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pdf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摘 要:职业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具体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关心和爱护职业教育的学生,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拓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学生素质。教师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育人环境,要尊重人、理解人,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 以人为本 近几年来,职业教育经过连续的扩招,各个学校规模都大大提升,学生大幅度增加,教学资源普遍趋于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做到在实施教学规模扩张的同时确保教学质量,越是上规模越是要认真地抓质量,否则,职业教育的形象、地位和人才培养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手段都处于不断革新之中。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作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参与者,我们的教育对象多是上世纪 90 年代初出生的一批年轻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接收到更广泛的信息和更平等、开放的教育,对教育者的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和组织教学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何谓“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角度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尊重学生的价值,并通过促进学生需要的满足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掘学生的智慧潜能,让学生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又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必须切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才能够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质2 量水平、效益的提高,进而提高办学的社会、经济效益,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门人才。“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待被点燃的火种”。那么,在具体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树立并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呢?一、必须充分尊重、关心和爱护职业教育的学生。中职生大多数是那些普通高中、五年制大专录取不上的学生,因此社会上往往把中职生看作是“差等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这种鄙薄、歧视职业教育的观念,是背离“以人为本”理念的。职业学校更不能歧视自己的学生、嫌弃自己的学生,我们不仅要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而且要把学生作为办学主体,围绕学生组织教学,加强学校管理。人本教育提倡教师应尊重与关爱学生。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由此看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必不可少的。中职学生群体处于十七八岁,虽然他们在学习上不如同龄人,但他们年轻,有思想,有活力,同时充满叛逆,需要被尊重,渴望得到肯定。这时候,教师如果能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去评价学生的成长,不唯分数论人,及时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他们思想波动,在生活学习上关心、帮助学生,并寄予其无限的希望,课堂上给予尊重,并适当肯定学生,多欣赏学生,多鼓励学生,鼓励他们超越自我,那么一定能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也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学习者,同样要与学生完成一些学习任务,例如:展示他们搜集的资料,作出解释说明,并接受学生的提问、质疑。教师大多数时候应是平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我在实际教学中,很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与学生打成一片,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改善师生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二、必须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拓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在中国教育史上,一直传颂着“师道尊严”、“一朝为师、终身为父”的古训。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往往主宰着一切教育活动,3 学生只能被动地学,盲从教师、教材,没有自我主体意识,就更谈不上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导致毕业生综合能力不高,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人文精神是完全相悖的。以人为本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冲破“师道尊严”的藩篱,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从单纯地学知识到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教学方法指向特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要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开拓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必须建立在整体办学形式转变的基础之上。近年教育部建构了职业学校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将传统的三段式课程结构模式变成模块化课程结构,增强了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的柔性化,同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改变了按原有学科体系构建教材的定势,实现了教材内容体系综合化、模块化。相对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展很慢,所以职业教育应尽早适应模块化的课程结构,转变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模式,积极探索有利于复合性人才成长的新型教学方法模式。由基础学科理论为主的教学转向以专业理论、技能及职业活动课程为主,同时教师的“单一型、绝对权威型”向“一专多能型、行为导向型”转变,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走出班级课堂,走向课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师生角色,为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比如,运用项目教学法,将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处于积极参与状态,而不是被动地接收。在教学手段上,可以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完成现有实验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利用电子邮件方式可以解决习题作业批改和答疑。使学生接受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建立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三、必须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学生素质。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4 产第一线从事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应用型复合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素质应包涵学生的专业技能、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教育要全面开发学生智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首先,应加强学生的文明意识教育,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环节,这对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认真做人都至关重要。应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进行礼仪教育应根据礼仪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模仿、训练为主,不宜将重点放在讲课上。可以用表演小品,剖析生活中的案例,以及规定题目、场景由学生设计细节等方式来进行,尽量避免空泛。其次,应在学生中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四有”应用型人才,所以,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重任。学校应充分发挥 职业道德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从思想上确立主人翁的社会意识和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明确职业道德的一般原则与规范,为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准备条件,提供必要前提。同时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在职业道德训练和实践中才能得到实现。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断加大,为我们进行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实践、实习环节,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只有在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一方面可以请企业管理人员作报告,以生动的实例教育学生,同时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另一方面,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际操作的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企业、事业单位形象乃至生存的重要性,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从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再次,应强化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职业教育是服务于社会经济的,所以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欲达此目的,必须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一方面,加强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为5 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应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素质的提高。因为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操作型人才,只有练就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适应岗位要求,所以,必须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理论与实践并行,并适当强化学生的实验课和技能培训。根据专业的不同,调整文化课、专业课、实习课的课时比例。为此学校在抓好学期见习和毕业实习等工作的同时,应与有关单位挂钩,建立实习基地,增强实习时效,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和评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地提高他们的“实战能力”,为全面提高专业技能素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最后,应注重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使更多的职校生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职业学校应通过创业教育,有效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在我国,就业岗位的竞争日趋剧烈。因此,职校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首先要让他们澄清就业认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他们认识到:去三资、集体或私营企业工作是就业;投身农业生产也是就业;干个体也还是就业。一定要着眼于自我创业而不要依赖别人安置。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如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及口头表达能力、公关交际能力、心理耐挫能力、身体素质等。在具体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时,应积极倡导“以创业带动就业,用技能成就事业”的职业理想,充分发挥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开展以“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塑造职业形象”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目前,我校已建立了 6 个学生创业基地,数百名学生在创业公司中得到培训和实践,创业意识和技能得到增强和提高。总之,职业教育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育工作者要下功夫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职业教育发展中,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育人环境,要尊重人、理解人,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