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
-
资源ID:85928501
资源大小:563.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df
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理解杨万里的主要文学成就;诵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体会其形式特点。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两首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歌传承下来的劳动之美。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思想情感,赏析表达技巧。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深入体会劳动精神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劳动光荣”为人文主题的第二单元由三篇人物通讯、一篇新闻评论和两首古代诗歌组成,向我们展现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职业的劳动者的劳动状态和劳动价值。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芣苢和插秧歌两首农事诗,穿越时空,感受先民的劳动状态和劳动精神。二、初读:感受诗意 朗诵芣苢和插秧歌,说说这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字 含义 诗歌画面 表现手法 采 采摘 芣苢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再现了农家妇女采摘芣苢时的欢快画面。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她们的动重章叠唱 有 取得、获得 掇 拾取、摘取 捋 从茎上成把地取下 袺 提起衣襟兜东西 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弯腰、采摘、收取、盛装一气呵成。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唱着自己的劳动,有的唱,有的和,歌唱劳动,歌唱自由。襭 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篇目 劳动顺序 诗歌画面 表现手法 插秧歌 抛秧插秧拔秧插秧 插秧歌形神兼备地描写了一户农家农忙时节辛勤插秧时的情形。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有的拔秧、有的抛秧、有的插秧,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白描 比喻 反衬 三、研读:体悟诗境 1、分别找出两首诗歌中的动词,揣摩它们不同的意味。明确:芣苢中使用了“采”“有”“掇”“捋”“袺”“襭”六个动词。“有”是女子采到芣苢后用双手合抱“捧”的动作;“掇”“捋”是由一棵棵的摘取到成把地取下,动作由慢变快,越采越多;“袺”是用衣襟前的一块布盛装芣苢草;“襭”指提起衣襟旁边两块布系在腰间以便盛装更多的芣苢草。这些动词展现了劳动时的不同动作姿势,体现了劳动者收获不断增加的喜悦之情。插秧歌分别运用“抛”“拔”“插”等动词来展现一家人插秧劳作,繁忙而辛劳的场景,用“唤”,“低头折腰”等人物劳动中的动作表现他们插秧时的心无旁骛。2.芣苢中六个动词的顺序可以更换吗?请说明理由。明确: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接着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披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的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换。3.同样描绘劳动场景,插秧歌的动作描写与芣苢有何不同?明确:插秧歌 是按照“拋秧”“插秧”“拔秧”“插秧”的顺序描绘一家四口农时冒雨插秧时的紧张劳动场景;通过呼唤与应答的侧面描写,表现出一家人忙碌、充实、和谐的生活状态。芣苢则专注于采摘的动作描写,通过“采、有、掇、捋、袺、襭”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写出劳动的过程,富有诗情画意。四:品读:体味诗情 1、结合下面的诗评材料,想象芣苢展现的劳动画面,说一说你所感受到的这群农家妇女的“情”和“神”是什么。PPT:芣苢 这首诗读来好似“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清方玉润诗经原始 明确:农妇们在生机勃勃的原野中采撷芣苢草,“情”主要表现在她们采摘的动作和收获成果时获得的愉悦和满足,在广袤田野的背景之上,农妇们从家庭走向自然。是对自然的投奔与融入。是对社会各种桎梏的有力挣脱,也是对自我价值的发掘与守护,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其“神”自是旷远舒展。“情”是“神”的外在表现,“神”是“情”的内在本质,“情”“神”一体,共同塑造了农家妇女的精神肖像。2、芣苢中描写农妇们采到芣苢的整个过程是快乐的,那么,在插秧歌中,一家人是否也都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呢?明确:不全是。诗人似以一种看似轻松的笔调,实则饱含苦涩意味:“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诗人巧妙地叠用两个比喻,把农人头上戴的斗笠比作头盔,身上披的蓑衣比作铁甲,突出了劳动的紧张气氛!老妪或老翁招呼正在劳作的老小休息一会儿,说趁这个时间赶快吃早饭,可得到的回应是“低头折腰只不答”,这里的“只不答”并非一声不吭,而是没有直接回答“歇”或者“不歇”,实际上他们一边干活,一边也回答了他们不能“歇半霎”的原因:秧苗刚栽下去,根还不牢固,再说还没有栽完,怎么能“歇半霎”呢?从尾联可知,他们还叮嘱老妪先回家提防着家鹅和雏鸡,这一句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精当自然,使得意境得以拓展,主题得到深化,由插秧写到家务事,可谓忙上加忙,农夫一家精诚合作的背后蕴藏着的艰辛和劳苦也跃然纸上。3、在诗歌呈现的劳动场景中,我们窥见了先民们不同的劳作、生活方式。试比较两首诗所呈现的情感基调。篇目 感情基调 _ 芣苢 自然而然流露出劳动者劳作时的热闹、喜悦之情。一首劳动的欢歌 插秧歌 透露出芳动人民的艰辛,同时字里行间所洋溢的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精神,又使整首诗歌附着上明媚的色彩。一首劳动的赞歌 五、悟读:深味诗旨 这是两首不同时代、不同特征的诗歌,我们比较了它们的诸多不同,而它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表现了集体劳动的场景,其中的劳动者们都干得热火朝天而且秩序井然;两首诗歌的内容富有生活气息,自然真实,充满情趣,尤其是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具有了文化意味。通过诵读与赏析,你是否对“劳动”一词有了新的理解?请谈谈你的认识。点拨:可以从“劳动与文化”“劳动与时代”“劳动的时代意义“人与自然”等角度思考。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当你读着田野上踏歌而行,采摘芣苢的少女们,你眼前是否浮现出晨光熹微中哼着歌曲扫马路的清洁工,当你看到低头折腰只不答的农夫,是否想到批改作业的老师,他嘴里答应着同事一起吃午饭的邀请,手上却不自觉地翻开了一本新的作业。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多少劳动者为了小小的目标,做着认真的努力。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劳动的诗,体悟他们在劳动中的快乐。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再搜索几首写劳动、劳动者的诗词,仔细阅读,品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