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pdf

    • 资源ID:85935487       资源大小:678.4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4.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pdf

    中医文献学期末考试资料 中医文献学概论 一、文献的概念:1.最早是指文章典籍及博学的贤人(言论)论语八佾记载了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文:典籍也,献:贤也。朱熹注 2.元朝开始转变为文章典籍马端临,文献通考:“凡叙事,谓之文;凡论事,谓之献。”3.权威的定义(国家标准局)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4.文献含有的三大元素:知识、载体、记录手段。二、中医文献 1.概念: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2.类别:1)抄刻文献: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写本、抄本等 2)印刷文献:唐以后雕版、活字印刷的线装书籍。三、中医文献学 1.概念: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新)。中医文献学是研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讨论整理和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旧)2.研究对象和内容:以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和训诂学为主要手段。以中医古典文献为主要对象兼及现代中医文献。殷商1840 年(观点一)1911 年(观点二,普遍观点)1919 年(观点三)以殷商为上限,以 1911 年为下限,期间所有中医文献。3.中医古典文献的数量 薛清录,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1980 年前中医药图书达 12124 种 古典文献一万种 4.研究的方式:1)善本影印 善本:文物、艺术、学术价值较高,雕刻、印刷质量较好的版本。2)标点、校勘、注释本 3)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工具书。4)丛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以总名。历代中医文献概况(重点,问答题)一、先秦至两汉 1.先秦时期的医学典籍已经具有相当的繁荣程度 1973 年,马王堆三号汉墓,15 种古医籍(医学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 阴阳脉死候 五十二病方 却谷食气 导引图 养生方 杂疗方 胎产书 十问 天下至道谈 合阴阳方 杂禁方 2.首次由政府组织进行了大规模的医籍整理 汉成帝命侍医李柱国校方技 3.四大经典的问世标志着理论体系的完善 二、晋唐时期 1.医学分科逐渐向基础理论和各科临床拓展 1)基础理论 华佗中藏经,王叔和脉经,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2)各科临床 针灸针灸甲乙经,外科:龚庆轩刘涓子鬼遗方,儿科颅囟经,妇科:昝殷产宝,伤科: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2.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搜集整理经验方书的高潮 1)官方:隋文帝敕撰的四海类聚方2600 卷;隋炀帝敕撰四海类聚单要方300 卷 2)民间: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唐王焘外台秘要 3.皇帝敕令编修了多种堪称标准典范的医书 诸病源候论、黄帝内经太素、新修本草 4.本草学得到空前的发展 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雷公炮灸论 三、两宋金元时期 1.医籍的校勘整理和医书的编写蔚然成风 1)朝廷组织:A、校正医书:宋仁宗嘉佑 2 年(1057)宋神宗熙宁 2 年(1069)十部医著: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脉经 针灸甲乙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B、编写方剂类著作,如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为集方剂与治疗于一身的巨作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政府颁发的制剂规范。