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pdf
基于 1+X 证书制度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2018 年 11 月 7 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表示,职业教育将实施“1+X”证书制度改革,以此为契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围绕职业技能(运动控制技能、proteus认证培训)研讨课程设置,最终建立基于职业标准的“平台+模块+项目”课程体系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职业资格证书的设定调整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为学生取得多个职业技能证书提供对应的课程支持。关键词:1+X 证书,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电气自动化技术 Abstract:On November 7,2018,Wang Jiping,director of the Department of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aid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will implement the reform of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taking this opportunity,the 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major will discuss the curriculum around vocational skills(motion control skills,proteus certification training)and eventually establish a The platform+module+project curriculum system is based on vocational standards.The curriculum has been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s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and the programme provides support for students to obtain several vocational skills certificates.Keywords:1+X certificate,vocational skills certificate,course system,electrical automation technology 1、1+X 证书制度概述 为了切实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2020 年在全国教育教学大会上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部署和落实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 20 条”),由教育部主持,市场监管总局、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1+X 证书制度中“1”代表学历证书,指学习者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完成了学业要求的全部课程并满足相应的毕业要求后获得的文凭;“X”为若干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 证书制度”,就是学生在获得相应毕业证书的同时又取得了一个或者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实施“1+X 证书制度”时,必须保证学生首先取得学历证书,学校和培训机构不要舍本逐末,一味地追求职业技能证书的培养,“1”是基础,“X”是“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两种证书之间应该相互衔接和相互融通。2、基于 1+X 制度的证书要求 2020 年以前,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适当考取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但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提出的1+X 证书制度不一样,以前是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和校外培训机构学习考取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没有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也没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而现在的1+X 双证书制度是强调通过多证书制度的实施来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院校对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通过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与认证,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业就业方向,促进就业与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当前社会对高级技工的需求量明显增多,1+X证书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为行业企业提供大量的具备多种技能的劳动者。因此,1+X 证书制度体现的是学生所具有的职业能力,体现学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程度如何,最终培养的人才是技术技能复合人才。3、1+X 证书制度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企业、产业、行业需求,按照“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统一的原则,创建“生产再现、项目贯穿、平台共享、模块分拣”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3。3.1 建立基于职业标准的“平台+模块+项目”课程体系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职业岗位的要求,对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服务“1+X”制度试点需要,依照自动化技术专业对应的电气设计、施工、调试维修、管理等主要岗位,制定电气生产设计、电气施工、电气设备调试与维护、电气设备运行管理岗位的职业技能等级能力要求的核心课程。课程体系总学时约 2096学时。其中,共享平台不少于650 学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必需选取1 个模块,约800 学时;实践必修课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约832 学时;选修课程包含在人文素养培养模块与通用能力培养模块中,不低于课程总学时的 10%。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五和第六学期,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可以选择进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学历提升学习(专升本培训)实践学时远远大于理论学时,如图 1。图 1:平台+模块+项目的课程体系直观图 3.2 整合优质资源,建立立体化教学环境 整合行业企业资源、专业资源、课程资源、构建立体化专业教学资源体系。我院与本钢集团、本钢板材有限公司、本钢电气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学生根据自己职业的发展方向可选择到合作单位实习和顶岗,教师也将企业的优质资源融入到模块化课程设置中。利用超星平台,教师建设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学习1+X 设立的课程、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教师可以网络答疑和考核,构建一个立体化教学体系4。3.3 结合专创融合课程改革,开发一批基于“纸质+云端”的新形态教材 数字教材并非把传统的纸质教材进行简单的可视化呈现,而是利用人工智能、多媒体等技术来进行处理,提供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微课、交互等多类型资源。在 13 五期间,自动化技术专业开发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工电子实训指导、EDA 技术、MATLAB仿真技术等多部数字化立体化教材,教材的实例更贴近生产实践,更具有操作性,并把教材的每章都制作了微课,对重点进行了讲解、演示,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自学,同时提供教材课件、教材的习题答案上传到云端,使知识与教师同在。4、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1+X 课程体系的特点 4.1 校企协同构建 1+X 教学体系 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为主线,针对教学过程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由主讲教师、辅讲教师、实训教师、企业导师组成教学团队,把所学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归类,组成理论化、系统化的模块教学体系,合理分配教师课程教学任务与课程教学工作量,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化分工。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每个同学都分配企业导师,根据生产任务完成教学大纲内容,校内指导教师全程跟踪监督检查,最后由企业导师给出实习鉴定,学校指导教师再给出最后成绩,企业导师具有一票否决权。4.2 与多家行业内企业合作,签订长期校外实训培训基地 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检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动手能力,加强社会实践能力,为以后的专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训评价体系上进行电工实训、电子实训、电机实训评价改革。2015 年以来我们先后与本钢集团、本钢集团人才研发中心、本钢热连厂、辽宁实华水电有限公司、本钢板材有限公司、本钢电气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实习协议,作为我校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顶岗实习后,建立企业导师制,每个学生都分配固定的工厂师傅作为专业技能指导教师5。4.3 实施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需求,推进数字化“1+X”模块化课程教学资源校企共建、多级互联、多方共享,升级供给模式。创新“1+X”模块化教学模式,打造智慧课堂,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泛在化的职教课堂新生态,推进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利用超星学习通,开展线上线下教学,学生学习的每门专业课都有网络教学资源,将信息化与教学环境深度融合,开展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平台开展课前预习、课上提问、课后辅导和过程考核等教学活动,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足迹,进行考评打分,有效实现教学过程监测和学业水平诊断。5、结束语 在 1+X 证书制度的改革背景下,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也必然要顺应这一趋势。因此,高职院校应组织教师对这一制度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制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更加具体、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参考文献:1刘德发,汪振凤,徐效堂.1+X 证书制度背景下“课证融通”式课程实施研究J.汽车与配件,2022(04):55-57.2闫勇.“1+X 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汽车专业分析J.南方农机,2022,53(04):182-184.3张培,夏海鹰.我国职教 1+X 证书制度的理论阐释、逻辑框架与推进路向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2,43(01):78-86 4王姣,戴亦宗,李龙,李贤强.“1+X”证书制度下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探究J.科技视界,2022(04):119-121 项目编号:辽科院教材建设项目2021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