有两类:1.表示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在针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等时运用,特别是用在批评揭露方面,具有辛辣的讽刺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2.表示亲昵、幽默的反语。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如用“死丫头、淘气包”等来称呼自己的子女。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预习自测及梳理【自研自探导学】1、圆明园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言加以佐证。(提示:在文中找出赞美圆明园的句子加以佐证。)答:2、雨果用什么样的语言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态度?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作用)答:3、雨果是批判所有的英国人和法国人吗?为什么?(可以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互动程序及展示方案】1、两人小对子:相互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给对方评定等级;对子间交流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预时:2 分钟 2、小组互助:组长主持组内的互动,重点交流内容雨果对圆明园的高度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预时 5 分钟 3、任务分工:抽签:明确各人的展示任务。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内容,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演。预时 10 分钟 4、展示方案 1、要有“朗读-解析-总结”等完善的流程。2、展示质疑。(约 20 分钟)小组长组织展示(板书讲解答疑对抗小结等)。其他小组质疑、纠错或对抗。板书环节各组同时进行,可以大黑板、小白板同时使用。【当堂检测】第2页 共4页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书写等级_我的分数_ 基础题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琉璃()珐琅()缀满()箱箧()纳粹()惊骇()晨曦()2本文作者是 ,他是 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作家这一,代表作品有小说 、等。本文选自 。3填空组成与后面成语近义的成语。A、坚不 牢不可破 B、与 增 日积月累 C、然 存 一干二净 D、不动 巍然屹立 4.填写关联词都正确的是()当我们逐渐成长起来之后,我们便也逐渐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它_来自于阅读,_来自于直接经验。_我们依然热爱阅读,_依然对阅读保持信赖,便会自觉去芜存精,选择那些真正的好书。A.虽然 更 假如 或者 B.因为 也 只要 并且 C.不仅 更 假如 并且 D.不仅 也 只要 或者 发展题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1.解释下列词语。荡然无存:富丽堂皇:箧:2.请你找出选段中的两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1)对 比:_ 和 _ 作 用:_ (2)对比:_和_作用:_ 3.第 2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表现中心意思起到了什么作用?_ 4.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高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1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2“这个奇迹”指_,“两个强盗”指_、_。“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_修辞手法。“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_。3.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4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照应,用了_修辞手法。5.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培辅期望】疑惑告知:第3页 共4页【自主反思】(日反思)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