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df
-
资源ID:85928188
资源大小:247.5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df
寻项脊轩内外,品读书人喜悲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归有光其人,并学会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2.反复诵读,涵泳品味;3.品味细节,感受作者的章法之妙和抒发的情感。二、教学过程 1.导入 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昆山人;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九岁能文;35 岁中举,八试不第;迁嘉定,收徒讲学;花甲及第。授长兴县令,后任南京太仆寺承,故称“归太仆”。8 岁丧母周氏,17 岁失祖母夏氏,29 岁发妻魏氏死,32 岁魏氏婢女寒花亡,43岁长子亡,44 岁继室又死,60 岁才中进士,任县令。2.设疑切入文本 PPT 展示学生问题(预习)本文的情感基调是哪一句?情感: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归有光住在这里经历了什么可喜之事?3.诵读感悟文本 内-读书人居所:长居 遮风挡雨,只管读书(他不是一个人)喜修葺读书(环境氛围情感变化)(读 PPT 展示原文)修葺前后书斋变化:前:破旧、狭小、渗漏、昏暗 后:不漏、明亮、美好、可爱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环境可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藉:狼藉。读完书随手一放,有一种满足感)(读书可喜)文中描写了哪些令人悲伤的事情?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动/悲伤?悲家族分裂(情感分裂、关系疏远)(读 PPT 展示原文)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空间阻隔,拒绝情感往来)母亲早逝(母亲对我的关心和呵护)(读 PPT 展示原文)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嘘寒问暖,无微不至)祖母去世(祖母对我的期望与嘱托)(读 PPT 展示原文)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关心)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期待)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勉励)结婚/妻死(两人之喜与一人之悲)(读 PPT 展示原文)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喜:互动融洽)吾妻死,室坏不修。(悲:佳人不在)情感差异变化:母亲-泣 祖母-长号 妻子-枇杷树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母亲早逝,记忆模糊,转述思念)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祖母抚养长大,刚去世不久,亲历辜负遗憾)他身上带着复兴家族的重任,带着祖母的期望和证明自己的压力,所以对两人情感不一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仅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对比变化:妻子亲手栽种的树长大了,现在为亭亭如盖的树,而那个亭亭玉立的人不在了。睹物思人,不言情而情无限,没有宣之于口的深情与思念。成熟克制的平淡叙述中隐藏的是内心的痛苦。总结:对叔伯分家、家族分裂是几经变化的具体概括,对母亲、祖母和妻子不避其繁,是富有人情味的细节琐事,为何这样?(对家族分崩离析的无奈伤感)让我们一起来分析文字细节背后的力量。4.嚼细品味文本 外-失意人家园:不常居 在外打拼,承担重任(独自一人)文中有几处隐藏的变化?请大家找出来 书斋名字变化:南阁子-室-室-轩-轩-轩-室-南阁子 为什么同一处地方名字几经变化?与什么有关呢?与作者的年龄有关。束发、结婚为轩,之前为室。(成长的见证)与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有关。(情感的载体)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世事沧桑)吾妻死,室坏不修。(怕睹物思人)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不常居,只是一个地方了)归有光年龄的变化:15(束发读书)-18(家族分裂,母亲祖母去世,写作此篇)-23(结婚)-29(妻死)-31(卧病,在外讲学)(PPT 展示人生经历)知人论世: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继续科举?尽管他经历的几件事都是悲伤的,是他亲近之人给他的力量,但正是悲伤带给他力量。这个力量也促使他一直坚持下去,直到考取功名。因此在项脊轩内,作为读书人,有人遮风挡雨,只管读书,他不是一个人。在外独自一人打拼,承担重任,项脊轩是他这个失意人的家园,是他精神力量的来源。项脊轩对于归有光来说,不仅是青年时代苦读的场所,也是他情感外露的载体,是他科举失意后的精神来源。5.迁移应用文本 让学生以儿子、孙子或者丈夫的视角分别给“母亲”、“祖母”、“妻子”写一封信,用文字传递情感,加深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