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pdf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摘要】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教育部提出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文章以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设计的核心素养为指导,从课前准备与准备、课堂发展与提升、课后拓展与延伸等方面进行教学。它采取分层独立合作探究的形式,自学为主、同桌讨论、小组探究、课堂表现自我评价和收获,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情感、能力和性格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2020)10-081-01 语文教学要真正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和教学目标,需要语文教师做好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使老师的课堂教学更自如、学生的学习更积极和学习效率更高,下面作具体的探讨。一、课前的准备和铺垫 课前准备是学好一堂课的基础,是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课前预习前,教师应安排学生完整浏览文章内容,注意与过去所学内容接触,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区分学习的易与难。对于简单的知识点,鼓励学生自己消化和解决。对于难点,建议学生在预习时记录并附上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例如,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查找梁仁功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对人物的影响,以及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他人的评价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梁仁功的爱国之心,理解作者对梁仁功无比崇敬之情。同时,引导他们建立文化背景、文化现象、文化心理的关系,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核心素质的培养。二、课堂的开展与推进 (一)导入的设计 语文教学中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快速把握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和方向,增强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对比联想,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一是创设情景导入,可以让学生乘上想象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在中华文字的熏陶感染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设置问题导入,以问题导入,启动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文化传承自然渗透其中。其三,知识关联导入。让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或几个新增知识点出发,找寻其中关联,并结合所上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来导入新课,会使他们感到流畅自然。(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1.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首先,积极发起讨论,探索火花。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素养进行知识的梳理和探究,表达和交流。教师在布置学生讨论和总结任务时,要及时把握问题,引发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应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符合学习情况。比如在今别离一课上,有这样一个设计问题:“现代人的离去会给今天带来什么影响?人们还重视离别的形式吗?分开的感觉如何?我们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对离别情感有一个更为分歧的认识和理解,从古到今。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可以探索当前生活现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其次,教师参与讨论,形成良好的互动。讨论式教学模式不仅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毕竟,学生的知识有限,对知识的理解也不是很全面。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评价和总结学生的意见,使讨论更加顺利。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构建互动式讨论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善变灵动,手法多样 教师依据教材灵活开展主题化教学,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有效地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品质。一是课堂教学应纲举目张,找好切入点。以教学小狗包弟为例,应找到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作为切入点,接着围绕问题讨论:为什么“怀念”?为什么“表示歉意”?然后带着疑问去阅读并探究:小狗包弟有哪些优点值得“我”怀念?“我”对小狗做了什么事而深表歉意?二是灵活调整课堂节奏,善变而灵动。教师应把控课堂节奏,关注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探讨过程中,如果出现学生难以理解领会或者争议较多的内容,教师不能为了完成原设计的教学任务而忽略此处,应做到“有舍有得”,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并鼓励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对于一些不必要在课堂过多探究的问题,则可以忽略或者鼓励课后探讨,不应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三是积极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开阔教学视野,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的局面,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天地中体会语文教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琵琶行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下载播放琵琶弹奏的视频音乐,引导学生欣赏古乐器弹拨的音韵美,更好地体会文中所引发的情感之美。3.培养学生朗读技巧 朗读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力,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思想内涵。如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学习如何在叙事中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评论的写法,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诵读有关评论梁任公先生的文段,体会评论的妙处。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三、课后的拓展和延伸 (一)课后的拓展 推动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的发展的要求,需要老师能以文为范,随文学习,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想象力与创新力。如,烛之武退秦师课后,借鉴烛之武的说服艺术,做下面一道拓展练习题:“你的好朋友在期中考试中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自己基础太差,干什么都不行,心中十分苦恼,觉得前途渺茫,想放弃学业。作为好朋友的你,如何来劝说他呢?”坚持做好这样的拓展练习,会极大地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重视课外阅读 基于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应从课内到课外、从教材到课外读物引导学生拓展语文学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并提倡学生边阅读边做笔记,在重难点处可以标记,读到妙处或心领神会之处可以批注或写读后感,鼓励多查阅相关书目进行比较阅读,促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疑问,锻炼思维品质,塑造文化品格。总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对教师的教学设计和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四维目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从课前准备开始,认真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的自主认知;课堂导论部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加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促进师生互动,培养理解文本的能力。参考文献 1张羽.高中语文课堂导入类型分析J.林区教学,2019(05):48-49.2任梦.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环节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3于晓可.语言建构与运用导向下的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