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究 摘要:紧跟时代脉搏,提升学生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注重情感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基于生活,把学生的具体生活事例放在课堂上辨析,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本文就是基于上述观点探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关键词: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就笔者看来,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立意概括为“一心三点”。“一心”指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所谓“三点”是指:道德品质、健康生活以及法治观念。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下文将围绕“传统道德”“生活化”和“情感教育”展开详细的阐述。1.立足传统,融入人文积淀 初中思政教师应当深研课标里的相关内容,比如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深入理解。教师深入挖掘道德与法制部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上,应结合着讲授内容创新形式,在课堂上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融入当地的人文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爱乡爱国之情,同时令学生更加认同我们的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例如:当教师在课堂讲到邻居关系时,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引入张英“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今天的我们礼让,和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导学生在团队合作之时和邻里相处之间,小事小非下我们更应该比封建时代做的更好,弘扬一种美德,体现一种胸怀。事情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又如教师又一次在在进行感恩教育时,教师通过播放第三世界国家还在挨饿以及我国落后地区孩子仍吃不饱的实例带给学生更多感悟,让后播放袁隆平“水稻之父”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导学生珍惜粮、,俭以养德。通过引出袁隆平院士的“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原话激励学生不要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而是要谦逊的终身学习,与自己比赛。1.回归生活,密切联系实际 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要符合以学生为主体和德育引领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是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愿意说和有的说的课堂,能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包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常见的情境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运用恰当。教师可以创设多个生活情境,情境的创设应当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提出问题,激起学生学习课本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知识和现实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引导学生进一步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以应用。例如:在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的家的意味。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细致的准备:采访学生录制小视频、联系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收集照片,甚至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之后,教师创设了一系列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情景,“运用你的经验”采用了发散思维的方式,对“家”的内涵、外延、功能、意义等多角度的分析,得出家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比重要,激发学生对“家”的热爱之情,转化为对“家”进行建设的动机,引导落实对家庭进行建设的行动。绞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素材打动了学生,每一位学生在隔空对话、现场连线等活动中真情实感,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学生和教师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整节课入情、入理、入心。1.情感教育,树立正确观念 作为德育课程老师时刻能从价值观上给学生正确的引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想实际,强化学生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同。并注重榜样力量的发挥。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与学生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课堂注重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通过多样教学实践活动感谢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丰富感情,在创设的情境中实现道德认知的内化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当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也可落实,还可以扩展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底蕴、家国情怀等。同时,教师也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像道德认知、政治认同和法治意识等。首先,教师要把自己培养为有素养的人,真正有生命力的人,要和学生一起成长。学科核心素养里面的科学精神强调的质疑、探究、思辨能力等,教师需要在设计上应再努力挖掘和培育。通过充分展示材料和思维过程,让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观点和理论依据,比如创设道法两难的情境,有冲突的情境和设置诸如辩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活动体验等互动方式中提升学生的思辨性,更好的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学生在思想的碰撞中可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辨别是非,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指向智慧。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立足我国传统文化,因时而进、因地制宜融入人文积淀;在新课改倡导生活化教学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关注学生,课堂教学回归生活,密切联系实际;“知、情、意、行”中强调情感教育,通过渗透情感教育丰富学生的道德实践,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参考文献:1.宋淼.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v.15(06):114.2.王爱平.情感教育渗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000(012):P.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