C、编写本草类著作,如开宝本草 嘉祐补注本草 大观本草 政和本草 绍兴本草。2)民间自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第一个注解伤寒),朱肱南阳活人书,苏东坡、沈括苏沈良方。2.问世了一批划时代的高质量的专科著作 1)小儿药证直诀使儿科学形成系统.2)妇人大全良方(陈自明)使妇产科学初具规模 3)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资生经、十四经发挥使针灸学始臻大备 4)宋慈洗冤集录成为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3.学术争鸣和金元四大家的产生成为当时医学繁荣的标志 4.医学丛书的创编 万寿道藏、济生拔粹 四、明清时期 1.整理研究古典医籍成为了时尚,达到空前繁荣的程度。内经:53 种,234 卷;难经:15 种,53 卷;伤寒论:148 种,481 卷;金匮,16 种,9 卷。考据成风原因:1.科举;2.文字狱。2.本草纲目和普济方的问世成为这两大领域巅峰之作 3.温病学的产生开创了医学的新领域,成为当时医学发展的标志性成就 叶天士温热论,吴瑭温病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 第二章 中医文献的目录 第一节 概述 一、目录和目录学 目录: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道文献的工具。目录学: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二、目录学的意义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如:素问:1)全书:A、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B、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 C、林亿等人新校正 D、郭蔼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 2)条目:A、胡澍学内经素问校义32 条 B、俞樾读书余条48 条 C、孙贻让札移13 条 D、于鬯香草续校书103 条 第二节 目录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一、基本结构 完整目录:由前言、目次、正文、辅助资料 4 部分组成。1.前言 2.目次传统目录概念 3.正文:是一部目录的主体,由著录、提要和小序 3 部分组成。1)著录:书名、作者、版本、真伪、存佚 2)提要:也称叙录、解题、书录,是用以揭示与报道图书文献的有效方法之一。提要分类(三者区别):A、叙录体:既介绍生平,又介绍作品。如四库全书总目 B、传录体:介绍生平,不介绍作品。如中国分省医籍考 C、辑录体:大量收集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资料。如四部总录医药编 3)小序:各种分类编排的目录书中的部序和类序,是和总序(前言)相对而言的。4.辅助资料 二、古代目录的类型 1.官修目录:是由政府组织人员,调查国家藏书之后,修撰的国家藏书目录。其特点:著录完整,包罗宏富。其代表:四库全书总目或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 卷 四库全书:乾隆 39-54 年,10254 种书籍,著录书(完整型)3461 种,存目书(提要型)6793 种。七套:底本【翰林院】;文渊阁【皇宫】;文源阁【圆明园】;文津阁【避暑山庄】;文汇阁【扬州大观堂】;文宗阁【镇江金山寺】;文澜阁【杭州圣因寺】;文溯阁【沈阳(盛京)】。2.史书目录 1)概念:史书目录是指史籍中含有的目录。2)分类:正史目录、国史目录、专史目录 3 种 3)正史目录:是指正史中记录典籍书目的专门篇章。两种称呼:A、经籍志:隋书 旧唐书,仅这两部 B、艺文志:汉书 新唐书 宋史 明史 清史稿 3.私家目录 1)概念:私家目录是指个人编撰的私人藏书目录而言。2)举例:天一阁 明兵部侍郎范钦,地方志,天一阁书目;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三、中医专科目录 1.现存最早的中医专科目录是明末殷仲春撰的医藏目录。2.中国医籍考,日本丹波元胤撰,该书收辑我国自秦汉至清道光年间历代医书 2383 种。3.