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加与减北师大版.pdf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七加与减北师大版 1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学会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会读、会写 1120 各数。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重点难点 重点:1120 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难点:1120 各数的读法、写法,以及顺序和大小。教学方法 故事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古人计数”的故事,渗透自然数的产生与进展过程,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活动,关心学生认识 20 以内的数,体会十进制计数法。二、新课学习(一)探究新知。通过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认识计数器、十位、个位。(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1.1120 各数在计数器上如何表示呢?问题提出后,能够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2.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 1 表示 1 个十,个位上 1 表示 1 个一。3.练习。(口算)10+9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9+10 8+10 7+10 三、结论总结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 1 表示 1 个十,个位上 1 表示 1 个一。2.教师反馈。四、课堂练习 1.从 10 数到 20,1 个 1 个地数:10,11,()。2.从 10 数到 20,2 个 2 个地数:10,12,()。3.从 10 数到 20,()个()个地数:10,15,()。4.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五、作业布置 1.摸索你还有哪些计数方法。2.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六、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 10 是 1 个十也是 10 个一 1 个十,1 个一是 11 10+1=11 教学反思 2 搭积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依照 11 至 20 各数的组成,把握 20 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摸索的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20 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难点:20 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教学方法 故事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学习(一)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动手操作。1.用你最喜爱的方式表示一个十。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他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如何样组成的。4.请同学们观看课本 77 页第一、二幅图,依照图意列出算式。(二)教师小结。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表达了你们善于动脑摸索的结果。(三)整理归类。1.依照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运算的规律吗?2.小组合作交流。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本 78 页第 1,2 题。二、结论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三、课堂练习 请把得数相等的算式连上线。17-7 9+10 18-10 16-2 10+9 4+10 19-9 19-11 四、作业布置 1.想一想一个十添加两个一是几。2.预习下一课要学习的内容。六、板书设计 搭积木 13+2=15 18-2=16 教学反思 3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学会 9 加几的进位加法。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把握 9 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使学生在活动中明白得凑十法的意义。教学方法 故事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看课本 79 页第一幅图,想一想,一共有几瓶牛奶?你预备如何样解决那个问题呢?把你的方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每一组请一名同学汇报你们的方法。2.依照那个问题请你能列一道算式吗?如何列?9+5=你能说说 9 加 5 能够如何样算吗?(鼓舞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可结合学生的回答,能够指出凑成 10 来算的方法叫做“凑十法”。观看小结:“凑十法”确实是把没有学过的 9 加几变成差不多学过的 10加几来运算。二、新课学习 1.做一做,说一说。“9+3=”能够如何样算,你能用小棒摆出你的算法吗?自己想好后,摆给小组同学看,并说说你的方法。2.圈一圈,算一算。请你用圈一圈的方法,算一算课本 80 页练一练的第 1 题。请学生汇报自己的方法,承诺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拆大数或拆小数都能够。3.巩固练习,内化新知。9+2=9+5=9+8=9+6=9+9=4+9=4.完成课本 80 页练一练第 25 题。(1)第 2 题目的:在解决问题中巩固进位加法。(实施方法:认真看图后,说说图意,独立完成。)(2)第 3 题:通过登山游戏,体会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实施方法:小组竞赛后核对答案,交流发觉规律。)(3)第 4 题目的:结合毛毛虫图进一步明白得进位加法。(学生读明白题意,再结合示意图,填出结果。)(4)第 5 题:联系学生生活情境,猎取数学信息,再运用进位加法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读图,猎取数学信息,再列式运算、解决问题。)5.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成。三、结论总结 老师回忆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四、课堂练习 填空。两个最大一位数的和是()。9+7=()。五、作业布置 复习巩固今天学习的 9 加几加法。六、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9 加几)9+5=9+3=教学反思 4 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8 加几”的进位加法。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8 加几”的进位加法。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体会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明白得。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运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一步明白得“凑十法”的含义。难点:初步体会运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 故事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树林中有 20 棵小树,分两排种植,但是过不了多久一些小树死了,第一排死了 2 棵,第二排死了 4 棵,你说如何办?还剩几棵小树?二、新课学习 1.还剩几棵小树?己研究其余算式。2.比一比,谁算得快。8+8 7+8 8+4 5+8 8+6 8+3 4+8 8+7 8+5 2+8 9+8 8+9 3+8 6+8 8+2 3.课外作业。课外研究:7+6+5+有什么方法运算更快?三、结论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成?2.教师反馈。四、课堂练习 在方框里填数。五、作业布置 1.想一想凑十法的含义。2.复习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六、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8 加几”的进位加法 凑十法 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5 有几只小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把握 6 和 7 的加法的运算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依照题意写出加法算式,并算出得数。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提高运算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 6 和 7 的加法的运算方法。难点:提高学生对加法的明白得。教学方法 举例法、问答法、探究法。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戏引入。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谁和谁相加得 10,他们确实是好朋友。9 和谁是好朋友?8 和谁是好朋友?二、新课学习(一)新知探究。1.提出问题。师:在一颗大树上,原先有 7 只小鸟,又飞来 6 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依照不同的问题,列算式。生:求树上一共有多少只鸟?列算式 7+6=(只)或 6+7=(只)3.讨论如何运算该算式,你用的什么方法,和同组学生交流一下。(二)学会应用。1.完成课本 83 页做一做,说一说。引导学生结合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说明说明自己的运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的体会算理。2.完成课本 83 页圈一圈,算一算。巩固 7 加几,学习 5 加几的运算。进一步体会“凑十法“的策略和运算过程。3.完成课本 83 页想一想,填一填。(1)巩固学生运算能力。(2)通过运算,观看,连续填写算式,引导学生发觉算式之间的规律。(三)巩固练习。1.6+2=2.7+5=3.5+6=3.4+7=(四)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一谈本节的收成。2.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说一说自己的方法与感受。3.教师小结。三、结论总结 老师回忆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6 和 7 的加法,相信大伙儿的运算能力都有所提高了,期望大伙儿回家多多练习。四、课堂练习 运算。1.6+2=2.7+5=3.5+6=4.4+7=五、作业布置 选择题。1.小红早上问妈妈要 6 块钱,下午问爸爸要 5 块钱,小红一共和爸爸妈妈要了()块钱。A.9 B.10 C.11 2.小青昨天买了 7 个玩具,今天又买了 6 个,小青这两天一共买了()个玩具。A.9 B.13 C.15 六、板书设计 有几只小鸟 7+6=13 7+6=13 6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做加法表的过程。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觉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3.鼓舞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具体的情境图,发觉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难点: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差不多学习了 20 以内数的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往常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得数是 1118 的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得数是 1118 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师: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认真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学生可能会说:找出得数是11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或者说找出得数是12 的算式排成一排,或者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 4。师:事实上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然而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能够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能够。只是老师有一个更好的方法,那确实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横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排;竖着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列,如此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课本 87 页的加法表不完整,把它填写完整,你发觉了什么?学生会发觉:第一排两个数相加差不多上 11。师:同学们观看得专门对,想一想第二排往下写哪个算式呢?学生可能推测:第二排两个数相加差不多上 12。往下写 8+4,7+5 师:每个小组仿照那个开始整理,完成那个表格吧!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填入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流展现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2.探究规律。师:从你填写完成的加法表中你发觉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觉:(1)竖着看第一列中的数差不多上前一个数加 1;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2)横着看第一排算式得数是 11,第二排算式的得数是 12,第三排算式的得数是 13;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 1,后一个数就增加 1,算式的得数相等。三、课堂总结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小孩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形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小孩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专门快。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