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心得体会】关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几点认识与思考.pdf
-
资源ID:85929691
资源大小:206.7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新教材心得体会】关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几点认识与思考.pdf
关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五个关键词及思考 1.立德树人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根据中央要求,强化立德树人教育,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组织单元。教材以新时代高中学生应具有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责任担当”作为隐性的精神主线,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自然融合”的基本思路,分解成若干人文主题,作为单元组合的重要依据,自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要从“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要从“就文论文”转变为“以文明道”。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2.学习任务群 所谓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和应用系统。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含有必修 2 册+选择性必修 3 册,共 28 个单元,其中必修 16 个单元,覆盖 7 个学习任务群;选择性必修 12个单元,覆盖 6+3 个任务群。“群”意味着学习任务要整合,体现任务之间的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个别与群体)。3.思维支架 所谓“思维支架”是一种策略性思考程序。在教学中,思维支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更有效地进行思考,同时持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常见的思维支架有思维导图、概念网络图、鱼骨刺图、三视角思维图等。语文课堂常见的思维支架是思维导图。思维支架其实是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可视化呈现,但又不仅限于“过程与方法”,它也可以是一种具有启发性的操作范式。思维支架的提出时机不宜过早,否则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思维支架宜师生共同合作生成,在学习过程的中段提出。4.整合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文的呈现不再像以往那样基本是单篇成课,或多以文体聚合,而是以主题聚合、打破文体、以单篇加多篇的方式组合成单元教学资源,带有明显的整合性质,也更加接近真实的阅读生活。对语文教学来说,“整合”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它带来了语文课课型的变革,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教学正式登上语文教学舞台。5.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教学 所谓“单元教学”,我认为,其准确内涵应是“以整个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其特征是打通单元内(甚至单元之间)各文本的界限,使其勾连成全新的教学资源,为立德树人的语文教学活动服务。所谓“群文教学”,指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群文阅读的“议题”是指一组群文文本中蕴含的具有开放性和可议性的话题;“结构化文本”体现为一组文本围绕议题这个核心线索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理解结构”;“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即不事先确定议题的答案,在充分发挥个人智慧的基础上,师生一起共享智慧,逐步构建文本的意义,在师生和文本的视域融合中形成共识。群文阅读与其他多文本阅读不一样的是,群文阅读一定不是为了扩大阅读量而扩大阅读量,它更注重文本的质量以及多文本阅读为学生带来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变化。无论是单元教学,还是群文教学,“整合”都是核心词。但“整合”不应是教师的自说自话,好的“整合”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合作的产物。二、四个问题及思考 1.单篇教学与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关系?文无定式,教无定法。某篇具体的课文该采用什么教学方式,首先取决于文本本身的特征。如果文字较难,意蕴较深,则宜采取单篇教学;如果文意较易,且能与其他文本形成明确、严密的逻辑关联者,则宜采取单元教学或群文阅读教学。但无论如何,单元教学、群文阅读教学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与主流。2.整本书阅读教学怎么教?整本书阅读,既指指导学生读完整本书,也指教会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读完整本书,时间应放在课余,但教师必须拿出具体的阅读规划,并有阶段性的成果检查以作督促。教学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可放在专门的 12堂课,以师生共同构建思维支架的方式完成。重庆的一个课题组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性研究,提出整本书阅读教学分为 6 个课型:导读激趣课、批读指导示范课、学生批读成功展示课(活动课)、专题研读指导示范课、学生专题研读成功展示交流分享课(活动课)和测评总结课。这个研究成果很值得借鉴与参考,但从该课题组成员在大连的实际授课情况来看,这些课型的具体操作与高中生的实际学情和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尚有差距,因此不能照搬,更不能奉为圭臬,应当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整本书阅读教学课型与方法。3.新教材与新高考的关系?高考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指挥棒,只有知道高考怎么考,才能真正明确高中语文具体教学什么、怎么教。在 2021 年新的语文高考试题面世前,甚至在新语文高考试题卷型尚未稳定前,所有关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教法的探索和尝试都只能是一家之言。但不能因此就认为现在不需要关注新教材和新高考。它们都只是新理念的产物,而新理念是可以即时反映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的。我的看法是,必须重视“整合”这个关键词。它是在“立德树人”的宏大叙事下提出的对教材编纂的具体理念,所以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于接下来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因此在 2020 年高考的备考中,我们还是要注意阅读文本的资源整合。高考题中业已出现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已体现了“整合”的理念,17 年三套全国卷作文题同样体现了这个理念。那么,在 2020 年甚至 2021 年的高考试题中,还会不会出现更多体现整合理念的题型,比如跨文本阅读等等?这些问题值得 2020 届和 2021 届高三的老师们好好思考。4.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个人备课体现个性与针对性,集体备课体现共性与导向性。新教材的教学,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要求高、难度大,单纯的个人备课捉襟见肘,集体备课会渐成主要备课形式。但集体备课不能是“劫富济贫”,否则只能重回个人备课单打独斗、兼顾不暇的老局面。集体备课应该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出所长,形成合力。在集体备课形成成果的基础上,还应结合具体的学情、教情,进行必要的个人备课。如此,方可迎接新教材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