宋以前医籍考,(日本)冈西为人编,该书收集我国宋代以前已佚和现存的医书 1860 种。4.中国医籍通考,严世芸编,目前规模最大一部中医古籍目录,与中国医籍考相仿,都是采用辑录体形式,该书收辑上溯出土文物,下迄清末,旁及日本、朝鲜的中医古籍,凡见载于文献者,皆竭力搜罗,共收书 9000余种,其数量已数倍于中国医籍考。5.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薛清录主编,该书是在 1963 年版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基础上修订而成,是一部全国性的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收录了全国 113 个图书馆 1949 年前出版的中医药图书 12124 种,是迄今为止收录范围最广,种类最多的中医书目。采用分类编年的方法来编写。第三章 中医文献的版本 第一节 概述 一、版本与版本学 1.版本:是一书经过传写或印刷而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本子。2.版本学:是研究书籍的版本特征和差别,比较其异同,鉴别其真伪优劣,并从中总结工作规律和方法,指 导版本利用的一门科学。灵枢版本:1)四部丛刊影印明赵府居敬堂刊本;2)元至元己卯胡氏古林堂刊本;3)明成化十年甲午熊氏种德堂刊本;4)明绣谷书林周日校重刊本;5)明万历二十九年医统正脉全书本;6)明金陵尚义斋刊本。二、版本学的意义:1.关乎人命【戴元礼,用“锡”煎药,锡饧(饴)】;2.学术研究【夏良心本本草纲目:治重舌延出,水浆不入。太阴玄精石二两,牛黄、朱砂、龙脑各一分,为末,以铁铁舌上去血,掺汤漱口,神效。金陵胡梦龙本,铁铁铍针】。第二节 古籍形制沿革与版本制度 一、书籍形态沿革:简策时期(殷商-三国)、卷轴时期(西晋-五代)、册页时期(宋-清)二、书籍的装订形式及书版款式 1.装订形式: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式。(注意先后顺序)2.书版的款式 1)栏框 A、版框:是勾勒刻印文字的外围轮廓线,也就是书版的四周。B、栏线:书版四周的界线称为“栏线”。上边的横线称“上栏”,下边的称“下栏”,左右两边的直线称“边”,也称“左右栏”;一条直线的称“单边”、“单栏”,两条直线的称“双边”、“双栏”。单栏的线条较粗,双栏的线条往往是外粗内细,俗称“文武边”。仅左右两边有双线的称为“左右双边”,上下左右均有双线的,称为“四周双边”。2)栏外 A、天头:上栏外称为“天头”,(空间较大,便于眉批)。B、地脚:下栏外部称“地脚”,(空间较小)。C、书耳:在书版版框左右栏外上角有一个小长方格,像耳朵,称为“书耳”、“耳格”。3)栏内 A、界格:书页中行与行之间的界限,亦称“行格”。朱丝栏(红色界格),乌丝栏(黑色界格)。B、行款:指书页中正文的行数和字数。如“单页七行十七字至二十五字”C、版心:一张书页的正中间部分,称“版心”“中缝”,即“书口”、“版口”,正处于折叠部位。D、白口黑口:在版心上下两端至边栏,未印有黑线的称“白口”,印有黑线的称“黑口”。E、鱼尾:在版心约 1/3 处的上端或下端,或上下两端,常刻有状似鱼尾形的记号。白,黑,花鱼尾 F、象鼻 G、口题:上鱼尾下端的版心,刻有书名、卷数、页数,这类文字称为口题。第三节 中医文献版本的类别 一、非印刷类 1.简策 如流沙坠简 2.缣帛 如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 15 种医学帛书 3.卷轴 如敦煌卷子 4.稿本 5.抄本 唐代以后的 6.拓本 二、印刷类:刻本(刊本)1.按时代分:唐刻本、宋刻本等 唐刻本:1)最早的雕版印书始于唐代晚期 2)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为 834 年的一本历书,出自敦煌藏经洞,现于俄罗斯 3)现存最早的刻本医书新集备急灸经,公元 861 年的敦煌残卷,现于法国巴黎图书馆 宋刻本:1)以 1127 年为界分为北宋本和南宋本 2)北宋本:白口,四周单边,早欧、中颜、晚柳 3)南宋本:白口,左右双栏,上下单边,多用柳体 2.按地区分:浙本,闽本(麻沙本最差),蜀本等 3.按机构分:1)官刻本:指由中央、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及书院等官设教育机构主持刊印的书籍。A、中央:a.监本:各朝国子监所刻印的书称为监本。b.经厂本:明代“司礼监”所属的刻书机构刊印的书。c.殿本:雍正时期修书处刊印的书。d.内府本:清朝宫廷内负责刻书的内务府刊印的书。B、地方:藩本:明朝各藩府主持刻印的书。(往往质量上乘)2)家刻本:亦称“家塾本”,是指私人出资刻印而非出售牟利的。3)坊刻本:凡以刻书经商者,不论其字号称为书棚、书铺、书堂、书肆、书店、书局等,所刊印出售的书通称为坊刻本。