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八册课程纲要.pdf
-
资源ID:85952461
资源大小:310.5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4.9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八册课程纲要.pdf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八册课程纲要 中原区郑上路小学:课程名称:小学音乐 教学材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八册课程纲要 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 适用年级: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 学期课程目标及课程实施建议 学习领域 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建议 感受与鉴赏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试着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西洋乐器,并能听辨其音色。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初步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 12 首。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应注意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引发想像和联想。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表现 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作出恰当的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合唱。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能够背唱歌曲 23 首。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能够选择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乐曲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奏进行简单评论。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在有情节的音乐表演活动中担当一个角色。能够对自己、他人的表演进行简单的评论。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记号。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注意变声期的嗓音保护,避免喊唱。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合唱教学可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器乐教学应与唱歌、鉴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例如,可用乐器为歌唱做伴奏,演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等。可采用各种演奏形式,以学生普遍学习乐器的合奏为主,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课堂乐器应易学易奏,便于集体教学使用。吹奏乐器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发音纯正。可因地制宜,选择学习本地区、本民族适宜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乐器。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制乐器。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 能够识读简单乐谱。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简谱和五线谱是我国现行的两种主要谱式,各地、各校在教学中可自行选择。五线谱教学建议采用首调唱名法。创造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能够以各种音源及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即兴创编音乐故事、音乐游戏并参与表演。能够创作 24 小节的节奏短句。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作音乐的活动。在音乐教学中,处处都有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机会。教师应将创造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领域,要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艺术表现,不要用“标准答案”去束缚学生。同一个练习,可能有多种答案;同一首歌曲,可能有多种处理方法;同一首乐曲,可能有多种理解。应重视音乐实践中的创造过程,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音乐与相关文化 关注日常生活中的音乐。喜欢从广播、电视、磁带、CD 等传播媒体中收集音乐材料,并经常聆听。主动参加社区或乡村音乐活动,并能同他人进行音乐交流。乐于听音乐会或观看当地民俗活动中的音乐表演。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能够结合所熟悉的影视片,简单描述音乐在其中的作用。能够选用合适的背景音乐,为儿歌、童话故事或诗朗诵配乐。知道一些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代表性儿童歌曲。1、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音乐创作,讨论并选定设计方案,布置学生音乐汇演。2、理解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结合所学的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知道中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的代表性歌曲或乐曲及相关的风土人情。课程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 学习领域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感受与鉴赏 1、是否对音乐有兴趣 2、是否能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3、是否有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1、以学生介绍的自评和谈话式的互评方式为主,适当结合老师的点评。2、不仅关注对学生表演的评价,更要关注对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音乐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3、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表演。表现 1、是否对契约学习有热情。2、是否识谱,并能演奏简单乐谱。3、能否安全地使用乐器。1、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2、在评价中,还要结合学生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进行评价。3、可采用音乐活动表现评价,如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客观行为,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操作技能、探究能力、认知水平以 及交流表达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创造 1、是否对自然或音乐作品感兴趣。2、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欣赏活动。3、能否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对自然和音乐作品的感受。可以多采取学生互评的方法,教师可设计表格,将学生在本课知识、情感等方面分项列出,让学生作自评或他评。音乐与相关文化 1、是否对身边能找到乐音。2、是否对音乐进行了联想。3、是否积极地动脑筋,结合语文、美术等学科内容灵活地利用音乐进行创造。4、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5、能否与同学合作。可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来进行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在学习档案中收集音乐学习全过程的重要资料。综合 评价 学期评价应包括平时的考察和期末的测试。学期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主要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课 春天的歌 聆听 1、柳琴独奏春到沂河 2、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 表演 3、歌曲嘀哩嘀哩 4、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 3 课时 第二课 我们的朋友 聆听 1、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 2、二胡独奏赛马 表演 3、歌曲顽皮的杜鹃 4、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 3 课时 第三课 童趣 聆听 1、歌曲猜调 2、管弦乐木偶的步态舞 表演 3、歌曲一只短笛轻轻吹 4、歌曲摇船调 3 课时 第四课 音乐会 聆听 1、歌曲游击队歌 2、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 3 课时 3、小号与乐队那不勒斯舞曲 4、乐器合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表演 5、歌曲我是小音乐家 6、歌曲嘹亮歌声 第五课 牧童之歌 聆听 1、钢琴曲牧童短笛 2、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表演 3、歌曲剪羊毛 4、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 3 课时 第六课 爱祖国 聆听 1、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 2、管弦乐红旗颂 3、歌曲救国军歌 表演 4、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5、歌曲只怕不抵抗 3 课时 第七课 老师的歌 聆听 1、歌曲我爱米兰 2、歌曲飞来的花瓣 表演 3、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4、歌曲甜甜的秘密 3 课时 第八课 爱和平 聆听 1、歌曲小小白鸽 2、合唱欢乐颂 表演 3、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 4、歌曲友谊花开万里香 3 课时 第九课 家乡美 聆听 1、歌曲黄土高坡 2、歌曲洞庭鱼米乡 3、歌曲乡下的阳光 表演 4、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 5、歌曲全都认识我 3 课时 第十课 欢乐农家 聆听 1、歌曲前院后院都唱歌 2、豫剧唱段咱们说说知心话 表演 3、歌曲四季乐 3 课时 4、歌曲前院后院都唱歌