4.按刻工质量分:1)精刊本:指经过了专家的精审校勘,雕版字体工整清晰,刻工工艺水平较高的刊本。2)影刊本:完全按照原刻本摹刻仿刊,甚至连文字的笔划缺损,纸张墨色等,也摹仿原刻。3)写刻本:是据书法家抄录的字体而刊刻的版本。4)邋遢本:指坊间纸张低劣,版面漫涣,字迹模糊的刊本。5.按刊印次序分:1)祖本:指某一部书后来有众多不同的刊本,但它们来源或依据于同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就 是祖本。2)原刻本:也称“初刻本”。指该书初次刊刻的版本。3)重刻本:即按照原刻本或其他早期传本重新刊刻的版本。6.按字迹大小分:1)大字本:通常刻本半页 10 行,每行 20 字左右。有些书(尤其是宋本)半页不足 10 行,每 行 14 字左右,所谓“字大如钱”,是为大字本。2)小字本:每半页 15 行以上,每行 25 字以上。第五章 中医文献的校勘 第一节 概述 一、校勘 1.校勘的概念:指利用同一书籍的不同版本和有关资料,通过比较核对和分析推理,发现并纠正古籍在流传过程 中发生的错误。2.名称的沿革:1)最初为雠校或校雠 2)“校勘”初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太常博士掌谥,职事三品以上薨者,故吏录行状,申尚书省考功校勘。”3)现代概念初具:欧阳修 书春秋繁露后:“予在馆中校勘群书,见有八十馀篇,然多错乱重复。”4)广狭二义:“校雠”多用于广义,包括目录、版本、校勘等方面。“校勘”专指校正文字。二、校勘学:研究校勘及有关问题的一门学科。三、古医籍校勘源流:1)医籍校勘始于西汉;2)繁荣于宋;3)鼎盛于清。第二节 校勘的对象 一、脱文:是指古籍在传抄写刊刻过程中缺失的文字。如: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血溢流注精液。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血溢流注,精液乃少。二、讹文:是指古籍在其传写和翻刻过程中出现的错字。亦称“误文”。如:1)形近致误 灵枢:“手太阳之正,别入少阴渊液之前,入走肺,散入太阳。”太素:“太阳”作“大肠”2)音近致误 素问:“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明绿格抄本“引”作“饮”3)文字拆合致误(臆改)脉经:“菽者,小豆,言脉,轻如小豆之重。焒【豆氏】作。”“吕氏作火豆”医心方 :“大 豆炒小 麦,勿 与一 岁以上,十岁以 下小儿,喜气 壅而 死也”仁和寺 本“炒 小麦”作“【麦 少】”4)符号致误 姑息脚气法,第一忌嗔二即心二腹二烦二即脚气发动。“二”为重文号,姑息脚气法,第一忌嗔,嗔即心腹烦,心腹烦即脚气发动 三、衍文:即剩文,羡文,是指古籍在传抄刊刻过程中多出的文字。如:素问:脉至如偃刀,偃刀者,浮之小急,按之大急。甲乙经:浮之小急,按之坚大急。四、倒文:又称倒,古书在抄刻过程中颠倒的文字。如:素问: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太素:“至经”作“径至”五、错简:古籍中一切位置错乱而相距较远者。第三节 校勘的基本方法 一、对校法 1.概念:对校法即用同一部书的各种不同版本相互校勘的方法。2.优劣:1)优:A、简单稳妥;B、体现严谨 2)劣:A、机械呆板;B、风险低;C、学术性差 e.g.素问气穴论:“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林亿新校正:“卷肉”作“寒肉”二、本校法 1.概念: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文字进行校勘的方法。2.优劣:1)优:另辟蹊径 2)劣:不可轻信 e.g.素问五脏生成篇:“名曰心痹,得之外疾;名曰肺痹,寒热得之;名曰肝痹,得之寒温。”得之寒热 三、他校法 1.概念:他校法是指用不同著作的相同内容进行相互校勘的方法。2.条件:1)本书所引前人之书 2)本书作者所作的其他著作 3)引用本书的同时代或后人之书。3.优劣:1)优:A、范围最广,用力最勤;B、往往能够一锤定音 2)劣:还是不能盲目轻信 e.g.医心方:驻车丸“大人服卅丸,小儿百日以还,三丸,暮岁者,五丸。”千金要方:“暮岁”作“朞(期)年”四、理校法 1.概念:理校法就是据理推测正误的校勘方法。2.优劣:1)优:境界最高 2)劣:风险最大 e.g.灵枢官能:“不知所苦,两蹻之下,男阴女阳,良工所禁。”五、兼校法 1.概念:综合运用各种校勘方法,称为兼校法。e.g.针灸大成“气在于头,取之天柱,大杼;不足,取之足太阳荥俞”。脾胃论卷中“不足”作“不知”。方言“知,愈也,南楚病愈者谓之差,或谓之知”第四节 校勘的方式 一、死校法:校勘家较常采用的校勘方式,它不直接改动底本中的文字错误,而是将异文在校勘记中一一例举,让读 者自己甄别正误。e.g.素问阴阳印象大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元刻本,朝鲜刻本,道藏本“温病”均作“病温”二、活校法:校勘家最常采用的校勘方式,它是根据不同的版本及相关资料,校出底本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同时在校 勘记中说明校勘的依据。e.g.上例改为“春必病温”。死校:元刻本作“病温”活校:病温,原作“温病”。今据元刻本已正(转)第五节 校勘的常用术语(附表)第六章 中医文献的注释 第一节 概述 一、注释的概念:指对中医古籍语言文字和医药义理的解释。二、注释与训诂的关系:古今的称谓不同罢了 1.目的相同: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言释方言 e.g.扁鹊传“问中庶子喜方者”,中庶子(古语):古代掌管庶子教育的官员。e.g.蒙蒙昧昧,蠢若游魂,游魂(方言):行尸走肉般的人 2.内容相同:都以释词为主,兼及其他 3.方法相同:如因形求义 兔走触颈而死 披发及地 三、医籍注释的概况:1.医籍注释的最早形式:以经注经 e.g.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灵枢小针解: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著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也。2.医籍最早注本:三国时吴太龄吕广众难经 3.素问的最早注本:梁全元起素问训解(现存最早:王冰黄帝内经注)4.灵枢的最早注本:明马元台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甲乙经对灵枢最早作注,但反对其部分内容)5.神农本草经的最早注本:梁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辑佚本:非完整,东拼西凑)6.伤寒论的最早注本:金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 7.金匮要略的最早注本:元末明初赵以德金匮要略方论衍义 8.难经的最早注本:元滑寿难经本义 第二节 注释的内容(八大点)一、诠释词义:为注释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选择、判断,“最基本、最困难”为错误说法)1.确定义界 义界:一词有别于他词在意义上的界限。e.g.吏,治人者也。医,治病者也。2.释特殊义 e.g.至真要大论神圣工巧,可得闻乎?难经“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二、说明通借 e.g.能使良医得蚤从事 蚤,通“早”。加书证(如太素“夜卧蚤起”,杨上善注:“蚤,通早”)三、考镜源流(三大点)1.学术渊源 脚气治法总要“脚气”董汲注“汲尝考诸经脚气之疾,其来久矣,在黄帝时名为厥,两汉之间多为缓风,宋齐之后,谓为脚弱,至于大唐,始名脚气”2.医史来历 唐大烈吴医汇讲注叶天士温证论治“所著温证论治二十则,乃先生游于洞庭山,门人顾景山随之舟中,以当时所语,信笔录记”3.引文出典 经曰:“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经,黄帝阴符经 四、注音正讹 1.注音:拼音加直音汉字 e.g.了(liao 僚上声):了解。2.正讹 五、分析语法 六、指明修辞 七、分析断句标点 八、概况篇章要旨(均为了解)第三节 注释的方法 一、因形求义: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来掌握该字造字本义,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该字的句中意。e.g.素问刺腰痛:“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说文:“顾,环视也。”张志聪:“顾,回视也。”马莳:“顾,如有所见”二、因声求义:即声训,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解释词意。e.g.素问五运行大论王冰注:“脾之为言并也。”三、因类聚求义:运用词义本身的内在规律,通过词或词之间意义的关系及多义词诸义项的比较来提取词义。1.直训:就是对词义直接注释。e.g.素问杂诊“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也”。杨注“水泉,小便也。”2.转训:即注与被注者词义原不相同,辗转想通。e.g.太素五脏脉诊“脉至如丸,滑不直手”杨注:“直,当也”直值当 3.陈说:即描写其事以明其义。e.g.灵枢“汗出溱溱,是谓津”,王注:“溱溱,汗盛貌”第四节 注释的常用术语(均为考试范围)一、确定义界 曰,为,谓之 e.g.伤寒论:“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者,当以汗解。”陈修园注:“皮肤为表,肌腠为外。”二、解释同义词或近义词 犹:用于引申义 e.g.伤寒论:“欲失溲,足下恶风,大便硬。”方有执:“失,犹不也。”三、声训 1.之言 e.g.本草乘雅半偈:蒺藜。卢之熙注:“蒺之言疾,藜之言利。”2.之为言 e.g.五运行大论:“脾之为言并也。”3.读为,读曰 e.g.素问征四失论:“妄言作名,为粗所穷。”胡澍注:“作读曰诈,妄诈对文。”(较少用于声训,常专用于通假)四、注音 1.读若,读如 e.g.素问:“若有私意,若已有得。”胡澍注:“意,古或读若德。”2.如字:多音字 e.g.素问:“复下一度,肾之命也。”注“度d,如字”五、事物的性质和状态 貌:e.g.至真要大论:“粗工嘻嘻。”张介宾注:“嘻嘻,自得貌。”六、最常用的三个术语 1.者,也 1)确定义界 说文:“吏,治人者也。”2)解释近义词或同义词 素问:“脉之大小滑涩浮沉,可以指别。”张介宾注:“大着,豁大。”3)声训 素问:“高梁之变,足生大丁。”王冰注:“高,膏也,梁,粱也。”2.谓 1)用具体的解释抽象 e.g.素问:“大气皆去。”王冰注:“大气,谓大邪之气也。”2)串讲 e.g.伤寒论:“此无阳也,不可更汗。”吴人驹注:“无阳者,谓表之阳微,故不可更汗。”3)说明语法(少见)3.言 1)串讲 e.g.伤寒直格方:“大指次指不能为用。”刘守真注:“不能为用,言屈伸不能如意也。”2)说明语法 e.g.素问宣明五气篇:“五邪所乱。”陈修园注:“言正气为邪气乱。”3)说明修辞 e.g.素问刺腰痛论:“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王冰注:“如张弦者,言强之甚。”第七章 中医文献的辨伪和辑佚 1.伪书:指作者不真、年代不实及内容假造的古籍。2.辨伪:古籍有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将有伪的古籍,或某部古籍中有伪的内容、篇章提示出来,这就是“辨伪”。文献学所讲的辨伪是狭义的辨伪,主要是辨识古籍的真伪,任务是认定古籍的真实作者和成书年代,体现真实的文献归属。3.辑佚:根据现存文献中存留的各种古籍佚文(如一句话、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通过搜集摘录、考校整理、汇聚编排等工作,使佚书全书或部分复原。这一工作称为辑佚,也作“辑逸”。4.佚文:某些佚书的内容曾被同时代或后代的古籍抄录、引证和整理,有的甚至还保留了原书的体例或目录,这些 被保存下来的文字,文献学上称为佚文,其中属于医学范畴者即为医学古籍佚文。5.辑佚工作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形式:1).狭义的辑佚,即单纯的辑佚书,也就是原书完全散佚,如有佚文可供辑录,则将其辑出,以存其书于万一。2).广义的辑佚,除上述辑佚书外,还包括辑佚文。A.其一是辑补缺佚。即原书尚存,但已残缺不全,非原书全貌,也称作部分佚书。B.其二是辑补脱佚。即原书似乎完存,但在校勘过程中,时有较多佚文辑补。C.其三是辑拾漏佚,指有些辑佚书虽有辑本,但不完整,现存古籍中仍有佚文可供辑补。考试说明 名解 15e.g.注释、目录、私家目录、义界、本校、活校 是非 15e.g.文献最早的概念是贤人的言论(对);诠释词义为注释最基本、最必要的工作(?);新唐书属于经籍 志这种称呼(错);单选 15e.g.中医古典文献的时代下限(1911);中国医籍考的作者(日丹波元胤);古代书籍装订形式依次排序(略);版本;行款。多选 102下列古医籍哪几种出自长沙马王堆;下列哪些内容符合官修目录的特点;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113 个,12124 种,1949 年前;简答 35请举例说明晋唐时期中医文献的研究概况(四个时期选一个,必背);举例说明注释中的因形求义;阐述北宋本和南宋本的鉴别;太素调阴阳:“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杨上善注:“喝,汉【曷反】,呵也。谓喘喝出气声也。,故汗出即热去。”请指出杨上善所使用的注释术语以及它们此处的作用。(“呵也”,术语:者,也,声训;“谓喘喝出气声也”,术语:谓,用具体的解释抽象;“汗者,阴气也”,术语:者,也,确定义界)By AC 文库

    注意事项

    本文(中医文献学考试复习资料个人版.pdf)为本站会员(g****s)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